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吸收光谱法表征城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方法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吸收光谱法建立的城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评价体系,其基本吻合率近80%,但此方法的颜色修正较为繁琐且颜色修正系数的建立缺乏理论依据;在此评价体系基础上,优化现场表观污染分级判定标准,分析实验前期所采集的150组水样数据,对扫描曲线面积改用色系修正,替代原有的颜色修正,并用浊度修正对扫描曲线面积进行辅助修正,得到修正后扫描曲线面积,优化表观污染指数(SPI)方程和及其分级标准;用后期所采集的218组数据对优化后的表观污染指数方程和分级标准进行验证。经验证,其基本吻合率由原80%提升至93%,并将评级偏差较大的情况控制在7%。 相似文献
2.
徐先海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194-195
以安庆市菱湖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水质逐渐恶化的主要原因,介绍了一种具有新理念的湖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模拟安庆沿江湿地生态系统特征,为湖区选择适宜本区域生态环境的动植物优势种和伴生种,从而最终建立一个具有良好自我调节机制的稳定的湖区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人工浮床净化城市景观水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富营养化水体营养盐资源,以聚乙烯发泡板为人工浮床栽培绿萝、美人蕉和龟背竹,在生物填料表面生物膜的综合作用下,研究其净化景观水体的效果.经过60天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实验水质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基本消除水体的富营养化,同时对城市景观水体具有美化作用.采用组合技术对水体中TN、NH3-N、TP、COD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5.8%-84.4%、89.2%-97%、72.1%-92.9%和24%-50%,其中以龟背竹与生物接触氧化组合技术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生态组合技术净化景观水体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浮床和生物接触氧化组合技术是依据陆生植物的养分吸收特性,利用无土栽培技术,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富集污染水体中的N、P等营养元素,同时利用在生物填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对水体进行净化.从而实现改善水质,美化水域环境和保护水生态环境的目的.通过对公园水体的静态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技术对水体中N、P等的去除率要高于单一的生态浮床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生物膜技术在受污染地表水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受污染地表水体的污染特征,可以采用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生态法等地表污染水体常用的净化技术对水环境进行修复,其中生物膜接触氧化法是生物-生态联合修复技术的一种主要工艺,其核心构件是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的材质和外型直接关系到生物膜量和处理性能.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使用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且耗资较大.生物-生态联合修复技术将逐渐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吸收光谱法表征城市水体表观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照片拍摄约束条件、水体颜色识别和提取、水体颜色判别、集成计算和网络部署,完整的实现了线上的、客观的、以定量形式的城市水体表观污染程度表征.通过实际采样,考察了方法与公众判别的吻合程度,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通过该系统,可以在与主观判别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复合型絮凝剂CBF-737(聚合氯化铝和生物絮凝剂MBF-737复配使用)处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效果.结果表明:对于100 mL富营养化高藻水体, 加入1.8 mL的复合絮凝剂CBF-737(0.9 mL 5 g/L PAC和0.9 mL 2.5 g/L MBF-737), 1.5 mL的1%CaCl2作助凝剂, 280 r/min快速搅拌60 s, 100 r/min慢速搅拌45 s, 混凝效果最好.水体的浊度、总磷和残铝分别由58.3 NTU、1.94 mg/L和0.383 mg/L降低到2.98 NTU、0.198 mg/L和0.178 mg/L, 此时对藻类的去除率几乎接近于100%.复合絮凝剂CBF-737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混凝机理为生物絮凝剂MBF-737中大量的—OH、—COOH等基团与水中胶体以离子键结合;而PAC在水体中迅速水解, 压缩双电层, 破坏胶体稳定性;同时助凝剂CaCl2类似于成核物质, 通过生物絮凝剂吸附架桥和网捕作用形成密实的絮体.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对城市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探讨了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及人工湿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针对一些环境问题筒略的介绍了其在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些成功的工程案例.同时,提出了目前人工湿地在设计、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臭氧和活性炭联用工艺处理受污染水源水,试验表明:臭氧和活性炭联用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氨氮,能明显减少水源中有机污染物及致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11.
污染水体除臭技术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体污染而诱发的水臭主要有生物性臭和药品性奥两大类,本文介绍了利用仪器分析法和嗅觉测定法来测定各类水体臭味,并针对臭味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的臭氧除臭、活性炭除臭和生物氧化除具等除臭技术及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对流扩散方程并且考虑渗流作用的影响,研究了缓流水体底泥污染物对周围土层的影响。发现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质量浓度分布与渗流速度、作用时间、扩散系数等有关。作用时间越长,扩散系数越大,污染物影响范围越大,质量浓度值越高。渗流作用下污染物分布质量浓度有所减小,但运移时间也减小。 相似文献
13.
睡莲生理特性日变化与黑臭河水水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睡莲的生理状况和它的净化效果之间的关系,测定了9个水培睡莲的净化槽的植物根组织POD、CAT活性与叶片可溶性蛋白(SP)、叶绿素(Chl)质量浓度及对应水质的日变化,同时,测定了不同净化槽中植物的形态大小、分蘖数、根密度、生物量、氮磷积累,探讨了植物生理特性日变化与黑臭河水水质的相关性及植物栽植密度对其生理特性及净水效果的影响,另设空白对照槽(CK).结果表明,植物根组织POD、CAT活性、叶片Chla、Chlb、SP质量浓度与净化槽出水溶P、NH4+-N去除率间呈正相关;栽植密度较高的净化槽,植物的根、茎、叶较长,分蘖数、根密度较大,植株生物量、氮磷积累较高,叶片Chla、Chlb、SP质量浓度与净化槽出水溶P、NH4+-N去除率较高,而根组织POD、CAT活性较弱;随着阳光增强,植物根组织POD、CAT活性增强,叶片SP、Chla、Chlb质量浓度及净化槽出水溶P、NH4+-N去除率升高,其中,叶片Chla、Chlb、SP质量浓度及净化槽出水DO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约在12:00、14:00,在13:00左右,植物叶片Chla、Chlb、SP质量浓度及净化槽出水DO质量浓度下降;在10:00—14:00时段,植物根组织CAT、POD活性、叶片Chla、Chlb、SP质量浓度及净化槽出水溶P、NH4+-N去除率高于其他时段.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生动植物构建的复合生态系统对城市景观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NH3-N,P随进水浓度的提高,处理效果越好,COD去除率幅度提高较小;曝气增氧能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各指标的去除效果都提高;光照对NH3-N,P的去除有显著的影响;衰落的茎叶和根系影响水质,处理中必须清除;鱼类的活动,有助于分层现象消失.并分析水生塘处理的机理,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底泥吸附等温曲线数据的拟合、改性前后对磷的吸附量变化以及底泥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分布变化来探讨底泥在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吸附参数与吸附等温式均得到很好的拟合;加入三氯化铁改性后的底泥对磷的吸附量得到有效增加;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分布中,Fe/Al-P在底泥中占主要的比重,达到63.35%~57.11%,Res-P占的比重最低,Ca-P在各个底泥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城市景观水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多数景观水体都是儿乎没有自净功能的基本封闭的系统,多数属于微污染状态.在对芜湖市景观水体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将景观水大体分成了4类,并按照分类对部分典型的景观水进行了取样分析,测定其CODcr,BOD5,NH3-N,SS等4项水质指标,经过分析,掌握了其污染特征和污染程度,并对各类景观水体提出较为经济、有效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