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概述了酒精行业形势及生产工艺,对采用赛诺耐高温α-淀粉酶(酒精发酵专用型),分别运用95℃低温蒸煮液化、105℃中温蒸煮液化的酒精甲乙生产企业生产过程液化、发酵及产品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赛诺耐高温α-淀粉酶(酒精发酵专用型)是一种良好的酒精液化用酶,应用于低温蒸煮可以显著提高酒精质量以及出品率。  相似文献   

2.
Asp.niger.no.882生淀粉糖化酶性质及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淀粉原料发酵生产酒精传统工艺中,原料蒸煮耗能约占全部酒精发酵生产能耗的30—40%,因此砍掉蒸煮工序,节约能源、节约投资和降低成本是开发酒精发酵的新课题。解决办法之一是采用无蒸煮发酵法。从理论上讲无论淀粉是熟的还是生的,只要被转化成可发酵性糖,就能被酵母利用。这一转化有赖于生淀粉糖化酶的作用。目前国内外无蒸煮酒精发  相似文献   

3.
吴素萍 《酿酒科技》2007,(11):45-47,50
研究复合酶发酵玉米淀粉生产酒精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酶解玉米淀粉发酵酒精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玉米淀粉粉碎度60目、料水比1:3、酶加量1.5%(玉米淀粉原料)、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51 h、pH4.8,在此条件下发酵酒精度为11.5%vol.  相似文献   

4.
低脂玉米粉无蒸煮液态发酵制酒精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用低脂玉米粉无蒸煮液态发酵新工艺制取酒精的工艺流程、操作及主要技术参数,提出用低脂玉米粉生产酒精其综合效益高于薯类原料及玉米整粒。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作为代用能源,酒精发酵受到重视。用淀粉为原料,常规的酒精发酵工艺,为了使原料液化和糖化,蒸煮是必须的。它需要消耗整个工艺的30—40%的能源。Vtda和他的同事从事生淀粉生产酒精,已研究用黑曲霉酶制剂,将原料液化、糖化和酵母发酵一步法简单工艺,使之节省用于蒸煮的能源费;他也报导了根霉淀粉酶制剂无蒸煮白薯发酵酒精的工艺。本文报导用肋状拟内霉淀粉酶无蒸煮发酵白薯生产酒精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孙平 《酿酒》1998,(5):25-26
目前我国大部分酒精厂是以玉米原料生产酒精的。多年来酒精厂一直都是将玉米直接破碎经蒸煮、发酵而生产酒精。玉米中的胚芽约占玉米重的6%~8%,胚芽含油约占40%~50%,也随胚乳进入发酵工段,最后进入酒精中。此种工艺流程,不但使经济价值非常高的玉米油白白...  相似文献   

7.
无蒸煮生淀粉酒精发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自然界分得野生型菌株黑曲霉n-11(Aspergillus niger n-11),进行了无蒸煮生淀粉酒精发酵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的种类、用酶量和醪液的浓度对酒精发酵有较大影响,酒母的接种量影响不大。该酒精发酵工艺砍掉了蒸煮工序,可以大大节约能耗等。50立升罐无蒸煮生淀粉酒精发酵试验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结果如下。(1)薯干面原料:醪液酒度10.7%(v/v,20℃)。淀粉利用率88.6%。原料出酒率36.5%。(2)玉米面原料:醪液酒度12.4%(v/v,20℃),淀粉利用率90.7%,原料出酒率35.8%。  相似文献   

8.
大米生料酒精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酒精发酵中,原料蒸煮所消耗的能最,约占酒精生产总能耗的30%。节约蒸煮原料所耗能量至为重要。本文对以大米生料的酒精发酵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各种发酵条件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当前,由于能源短缺,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世界各国正在把注意力转向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发酵酒精的生产和研究受到应有的重视,并取得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109-115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经酸碱蒸煮处理后,再经纤维素复合酶酶解,利用酶解液发酵产γ-聚谷氨酸(γ-PGA)。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用1.0%H2SO4、10.0%NH3OH、水三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玉米秸秆,以含糖量为指标考察各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方法酶解玉米秸秆的最佳条件基本一致:加酶量为35FPIU/g,底物浓度1∶15,酶解时间96 h。玉米秸秆酶解液与玉米糖化液混合发酵生产γ-PGA的最佳配比为7∶3,与玉米秸秆酶解液单独发酵相比,混合发酵产γ-PGA产量提高了95.12%。  相似文献   

10.
红枣醋生产中酒精发酵阶段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残次干红枣为原料,研究红枣醋生产中酒精发酵阶段的主要工艺条件.对干红枣的烘烤条件,枣汁不同制备方法,最适酵母菌的选择及与乳酸菌的混菌比例、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酒精发酵过程中酒精度和糖度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红枣烘烤的最佳条件为90℃,烘烤时间60min,采用蒸煮酶解结合法制得的红枣汁还原糖含量最高,达到98.6g/L,酒精发酵的最适酵母菌为葡萄酒酵母FH1,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菌种的最佳比例为3:2,最适接种量为3%,最适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d,酒精度可达7.2%(V/V).  相似文献   

11.
谈光耀  杨东岐 《酿酒》1996,(1):40-43
酒精液体曲降本增活的研究谈光耀,杨东岐,介明智,宋栓平(陕西省宝鸡酒精厂,721300)在酒精生产过程中,蒸煮醪的糖化至关重要,其目的是在酶的作用下使糊化醪中的溶解状态淀粉分解转化成小分子量的可发酵性糖。从酶的来源讲,我国酒精工业经历了两次大的技术革...  相似文献   

12.
苹果渣发酵制取酒精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苹果渣为主要原料,探讨了苹果渣热处理、酶解及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试验,确定苹果渣热处理最佳工艺参数为:常压蒸煮25min;果胶酶酶解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3.0,添加量0.2%,55℃酶解2h;纤维素酶酶解最佳处理条件为:初始pH值至5.0,添加量0.7%,50℃保温酶解12h;苹果渣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初始pH值4.0,发酵温度25℃,酵母接种量为11%,稻壳添加量为20%。在上述条件下,苹果渣发酵产酒精可达6.72%。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波预处理木薯代替传统酒精发酵生产中的蒸煮液化工艺,并对微波预处理后的木薯进行无蒸煮发酵工艺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微波处理后的木薯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水质量比1:2.8,糖化酶添加量180U/g,活性干酵母添加量为原料质量的0.3%,氮源用量为原料质量的0.3%,30℃发酵72h,发酵醪液的酒精体积分数达到12.7%。通过与传统蒸煮液化工艺进行能耗对比,至少节省30.8% 的能耗。  相似文献   

14.
在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的过程中,无蒸煮工艺对于减少能源的投入意义重大,受到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并且目前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就。无蒸煮工艺大致分为生料发酵,低温蒸煮,挤压膨化和超细磨。通过研究这几种无蒸煮工艺的理论基础,工艺要点及应用情况,可对工厂的酒精发酵产生导向意义,同时为淀粉发酵生产酒精的节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木薯和玉米的低温蒸煮与连续糖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茂甫  李春泉 《酿酒科技》1990,(4):22-23,12
传统的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主要经过粉碎、蒸煮、糖化、发酵、蒸馏五道工序。传统的酒精生产采用高温蒸煮来破坏植物细胞间组织和细胞壁,使淀粉溶解并释放出来,以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因此,蒸煮这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我国酒精生产厂家大部分都  相似文献   

16.
以杏皮渣为原料,研究杏皮渣白兰地生产中酒精发酵阶段的主要工艺条件。对杏皮渣浆液的制备方式、最佳酵母的筛选、接种量、初始含糖量、发酵温度、初始pH以及在发酵过程中酒精度和残糖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皮渣浆的最佳制取方式采用高压蒸煮和酶解结合法:将杏皮渣和水按1∶6浸泡2 h后破碎打浆,121℃高压蒸煮10 min,冷却到室温后加入杏皮渣重量0.5%的果胶酶和1.5%的纤维素酶,在50℃下酶解4 h,得到的杏皮渣浆的还原糖含量为72.27 g/L。杏皮渣酒精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杏酒酵母No16,接种量为3%,初始含糖量为250 g/L,发酵温度为28℃,初始pH3.9,发酵时间为12 d,酒精度可以达到11.2%vol。  相似文献   

17.
酶系广泛、酶量充足、且α-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组合恰当是促成生大米中生淀粉水解的首要条件.生淀粉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免蒸煮麦曲黄酒酿造前酵水解偏缓,酵母菌发酵产酒精和热量偏低的发酵特征.生大米中的蛋白质,因未受湿热作用而变性或胶凝化,决定了免蒸煮麦曲黄酒氨基酸态氮丰富的产品营养特征.  相似文献   

18.
无蒸煮酿酒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蒸煮酿酒技术因能节省大量能源,简化酒精发酵工艺,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对无蒸煮发酵工艺理论基础、技术关键、无蒸煮酿酒技术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及无蒸煮酿酒技术的研究现状、无蒸煮一步发酵法研究概况进行了叙述,提出了无蒸煮酿酒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开发新的食醋品种,研究了以马铃薯为原料制醋工艺中酒精发酵工艺。利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法,通过对蒸煮温度、蒸煮时间和酒精发酵温度这三个对酒精发酵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因素进行优化,得到酒精发酵最佳条件为:蒸煮温度130 ℃、蒸煮时间4 min和发酵温度30 ℃。在此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酒精发酵的酒精度可达12.4%vol。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利用黑曲糖化酶糖化生玉米粉进行酒精发酵的新工艺。该技术不需要加热糊化和添加α-淀粉酶液化,仅要求糖化酶用量为500单位/每克玉米粉即可达到与成熟的玉米粉80℃低温蒸煮和高压蒸煮酒精生产技术相同的发酵水平。但因糖化酶中含有转苷酶,发现如过多添加糖化酶会引起酒精产率下降。进一步的经济效益估算表明,生玉米粉酒精发酵技术虽然节省了大量能源,简化了操作工序,但要在工业上推广应用,关键还在于要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