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中国叠合盆地形成演化与中下组合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同志们:
这次《叠合盆地形成演化与中下组合油气勘探潜力》会议开得很好,报告讲得也很好。这次会议有两个主题:“叠合盆地”和“海相碳酸盐岩”。第一,当前我们研究叠合盆地的重点不是中浅层,主要是深层中下组合。叠合盆地深层中下组合包括碳酸盐岩在内,最近几年资源量一直在上升。我们通过资源评价得出的很重要结论就是我国的剩余油气资源主要位于七大领域。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油气勘探已进入成熟阶段,要保证我国石油产量和储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加强海相碳酸盐岩的勘探。对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中国自己的地质特点形成适合于中国地质的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同时要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重大科技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世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油气分布规律,以及形成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基本条件两个方面,总结了世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油气资源的勘探成果和石油地质条件;重点针以地塔里木,华北及扬子三大古生代克拉通碳酸盐岩分布区,分析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潜力,勘探状况和困难;指出中国海相油气勘探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及研究对策;最后分析了制约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主要技术难题,并结合笔者的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台盆区寒武系-奥陶系,它既可以作为油气的储层和源岩。也可以作为油气的盖层或遮挡体。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台地相和斜坡相之中,其中开阔台地及台地边缘坡折带的生物碎屑滩和砂屑滩、局限台地的自云岩坪是主要的储集相带。潜山溶孔溶洞型自云岩、石灰岩及礁滩复合体中的生物碎屑灰岩、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礁灰岩以及潮坪自云岩是主要的储集岩。寒武系-下奥陶统、中-上奥陶统都发育有较好的碳酸盐岩烃源岩。根据油气的分布与聚集特点,对碳酸盐岩油气藏作了分类。论述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前景和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苏北南部、句容地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扬子区海相地层建造分为陆缘海、陆表海两大阶段、四个沉积旋回。后期经历强烈挤压、削蚀夷平、重新埋藏、拉张切割、晚期抬升5种改造作用,形成两套形变层、6个地震可识别的不整合构造面。古生界早期构造样式以夷平的褶皱-冲断推覆构造为主,晚期变成反转-掀斜的褶皱-冲断推覆构造,平面上发育多个褶皱-冲断带,构造抬升幅度由外向内依次变小。印支面构造以“断裂、断鼻(断块)、单斜”为特色。在构造区划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指出了今后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本区碳酸盐岩的热演化特征,研究了沉积有机质的热演化规律,明确地阐述了碳酸盐岩生油岩在不同的热演化阶段其有机碳含量的下限值.求出各类干酪根在不同的热演化阶段的H/C与R值的回归关系式,并研究了各类干酪根的油气演化界限,讨论了本区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9.
10.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若干重大科学问题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中国覆盖区海相地层(以古生界为主)勘探多年,勘探发现与预期结果差距甚大,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石油地质家对海相油气富集及分布规律的认识甚少。我国海相盆地与国外富油气海相盆地差异显著:①时代老;②有机质丰度低;③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④勘探目的层埋藏深;⑤油气藏保存条件差。必须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从新的角度加快研究3个基础理论问题:①成盆理论,要进行地球动力学和盆地沉积建造类型、地层样式及地层成岩事件研究;②成烃理论,要进行古生物学、古海洋学、古环境化学、沉积学、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研究,研究不能受干酪根热降解成烃学说的束缚,有可能提出更适于我国古生代海相盆地的新成烃理论;③成藏理论,要揭示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质体中的油气运移问题,建立油气充注成藏过程的物理化学场模型,并以动态平衡观点建立油气藏调整模型。(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基本特征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 3 套沉积旋回构造,经历了 4 次构造运动改造,形成大隆大坳的稳定构造格局,具礁滩型、不整合型、白云岩型 3 类储集层,经加里东运动期、晚海西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晚期 3 期充注形成油气藏。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次生溶蚀孔洞是主要储集空间。油气围绕古隆起广泛分布,礁滩体储集层受陡坡与缓坡型两类沉积相带控制。古生代形成的古隆起斜坡区是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塔中古隆起、轮南及其周缘奥陶系是油气勘探现实领域,英买力—哈拉哈塘、麦盖提斜坡是碳酸盐岩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古城、塔东、轮南深层、塔中—巴楚深层寒武系白云岩是碳酸盐岩勘探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12.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纪祁连海域具有槽台沉积格局,台地边缘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具有海相烃源岩的优越条件,发育岩溶古地貌等圈闭类型,天然气成藏条件有利,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ض����Ϲ�������м�Ҵ�������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为了说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对其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几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广泛发育,共发育千5,盒3,盒7,盒8,山1,山岗,本1段7个储层段,在浅层千5,盒3段见到中孔高渗储层发育区,物性较好,但分布局限,岩性以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和晶闸也,对孔隙形成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是溶蚀作用,物性总体上低孔低渗,将储层分为四类,Ⅰ,Ⅱ类较好,Ⅲ、Ⅳ类较差,评价出神水-佳县、起鸡哈液-大河塔-余兴庄区块为储层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勘探程度较低,石油地质基础条件认识薄弱,但勘探潜力不容忽视。本着向源勘探的思路,根据空间分布情况,提出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天然气勘探的3个方向。深部气源方向受目前研究程度的限制,不适合作为现实目标,可作为远景勘探领域;上生气源来自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气源条件良好,埋深相对较浅,是有利的勘探方向,也是勘探部署的重点目标,但勘探表明受构造及煤系地层分布等条件制约,可能成藏范围有限;自生气源成为中—新元古界勘探取得突破的主要方向,由于盆地内钻井资料有限,以周缘地质露头为突破口,发现盆地周缘发育长城系烃源岩,盆地内部也具有发育长城系烃源岩的潜力,结合长城系相对较好的储集条件,认为长城系是自生自储型气藏的主要勘探层系。在明确勘探方向和主要层系的基础上,以寻找盆地内部长城系烃源岩为目标,提出了盆地中部定边—T59井和盆地东南部淳化—洛川2个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的油气藏的宏观外部形态似为层状或块状,实际其内部结构是由断裂和裂缝把孔,洞(多为溶蚀孔,洞)连接起的储集空间系统中网络状的油气聚集。具有超常的非均质性,因而在油气富集区带之内,在油气田之内打出一些低产井,产水井,不要轻易否定区带的资源潜能,放弃勘探,注重保护油层技术,是实现高产的关键,大型的酸化压裂对油气层改造,是获得高产并稳产的另一关键。以这种概念和观点才能客观地认识这一领域的油气资源前景和做出正确的勘探决策,尽快探明大油气田。在现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在这个领域中可以划分出5个主要的成藏组合,11个有利的成藏区,16个有利的勘探区带,其中轮南,塔中,英买力以及塔河是当前最现实,最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在浅埋处几乎失去所有的原生孔隙,成岩以胶结和交代作用为主;其后,碳酸盐岩处于近完全封闭的压实流环境中,深埋和地温升高除形成小规模的压溶作用外,其他成岩作用很微弱。在进入生烃门限后,低丰度有机质虽可生成一定量的烃类,但碳酸盐岩不像泥岩那样可大量脱水,烃的运移既无“载体”,又无异常高压作为动力和造缝条件,烃类很难有效排出。此后,烃类或分散于封闭的晶间孔隙中,或与矿物结合形成晶包有机质和包裹体有机质,从而造成碳酸盐岩烃/有机碳常常高于泥页岩。由于碳酸盐岩先天性地有机质丰度低,再加上后期排烃困难,决定了其几乎不可能作为有效烃源岩。 相似文献
18.
羌塘盆地侏罗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外露头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毛细管压力曲线等手段,对羌塘盆地侏罗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石学、孔渗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作了详细研究。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包括内碎屑灰岩、鲕粒灰岩和生屑灰岩。储集空间包括孔隙和裂缝两种,孔隙主要为次生溶孔,裂缝为构造缝和溶蚀缝。孔隙的微观结构较差,基本上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储集层。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导致储集层孔隙结构变差的主要因素,后期的溶解作用对储集层物性有一定的改善。构造作用使得岩石中裂隙发育,提高了岩石孔渗性,极大地改善了岩石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大气区的勘探实践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在该盆地内已先后发现了靖边、榆林、子洲、乌审旗、苏里格、神木等6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系统总结该大气区的勘探成果和有效做法,兼具指导和借鉴作用。为此,根据长庆油田50多年的天然气勘探实践,梳理了各主要历史阶段所依靠的地质理论和所取得的认识突破,分析总结了历经长期技术攻关所形成的适用性勘探配套技术,以及在拓宽勘探思路、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有效做法。理论突破点包括:河流三角洲成藏理论、大型致密气成藏理论和盆地南部沉积物源体系新认识;技术创新点包括:全数字地震技术、气层测井精细评价技术和致密砂岩储层改造技术;拓宽勘探思路包括:大型岩性气藏勘探部署思路和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管理创新包括:扁平化项目管理和对标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