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北京香山地区历史建筑的资料分析与现状调查,深入了解以慈幼院建筑为代表的北京香山地区近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类型、分布特征、使用及保护现状等情况。对其历史沿革进行梳理,阐述香山近代建筑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建筑类型,所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与保护意义。进而结合GIS地理信息分析,针对各类建筑的历史信息、风格特征、保护等级、环境条件等因素,提出以"点"成"线",延伸至"面"的香山近代建筑群保护规划构想与空间架构,为此项目的进一步保护修复与适应性利用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徐杨 《华中建筑》2006,24(11):138-141
该文对汉口原租界内近代产业建筑的历史和一元片区近代产业建筑遗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以原日军汽船仓库的再利用为例.指出汉口原租界内近代产业建筑再利用存在的问题,试图唤起大家对武汉历史性产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重视.并对现状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远坊天主堂由意大利方济各会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 年)创建,曾为天主教陕西代牧区主教座堂 , 其鼎盛时期曾拥有包括主教堂在内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仅存主教堂、小修院、修女院和育婴堂四座建筑。作为近代陕西地区基督教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些建筑展现出了独特的营造技艺与理念。本文通过建筑测绘和历史文献的分析研究明确了通远坊天主堂的历史沿革,对主教堂与小修院的结构、平面、立面进行了复原研究。如此可对陕西地区近代教堂建筑复原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里院建筑是近代青岛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特殊建筑形式,也是典型的青岛地域性本土建筑.大鲍岛街区是青岛现存里院建筑最集中、类型最齐全的区域,也是青岛唯一留存下来的里院建筑区域.从大鲍岛街区里院建筑的历史变迁、现状问题出发,提出了里院建筑的改造利用策略,并以亲身的设计实践进行验证,以期为将来里院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里院是山东省青岛市极具地域特色的近代民居建筑,属于比较典型的西方近代规划模式,同时每个院落及其内部构成又兼具中式建筑的特点,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风格。近年来,里院作为青岛市承载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逐渐受到重视并列入历史建筑名单。该文以青岛市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里院建筑为例,通过实地走访、勘察测绘和查阅文献等方式,对其历史演变、现状布局及功能形式进行综合分析,重新建构其价值属性,以期为业界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在上海活动的香山帮工匠及其所营建的代表性建筑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研究、工匠访谈、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探讨香山帮与上海的渊源及其影响。香山帮作为江南地区最主要的建筑帮派之一,对位于江南核心地区的上海中式传统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的深入开展,将对香山帮在江南地区的建筑营造活动及上海传统建筑等问题的研究有所补充,并为进一步探讨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特性及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昕 《风景园林》2007,(4):122-125
北京香山脚下的碧云寺广为人知,为著名的园林寺庙;其内水泉院又为寺庙园林的精品。水泉院占地很小,为寺庙偏院,却深受好评。在水泉院的设计中,包含了相地、借景,其中的"借"体现在了对山、对水、对周边建筑的凭借,使之融为整体。这是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蔡军  樊轶伦 《建筑学报》2023,(S2):12-16
《营造法原》是姚承祖根据世代相传的“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整理而成,其中,详细记载了作为厅堂(或殿庭)重要空间组成部分的“轩”。首先解读了《营造法原》中的“轩”;其次,通过田野调查、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方法,探讨江南地区各片区代表性建筑中“轩”的种类及位置、构件及样式,并与《营造法原》中的“轩”进行比较。对《营造法原》中记载的“轩”在江南地区的流布与变异进行了分析,为深入香山帮木作营造技术在江南地区的源流及变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周琦  季秋 《建筑与文化》2008,(10):48-51
肇始——咨议局修缮 我们对于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工作的关注始于1988年的南京近代建筑普查,并以1989年至1991年间,对原清末江苏省咨议局的修缮保护、环境的改造项目初次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保存和利用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德殖民地时期留下的山东省青岛市里院文化建筑发展状态岌岌可危。从建筑文化保护出发去保护里院建筑并衍生出不同的建筑模式,采用不仅保护而且改造的模式,使得里院建筑的利用不仅保留里院场所精神,而且功能方面得到改善。里院文化的薪火相传一直在延续,应当受到高度的保护,同时也是在保护文化风韵的基础上对里院进行部分改造,保护场所精神,发扬历史文化。本文从滨海城市青岛里院建筑的某地块保护与发展进行分析,并衍生出对周边所有里院建筑的保护与发展,从而得出近代古城的改造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充分表现地域文化是建筑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建筑的类设计方法提出了建构传统建筑延续与现代建筑创新的新思路。在泉州金交椅山窑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以类设计模式为指导的设计构想,在总体布局上力求建筑之形依托山体之势,在单体设计上促使当代技术再现地域文化,以具体的建筑设计实例印证类设计方法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概括介绍现代艺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各个阶段对景观设计的影响的基础上,以北京798工厂这个艺术家社区为例,探索艺术家们的原创景观,从物相、时间和空间三方面分析现代艺术的创作思维、审美情趣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志勇 《中外建筑》2010,(8):145-147
基地、建筑、景观,如何能和谐共生,是度假建筑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一山地温泉度假建筑的规划、建筑设计实例,力求在建筑与地形、自然景观之间的互借互用,相得益彰、和谐共生关系上作出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王正 《建筑师》2010,(5):14-17
“功能”一词在现代建筑学中广遭热议。但当今我们所理解的“功能”与其原初含义已大不相同。本文通过对18到19世纪间三个关键人物的引介.并结合不同语区环境的比较,追溯了西方建筑学中功能概念的起源,指出这一概念所受的现代科学的影响。笔者期待以此为现代建筑学中“功能”问题的讨论提供相对客观的参照。  相似文献   

15.
回归建筑本质的山地建筑创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筑的原始本质是满足人类挡风避雨、健康生活并延续种族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的本质已经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当前,我国山地城市独特风貌和山地建筑的地方特色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危机。论文分析了影响山地建筑创作的各种因素,提倡回归建筑本质,以共识的现代理念为指导,结合地方适宜技术手段,努力创造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现代山地建筑。  相似文献   

16.
与环境的对话——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设计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的改扩建设计,从用地周边的人文与自然环境出发,通过精心保留用地内的现有树木、协调新建建筑与保留建筑的空间关系,使建筑完全融入环境之中,优化了幼儿园与其周边的外部环境,有机延续着幼儿园的育人传统。全园外部空间通透开敞、动静分明、收放有致,既面向幼儿园,又成为面向周围居民的共享景观空间。内部空间相互连通,儿童活动风雨无阻。建筑设计面向儿童的特征和幼儿教育的特点进行,尺度贴近儿童,自然亲切。建筑形象结合了童趣与清华园传统的建筑风格。该建筑以亲切平易的姿态与环境对话、融入环境,并且使环境通过建筑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园林注重植物香景营造,而圆明园盛期的植物香景营造堪称典范。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首先对圆明园盛期的香景植物种类进行梳理,并结合景点景名,对主要香景植物的应用方式进行总结;其次依据乾隆御制诗,就香景植物的香味特征描写进行归纳与解析;最后探讨植物香景意境的生成过程,从闻香感觉、闻香感想、闻香感悟三个层面,就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典型香景意境进行探究,以期对现代植物香景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文英 《中国园林》2007,23(9):73-78
处于主流文化边缘的南非园林,以其独特而不被关注的方式发展,体现了原始与文明的融合。南非设计师对大自然谦卑、敬畏的态度,成就了倾听式的设计手法,从而产生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南非园林。通过解读南非园林,阐释设计者对自然的态度、设计观和价值取向对园林乃至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孟彤 《建筑学报》2012,(5):92-94
从艺术与技术概念的分化以及艺术自身的分化过程得出结论,不论从"艺术"原初的、广义的含义,还是从其近代的、狭义的意义来看,景观设计都当之无愧地可以被称为"艺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原生态绿色民居建筑的解读,结合山下鲍村村落选址、建筑形式和建筑组合布局对现代建筑的启迪,探讨了我国传统民居中所体现的"原生态"思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原生态绿色建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