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全速率语音编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信网络用户数量的增加、网络业务综合化、多样化,网络带宽与系统容量、服务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64kbit/s的PCM语音压缩编码已不能满足不断变得拥挤的传输信道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语音压缩编码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语音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可以用于通信、网络、多媒体等广泛领域。针对全速率语音编码系统的原理和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全速率语音编码系统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具有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采用DirectShow视频采集技术、Windows Media编码技术、MMS实时流媒体传输协议及ActiveX控件技术,实现了一种基于流媒体实时传输技术和B/S结构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系统采用面向组件开发方法,可实现视频采集、视频编码、视频录制、网络发送和视频回放等功能.实验表明,该系统满足实时视频监控的要求,实时性高、视频流畅性好.  相似文献   

3.
话视网络信息检索系统集程控电话交换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于一体,采用了电话语音数据传输和视频数据放大传输技术,以及数据查询网络通信技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系统、通信控制器和终端三大部分组成,分别完成电话通话检测、电话指令采集,录音自动和播放和传输、视频数据传输等任务,是一种新颖的数据通信和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媒体电子邮件、视频检索、窄带网络视频传输及其通信等领域的应用要求,介绍低速率视频编码技术及低比特率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的进展,讨论典型的低速率视频编码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TETRA中的低速率语音编码算法实现过程,并在CCS2.0中对其进行了软件仿真.由于这种低速率(4.567Kbps)ACELP算法与应用于多媒体通信的变速率G.723标准、应用于未来个人通信的8Kbps的G.729标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语音压缩编码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对其算法仿真的研究和实时实现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语音压缩编码算法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局域网中语音通信时延是影响语音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局域网中语音通信时延,提高语音质量,以采用低阶音频函数和UDP协议实现语音传输系统为基础,通过实验并分析了造成局域网中语音通信时延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在局域网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实时语音通信时延的解决策略,实验数据证明,时延的分析是正确的,降低时延的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促进了Internet语音传输的发展。IETF制定的RTP协议也在工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各大软硬件厂商都纷纷推出相应的支持软件和硬件。参考RFC1889,在RedHat7.2操作系统环境下开发了一个点与点之间的全双工语音传送系统,能够实现独立IP的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语音通信。系统具有分组数据包的排序功能和网络自适应调整功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语音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希望在更低的传输速率上获得高质量的语音编码.随着语音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算法的出现,高质量的低速率语音编码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从低速率语音编码的依据及算法这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语音信号处理作为信息科学高科技应用领域的热点,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快速推进,促进了此技术的发展.在嵌入式技术与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语音录放系统因处理速度慢、存储容量小、音效差、传输距离有限等受到了巨大挑战.采用先进的嵌入式处理技术,实现了数字化语音信号高速处理,外扩FLASH存储器进行大容量存储与回放,并可通过GSM实时传输,达到实时远程传输的目的,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性高、功耗小、运行稳定的特点.本系统主要由嵌入式处理器ARM模块、语音调理采集电路、语音存储模块、语音滤波放大电路、人机界面和GSM语音传输模块等构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网络IP电话协议,以及IP电话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一个基于H.323协议的IP语音通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信号呼叫、信道控制、语音的编解码处理以及信息和数据流的网络传输.系统在局域网环境下运行,并可以与Microsoft NetMeeting互联通信.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IP电话工作原理、组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局域网的、以语音通信为主、兼有数据传输的IP电话终端方案,旨在解决IP电话相关的关键技术,完成语音IP包在局域网内的高质量传输,实现在局域网内部进行语音传输的IP电话终端,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家庭网络的语音和数据传输功能,推进IP电话在普通家庭的应用与普及.试验证明:该系统通话效果比较好,基本实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LAN的数字语音通讯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网络数字语音通讯的过程、原理和关键技术。论述了音频采集与播放的3种模式并且对它们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讨论了音频数据的压缩方法和传输方法,音频采集、播放3种技术中效果最好而实现困难的是DirectSound方法。采用Client/Server模式实现LAN语音通讯软件,并给出了设计、实现方法和关键代码。通过在LAN和DDN上运行测试,数字语音通讯软件在音质和延时上达到了IP电话的效果。作为一种应用,可以充分利用LAN的带宽优势,使LAN具有内部电话网的功能,具有相当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OSI(开放系统工连)模型,并以NovellNetware为例介绍了LAN通信协议的实现;然后详细分析了处于OSI模型网络层的IPX协议,研究了计算机网络实时数据报文广播传输的原理及实现.文章中还对该方法的实用性及应用范围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电动公交客车上CAN总线网络节点信息的实时性及可靠性问题,依据CAN总线网络通讯协议技术的特点,研究并设计了一种电动公交客车的CAN总线网络通讯结构,并给出了适用于电动公交客车的SAE J1939应用层协议及汽车CAN总线网络的硬件接口模块,软件模块采用了基于优先权竞争的模式,通过CAN总线网络和基于优先权模式的方法,实现了实时采集、分析、处理电动公交客车的各个数据节点的信息和数据.最后,在路况测试中通过对实际数据的采集,验证了电动公交客车CAN总线网络通讯结构的硬件、软件模块设计合理,具有实际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现有家庭监控系统的不足,基于ZigBee无线自组网技术,利用”软件代替硬件”的设计理念,设计了一种分布式家庭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以采用CC2530作为主控芯片,选择合适的硬件设计了用于门窗防盗、视频监控、温湿度监控、智能控制和USB数据传输的接收机等功能模块,编制了相应的下位机监控程序,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了上位机网络远程智能监控软件。该系统硬件安装在现场,通过运行上述监控软件和无线通讯,可以实现燃气浓度、温湿度、门窗状态的实时监测、视频实时监控和数据的无线传输,并可以实现通过互联网通信进行远程监控。通过实验测试可知,该系统还可以实现现场报警、历史记录存储和远程网络智能监控等功能,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无需开槽安装、便于扩展、智能化程度高和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该文献基于CPU为三星的S3C2440的Mini2440开发板,设计与开发了以声码器AMBE-2000为核心的低带宽语音通信系统.给出了接口电路,完成内核驱动的编写与调试.实现了通过有线局域网的点对点低带宽实时语音通信.  相似文献   

17.
宽带多媒体的专用无线通信系统,要求同时具备双向语音调度指挥、过程监控、图像传输等功能.针对现有协议非实时性特点和调度系统业务实时性要求,该研究是以IEEE802.3LAN为应用平台的多媒体终端和控制中心,基于用户背负信令的状态报告,提出一种改进型TCP协议实时业务调度算法.算法根据状态报告信息对不同业务节点进行实时信道优化分配,实现一定服务质量的实时多媒体业务的传输、指挥调度 监控等功能.在典型业务强度下,平均延迟和延迟抖动实时性指标较传统TCP控制方法提升90%.  相似文献   

18.
将LED照明和可见光通信技术结合,构建出基于室内实时以太网视频传输的可见光通信系统.系统发送端利用高速场效应管直接驱动控制光源,并结合以太网数据特征,采用UDP传输协议,对信号进行4B:5B和非归零反相编码(NRZI)相结合的编码.接收端采用基于FPGA的数字锁相环技术对光探测信号的时钟和数据进行恢复和提取.系统实现了室内1m距离的实时以太网视频可见光通信传输,促进了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传输环境的剧烈变化,移动通信系统不能工作在最佳的信源编码速率和信道编码速率。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PP)中采用了自适应多速率(AMR)语音编码器来解决这一问题,AMR编码器采用自适应算法来选择最佳的语音编码速率,同时考虑到输入语音信号不激活的情况下,源控速率(SCR)操作允许以较低的速率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编码。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制定无线航空电子内部通信(WAIC)网络协议,参考网络通信5层协议模型、机载有线通信网络可靠性安全性要求、工业无线网络协议及WAIC网络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WAIC网络系统模型,包括应用模型、拓扑模型和通信协议模型,并对WAIC网络通信协议各层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物理层使用4.2~4.4 GHz频段,通过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提高抗干扰能力,高低速分别选用正交振幅调制和正交相移键控编码方式;数据链路层使用被动式邻居发现策略、时分多路访问调度方式和主备信道传输机制;网络层使用静态图路由协议,提供一次链路故障冗余;传输层使用无连接传输服务,基于双向认证的接入控制以及数据加密机制;应用层使用匿名消息签署协议将应用与网络解耦,提高WAIC网络应用模式的多样性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