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国各地     
《丝绸》1985,(6)
为认真确定“七五”期间丝织专业的科研任务,中国丝绸公司于6月9~11日在苏州召开了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江、浙、沪、津、鲁、辽、蜀等省市的丝绸科技主管、科研、院校、情报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期间,有关人员介绍了国外丝织技术发展动态,相互交流了“六五”期间丝织科技项目进展情况。代表们在分析我国丝织技术现状、差距和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七五”期间丝织专业的奋斗目标、主攻方向和科研任务,提出了“七五”期  相似文献   

2.
由苏州丝绸印花厂、江苏省丝绸科学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共同承担的江苏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天然粗旦桑蚕丝绸技术及产品” ,通过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目主要围绕天然粗旦桑蚕丝绸技术分解成三项课题 ,分别实施 ,从改良蚕种着手 ,通过对养蚕、制丝到织绸以及练印后处理等一系列技术难点的攻关 ,攻克了粗纤度蚕种饲育、丝织前准备浸渍工艺和制丝技术、织物组织结构的适应性以及粗纤度织物精练和印花织物缩水率等关键技术 ,形成了合理的工艺技术路线 ,开发成功粗旦型的桑蚕纤维和粗旦型重磅真丝织物 ,该项目填补…  相似文献   

3.
老挝是"一带一路"东南亚的内陆国家,自然资源和环境适合发展蚕丝业,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和丝织历史与传统,传统文化推崇丝织产品.川圹省是老挝丝绸之乡,蚕丝业规模虽小,但以蚕业公司为龙头,组织和保障栽桑养蚕和丝织生产,对接国内外市场,形成了以有机丝和有机丝织品为优势、极具名族文化内涵的川圹丝绸特色,增强了蚕业抗风险能力.文中重...  相似文献   

4.
罗永平 《江苏丝绸》2012,(4):3-10,34
(续上期第五章高度繁荣的江苏丝绸业第二节)第三节官营织造经营方式与特点明、清两代王朝在丝绸历史悠久、丝织技艺精良、人杰地灵的江宁、苏州、杭州三地设立织局,使中国封建社会由官府经营的丝绸生产方式达到了顶峰。从宋代江宁、镇江的"织务",苏州、杭州的"造作局",元代江宁、苏州的"织染局",  相似文献   

5.
晓婷 《中国纤检》2012,(5):51-51
丝绸的源头在田野。栽桑养蚕,春蚕吐丝,才有了丝绸的华贵与美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育野蚕并剿丝织绸的国家,各地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文献记载以及出土实物,都揭示了中国养蚕织丝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6.
1984年11月29日,由中国丝绸公司下达的新产品开发重点顶目“变性涤纶长丝绸缎”在苏州丝绸科学研究所通过鉴定。此项目是由苏州丝绸科学研究所、苏州振亚丝织厂、苏州丝织试样厂共同承担的,包括涤纶细旦长丝产品、涤纶改性纤维产品和涤纶长丝纺前着色及其产品三个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衣》2014,(5):22-23
‘中国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是丝绸大国,却没有丝绸的时尚文化,很少有年轻人会穿丝绸,也少有年轻人穿得好丝绸。中国丝绸大多太过于老气和缺乏创新了,‘中国丝绸’是该时尚了!’谈到高级定制,为什么要说中国丝绸呢,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本土生产的丝绸,其实不一定都是来自中国。但是,提及丝绸文化,当属中国最为久远,对于如今欧美地区的丝绸都是中国的舶来品。中国的丝织技术最少应该出现在5500年之前,中国人工养蚕则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传说中西陵氏之女,黄帝的元妃嫘祖是中国第一个种桑养蚕的人。据《通鉴纲目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相似文献   

8.
祖国各地     
《丝绸》1986,(1)
中国丝绸公司于85年12月9~11日,在苏州召开了落实“七五”科技项目计划会议。会上,中国丝绸公司“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已基本确定,共分6个子项(课题):①蚕种选育和烘茧技术研究;②缫丝新技术;③绢纺新技术;④丝织技术装备;⑤真丝绸染整技术;⑥真丝针织品开发。每一子项又分了若干专题,并且基本上落实了专题承担单位。会议还讨论并确定了86年的技术开  相似文献   

9.
《丝绸》1986,(4)
中国丝绸公司于3月21日至23日在苏州召开“七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丝织技术装备》论证会。到会专家对“七五”期间承担的重大科技项目。刚性剑杆、挠性剑杆织机,新型有梭丝织机,丝织准备配套设备和技术等的攻关目标、攻关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及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并将课题分为专题。同时,初步落实了承担单位。到会代表认为:通过丝织技术装备课题的攻关,使我国丝织的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2月16日,江苏省丝绸协会借南京中心大酒店之地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江苏是中国丝绸最重要的主产区之一,茧丝绸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骄人的业绩,在全国的丝绸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蚕桑生产遍及全省13个省辖市、62个县,基本上形成了从栽桑、蚕种、养蚕、缫丝到绢纺、丝织、印染、服装成品、出口贸易等的完整产业链,在地域布局上,基本形成了苏北、苏中以栽桑、养蚕、缫丝为主,苏南以丝织、印染、服装等制成品加工为主的丝绸生产格局。全省上一定规模的丝绸企业有350余家,年产桑蚕丝1.2万t。2001年工业总产值达1…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是苏州传统的种桑养蚕业和丝织手工业生产达到鼎盛的时期,无论是丝还是绸的产量,以及丝绸的品种花色、工艺和技术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丝绸》1990,(6)
一、“金丝杯”大奖(8个): 1.江苏苏州丽华丝绸印染厂;苏州东吴丝织厂;广东新会合纤纺织联合厂2.浙江绍兴丝绸印花厂;绍兴丝织厂;浙江涤纶厂;诸暨丝织印染总厂3.江苏苏州丝绸印花厂;苏州新苏丝织厂;苏州绸缎炼染二厂4.上海第七印绸厂;上海第九丝织厂;上海联华合纤有限公司5.山东烟台丝绸印染广;昌邑丝织一厂;乳山经纶丝绸厂6.江苏苏州绸缎炼染一厂;苏州光明丝织厂;苏州振亚丝织厂  相似文献   

13.
愿丝绸之花常开不败──写在《丝织技术集》出版之际范森,王文浩(中国纺织出版社)一本系统反映我国80、90年代丝织生产技术状况的书籍──《丝织技术集》,即将在年内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个集子是金达国际丝绸有限公司(原上海丝绸公司)生产部经理、高级...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三月三十一日至四月五日,纺织工业部生产司在苏州召开有全国十六个省、市主管丝绸生产技术的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一次丝绸会议。这次会议一是总结交流了各地引进丝织设备的使用情况,讨论了  相似文献   

15.
光电提花丝织机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它具有缩短工序,减轻劳动强度,花样变换灵活的特点。 为了改变丝绸工业的落后面貌,苏州东方红丝织厂、苏州无线电厂、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市丝绸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组成了光电提花丝织机会战小组,于一九七三年六月进行了光电提花丝织机研究工作。经过二年多实践,在其他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一九七五年十月初步试制成功了365针光电提花丝织机,在365针的基础上,于一九七七年研制成功了1252针光电提花丝织机。 全机由扫描机、逻辑运算装置、存储器、电磁龙头配K641自动换梭丝织机组成。 该机采用电报传真…  相似文献   

16.
最近,江苏省政府已同意省计经委《关于确定“八五”期间全省重点扶持发展的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意见》,全省重点扶持发展的全民大中型骨干企业共203家,其中丝绸占14家,分别是:苏州绸缎炼染一厂、苏州绸缎炼染二厂、苏州丝绸印花厂、吴江丝绸印花厂、苏州东吴丝织厂、苏州振亚丝织  相似文献   

17.
朱华  范强 《四川丝绸》2004,(1):45-48
丝绸文化、丝绸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早在黄帝时代,已开始养蚕制丝,汉代开辟了与异域互通有无的,丝绸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绸繁衍出悠久历史、绚丽多彩的丝绸图案和丝绸制作工艺,形成独特的中国丝绸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沿承至今,苏州丝绸博物馆在弘扬丝绸文化、古丝绸研究保护、传承丝织技艺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丝绸文化也在历史中沉淀,在发展中陶造。一根根匠心丝线,一匹匹精品面料,一片片丝绸样本,一件件华服锦缎,无不见证铭刻着苏州丝绸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风光秀丽的杭州,是中国丝绸生产和出口的一个重要基地,一向被誉为“丝绸之府”。国内外朋友们向往杭州,既倾情于波平如镜、繁花似锦的西子湖,又爱慕那色彩缤纷、优美华贵的丝织品;有的国际友人称杭州为“东方的日内瓦”,而赞美杭州丝绸为“东方的艺术之花”。杭州丝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杭州吴山一带就有农户种桑养蚕。唐宋之际,杭州丝绸逐渐兴盛;特别是南宋定都杭州,丝绸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丝织技艺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博得了“杭州所出,为天下冠”的赞语。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杭州丝绸时兴时衰。进入近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斑的杭州丝绸,以其制作精细,图象逼真而使西方世界叹服。20世纪初,都锦生的得意之作——黑白丝织风景织锦,在美国费城博览会获得金奖。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来,在整个吴江地区茧丝绸产业链中,除了蚕丝被及真丝家纺行业每年都有增长以外,其他像种桑养蚕、缫丝生产、绢绵生产、真丝绸织造、真丝绸染整等行业都呈萎缩的趋势。然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吴江地区却出现了三个新成立的丝绸企业。它们是:苏州新旗艺丝绸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成立,在盛泽镇)、苏州汪永亨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在盛泽镇)、苏州姿秀品牌管理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在松陵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