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机及拖动基础”因其具有概念十分抽象、理论繁琐、公式和结论多等特点,并且涉及的基础课程多,课程难度较大,是一门难教难学的基础课程。本文针对“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首先分析了具体原因,然后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电机及拖动基础”教学应该实行课堂讲授与习题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联系实际,淡化理论推导、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加强实验课教学,从四个具体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机及拖动课程的现状,结合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在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中增加PLC控制的内容,并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新的探索.加强电磁理论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增加实验和实训学时,整合原有的实验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综合性的实验,使验证性的基础实验与实际系统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电机及拖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电气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电机及拖动”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践问题,提出了三种融合教学模式,即多媒体与实物教具相结合的直观教学模式、虚拟实验与原理研究相融合的探究教学模式和网络环境与课堂教学相促进的互动教学模式。表明该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在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电机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类课程需要把纸面研究和实践轨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案例教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公共政策概论课程中的很多政策热点与问题均与实践紧密相关,其理论是基于实践基础之上而又广泛应用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从“课堂学习”到“政策实践”的转变与体验。  相似文献   

5.
Matlab/Simulink在“电机拖动与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克服高职院校硬件实验设备不足,本文将Simulink仿真软件应用于“电机拖动与控制”教学中,介绍了Simulink的特点和仿真建模的方法,详细给出了建模与仿真实例。教学实践表明,在“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中使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中的难点,使课程中许多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工程应用型高校自动化专业"电机及拖动"课程的教学体系。将课程实践教学从课程实验拓展到电工实习,以课程基本要求贯穿从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到操作实训的教学,并以适应技术发展的方式建设实验室,从而形成一个完整和统一的"电机及拖动"课程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对电机及拖动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电机及拖动课程的现状提出改革现行教材,加强电磁理论及机械基础的教学,安排充裕的实验和实训,建设模型化与实用化相结合、验证实验与实际系统相结合的实验室,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雨课堂”是一种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通过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紧密结合。“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基本概念多,理论性强,涉及电、磁、热、机械等综合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本文研究基于“雨课堂”的“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将“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互动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以课程体系培养具有特色的创新性人才显得越来越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如何做好核心出口课程的体系设计,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通过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运动控制》、《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大实验》六门课程有机的形成一个整体,相互借鉴教学方法,融合教学内容,串联系统理论,建立学生综合设计系统的总体模式。通过有效结合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的连贯性、学习的持续性以及专业知识应用的实效性,实现“先进、有效、有用”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10.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探索:通过建立电机结构3D模型、电机电磁场3D模型以及透明电机模型的演示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引入对比法与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探索建立教学效果的反馈方式,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建立开放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探索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摆脱课程评价仅依赖于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关注学生生存能力。本文讨论了“通信原理”校优质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模式,探讨如何让实践教学更好地为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服务,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敏 《电子测试》2016,(24):83-84
CDIO教学模式是以软件项目为载体的、以在实践能力上的培养为目标的,积极倡导项目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目前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理论与实验实践间的脱节问题,相对应的提出了CDIO教学模式对软件教学课程中的改革,从理论、实验与考核上进行浅入分析、实验最终确立CDIO教学模式在软件的理论改革上是确有实际效果的,为实践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号与系统”是电气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加强实践教学等一系列课程改革,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信号与系统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网上评教及后续课程的评价表明,“信号与系统”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立足“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教学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分析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和方向,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评价三个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推动以工程应用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所提教学改革方案在南京工程学院进行了试点应用,重点对实践环节进行了创新改革,研制出一套自主设计开发实验平台供学生训练实践,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逆变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平台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软开关逆变电源实验装置是为该课程设计的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平台。该平台由交错并联有源箝位正激直流变换器和软开关桥式逆变器构成,分别采用脉宽调制控制策略和离散脉冲控制策略。本文详细分析了逆变电源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实验结果和教学平台应用过程,讨论了电感的设计过程和电源稳压原理。通过该教学平台,可加深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电路分析基础》是一门理工科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文章主要就如何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改革教学考核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努力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缺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升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强和概念抽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本文探讨了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应用的一些方法,如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专题方式授课,选用良好实验平台。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可以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掌握了本学科涉及的基础知识,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厌理论,喜实践”的特点,结合我院多年来从事“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的若干改革探索,综合了“多维学习法”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改变传统教学的缺陷,结合项目,既锻炼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又学习了理论知识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9.
电磁场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文分析了电磁场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基于MATLAB软件的电磁场课程可视化案例教学方法,将矢量分析与场论的重点内容经过整理,提炼成实验项目,形成可视化的图像资料,配合理论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可视化案例教学的改革实践,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抽象电磁场理论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利用MATLAB软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但会受到学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因此尝试开设专业创新素质教育课程、开放实验室作为实验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使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