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音机,顾名思义首先是“收”,要能够接收。收得多,收得远。收得清晰。其次是“音”,就是讲究音质的好听,这个见仁见智,有些人喜欢听德机的声音,有的人喜欢听日本机的声音,有些人喜欢听“蓬蓬声”,有些人喜欢听“咚咚”声,有些人喜欢听“叮叮”声,但总体上来讲,有一些标准。如何收藏收音机,收音机的收藏如何分类,  相似文献   

2.
《新潮电子》2009,(8):36-37
“艺”字何解?翻翻《辞海》,会发现比较好玩的一个现象,最基本的解释是指“才能和技术”,而另—种解释则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画匠和大师的距离竟然如此相近。可见,在中国人的眼中,“艺”这个字着实包涵了太多的内容。再说得玄乎—点,“艺”和“术”一组合,便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审美情趣的评判。  相似文献   

3.
郑军 《通信世界》2012,(26):17-18
近日,在苹果WWDC2012大会新产品介绍中,相比使用Retina的MacBookPro以及地图,Passbook服务低调很多。了解苹果产品宣传特点人都会知道莫对于着重推的产品与服务都喜欢冠以“Gorgeous”(意为:华丽的;极好的)的评价,但是Passbook并没有获得此赞美,但是这一功能着实让笔者眼前一亮,笔者认为Passbook将成为苹果下一个“金矿”。  相似文献   

4.
市面上的播放器琳琅满目,但是如果说起名气最响、外形最IN的,则当属“苹果”系列的播放器无疑,而“苹果”甚至成为了时尚人士的标签。就算是跟同类产品相比,性能差不多,一旦贴上“苹果”的标签,价格就要贵上几百甚至上千。饶是如此,还是有无数“苹果”粉丝心甘情愿为之买单。“苹果”的风行,自然带起其附件的热销,特别是在外接音箱上,更是选择多多。但是若说起与之最为匹配的,又有谁可以跟Reson8一较高下?  相似文献   

5.
论坛热帖     
《广东电子》2011,(7):22-23
如果苹果从微软“偷走”5个创意,苹果和“果粉”们将会受益更多:1.微软XboxLive上的集成多人游戏和通信系统会让苹果iOS的游戏平台获利良多;2.苹果总是希望减少游戏按钮和控制,这可以效法微软Xbox360体感套件Kinect的创意;3.iOS可以继续在大多数任务上使用多点触控,也可以用笔来书写;4.学习微软音乐播放软件的用户界面;5.偷走微软发明的手机和平板的交互方式。  相似文献   

6.
情报站     
2003苹果的丰收年 刚刚在美国旧金山落下帷幕的2003 MacWorld大会,已经开始了它不同寻常的中国之行。近日在北京举办的“苹果2003 MacWorld”新产品发布会就是它中国之行的第一站。会上苹果推出的硬件、软件产品实在是让人目不暇接。大会中展示了功能强大的“Keynote”多媒体演示软件;专业视频编辑工具“Final Cut Pro”的简易版“Final Cut Express”;能以无以伦比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通信》2008,10(22):86
王建宙在GMSA大会上表示,中移动计划“克隆”苹果i—PhoneAppStore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Hi—End为何物? 前几年,发烧友们还喜欢用Hi—Fi这个词来形容“靓声”的境界,现在时代好象进步了,Hi—Fi成了过时货,发烧友常挂在嘴边的是:Hi—End(似可译为“极保真”)。 何谓Hi—End?据资深发烧友的解释,Hi—End代表了一种境界,达到此境界的音响  相似文献   

9.
现在,提到"苹果",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iPhone或iPad.而在过去,红富士苹果、烟台苹果,可是咱老百姓喜欢的,即便贵一些,还能买得起、买得到. 这"苹果"有什么新魔力,居然人人都想要一个,这将是多大的市场?不过"苹果"经常会放出风来,暂停订购云云.换言之:想要,就是要不到.如今这样的情形实属罕见,这对"苹果"的"梨子"、"香蕉"、"桃子"等等的同行.可见刺激得多么眼红.  相似文献   

10.
现在市场上的主流DVD,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上什么呢?那就是都具有卡拉OK功能,或许有很多人喜欢在家里高歌一曲,但碰上象我这种五音不全之辈则全无用处,所以当自己也要买DVD的时候,要找一台没有卡拉OK的DVD,就不怎么好办了。当然,我也可以将就着买上一部有卡拉OK功能的机器,  相似文献   

11.
爱车的人多,爱音乐的人也多。“大哥,你给汽车装音响,先给个理由啊。”我喜欢听音乐,要随时随地地听,还要听到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在汽车里不能没有音乐,而汽车原配的音响又不能满足我。那就是要给汽车加装音响的理由,只要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做呢?我并不是绝对的“发烧友”,但喜欢音乐。由于对汽车音响并不算很了解,只能从品牌、价格、外观及粗略的感受中体会。  相似文献   

12.
大部分的创新为何会失败呢?因为创新讲的就是做出改变,而人是惯性动物,人最不喜欢的,就是改变。所以要做改变,必须克服三大难题:“组织的惯性”、“策略执行无法同心贯彻”,以及“文化对抗”。  相似文献   

13.
《现代音响技术》2011,(11):12-12
10年前,DVD—Audio和SACD开始雄心勃勃地准备终结CD时代,但讽刺的是,10年之后不仅CD仍然健在,而DVD—Aualo和SACD这两种所谓的“新媒体”却已经接近终结。让发烧友稍感欣慰的是,这两种“新”光盘格式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次世代音频技术的失败。从苹果在线音乐商店的成功开始,高分辨率的次世代音频正在以另一种方式艰难然而又是坚定地渗透进音响和音乐发烧友们的生活之中。这种方式.就是作为文件形式.可保存在与电脑相关的一切存储媒体上的数字音乐。  相似文献   

14.
自从我不经意地喜欢上了摩卡咖啡,就明白原来“喜欢”就是能够在特定的空间里,去做自己通常没有时间去享受的事情。其实在这个“小资”泛滥得有些贬义意味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胡云霞 《新潮电子》2009,(7):224-227
除了特殊的艺术创作,没有人喜欢看模糊朦胧的影像。正如歌里所唱,“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世界看透彻”,而如果落实在具体拍摄上,则是意味着我们在拍摄影像时需要找准焦点,让我们所要拍摄的主题清晰而有层次。用摄影学上专业的术语来说,就是“对焦”要准确。  相似文献   

16.
很多接在电话线上的产品(例如调制解调器)都有一个“呼叫过程监听”(CPM)功能,CPM线路就像人一样监听电话线路上的情况,并根据所听到的信号,作出相应的反应.比方说,你在没有听到拨号音之前,不应拨号.对计算机来说,也是如此.当人监听呼叫过程的信号时,信号频率的准确性并不那么重要.但如让计算机来完成这一任务,则必须对音频作准确的规定以免解释错误.因此,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颁布了“北美可听音调计划”.下面表中的资料就是从该委员会的绿皮书中摘录的(第Ⅳ期第4卷).  相似文献   

17.
“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广告在1999年红红火火燃烧了整个神州,大多数的人就是这样认识PDA的。当时这则广告铺天盖地,十分受欢迎,百看不厌的广告至今还不多见,它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当时很多人总把“商务通”和“PDA”画上等号或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8.
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名学生很陕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陧慢地从每个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是否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经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了讲台上,又重复刚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iPhone是最近一段时间最火的手机了,因为它是苹果的产品,虽然苹果的产品还算做得不错,但我实在弄不明白它们为什么价格这贵,但还是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就好像捡了一个大便宜一般。不久,就出现了iPhone手机的模仿产品,其中最著名,也最忽悠人的,就是魅族的M8,大张旗鼓地吵了整整一年,结果还是只有几张设计图,还有就是不知道从什么渠道流出来的所谓真机图。现在,大家已经对M8已经失去耐心了。好在市场上还有那么些人在做实事,不是只耍嘴皮子。桔子手机,和苹果一样属于水果,它推出了最近市场上非常火爆的HiPhone手机,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它。  相似文献   

20.
《家庭电子》2008,(1):28-28
有没有经常为找不到遥控器而烦恼?有了这款颜色鲜艳、造型可爱的“小苹果”,你就不用到处寻觅遥控器了。它有多种颜色可供,你可以在自己的“苹果”上设置好节目单,而且它还可以像Wii手柄一样支持感应功能,只要把苹果向左倾斜移动,就可以把音量调小,向右则调大,很有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