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文章选取一栋钢筋混凝土框架医院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叠层分析法对该建筑进行隔震-减震混合控制的设计。选取7条地震波,采用Perform-3D软件分别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下对隔震结构和隔震-减震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其抗震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相较于隔震结构,隔震-减震结构能有效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顶点位移,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求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可行的减震结构非线性分析和优化设计理论,必将大大促进减震结构理论研究和抗震设计水平的提高。减震是有效又可行的当前最重要的抗震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地震区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体系的演变,现状水平和存在问题,提出一种崭新的,更加安全、有效、简单、经济,且能适用于不同地震烈度区的结构减震控制体系,包括结构隔震体系,结构消能减震体系,被动和主动减震控制体系。本文介绍了这种新体系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发展和应用情况,包括作者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试验研究理论和工程应用成果,并探讨了高层建筑抗震结构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5,(9)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下,城市建设对用地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为了满足城市建设中各方面的需求,建设带有高位转换结构的建筑被提上了日程。在高位转换结构的建筑上,在转换层以下楼层中剪力墙落地较少,转换层的上下楼层刚度变化比较大,易产生薄弱层,是一种极不利于抗震的建筑结构形式,但因建筑功能的需要,一些大、中城市建设了许多这类高层建筑,并且许多学者对该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及如何解决该体系存在的根本性抗震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主要对高位转换隔震与耗能减震结构体系进行深入的探析,通过高位转换结构建筑遇到的问题,提出建立高位转换隔震与耗能减震结构体系的重要性,为之后的高层建筑提供可靠合理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7.
方坤 《河南建材》2020,(4):10-11
文章简要分析柔性连体结构高位减震隔震支座的基础工作原理,对市场中可用于柔性连体结构的集中常规连接支座进行研究,分析支座工作机理与特征[F1],为柔性连体结构设计中的连接支座提供初选依据,希望可以借助文章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8.
结构减震控制体系的研究、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纲结构和各种结构抗震技术的演变与发展,及现状水平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种更为合理、安全、有效、经济、崭新的、且能适用于不同地震烈度区的抗震结构体系——结构减震控制体系;介绍了作者对这种新体系的部分研究成果和主要内容、形式及其特性,阐述了结构减震控制体系的设计、工程应用、计算理论和试验成果,并探讨了抗震结构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减小隔震结构底部柔弱层的过大变形,提出了一种底层柔性柱隔震结构半主动控制体系。将结构底层柱设计成柔性柱,在底部填充墙与二层梁之间安装磁流变阻尼器,根据主动控制算法来适时调整阻尼器的阻尼力,对结构实施限位和耗能的半主动控制。建立结构振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该体系的振动特点和减震效果。研究表明,这种结构控制体系能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隔震层位移减小50%以上,防止结构因底部位移过大而倒塌。隔震层刚度对减震效果有明显影响,层间刚度比应在隔震层位移、层间位移和加速度之间权衡考虑,并保证底层柱在大震下不发生失稳。在没有半主动控制条件的情况下,在隔震层安装固定阻尼耗能器件进行被动控制,也可减小底层位移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11.
为减小隔震结构底部柔弱层的过大变形,提出了一种底层柔性柱隔震结构半主动控制体系。将结构底层柱设计成柔性柱,在底部填充墙与二层梁之间安装磁流变阻尼器,根据主动控制算法来适时调整阻尼器的阻尼力,对结构实施限位和耗能的半主动控制。建立结构振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该体系的振动特点和减震效果。研究表明,这种结构控制体系能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隔震层位移减小50%以上,防止结构因底部位移过大而倒塌。隔震层刚度对减震效果有明显影响,层间刚度比应在隔震层位移、层间位移和加速度之间权衡考虑,并保证底层柱在大震下不发生失稳。在没有半主动控制条件的情况下,在隔震层安装固定阻尼耗能器件进行被动控制,也可减小底层位移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针对建筑结构被动减震控制中的隔震、消能减震及调谐减震技术,介绍了其原理、形式、研究的进展,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被动减震技术的工程应用现状以及被动减震装置的研究应用,最后对被动减震技术研究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隔震和减震技术作为目前新型的工程抗震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对比了隔震和减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在经济上的差别;然后再基于不同建筑结构在采用隔震还是减震技术谁更经济这一问题,详细考虑了上部结构的区别、混凝土用量、含钢量、隔震支座和减震阻尼器设备等方面的差异,结合某学校项目的 8个单体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与研究。以期为今后的隔减震结构经济性对比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爽 《重庆建筑》2014,(11):59-64
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包括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墙抗震伪静力试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用于指导工程结构设计的各种复杂高层和塔式建筑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结构控制方面包括一种新的组合基础隔震系统、一种新的组合耗能减震系统和采用流体阻尼器连接双塔结构减震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数已应用于工程实践,该文对一些成功例子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16.
振动控制是结构抗震防灾的一种积极有效手段,目前对于大跨空间结构的振动控制技术不是很成熟,利用软钢板(Mild Steel)在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具有稳定的滞回特性,设计了U形软钢板阻尼器,通过试验得出该阻尼器的滞回曲线,建立了该阻尼器分析模型。最后,将该阻尼器应用于平板网架结构,探讨了该阻尼器在空间结构中的减震控制理论和方法。通过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分析了其减震效果,对有控和无控状态下的节点位移和杆件内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阻尼器可有效的减少网架结构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相邻结构中附设减震器体系的动力反应,利用优化原理得到减震器的刚度和阻尼系数,并用ANSYS模拟了此体系在不同场地上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减震器能有效减小体系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8.
魏利金 《建筑》2013,(12):21
魏利金认为,不具抗震性能的住房倒塌,是导致地震中90%死亡者的祸首。居民住房、单位办公楼、学校校舍、工厂厂房以及水、电、气、通信等生命线工程,能否抗御大地震的袭击,是把地震损失降到最低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震后重建过程中,保证房屋的耐震性成为了各国政府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农村,住房基本为自建。大部分盖房者不懂得抗震技术,只是凭着经验和习惯盖房。而且为了省钱,很多  相似文献   

19.
北京泰中抗震技术实施有限公司发明人陆健衡高级工程师的主要贡献:研究和发明了荣获美国、英国和中国发明专利权的世界首创高科技“抗震低层楼房加层结构”和“刚柔性隔震、减震、消震建筑结构体系”。该发明专利技术已列为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CCTV1、2、1O台均分别做了新闻和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建筑结构常规抗震、隔震及消能减震的原理和特点,并从安全、减震效果、适用范围和经济性四个方面对三者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相对于常规抗震,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使用范围降低,但是可以减少结构损伤,并且能够提高结构安全性和减震效果,降低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为了达到建筑结构(尤其是中小学建筑和救灾关键建筑)的大震性能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