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改造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增产工艺措施,管柱下入作业在钻井液中进行,下完管柱后再用清水或保护液替出井内钻井液,因井下清水与钻井液混合、替出钻井液不及时、循环不彻底等原因,有可能发生钻井液固相物沉淀或井内残留物沉淀,堵塞管串内径通道,直接影响分段压裂作业的进行。位于四川盆地华蓥山构造带西部的华涞1井在悬挂封隔器以下管柱就形成了含水泥块、铁屑的致密沉淀物,在应用连续油管循环冲洗、文丘里打捞筒打捞无效后,交替采用了平底磨鞋磨铣和光油管带笔尖大排量冲砂工艺,对大斜度井段管柱内的致密砂环、砂床进行了钻磨和冲洗,成功地解除了全部油管堵塞,并由此取得了宝贵的经验:①避免管串内沉淀物堵塞的根本方法是优化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作业的替浆、洗井等作业工艺;②对待油管内严重堵塞,应采用钻磨为主、冲洗为辅的处理手段;③加强水平井裸眼分段作业工艺安全分析,认真识别、削减工艺风险,细化工艺措施才能控制次生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沙57井发生压差卡钻事故,在进行了拉、压、扭、注解卡剂等常规事故处理方法无效后,采用了中和点倒扣、爆炸倒扣、套铣、打捞等一系列事故处理技术,最终成功打捞出了井内全部落鱼。总结了该井事故处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今后处理类似事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深高压气井K2井连续油管作业中,井内油管柱突然断脱使连续油管发生自锁并难以解卡,形成双重落鱼,现场采取先压井后打捞的技术方案,并建立双重落鱼的打捞工艺流程。经试提管柱、打铅印、电缆通井等技术落实鱼顶形状、位置。根据落鱼情况,优化工艺技术,优选打捞工具。采用注灰打捞、大套管内穿心打捞、公锥内捞、钻磨打捞等措施将双重落鱼全部捞出,比计划时间提前60 d。双重落鱼打捞的方法及流程,为超深高压气井的打捞作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从劳 《钻采工艺》1996,19(2):97-97
在处理卡钻或钻具事故时,因鱼顶变形而不易打捞的井下落鱼,在套铣完后,将碎铁从水眼内投入,使落鱼卡在铁管内,带棱角的铁粒由钻井液送到铣管与落鱼之间,使落鱼卡在铣管内,利用铁管快速捞获鱼顶变形的较短落鱼。  相似文献   

5.
司念亭  周赵川  陈立群  李跃谦  高尚 《石油机械》2014,42(11):138-141,146
套铣存在施工持续时间长、卡钻风险高、受井况及落鱼材质影响制约施工效率等缺点。为此,针对渤海油田井况,通过数学建模和室内试验模拟井下套铣作业,对套铣管柱进行力学、水力学和材料学分析计算,得到了适合井眼直径、轨迹及落鱼材质的套铣工具尺寸、钻具组合的选择方法,以及影响套铣时效的钻压、转速和排量等重要参数的优化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套铣技术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套铣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防砂井和注水井大修施工时,采用分段套铣解卡技术成功率很高,而且对于出砂、结垢和落物等造成的卡钻适用性较强;现场下入套铣筒数量一般不能超过10根,应根据现场条件随时调节套铣参数;若套铣落鱼产生大量钻屑,则套铣液黏度应达到45 s以上;若遇到突发情况,一定要将套铣管柱起出到生产层段之上,并活动管柱以防止卡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大斜度井防污染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差以及砂埋卡瓦后解卡打捞困难等问题,研制了大斜度井悬挂防污染采油配套管柱及工具。该管柱通过JDY445液压丢手封隔器与侧进液阀的配合,杜绝了洗井过程中的油层污染;采用的JDY445液压丢手封隔器密封性能良好,锚定安全,解卡力小,打捞方便可靠。该管柱在现场已应用5口井,施工成功率100%,封隔器坐封位置最大井斜52°,最大井深2 926.36 m,含水恢复期缩短了4~11 d,效果显著。大斜度井悬挂防污染管柱的应用,杜绝了入井液对地层的伤害,有效保护了油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水平井裸眼段防砂管柱水力内切割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捞水平井裸眼段内砂卡的防砂筛管是十分复杂的作业,打捞钻具摩阻大,扭矩传递困难,需要改进和优化切割、套铣、倒扣等常规打捞技术,其中水力内切割防砂筛管是实现分段打捞的关键工艺。在分析常规水力内切割缺点的基础上,优化为水力与机械联合双控内切割工艺,并对刀片优选设计给出了理论计算公式,极大提高了水平井防砂筛管水力内切割作业一次成功率,具有现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打捞水平井裸眼段落鱼管柱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作业。水平段摩阻大,扭矩传递困难,震击、倒扣、套铣等常规打捞钻柱组合难以实现预期效果。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裸眼段地层岩性,在增加有效钻压、降低井筒摩阻、倒置震击器组合、优选打捞及套铣工具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对常规打捞钻柱进行了优化。NB35-2-B29hst1井打捞实践证实,优化后的钻柱组合大大提高了水平裸眼井打捞实效,降低了作业风险,可为同类井打捞作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和成熟,如何解决在水平页岩气井的打捞施工这一课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水平页岩气井由于井身结构的影响,存在落鱼位置不稳定、落鱼贴壁、上提力及扭矩传递困难等打捞难点。针对这些难点,综合对比连续油管设备和带压作业设备的优缺点,采取连续油管进行打铅印、铣修鱼顶和压井作业,带压作业设备进行打捞作业的组合打捞工艺。通过现场的实际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龙岗001-3井完钻井深6643.89 m,在尾管固井过程中发生水泥凝固卡钻事故,落鱼长1847.60 m。经研究分析认为,只有通过长井段套铣作业才能够打捞落鱼,顺利完钻。为保证铣筒和?177.8 mm套管的安全,对铣圈进行改进,达到了既能套铁又能套水泥且不损伤?177.8 mm套管的要求;通过控制转盘扭矩降低了套铣弯曲落鱼对铣圈的损害;找出了套铣后对外形不规则落鱼的打捞方法,确保了水泥封固井段3896.79~4733.40 m钻具的套铣打捞作业顺利实施,对铣筒和套管没有造成损害,为同类井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AE3平26井双封拖动压裂管柱压裂时断脱,喷砂器、封隔器等工具砂埋,打捞困难。通过对该井井况和落井管柱的分析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打捞方案,并设计了断油管密封对接器、套子磨鞋、液压加压器等配套的修井工具,克服了落井工具砂卡严重、鱼顶不规则且多变化等诸多难题,成功完成了本井的打捞工作,为同类水平井落井管柱的打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许多卡钻事故是由于封隔器及其他锚瓦类井下工具的使用造成的,Y211型封隔器的卡钻问题最为突出,且多发生在定向井中。通过对Y211型封隔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分析认为,卡钻主要是由封隔器结构的不合理性及井眼轨迹因素引起;在套损井中,由于套管变形、结垢等因素,进一步加大了封隔器卡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产悬挂器存在环空封隔压力低,不具备双向锚定能力以及坐封载荷大等问题,对常规插管封隔悬挂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增大工具内径,保证了压裂作业中大直径憋压球的顺利通过,从而使得分段压裂工具的可压裂级数不受限制;同时增设了双级液缸坐封机构,配套了插入锁紧密封装置。改进后的插管封隔悬挂器可实现对压裂管柱的双向锚定及尾管重叠段环空70 MPa的封隔能力。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大通径插管封隔悬挂器可以有效实现压裂完井管柱的送入及双向锚定,并可实现对尾管顶部重叠段环空的高压封隔。  相似文献   

14.
小井眼及套变井压裂与常规井眼压裂不同,需要配套相应的小直径井下工具和抗高压的井口装置,对压裂液的携砂性、抗剪切性及降摩阻性能都有更高的要求。为解决小井眼及套变井的压裂难题,针对小井眼及套变井的特点和目前小直径工具的实际情况,研制和改进了Y341-70和K341-98小直径封隔器,完成了 89 mm、 127 mm套管小井眼井和 139.7 mm套变井的压裂工艺管柱设计与配套,优化了压裂液体系和压裂工艺,成功完成了40多井次的现场施工,见到了良好的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筛管顶部注水泥完井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提出了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筛管顶部注水泥技术,改变了常规的水平井筛管完井工艺中筛管顶部套管(尾管)不注水泥、外部环空彼此窜通的状况,为射孔开发筛管顶部过渡段油层、可靠密封过渡段水层提供了条件;研究了筛管-管外封隔器-盲板-分级箍和管外封隔器-盲板-分级箍悬挂器两套工艺,分别实现了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的筛管顶部注水泥固井,对20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乌兹别克复杂水平井固井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G井、350井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一批水平井,表层套管尺寸大,技术套管裸眼段长,地层异常高温,盐膏层段长,油气层"上喷下漏"导致固井难度极大.经过研究摸索,(4)508 mm表层套管、(4)339.7 mm技术套管采用了插入法固井,采取两凝水泥、稀释钻井液、大排量注替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长裸眼大环空内的水泥浆窜槽问题.(4)244.5 mm尾管固井,选用厚壁套管、悬挂简单可靠的外台阶式尾管悬挂器,使用欠饱和盐水水泥浆,采取稀释钻井液、增加水泥浆的接触时间、大排量紊流顶替等措施,达到了封隔地层防止长段膏岩层蠕动之目的.(4)139.7mm完井套管固井,采用管外封隔器带分级箍加盲板的复合结构,使用不渗透水泥浆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高渗透油气层的封固问题.350井完井固井工具出现问题后,成功地实施了反向注水泥固井技术.  相似文献   

17.
泾河油田储层埋藏浅,储隔层应力差小,给压裂改造带来较大难度,前期采用水平井裸眼管外封隔器压裂工艺,取得了一定的改造成效,但该工艺为预置管柱完井,具有不适应后期改造的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将完井方式变更为套管固井。针对泾河油田储层压裂改造难点,对施工管柱、井口、入井压裂材料、裂缝参数及施工参数等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并在JH32P1井进行了速钻桥塞多级分段压裂工艺试验。JH32P1井现场历时4 d完成施工,压后钻塞顺利。该井试油期间日产原油14.2 t,与邻井相近储层条件采用裸眼封隔器压裂工艺相比,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该工艺在泾河油田的成功应用,为速钻桥塞分段压裂工艺在泾河油田的推广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OTRA-6Z水平井完钻后,因177.8 mm套管于663~667 m处断脱,造成脱节处下部套管自由活动,井筒无法承压,前期采用多种措施均未修复成功,不能正常投产。悬空尾管双封隔器工艺是在套管破损段顶部使用双向悬挂器悬挂管串,在破损段的上下分别组合使用压缩式封隔器与水力扩张式封隔器进行封隔,从而达到修补套管破损段的目的。该工艺在OTRA-6Z井的成功施工经验,为相关套管修补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沈301S井是辽河油田古潜山区块的一口双套压力体系侧钻井。原井完井过程中,用?177.8 mm技术套管封隔上部高压地层,下部低压储层悬挂?127 mm尾管完井。侧钻时,若在悬挂器上方开窗,面临两套压力体系,钻进过程中因上塌下漏现象严重,无法钻至目的层位;若在?127 mm尾管内部开窗,则存在深井小井眼开窗侧钻、施工泵压高、完井难度大等问题。若采取高效段铣技术将?177.8 mm技术套管内的?127 mm尾管悬挂器及尾管段铣至潜山面以下再侧钻,则可同时解决上述问题。为此,优选了适配的钻井液体系,研制了专门的段铣工具,通过优化段铣参数和施工工艺,成功实现了沈301S井的老井侧钻。该井仅用12.4 d(其中纯段铣时间6.63 d)就完成了183.14 m的?127 mm尾管段铣任务,单只工具折合进尺可达200 m以上。高效段铣技术为有尾管悬挂的小井眼多套压力体系侧钻、有尾管悬挂的水平井调层、钻井阻卡管柱处理、挖潜剩余油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