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6.
7.
在黄铜矿与石英和方解石分离中微生物诱导絮凝和浮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地应用了多黏牙胞杆菌及其代谢产物,从石英或方解石中浮选或絮凝出黄铜矿,以保护环境和富集矿物。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细胞在黄铜矿上的吸附量比在石英和方解石上的吸附量高得多。还研究了矿物与细菌细胞作用前后矿物表面的动电行为。分离出了细菌副产品(如细菌外细胞蛋白质和细菌外细胞多糖),并研究了它们对矿物絮凝和浮选过程的影响。矿物与细菌外细胞蛋白质作用后,可从石英和方解石中选择性分离出黄铜矿。细菌外细胞蛋白质絮凝黄铜矿,而分散石英。因此,生物蛋白质可提高石英的疏水性,因此可从黄铜矿中选择性浮选出石英。 相似文献
8.
9.
10.
在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考察pH值及捕收剂用量对蛇纹石和黄铜矿浮选回收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考察蛇纹石含量与粒度对黄铜矿回收率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蛇纹石与黄铜矿的零电点分别为9.7和5.4,随着矿浆pH值的增大,蛇纹石和黄铜矿的ζ电位电负性增强;pH值为7时,丁基钠黄药用量对蛇纹石回收率影响不大,最高为12.3%,黄铜矿回收率随丁基钠黄药用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高为88.03%;颗粒之间的吸附是造成黄铜矿与蛇纹石浮选过程中交互影响的重要原因,蛇纹石的含量以及粒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黄铜矿的浮选质量。 相似文献
11.
要解决黄铜矿生物浸出效率较低的难题,需要从生物浸出机制入手。回顾了生物浸出机制从“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理论到“接触作用”理论,再到“间接作用-直接接触作用-间接接触作用”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这些理论的相关模型和解释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指出黄铜矿生物浸出机制尚未定论,还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资源的贫化程度和利用难度不断增加。为提高复杂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深化选矿技术成为重要的途径之一,而预处理技术则成为其中尤为突出的重要环节。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浮选过程中典型的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磨矿预处理、超声波预处理、微波预处理、激光预处理、磁化预处理、电化学预处理、加压预处理、加热预处理和微生物预处理等。简述了各技术的原理与技术重点,并介绍了这些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以期促进浮选预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矿产资源的分选效率和综合利用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浮选过程中黄铜矿抑制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浮选过程中,黄铜矿表面会发生氧化,生成疏水的元素硫,使其具有很好的可浮性;在黄药存在的体系中,黄铜矿表面的疏水产物双黄药还原时的交换电流密度仅为8.6×10^-3μA/cm^2,在动力学上存在较大的阻力。要在硫化矿浮选过程中实现黄铜的抑制,必须解吸黄铜矿表面的捕收剂,并使亲水物质吸附在黄铜矿表面以覆盖元素硫。 相似文献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