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达成铁路扩能既有线改造工程涵洞施工中D型梁的实际应用,介绍了D型梁的主要特点、施工方法、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是确保铁路运营安全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2.
王喜忱 《山西建筑》2006,32(14):324-325
以工程实例为基础,介绍了过线地下通道施工中,既有线采用D型轻便梁架空加固的施工方法,阐述了轻便梁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工艺、轻便梁安装施工工艺,提出了在既有线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史钦华 《山西建筑》2010,36(7):248-249
针对既有线路下桥涵开挖施工中既有线半径或线间距不满足常规便梁架设要求的情况,结合有关资料进行计算,探讨了采用D型便梁与木枕撑高联合加固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以期突破限制,提高便梁架设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铁路既有线改建及近距离修建二线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具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铁路既有线改建及近距离修建二线防护技术,包括钢管桩防护、钢轨桩防护、钢便梁防护和纵横抬梁防护等,以确保施工中既有线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5.
六安站改造工程旅客地道下穿既有六安站1-6股道和1-5站台,属于铁路既有线施工,便梁架设、基坑开挖、边坡支护等施工安全风险高。结合六安站改旅客地道基坑结构及复杂站改既有线施工的特点,介绍了该地道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智能化监测应用创新技术,通过对D形便梁基础位移、线路轨距、线路沉降、钢支撑、锚索应力等进行实时智能化监测和数据智能分析、反馈,解决了常规人工监测实施困难、效率低、风险高等难题,实现了对基坑、便梁的安全稳定情况的实时掌握,为地道施工提供了安全保证和后期方案优化的依据。该智能化监测创新技术运用的理念可为国内既有线火车站改造地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罗樊 《山西建筑》2007,33(28):330-33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冶河大桥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50 m简支T梁制作及跨既有线架梁施工过程及技术要点,对以后同类型的桥梁跨既有线冬季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邻近既有线或上跨既有线通过连续梁时,架桥机施工安全隐患大,施工难度高。本文以京津城际延伸线项目为例,介绍TLJ900型架桥机下导梁支腿提升支架配合架桥机铺架施工技术,解决了过连续梁在不具备吊车站位和平板拖车配合施工的条件下能自主完成下导梁支腿的拆卸和挪运,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施工安全,对类似工程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7)
本文对目前既有线棚洞施工技术管理方案的探讨,提出如何控制施工质量,如何最大限度减少行车干扰,在无施工慢行条件下进行棚洞基础施工及在不同施工现场情况下机械吊装T型梁方法。  相似文献   

9.
谭文 《山西建筑》2011,37(14):159-160
介绍了跨襄渝线既有源圆路立交桥采用吊车、军用梁拆除既有线T梁施工技术,对其施工方法及安全防护技术作了归纳,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在场地有限情况下,安全、正点、快捷的完成了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0.
闫恒超 《山西建筑》2012,38(13):191-192
结合新疆哈密货车南环线上跨既有兰新铁路架梁施工实践,针对新线架梁与跨既有线架梁的差异,在尽量减少对既有线行车干扰的条件下,阐述了JQ165架桥机上跨营业线架设铁路2101型T梁施工方案、安全卡控措施及施工组织要点,以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堆土加卸载与基坑开挖叠加效应导致既有地铁隧道变形较大的问题,建立考虑加卸载叠加效应影响的三维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不同堆土加卸载叠加基坑开挖卸载模式对邻近地铁隧道变形规律的影响,探讨隧道在堆土加载、移土卸载再叠加基坑开挖下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正上方堆土加卸载对隧道的竖向位移影响较大,是侧向堆土加卸载的3倍~5倍; 在经历堆土加卸载后,隧道会残留不可忽视的变形,其残留竖向位移约为加载后位移的62%; 堆土加卸载叠加侧方基坑开挖时,隧道变形受基坑开挖深度的影响较大,大于隧道埋深的开挖阶段会加剧隧道变形; 4种叠加模式中,正上方堆土加卸载-侧方基坑开挖卸载隧道最终竖向位移最大,约17 mm,侧方堆土加卸载-异侧基坑开挖卸载隧道最终水平位移最大,约8 mm,邻近隧道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叠加效应的影响,尽量避免这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徐青松 《城市建筑》2014,(8):146-147
本文主要结合新建铁路合福线信江特大桥上跨上饶车站上跨既有线连续梁挂篮整体防护施工项目案例,介绍了上跨既有线连续梁施工的安全措施,从施工方面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供类似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开挖卸荷效应的地铁隧道施工过程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铁隧道实际施工过程中,围岩处于加、卸载的复杂变化过程中。隧道的开挖与支护过程是一个多步骤的、且上一步开挖都会对随后的各次开挖产生影响的复杂过程。依据地下工程问题的特点,即“先受力,后开挖,再支护”,描述并模拟地铁隧道开挖卸荷效应下的真实施工过程。对地铁隧道施工中开挖卸荷效应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模拟地铁隧道开挖卸荷效应的四阶段模拟方法。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01标段西清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真实过程和开挖卸荷效应进行数值模拟与计算。分析开挖面支护力、支护时机、填充注浆以及考虑与不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等因素对地铁隧道开挖与支护的影响,获得基于开挖卸荷效应的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的围岩–支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二次受力对内嵌BFRP筋加固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的影响,对6根内嵌BFRP筋混凝土T形截面加固梁和2根对比梁进行了受剪性能试验。对试件梁的受力过程、破坏模式、荷载-挠度曲线、荷载-应变曲线、斜截面应力重分布现象以及初始荷载大小、卸载程度和BFRP筋端部锚固长度等因素对加固梁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加固梁发生了剪切破坏,但是破坏特征复杂且伴随着次生破坏;试件梁的斜截面在斜裂缝出现时和箍筋屈服时出现了重分布,对于二次受力试件梁,BFRP筋应变滞后现象明显,且BFRP筋应变分布不均匀,在进行加固梁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此因素带来的承载力降低的影响;初始荷载、卸载程度及BFRP筋端部锚固有利于加固梁极限荷载的提高和延缓斜裂缝的开展,应在加固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引入相关系数或满足构造要求来体现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选择HSS(Hardening Soil Small-Strain Model)本构,建立二维平面应变模型,进行既有软土地铁隧道上地表大面积加卸载情况下土体固结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大面积加载会增大衬砌结构的变形,并进而导致衬砌结构出现病害;②渗漏水会增大衬砌结构的内力;③回填土应及时卸除;④卸载后土体回弹,但有一部分变形无法得到恢复,回填土厚度越大,无法恢复的沉降越大;⑤在衬砌结构损伤的情况下,水平大直径卸载后无法恢复,最终表现为增长,根据曲线形态将沉降过程分为5个阶段。结合工程实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6.
既有铁路跨线立交桥架梁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世勇 《山西建筑》2009,35(22):329-331
对铁路跨线立交桥架梁施工进行了总结分析,以黔桂线K111+600怀远立交桥跨既有线架梁为例,介绍了使用贝雷桁架进行跨既有铁路架梁施工的关键技术,阐述了贝雷桁架纵横梁法及检算,从而证实了贝雷桁架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闭合托架技术在建筑结构改造中的应用实例 ,闭合托架利用了原有基础 ,不需增设新的柱基础。托架梁为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与原砖墙组成的组合梁 ,利用预应力技术可起到加固与卸荷合二为一的作用 ,使后加结构主动参与受力 ,改变了原有结构应力过大、后加部分应力滞后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