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曙三区杜家台油藏易出砂的特点,从地质、开发因素方面对影响油藏出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压裂防砂技术的机理,对研究区采用压裂防砂措施进行防砂.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压裂防砂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减缓地层出砂的速度,增加单井产能,而且可以减少因出砂导致的管理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35块在以往进行压裂砾石充填作业时,一般使用常规压裂液进行压裂充填。由于常规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较大,所以开展了酸性压裂砾石充填液体系的实验研究。研制出的酸性压裂砾石充填液体系耐温、抗剪切能力强,携砂性能良好,具有防膨、助排、破乳、防沉淀、低摩阻、低伤害特征。施工结束后该压裂液体系能迅速破胶和返排,对地层伤害非常小,该酸性压裂砾石充填液可以用于压裂防砂及低渗透地层的压裂处理。  相似文献   

3.
曙一区兴隆台油层为疏松砂岩超稠油油藏,以中细砂岩为主,为稠油胶结,胶结方式较为疏松,油井出砂情况严重,进而导致套坏,造成油井无法正常生产.为了有效解决油井出砂问题,研究了从钻完井、射孔到生产的一套综合防砂技术.现场应用证明,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油藏出砂问题,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于疏松砂岩油田开发来说 ,突出的问题就是要解决防砂问题。本文着重研究了涂料预包砂生产配方、携砂液配方及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的测定与评价 ,现场应用后 ,已取得较好的防砂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计算和室内出砂模拟实验,分别从地层出砂、井筒附近防砂以及井筒内的携砂生产三方面时适度出砂开采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层出砂对储层物性有所改善,不同粒径段颗粒出砂1%后,渗透率增幅为20%左右,其中细微砂粒(<39 μm)的产出对渗透率提高贡献最大,为21,07%-37.60%;防砂管和地层环空间砂粒的堆积对产能影响很大,环空无砂时产能提高1.71倍,但当环空充满砂时产能仅提高14.70%;只有当井筒内的流体流速大于等于砂粒的沉降末速时产出砂才能被携带出井筒.该开采方式在渤海稠油油田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6.
主要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五一区、二区油水井出砂严重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对五一区、二区近年来的防砂工艺的分析,树脂固砂剂能较好地解决油田开发后期高含水、大量出砂油水井的防砂、固砂难题。在五一区、二区20口油井和3口水井中应用树脂固砂剂固砂,工艺成功率100%,有效率52%,固砂施工后油井减产量和注水井减注量均很小,有8口油井增产,有效期最长的达到500 d,投入产值比为1:2.7。同时对于树脂固砂难以解决的地层坍塌和细粉砂防砂,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纤维素衍生物用作压裂液增稠剂和纤维材料在压裂液中的应用两方面讨论了压裂液用纤维类物质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压裂液用纤维类物质包括纤维素衍生物和纤维材料两种,前者主要用作增稠剂,曾用于水基稠化或冻胶压裂液;后者作为支撑剂增强材料,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国外已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油气田获得较多应用,国内也作了少量先导性试验.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表明:加纤维压裂液通过机械方法悬浮和输送支撑剂,低黏度下即有较好的携砂性能;返排时,纤维材料分散在支撑剂中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能有效地防止支撑剂回流,压后无需关井即可大量排液,返排效率可进一步提高;纤维材料的加入有利于优化裂缝尺寸,形成的人工导流通道更有效,压后增产效果显著;纤维材料可用于出砂、低渗油气藏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为了防止地层出砂,海上弱胶结地层裸眼水平井多采用下防砂筛管完井方式,在此过程中,泥浆对防砂筛管可能造成的堵塞损害(如果油气井没有进行返排、酸洗等措施)会降低水平井的产能.试验研究了泥浆堵塞防砂筛管的主要因素,测定了堵塞后防砂管的渗透率,并通过试验测定的数据结合理论推导,确定了防砂管上附加压力的计算方法,最后得到了泥浆堵塞防砂管后水平井的产能.由此,可以根据地层砂与泥浆参数确定合理的防砂网孔孔径,并通过与理想产能的比较评估下入防砂管前返排泥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泡沫排砂解堵的适应性,首次设计了氮气泡沫解堵试验设备。其中,井筒容器可模拟井筒的沉砂效果,此外,为了能够提供充足的泡沫,特设了油藏缓冲容器。为了模拟初始孔隙度对泡沫排砂解堵效果的影响,采用控制压实压力及PVA薄膜包裹的技术,首次获取了5块初始孔隙度各异的可出砂岩心。完成了泡沫排砂解堵试验,发现排砂后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皆有增加,证明了氮气泡沫排砂解堵作为一种储层伤害修复方式十分有效。定义了渗透率及孔隙度恢复系数,发现在相同的排砂条件下,初始孔隙度越高,排砂后其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恢复程度越高。在相同的排砂条件下,出砂量随着初始孔隙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初始孔隙度达到20%,粒径为148μm的游离砂排出量剧增。当岩心孔隙度超过22%后,出砂量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0.
DXX68C29井是位于辛68块东三段构造高部位的一口关键井,2011年7月27日因出砂严重而停产,影响产能高达15.4m3。针对该井套窜井段长、封窜后套管内通径有所变化、井斜角变化大的矛盾,应用40臂井径仪测试结果对该井套管内通径的变化进行分析后选择合适的防砂工艺防砂后,较好地解决了该井因出砂不能正常生产的矛盾,并见到了明显效果,该井2011年8月4日开井,已连续生产170d,累计增油1 179.9m3。该技术在DXX68C29井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同类井的防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介绍了40臂井径仪结构、测试原理、技术指标,并通过现场实例应用,分析了该仪器现场应用效果,为解决油藏油井防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经过40年的开发,江汉油区地层出砂越来越严重,致使作业维护井次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根据江汉油区出砂储层地质特征和出砂井生产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出砂井井筒清砂和携砂举升采油技术研究或矿场试验,使出砂井治理收到了一定效果,缓解了地层出砂对油井生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出砂油井治理指明了主攻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八面河地区的沉积特点,分析河道砂体的响应特征,引进先进的勘探技术与方法对河道砂体进行精细描述,预测河道砂体展布,寻找有利圈闭,形成一套适用于八面河地区的河道砂体描述方法,发现有利勘探目标区2个,其中面138北部地区含油河道已被钻井证实,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6万吨。  相似文献   

13.
八面河油田疏松砂岩油藏出砂与防砂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面河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 ,由于油藏压实作用差 ,胶结疏松、胶结构中粘土矿物含量多 ,加上原油粘度高 ,造成油井出砂严重 ,绝大部分油水井不防砂无法生产。文章从储层特征和开发工艺技术分析入手 ,得出了疏松砂岩出砂的砂粒中包括四个方面的颗粒 :渗流砂出砂 ,含量为3 -4 % ;弱胶结附着的颗粒出砂 ,主要粒径为<37mm ;储层骨架颗粒破坏型出砂 ;砂穴崩落型出砂 ,同时文章还对八面河油田防砂工艺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八面河油田在常规修井中,主要遇到了五大问题:一是打塞;二是找漏;三是水平井冲砂;四是防砂;五是电泵井打捞。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定期开展有关的专题研究,引进成熟的工艺;二是定期对水平井换封、换管;三是定期对电泵井进行检修;四是适当使用连通滑套;五是对于部分套管损坏特别严重的井进行修井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15.
桥塞分段压裂是页岩气水平井开发的主导技术之一,但受储层特性以及施工决策等因素的影响,超压砂堵很难避免。分析解堵机理,依据井筒中有无高粘度液体以及顶替是否完成将砂堵分为8种类型;结合页岩气储层地质、工艺特点,提出了采用疏通老缝和压开新缝的解堵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渤海油田高含水易出砂油井防砂、控水技术需求及目前机械防砂控水一体化技术的局限性,提出应用浓变凝胶实现防砂控水一体化的技术路线.通过开展浓变凝胶控砂性能与控水性能测试,验证选择性控水与防砂一体化技术实施可行性,基于浓变凝胶对储层条件与生产条件适应性评价明确浓变凝胶防砂控水的适应范围,最终形成浓变凝胶防砂控水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17.
八面河油田油层出砂严重,约75%的油井需要防砂才能保证生产。随着防砂技术的发展,防砂方式已由单一方式发展成为以高压充填和绕防及化学防砂的防砂体系。对于防砂工艺评价,引入经济有效期这个概念,建立经济评价模型,从油藏、工艺等方面分析影响油井防砂的各种因素,为优选防砂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超稠油油藏双水平SAGD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曙一区杜84 块馆陶油层为一顶部和四周被水包围的特殊油藏, 为提高杜84 块馆陶超稠油油藏剩余油动用程度, 决定采用S AGD 开发技术。以油藏特点和开发现状为基础, 应用S TARTS 数值模拟软件, 采用变深度、不均匀网格进行油藏数值模拟, 对双水平井组合的SAGD 技术布井方式、水平段长度、水平段在油层中的位置、注采参数等进行了优化设计。实施效果表明, 各项参数的设计科学合理, 采用双水平井组合SAGD 技术, 提高超稠油原油采收率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坪北油田由于地层水敏、地层负压亏空的限制,常用的水力冲砂法易造成油层污染。机械捞砂作业与水力冲砂法相比具有两大优势:一是无洗井冲砂液,有利于油层保护,能满足特殊作业的需要;二是工艺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成本低。为提高坪北油田机械捞砂作业的有效率,借助于对"机械捞砂作业管柱设计数学模型"的研究,设计出捞砂管柱及捞砂趟数,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完善油井清砂提供了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面120区沙四段各砂组沉积时期的精细古地貌,为一北东走向、北西倾的宽缓古隆,隆上发育多个微伏古隆起,相应单砂体分布基本与微伏隆起发育耦合,砂体分布存在滩连滩、滩外滩、滩叠滩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