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顶底翼缘角钢半刚性连接的受力特性、变形特点和破坏形态,对顶底翼缘角钢半刚性连接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利用组件法和最小值法对顶底翼缘角钢半刚性连接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了解析表达式和拟合公式,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拟合表达式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出顶底翼缘角钢半刚性连接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且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为此类半刚性连接的实用计算方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尺寸翼缘角钢梁柱节点的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及破坏特性,以节点的螺栓直径、角钢肢厚为试验参数,对其进行了荷载作用下的受弯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节点的初始刚度的影响因素、节点的变形特性等。与此同时,根据节点的破坏模型,提出了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汤建平  舒兴平 《钢结构》2007,22(10):10-13
半刚性连接是目前高层钢结构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梁柱连接形式.采用三参数幂函数模型确定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推导上下翼缘角钢梁柱半刚性连接的初始刚度公式和极限弯矩公式.通过一系列的图表对影响上下翼缘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抗弯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半刚性连接节点的分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半刚性连接是目前高层钢结构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梁柱连接形式。采用三参数幂函数模型确定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推导上下翼缘角钢梁柱半刚性连接的初始刚度公式和极限弯矩公式。通过一系列的图表对影响上下翼缘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抗弯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半刚性连接节点的分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件法对角钢半刚性连接的初始转动刚度进行了推导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从而验证了分析的可靠性,为今后半刚性连接节点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上下翼缘角钢梁柱节点是一种典型的半刚性梁柱节点。其节点各个组成部分的几何参数变化将导致其力学性能发生改变。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这种节点进行精细模拟,从而得出影响其力学性能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上下翼缘角钢梁柱节点是一种典型的半刚性梁柱节点.其节点各个组成部分的几何参数变化将导致其力学性能发生改变.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这种节点进行精细模拟,从而得出影响其力学性能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8.
在顶底角钢连接的三参数幂函数模型中,求解初始刚度的传统方法是将顶角钢假定为悬臂梁模型,但这一假定与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有出入。根据顶底角钢连接破坏时的塑性铰分布规律,提出了符合顶角钢实际受力状态和变形特征的刚架模型,并推导了顶底角钢连接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李凤霞 《施工技术》2004,33(11):14-15
对上下角钢半刚性梁柱连接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此类连接在单向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发展状况、应力分布以及破坏形式。同时还对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试验结果做出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耐候钢角钢K形节点是输电铁塔中的重要节点,其受力性能直接影响耐候钢输电铁塔的承载能力。以输电塔角钢K形节点的试验数据为依据,通过增大有限元模型单元接触面摩擦系数以及螺栓与螺栓孔的间距来反映钢材的耐候钢电化学腐蚀特性。以能够与试验现象和试验数据拟合良好的有限元模型为基础,分析螺栓直径、螺栓间距、主角钢厚度、主角钢肢宽、偏心距和节点板厚度的变化对耐候钢角钢K形节点抗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螺栓直径和螺栓间距对节点抗弯性能的影响最大,与螺栓直径为16 mm时相比,螺栓直径为18 mm、20 mm和22 mm时节点承载力的增幅分别为28%、52%和64%;与螺栓间距为70 mm时相比,螺栓间距为80 mm、90 mm和100 mm时节点承载力的增幅分别为8.46%、17.85%和34.28%。主角钢厚度和主角钢肢宽对节点抗弯性能影响有限,偏心距和节点板厚度对节点抗弯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赵建  邵永松 《钢结构》2008,23(10):10-12
柱计算长度法是钢框架稳定设计的常用方法,顶底角钢连接梁柱节点是一种典型的半刚性梁柱节点。采用抗弯弹簧模拟梁柱节点连接的半刚性,考虑梁柱间的相对转角关系,通过引入梁柱线刚度比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得到顶底角钢半刚接钢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12.
张永生  完海鹰 《钢结构》2004,19(5):38-40
研究连接的受力性能并确定计算模型是研究半刚性节点的基础。为此对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节点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绘出试件各组合件关键点的荷载 -应变关系曲线。荷载 -应变关系曲线是分析各细部的受力变形特征和试件在加载过程中受力缺陷 (如扭转 )的有效手段。通过数据分析 ,阐述了试件各组合件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 ,验证了节点的计算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半刚性节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带加劲肋的顶底角钢和腹板双角钢连接的梁柱节点静力荷载试验,分析顶底角钢、顶底角钢加劲肋、腹板角钢、梁柱翼缘和腹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情况,确定这种连接的受力性能及破坏模式,得到此类连接的M-θ曲线、连接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和极限转角,讨论了加劲肋及其他因素对连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焦伟丰  郭成喜 《钢结构》2012,27(9):20-22,53
双相不锈钢材料的成功研发有效地克服了普通不锈钢初始材料成本偏高的缺点,使不锈钢在结构方面的应用有了更大的发展,引起了国际学者的注意.利用国际上最新发表的有关双相不锈钢UNS 32101/EN 1.4162空心截面梁的试验资料,对其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讨论了构件材料强度、宽厚比及高宽比对其抗弯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分析得知,现有Eurocode 3:Part 1-4中第3类受弯截面承载力设计公式不能准确计算此型号双相不锈钢梁的抗弯承载力,且已有的宽厚比限值过于保守.  相似文献   

15.
施明征  刘伟  舒赣平 《工业建筑》2012,42(11):111-114
基于适合结构分析的三参数模型,选取8个节点模型,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0.0对上下翼缘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进行分析,并与已有的试验数据进行校准,得到连接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拟合连接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得到每个节点弯矩-转角曲线的形状系数值。研究表明,利用数值拟合方法得到的拟合曲线和试验曲线与有限元曲线吻合较好,拟合得到的形状系数值相差较小。通过对比节点初始刚度、极限弯矩值以及各曲线拟合结果,建议顶底翼缘角钢半刚性节点的形状系数n取值为1.9。  相似文献   

16.
柱计算长度法是钢框架稳定设计的常用方法,顶底角钢连接梁柱节点是一种典型的半刚性梁柱节点。采用抗弯弹簧模拟梁柱节点连接的半刚性,考虑了梁柱间的相对转角关系,通过引入梁柱线刚度比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得到顶底角钢半刚接形式对钢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谭娟  曹玉生 《钢结构》2013,28(7):16-19
钢框架梁柱弱轴双腹板底角钢连接是一种典型的半刚性连接,为研究此种半刚性连接的受力性能,引用欧洲规范Eurocode3采用的组件法来计算各纯钢连接的初始刚度,再计算出各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并选取最小值作为连接的极限承载力。以Lima的试验为基础,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模型的几何尺寸、材料特性、摩擦系数等几何参数均与试验相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弱轴双腹板底角钢连接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一定的抗弯能力。  相似文献   

18.
白国良  文双玲 《钢结构》1999,14(4):26-30
基于极限状态时截面的应力分布和受力模型,提出了包含型钢和混凝土应变比βa的实腹式SRC偏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