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物质和惰性颗粒二组分混合物的最小流化速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发现纯锯末不能在流化床中流化,锯末中加入惰性固体颗粒构成锯末/玻璃珠、锯末/沙子双组分混合物可实现流化.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配比混合物的流化规律.已有的预测双组分混合物最小流化速度的公式不能应用于锯末/玻璃珠、锯末/沙子双组分混合物.同时研究了球形、椭圆形菜籽的最小流化速度,并研究了不同粒径菜籽与不同粒径沙子在不同比例下的最小流化速度,结果表明形状规则生物质/惰性颗粒混合物最小流化速度可由Chiba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惰性颗粒混合物的混合分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D99mm×1000mm的圆柱流化床中,选用不同粒径的沙子/锯末、沙子/菜籽双组分混合物,研究了不同沉积组分含量,尤其是富沉积组分情形下床层表观气速、静床高度对流化床二组分混合物的混合与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静床高度对生物质惰性颗粒混合物分离指数无影响,沉积组分适宜的粒度及床层高和表观气速有利于生物质惰性颗粒混合物的混合.  相似文献   

3.
在Φ99×1000mm的圆柱流化床中,选用不同粒径的沙子/锯末、沙子/菜籽体系,研究了不同沉积组分含量,尤其研究了生物质、惰性颗粒在富沉积组分情形下床层表观气速、静床高度对流化床二组分混合物的混合与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静床高度对分高度无影响,沉积组分适宜的粒度及高表观气速有利于流化床二组分混合物的混合,可使混合度达到87%。  相似文献   

4.
流化床生物质惰性颗粒混合分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杰  张济宇  刘振宇 《煤化工》1999,(3):19-21,47
在Φ99×1000mm的圆柱流化床中,选用不同粒径的沙子/锯末、沙子/菜籽体系,研究了不同沉积组分含量,尤其研究了生物质、惰性颗粒在富沉积组分情形下床层表观气速、静床高度对流化床二组分混合物的混合与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静床高度对分高度无影响,沉积组分适宜的粒度及高表观气速有利于流化床二组分混合物的混合,可使混合度达到87%。  相似文献   

5.
原生纳米颗粒SiO_2中添加大粒径组分的流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平均原生粒径为 10nm的SiO2 为原料 ,采用添加较大球形玻璃珠颗粒的方法 ,在内径为6 0mm的有机玻璃流化床中 ,考察了在不同添加量和不同添加颗粒粒径的情况下 ,纳米颗粒SiO2 的流化性能。实验表明 ,纳米颗粒SiO2 的流化经历了沟流、节涌、破碎和聚团 4个阶段 ,但当添加玻璃珠的量大于10∶1或添加玻璃珠粒径不大于 0 13mm时 ,SiO2 的流化质量较好 ,并可采用床层压降曲线来表示其流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平均原生粒径为10nm的SiO2为原料,采用添加较大球形玻璃珠颗粒的方法,在内径为60nm的有机玻璃流化床中,考察了在不同添加量和不同添加颗粒粒径的情况下,纳米颗粒SiO2在流化性能。实验表明,纳米颗粒SiO2的流化经历了沟流、节涌破碎和聚团4个阶段,但当添加玻璃珠的量大于10:1或添加玻璃珠粒径不大于0.13mm时,SiO2的流化质量较好,并可采用床层压降曲线来表示其流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振动流化床双组分颗粒的混合与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振动流化床中颗粒的轴向浓度分布及最小流化速度,根据不同操作条件下最小流化速度的实验值,定义了最小流化速度的计算式;同时考察双组分颗粒混合与分离情况,根据实验结果,修正了Nienow定义的双组分颗粒的转变气速,并与实验值相符。  相似文献   

8.
振动流化床中双组分颗粒流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内径为148mm振动圆柱床中等密度和不等密度的双组分颗粒流化特性,考察了不同振动强度对双组分颗粒的床层空隙率、最小流化速度及相图的影响,给出了床层空隙率和最小流化速度的计算式,此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相符,且对振动流化床的实际操作和工程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内径为120mm的半圆柱形声场流化床中,以平均粒径55μm的玻璃珠作为流化介质,考察了声压级和声波频率对玻璃珠在声场流化床中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声波的引入可以显著降低玻璃珠的临界流化速度。声波频率一定时,临界流化速度随声压的增大而减小;声压一定时,临界流化速度在声波频率为80Hz左后时达到最小值,低于或高于此值,声波作用效果均减弱。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焦与煤焦及煤灰的流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φ 115 mm×1 000 mm有机玻璃制成的圆柱型流化床中,对生物质焦、煤焦、煤灰及其混合颗粒的流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生物质焦颗粒不能正常流化,煤焦和煤灰颗粒可以很好地流化.当煤焦和生物质焦混合颗粒中生物质焦颗粒的质量百分比小于33%时,两者混合颗粒可以达到较好的流化状态,煤焦和生物质焦双组分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随生物质焦质量百分比的增加而减小.生物质焦和煤焦的混合体系中添加煤灰,流化质量可进一步提高,生物质焦、煤焦和煤灰三组分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随着煤灰质量百分比的增加而增大.双组分和三组分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和经验公式预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MDMDY-300型全自动密度仪和体积法测量了生物质和3种惰性颗粒的颗粒密度和堆密度,在有机玻璃流化床内考察了生物质单组分及其与3种惰性颗粒双组分体系的最小流化空隙率和流化速度。结果表明,单组分颗粒密度随粒径的变化可以忽略,而堆密度却随粒径的增大有所减小;双组分体系的最小流化空隙率随细颗粒组分增加而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细颗粒组分体积分数为30%左右,且颗粒粒径差异越大变化趋势越明显;双组分体系的起始流化速度、最小流化速度和完全流化速度均随细颗粒组分含量增加呈现减小的趋势,当细颗粒体积分数达到30%左右后起始流化速度的下降趋势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焦与煤焦混合物的共流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质与煤流化床共气化,其混合物料的流化实际上是两者焦的共流化,对其共流化行为特性的研究是共气化工艺过程的基础.实验考察了三种粒径的煤焦分别与两种粒径的玉米芯焦和甘蔗渣焦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共流化特性.结果表明,煤焦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生物质焦的流化效果,煤焦与生物质焦粒径和密度的差异以及表观气速均影响着混合物的混合分离程度.在实验中,对煤焦与玉米芯焦的混合物,煤焦的粒径普遍小于玉米芯焦的粒径,混合物的最小流化速度随煤焦的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反之,呈现分离状态的物料,其最小流化速度随煤焦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在300 mm′300 mm′20 mm的二维振动流化床中,装入平均粒径2和4 mm的分子筛颗粒,在低于流化速度(u相似文献   

14.
在Φ50 mm×800 mm圆柱体的冷态流化床反应器中,对PVC类废塑料、石英砂及其混合物的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PVC颗粒粒径与混合物料中PVC质量分数对混合物料的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指导热态实验的关键参数。实验结果表明,PVC颗粒粒径与混合物料中PVC质量分数会影响混合物料的最小流化速度,也影响PVC颗粒与石英砂混合的均匀度。混合物料中PVC的质量分数越小,其最小流化速度就越小,混合物料也越容易实现充分混合;PVC颗粒为Geldart B类颗粒,但由于形状不规则,黏性力大,塌落特性明显,流化性能较差,显示出C类颗粒的流化特性,同时实际的最小流化速度要大于理论最小流化速度。PVC与石英砂混合物料冷态流化行为的研究结果为热态流化床降解PVC颗粒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粒径的玻璃珠为原料进行流化—移动组合床的流体力学和传热特性研究。本文充分利用流化床的高效传热性与移动床的连续操作性,将两者相结合而组成流化-移动组合床。在流化-移动组合床的两种流动状态下,能够实现颗粒分级、化学反应和干燥等过程的连续操作。在传热实验中,分别研究了气速、粒径、床层高度、空气入口温度对传热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分析得出组合床的传热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16.
在底部直径为120 mm的锥型流化床中,以玻璃珠为流化颗粒,过热蒸汽为流化介质,研究了固体颗粒在过热蒸汽流化床中的流化特性,考察了操作温度和压力对临界流化速度(umf)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热蒸汽流化床的流化行为与热空气相似,临界流化速度(umf)随床层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床内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过热蒸汽流化床的临界流化速度比热空气大.  相似文献   

17.
根据振动流化床床层动力学特性,提出了第一、第二流化段,第一、第二临界流化速度的概念.从流化床临界流化速度的定义出发,得出了振动流化床第一临界流化速度数学模型.在二维振动流化床内,以不同粒径的玻璃珠为床料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振动和其它操作条件对临界流化速度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关联得到了振动能量传递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并将模型预测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振动强度增加,第一、第二临界速度均减小,振动对第一临界流化速度影响更显著,当振动强度超过1.57后,不通气体床层也能流化,第一临界流化速度降为零,模型预测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所回收的碳纤维能及时有效地被排出,用EPE泡沫为示踪物料,在建立热氧裂解法回收碳纤维的装置上,用实验法测定了卧式流化床反应器的流化曲线。经分析流化曲线得出临界流化速度和带出速度并经公式计算确定了临界流化速度和带出速度,考察不同形状物料及混合物料在主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结果表明,流化床内临界流化速度为0.15m/s,颗粒带出速度为0.24m/s;物料形状对其在床内停留时间影响较大;单一形状物料在流化床内停留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圆柱体、长方体和球体;球体物料最易排出;混合物料在床内停留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球体与圆柱体混合物料、长方体与球体混合物料和长方体与圆柱体混合物料;长方体与圆柱体混合物易排出;为使回收碳纤维尽快排出流化床,可采用长方体和圆柱体混合物料或单一的球形物料进行热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湿颗粒流动性较差、倾斜落料困难的问题,建立了机械振动耦合辅助流化风的可视化倾斜落料实验装置,研究了液体饱和度S、表面张力σ和倾斜角度δ对三种Geldart-D类湿颗粒(塑料珠、玻璃珠、氧化锆珠)倾斜落料量的影响,并对机械振动、辅助流化风和振动耦合辅助流化风三种助流落料方法进行了实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受液桥力影响,湿颗粒落料过程的质量流量qm较干颗粒降低60%以上。随振动强度Γ和辅助流化风气速uf的增加,湿颗粒质量流量qm增加,其中振动强度Γ对重质类颗粒(玻璃珠、氧化锆珠)的强化效果较佳,辅助流化风气速uf对轻质类颗粒(塑料珠)的强化效果较佳。相同能耗条件下,振动耦合辅助流化风具有更高的质量流量qm,是相对节能的助流落料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内径60 mm、高1200mm的玻璃流化床中,对含油污泥-石英砂双组分混合颗粒进行了流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含油污泥颗粒因含油量较高,粘性较大,无法实现单独流化,掺入一定比例石英砂颗粒后,可平稳流化.随着含油污泥量增加,气速降低时颗粒从流化状态到固定床状态的转变为渐变过程,流化效果变差.采用Kumar-Gupta 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