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后期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高新科技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工业发生了结构、规模和空间分布的变革。城市中出现大批废弃的、甚至是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闲置土地。视觉形象差、水体变质、土壤污染、植被缺乏等是多数废弃地的共同特征,场地景观再生是废弃地再生利用的基础。美国经历了城市工业废弃地再生的完整过程,取得了不少的成功经验。本文以制造业河谷和911事件垃圾集中处理区的景观再生为典型案例,分析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场地生态环境修复的经验,探讨对快速变革中的中国城市发展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哲  朱捷 《中国园林》2024,40(1):86
后工业景观作为保护及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范式, 体现出生态修复、形象展示、文化传承、功能重组和产业开发 的复合价值,已逐渐成为城市片区更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 当前后工业景观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发现在高质量城市更新的 背景下,有必要从全局视角对成群成片的城市后工业景观更新 进行整体性、持续化、多维度地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入景观 触媒效应的理论方法,剖析城市后工业景观触媒的特质,总结 城市后工业景观在山地城市中的显著特征与设计关键;提出通 过城市后工业景观触媒效应的激发推动老旧城市片区有机更新 的实施途径,从而促进山地城市朝着生态功能健全、山城形象 凸显、文化氛围浓厚、功能活力焕发、文旅业态兴旺的方向持 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将失去活力的城市中心区工业废弃地进行重新激活,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供良好的户外公共空间,已成为学术界探讨的一个深刻社会问题。通过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的实例分析,认为艺术介入空间可以为这种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改造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余丽娜 《山西建筑》2007,33(26):59-60
介绍了彼得.拉茨教授后工业景观的代表作品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从对工业构筑物的改造、对遗留工业废料的利用、污水的治理及雨水收集、植被的恢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后工业景观的设计思想和手法,从而为后来设计者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张芳 《建筑与文化》2016,(1):156-159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城市中工业遗存的改造利用成为现代城市更新中重要环节。城市工业废弃地良好的区位、相当的规模、较低的拆迁难度,为城市更新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条件。本文重视工业遗存在城市中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生态和社会价值,探讨在如何平衡城市中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改造的关系,倡导通过功能的更替,结构形态的优化,化解新旧之间的矛盾,促成工业废弃地重构城市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6.
许晶晶  陈洁炀 《安徽建筑》2022,(9):22-23+49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原有工业空间无法满足新型城市化发展需要。为了实现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形成健康、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后工业景观更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成为了学界热点问题。单纯拆除重建的方式已不再满足社会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对工业历史的传承、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对城市资源的重组。文章将城市触媒理论引入江苏运河沿线后工业景观更新设计中,提出在设计理念中要注重空间、功能和文化三大要素,遵守全面性、阶段性和可持续性三个原则,实现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走向循环利用三大改造目标。  相似文献   

7.
刘抚英  沈珊珊 《新建筑》2015,(3):134-137
基于考察研究,详细介绍了德国波鸿西园发展演化的背景和历史进程。进而,从四个层面分析了西园的后工业景观设计对策:在布局结构整合层面,解析了景观公园的空间结构、交通结构、水系与绿化结构;在保护和延续工业文化层面,剖析了在工业区域、工业厂区、单体工业建筑设施三个尺度层级上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方法;在生态学理论和技术层面,解读了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对生态学理论和技术的借鉴与具体应用措施;在艺术加工与再创作层面,探讨了对遗留工业设施和地貌景观进行艺术加工与再创作的手法。最后,对西园案例模式的意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从德国城市景观控制基本方法入手,分析了四种主要控制方法,指出了德国城市景观控制是多元综合控制的结果,提出了德国城市景观控制带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田结兵  杨晨 《城市建筑》2014,(2):198-198
工业遗产是城市特殊景观与历史记忆,是多元文化、历史等意识形态载体。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大量工业废弃地,许多承载历史文化的工业遗产面临淘汰。本文试图从文化与利用角度为工业景观设计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以对东北城市工业生活区深入调研为基础,从城市肌理,工业景观,建筑景观等方面阐述了生活区景观的特点,追踪其景观文化根源,总结其景观表现类型,为改造城市工业生活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魏方  徐静  樊懋  蒋思嘉 《风景园林》2023,30(6):27-34
【目的】在可持续更新背景下,腾退的工业用地在城市绿地及公共空间开发中具有巨大潜力。后工业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具有极强的独特性,原工业用地中的工业遗存与设计置入的新要素,其构成组合与布局方式对景观视觉质量和公众感知均有重要影响。其中连贯性和易读性作为景观偏好的重要感知维度,表现为物质空间中后工业景观要素的和谐程度、可识别性与视觉引导性。建立连贯性、易读性与公众感知的关联,对评判后工业景观是否可持续有重要意义。 【方法】选取21个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改造场景,进行眼动实验与问卷调查,基于连贯性与易读性感知的调研结果进行场景的聚类分析,进而明确不同景观要素、视觉关注与感知偏好三者之间的关联机制。【结果】结果表明,植物主导型、遗存主导型和活动空间主导型3类场景对公众的连贯性和易读性感知作用具有差异性;整体来说,对标志性工业遗存构筑物的注视兴趣与易读性感知正相关,与连贯性感知呈负相关,而对铺装的首次注视时间与易读性正相关;针对植物主导型的场景,公众对自然要素的首次注视时间与易读性呈负相关,对新置设施的首次注视时间和连贯性呈正相关;在遗存主导型景观中,对自然要素的注视持续时间与易读性呈正相关,而对水体的注视状态会对连贯性感知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在活动空间主导型的场景中,对工业标志物的视觉关注对易读性感知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结论】基于视觉关注建立其与连贯性和易读性感知的关联方式,研究后工业场景中新旧要素对公众感知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为如何可持续利用现有资源优化后工业景观空间布局、合理保护工业历史风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段建强 《风景园林》2023,30(6):54-60
【目的】尽管后工业景观的价值维度和保护理念在当前研究和实践中被不断深化,但后工业景观在城市更新中所蕴含的历史观念,亟须在理论层面深入探讨。【分析】基于20多年来有关后工业景观的设计实践,就其中蕴含的历史观念进行总结。以雅克·朗西埃3种历史“诗学”的表现形式为基点,解析出“对象物”“整体形象”“即临景观”3种历史观念,在后工业景观设计实践中,通过具体景观实践分别以“符号生成”“现实增强”“场所氛围”的方式实现对当代历史的景观建构。【结论】这3种历史观念伴随后现代景观的形成而产生,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历史阐释和价值建构范式,对后工业景观的设计实践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利用好城市废弃地,将之转化为城市绿地,既不影响建设用地标准,整合城市废弃地资源,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绿化指标,又为城市绿地开辟新的发展方向.以无锡市为例,对其建成区范围的适绿废弃地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使利用变得更加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改善贫困社区现状,让衰败的建成环境重新焕发活力,全球许多城市地区都在开展后工业场地转型。虽然现有的众多方法和成功案例证明,棕地转型在发展完善的城市市区起到振兴作用,但却不适用于城市边缘、乡村地区和山区等城郊区域。【分析】当更新的目标和范围从原本的城市尺度拓展到了更广、更为复杂的景观维度,就必须思考如何理解和对待城郊的后工业场地,作出概念和方法上的转变。对此,重新阐释了方法论,并以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区后工业景观为例进行了以设计为导向的研究。【结论】由此,确立了最为匹配城市郊区棕地转型的系统性方法,为场地到景观的转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及其与文化景观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采纳了一项新的国际文书——"城市历史景观"的新建议,以帮助实现城市保护驱动下的城市发展控制。解释了"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及其与文化景观的关系,以文化景观的创新视角阐述了对于活态城市的理解和诠释,指出其实质是借用文化景观概念和方法管理活态城市的各动态关系和脉络,总结了一系列应用此概念的实践重点,如"城市历史景观方法"以及战略框架中的研究领域,旨在提高认识,在研究和实践中提升中国城市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章丹音  朱钟炎 《城市建筑》2014,(15):359-360
基于景观图像的统计,外滩、南京东路、陆家嘴、人民广场、城隍庙-豫园、新天地是当代上海城市景观的视觉消费文本。“扁平化”城市界面、“奇观化”城市建筑、“主题化”城市空间暗示了“视觉表象化”的景观形态。  相似文献   

17.
牛凯  田国行 《城市建筑》2014,(20):274-274
城市河流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目前人们开始反思城市化进程对河流带来的影响,并对河流进行修复和改造。本文整理了目前城市河流改造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总结得出值得今后改造过程中借鉴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可以增强设计的精准度与逻辑性,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技术手段的应用,尚未形成多元数字技术融合的设计方法框架.以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采石场花园为例,构建了一套耦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参数化分析设计技术及虚拟现实(VR)技术的采石场景观设计路径.相较于传统的采石场景观设计方...  相似文献   

19.
林广思 《南方建筑》2014,(3):120-123
批判性思维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并达到培养创造性能力是重要的议题。通过教学实践,分别介绍了如何在场地分析、项目策划和场地布局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研究表明,批判性思维在引导学生产生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方面是可行的,但是在尺度更小的形态设计中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