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别建立成人和婴儿体外胃、肠单独消化模型以及胃肠连续消化模型,通过检测脂质过氧化物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TBARS)反应物浓度,研究脂质体在模拟消化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脂质体在模拟人体单独胃消化过程中结构保持稳定,而在模拟小肠环境易受胰酶和胆盐的作用发生氧化,并且在模拟胃中和模拟肠中婴儿的POV和TBARS值均显著低于成人(p<0.05);在连续消化过程中,模拟婴儿胃部消化时间对其继续在小肠消化的氧化程度影响较小(p>0.05),而模拟成人胃肠连续消化产生的过氧化物量相对较多,脂质体氧化程度比较高,结构破坏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体外消化是对消化过程中生理条件的模拟,是研究食品中营养物质的有效工具。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植物次级代谢物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研究中。目前从静态的单室到动态的多室,各种各样的体外消化模型被开发出来,但各模型的技术复杂性和体内外的生理相关性不同。该文从静态、半动态、动态的角度概述了几种常见模型的起源、结构、机制及局限性的研究进展,简述了体外消化在食品中的应用,包括营养物质的消化研究和功能性食品开发、生物活性物质消化后的抗氧化性评价以及食品过敏原研究等,分析了应用中矛盾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重点强调了相似研究需求下体外消化模型应用时标准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建立体外模拟婴儿胃肠道消化体系(成人为对照),研究脂质体在胃部的氧化应激效应和在小肠环境的脂解动力学。结果表明:脂质体消化后平均粒径明显减小、Zeta电位负电性增加;脂质体经胃部消化磷脂膜氧化程度(硫代巴比妥酸值)明显提高;在小肠消化过程中不断释放游离脂肪酸,且婴儿胃肠道环境水解率(38%)明显低于成人(80%),释放过程符合伪一级方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发现,磷脂特征官能团(C=O、P=O、—CH_2)峰值发生改变,脂质体在婴儿胃肠道环境膜结构破坏程度低于成人。研究结果为脂质体运载营养素应用于婴儿配方食品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一种淀粉类食品消化速度体外测定法的探讨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鉴于碳水化合物食物的血糖反应对于控制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国外方法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文中确定了一种较为简便的淀粉类食物体外模拟消化程序,其所得结果与人体血糖指数以及常规体外测定结果均具较高相关性,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样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并在某种程度上预测血糖指数。同时提出了还原糖释放指数这一在现实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淀粉类食品水解速度新指标。应用该法测定了部分谷豆类食品的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证明原料品种和加工方法对于主食品的消化速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植物甾醇(PS)替代胆固醇与卵磷脂(PC)为原料,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电位和包封率为指标,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蛋白修饰的植物甾醇脂质体(SPI-LS),通过单因素优化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了SPI-LS的复溶性及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并考察了植物甾醇包埋前后体外消化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PS:PC为1:4,乙醇体积比为25%,蛋白含量为1%;脂质体复溶后外观与冻干前无显著差异,溶解度可达1.971 mg/mL;经3 h体外胃肠消化后,SPI-LS中植物甾醇的生物活性仍可保持在50%以上,是未经包埋植物甾醇的三倍之多。故优化制备条件得到的SPI-LS复溶性良好,并能有效保持植物甾醇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牛初乳蛋白质在胃肠道的稳定性,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牛初乳脂质体。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实验确定牛初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20 mg β-谷甾醇,60 mg磷脂,60 mg牛初乳粉,油水比为2∶1,超声时间为2 min。该条件下得到牛初乳脂质体蛋白质包封率为41.92%±0.32%,IgG包封率24.7%±7.5%。此外,体外消化实验结果表明,脂质体作为牛初乳的载体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研究获得了一种蛋白质包封率较高,缓释作用较强的牛初乳脂质体,可以实现功能蛋白的持续补充,为牛初乳等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持。  相似文献   

7.
尿石素A具有许多优良的生理活性,但其极低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率限制了尿石素A的应用。为克服上述限制,该文采用pH驱动法结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尿石素A脂质体(urolithin A liposomes, UA-LPs),并考察其结构特性、稳定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大豆卵磷脂为20 mg/mL所制得的UA-LPs的平均粒径为(97.46±0.83) nm,多分散系数为(0.27±0.01),Zeta电位为(-40.3±1.06) mV,包埋率为(98.11±0.26)%,负载率为(2.39±0.01)%。UA-LPs在原子力显微镜下为分布均匀的球状结构。热稳定性实验表明,不同大豆卵磷脂浓度的UA-LPs的包埋率均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20 mg/mL的大豆卵磷脂制备的UA-LPs具有最好的热稳定性,其在80℃处理180 min后仍可保留45%的尿石素A,且粒径、多分散系数变化趋势较小。pH稳定性表明UA-LPs在酸性条件下包埋率较低,随着pH的升高,粒径、多分散系数变化不显著(P>0.05),20 mg/mL的大豆卵磷脂制备的UA-LPs的Zeta电位绝对值上升5.5,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在体外对淀粉的消化条件进行仿生模拟,对淀粉的消化产物检测条件进行优化,构建了淀粉体外消化模型。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土豆交联淀粉,以构建的体外消化模型,对不同交联度淀粉的消化速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以恒温振荡培养箱保持37℃恒温,以pH6.9缓冲液维持恒定的pH,以20 r/min的转速振荡模拟肠的蠕动,以透析袋模拟肠,对淀粉的消化可很好的仿生模拟。采用硫酸-苯酚法,消化产物检测的最佳条件为∶波长485 nm,显色温度100℃,显色时间30 min,糖浓度在(0~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0.004 4x-0.005,R2=0.998 8,且样品溶液在2 h内显色稳定。土豆交联淀粉和交联前相比,消化性降低了13.7%~34.5%,且与交联度呈负相关,即交联度越高(沉降积越小),消化性就越低。  相似文献   

9.
以壳聚糖修饰的粗脂质体和纳米脂质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加速氧化(加热)、紫外照射-自由基诱导和模拟体外消化等处理后的脂质体平均粒径、表面电荷、丙二醛含量等的变化,表征壳聚糖修饰的粗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过加热、紫外照射和消化处理后,壳聚糖修饰脂质体的稳定性明显比未修饰的脂质体高,并且壳聚糖的质量浓度越高,脂质体抵抗环境压力和体外消化稳定性越强。  相似文献   

10.
体外消化模型是代替体内研究食物蛋白消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简单易行、可复制等优点。然而体外消化效率受样本类型及消化条件的影响显著,如何更准确的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和消化过程,是建立体外消化模型的关键。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已建立的不同类型的食物蛋白质体外消化模型,包括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单室模型和多室模型、单酶体系及多酶体系消化模型,并分析比较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消化模型提供理论参考,并为标准化体外消化模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考察6 种黑色食品(黑米、黑苦荞、黑麦、黑豆、黑绿豆、黑小米)在胃、 肠道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成分及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通过模拟胃消化2 h后,多酚和黄酮释放增长比例最高 的分别是黑小米和黑豆,分别增长28%和41%,进一步通过模拟肠消化2 h后,多酚和黄酮释放增长比例最高的分 别是黑麦和黑绿豆,分别增长113%和52%。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 由基清除能力、亚铁还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 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模拟胃消化阶段的增长比例 最高的分别是黑豆(114%)、黑绿豆(31%)和黑米(28%),在模拟肠消化阶段增长比例最高的分别是黑苦 荞(161%)、黑小米(124%)和黑米(199%)。通过模拟胃蛋白酶、胰酶和胆汁等消化作用后能显著提升黑色 食品的黄酮、多酚释放量和抗氧化活性(P<0.05),尤其是黑米,在消化前后均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活性,通过 胃、肠消化后,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和ABTS+·清除能力分别为4 531.79、3 729.69 μmol Trolox/100 g md和 3 727.14 μmol Trolox/100 g md,分别较未消化时增长了200%、171%和383%,是较有应用前景的一种黑色食品。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法对钙软糖和维生素C软糖功效成分的释放动力学进行研究,对软糖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膳食成分对软糖功效成分在模拟胃液中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生素C软糖和钙软糖的崩解时限分别为155 min和22 min;维生素C软糖功效成分,在2 h内逐步释放,2 h其功效成分释放93.6%,钙软糖功效成分30 min内释放率接近100%。微观结构显示,两种软糖胶体都呈现基本的胶体网状结构,但网络结构的形态并不相同。维生素C软糖的释放动力以Higuchi的拟合效果最好,符合骨架缓释制剂释放规律,而钙软糖则以一级动力拟合最佳。此外,胃液含5%淀粉会减缓维生素C软糖中功效成分的释放,而其它膳食成分对其释放无显著影响,钙软糖在模拟胃液中的消化释放特性不受膳食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片剂和硬胶囊剂相比,软糖的崩解时间和消化释放速度均较缓慢,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对14种单品食物与8种混合膳食展开了体外消化实验,测定了消化过程中GI的变化过程,研究膳食中不同成分对血糖生成指数的影响,并通过显微镜观察食物在不同消化过程中结构和形貌变化,研究不同成分对食物消解过程的影响。根据食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计算含有50 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量,用50 g葡萄糖作为参照物,利用烧杯或者锥形瓶模拟人体食用食物后在胃部和小肠的4 h消化过程中葡萄糖变化情况。相对于单独的主食来说,加入蔬菜、肉类、蛋类或水果后的混合膳食出现明显的GI下降。研究食物消解过程也发现,混合膳食中米饭的形貌与结构变化会显著慢于单独米饭的外形变化;而挂面的消解趋势与其相反。结果证实了膳食纤维、脂肪和蛋白质会抑制淀粉类食物的消化过程,减缓葡萄糖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5.
选取7 种不同种类的酚类化合物,研究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酚类化合物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不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胃消化过程对酚酸类化合物的影响较小,其含量无显著变化,但类黄酮化合物在胃消化过程中稳定性较差,儿茶素含量下降了16.6%、表儿茶素含量下降了约6%。经模拟肠液处理后,除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外,其他酚类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降低,此外,绿原酸在肠液消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对混合标准品的作用结果有所不同,模拟胃液消化对混合标准品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模拟肠液消化后,仅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含量分别降低为76.96%和50.30%,其他酚类化合物含量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脱乙酰度的脱乙酰基魔芋葡甘聚糖(deacetylatedkonjac glucomannan,DKGM)进行结构表征,并比较其黏度、持水性、热稳定性的变化;将高脱乙酰度的DKGM(脱乙酰度为72.70%)应用于凉皮制备,分析其对凉皮质构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KGM相比,DKGM在1 735 cm-1处的乙酰基特征吸收峰减弱,表面变得粗糙,结晶度增加,热稳定性增加,黏度和持水性随脱乙酰度的增加而下降;添加高脱乙酰度的DKGM后,凉皮的硬度、咀嚼性和黏聚性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且其体外消化水解率降低,即添加高脱乙酰度的DKGM可提升凉皮口感及抗消化性,可为DKGM与淀粉复配体系在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开发核桃蛋白和果胶之间的新型复合物,作为姜黄素的递送系统.将姜黄素成功包封在由果胶-核桃蛋白组成的复合物乳液中.贮存14d后,包封姜黄素的果胶-核桃蛋白复合物乳液粒径(D4.3)略有增加,并未发生相分离.在环境压力下,包封姜黄素的核桃清蛋白复合物乳液对NaC1处理(高达300 mmol/L)和热处理(高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