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宇  周雅琴 《包装工程》2011,32(2):102-105
通过分析书籍装帧设计中形式与功能相互融合之设计理念,结合多个典型的设计实例分析了情感化设计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论证设计材料、印刷及工艺在书籍装帧的相互关系,进而分析了材料、印刷与工艺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可情感化的设计元素,并体现出这些情感化设计元素在书籍装帧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水泵的使用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很广泛,本文结合水泵的设计,介绍了现代设计技术在水泵设计中的应用。还介绍了目前水泵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现代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阐述了现代设计方法在水泵设计中的应用情况,为水泵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困境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马泽群  苟锐  黄强苓 《包装工程》2013,34(20):111-113,128
从具象仿生、抽象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材料仿生等目前工业设计领域中常用的“仿生设计”方法入手,结合设计实践中对各种仿生设计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揭示了部分对“仿生设计”的表面认识,分析了“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中由于多方面制约因素影响所导致的诸多问题和发展困境,指出对“仿生设计”的种种错误理解和肤浅认识,不仅影响到“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发展,同时是对工业设计自身设计精神的极大否定,进而提出“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中的新策略和新思路,探讨“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逆向反求方法的儿童车逆向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逆向反求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应用,利用GMAGIC逆向反求软件,以儿童车的逆向反求设计为例,对逆向反求方法的设计流程进行实例分析和深入总结,阐述了逆向反求设计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并在CULT3D软件中对设计的儿童车模型进行虚拟展示。通过逆向设计方法可以快速得到现有儿童车结构的三维数字化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快速再设计创新,成本低,设计周期短,逆向设计方法在儿童车设计以及其他产品的设计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哲学为基础,从设计思维的本质深入研究,重新诠释设计思维,以期从哲学范畴加深对设计思维的理解,明确设计思维存在的意义,探索设计思维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方法 以技术哲学、设计哲学、认知哲学、哲学人类学为基础,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和案例搜索,在哲学上解读设计思维的本质,在思辨中加深对设计思维的认识,从而确定设计思维的发展方向。结论 阐明了设计思维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设计思维在技术哲学、设计哲学、认知哲学和哲学人类学视角的本质理解,拓宽了设计思维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明确了设计思维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设计思维是解决复杂问题和普及设计进入大众生活的重要途径,未来在诸如人工智能、协同创新等跨学科的领域仍存在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王涛  徐梦珠 《包装工程》2020,41(18):349-354
目的 探究设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转化中的应用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性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 首先,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的价值,剖析设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互相促进的关系,分析设计在非遗商业转化应用中的可行性,并在明确设计在非遗商业化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非遗设计存在的问题。然后从非遗产品设计、非遗品牌视觉形象设计、非遗可视化设计和非遗景区服务设计四个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设计在非遗商业化中的应用策略。结论 设计在非遗商业转化中的产品设计、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可视化设计和景区服务设计中的应用需要保证特色,保持与时俱进。设计是非遗实现商业转化的重要手段,将设计融入到非遗商业转化中不仅促进了非遗的传承发展,而且为现代设计赋予了精神内涵,达到了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汽车仿生设计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通过对仿生设计在汽车设计中运用实例的分析,探讨仿生设计在汽车设计中的运用情况、发展历程以及重要地位.分析仿生设计与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关系和其在汽车设计中的发展趋势,为未来汽车的设计与发展寻求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工智能在环境设计的工具、方法、表达,以及设计内容的扩充、设计语言的丰富性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变革。本文从环境设计中的人工智能视角出发,探讨了在环境设计中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趋势及可能出现的革命性变化。对环境设计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智能在应用环境设计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是从设计手段到设计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从互动能力、虚拟能力,到大数据的整合等,都是人工智能所具有的能力给环境设计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艺术设计从业者在应对这样的变革时,应建立更加系统化、立体化、数据化的设计活动体系及更加宽泛的设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叶俊东 《包装工程》2017,38(8):198-201
目的探讨地域文化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标志设计的形式和地域文化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典型应用,以及地域文化在标志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结论传统理念因素能用在标志设计中的已不多,要做好标志设计,地域文化元素的使用仍然值得研究,现代标志设计需要认真思考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说明了交互设计是一种在产品设计中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在机电产品设计中引入交互设计,可更好地突出设计的作用,达到产品可用性的目的。分析了交互设计的含义、交互设计与虚拟现实技术间的关系,引出Cult3D在交互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对项目实例瓷砖生产线中高亮洁打蜡机的交互设计,说明了Cult3D在机电产品设计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虚实融合和协同工作技术进行大型装备的设计论证和辅助拆装维护是工程科技发展的一个新方向。面向我国自行设计生产商用大飞机的需求,在863计划支持下,正在研制用于驾驶舱布局设计和飞机关键部件辅助拆装维护的虚实融合协同工作环境CAR—CA(collaborative augmented reality for commercial aircraft design & maintenance)。概要介绍CAR—cA的工程技术研究进展,包括体系结构、系统组成、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的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飞机与核电站屏蔽厂房非线性模型,利用发动机以不同速度撞击钢筋混凝土板试验验证撞击分析中飞机与核电站屏蔽厂房有限元模型非线性材料本构及参数,并分析飞机网格尺寸效应。对大型商用飞机以200m/s速度撞击核电站屏蔽厂房非线性撞击过程模拟计算及假设核电站分别为线弹性、刚性本构模型撞击过程计算。获得大型商用飞机撞击核电站屏蔽厂房的荷载时程曲线,分析飞机撞击力及核电站屏蔽厂房结构变形特点及核电站结构刚度对撞击力影响规律,并讨论在核电站初步设计中常用飞机撞击力计算方法-Riera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钢板混凝土墙背部钢板能够有效地约束混凝土在撞击方向上的运动以及限制混凝土碎片的飞溅,为了抵御商用飞机撞击,新型核电机组的核岛厂房外墙通常设计为钢板混凝土结构(SC)。本文基于荷载时程分析法,运用经典的显式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ANSYS/LS-DYNA,进行了波音707-320型号商用飞机撞击某钢板混凝土结构安全壳的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即使在安全壳筒身最不利撞击部位冲击作用下,像波音707-320型号的商用飞机对该安全壳的影响是较小的,且增大钢板的厚度能够有效的减小冲击作用下结构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
大型客机的舱内噪声治理与控制是飞机设计一大难题。分析飞机各主要声源的传播机理,获得全尺寸噪声与振动传递特性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基于互易性原理的大型客机噪声与振动传递特性测量与分析方法,利用LMS Test. Lab、低体积声源及声压与加速度传感器,获得测试样机的噪声与振动频响函数(FRF)、幅值与相位传递函数及相干函数,分析发动机尾吊客机吊挂、机身结构、舱内设施与舱内空腔间的噪声与振动传递特性,验证了该方法在大型客机工程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核电站安全壳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建造运营期间必须要得到保证,尤其是对于强烈地震和飞机撞击等超设计基准事故。基础隔震作为一种能有效降低上部结构地震响应并防止结构破坏的典型隔震措施,在未来的核电站设计建造中备受关注,因而在核电站隔震系统的建造设计时应考虑大型商用飞机撞击的影响。该文基于CPR1000核电站安全壳,在底板下侧布置了不同型号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从结构的隔震率(DAR)、最大水平位移和加速度反应谱,对安全壳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隔振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采用荷载时程法以A320商用飞机撞击荷载为例进行飞机撞击核电站安全壳的分析,着重从飞机撞击后的振动衰减过程的振动特性以及飞机撞击诱导振动的加速度反应谱的分析结果对具有隔震构造的安全壳振动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Technology in Society》1999,21(3):263-274
How to establish a complex high-tech systems engineering industry is crucial for many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to further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beyond efficient manufacturing of relatively simple products. Because the aircraft industry is a user and driver of advanced product and process technologies, in 1990 Taiwan's government officially designated this industry as a national strategic area to receive policy support. The ultimate success of this endeavor depend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combat aircraft producer into a commercial champion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supporting industries. However, the prospect of defense conversion is dismal. The commercial benefits of military work are minimal because military and civilian needs of design are very different and so are scale economies, scope economies, and experience curve. Moreover, neither spin-off nor dual-use strategy can apply effectively, leaving the focal company an enclave isolated from the local industry. Another insurmountable barrier is the integral architecture of the aircraft and engine systems. In this industry, most functional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standards are imposed by the upper-tier buyers and integrators. This implies that the lower-tier firms cannot pursue their own engineering and production competence rather independently and flexibly as most other local firms in Taiwan do in the fields of highly open components and easily adjustable interfaces. This case typifies a government's futile efforts in a global industry of complex proprietary technological systems and points to the criticality of defense conversion and systems architecture in the commercial world of systems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型客机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应对策略思考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空工业发展, 尤其新一代大型民用飞机的研制, 带动并促进了复合材料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复合材料在新一代大型民用飞机上的成功应用, 为未来民用飞机的发展确立了新的标准和市场准入门槛。欧美先后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航空复合材料研究计划促进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 并取得成功。国内复合材料技术经过多年发展虽然有一定基础, 但在原材料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及质量监控、技术转化等许多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家确立大型飞机重大研究专项的背景下, 为满足我国大型客机研制的需要, 大力促进我国复合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我们要从发展策略、组织管理、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工作, 实现我国复合材料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Civil aviation as an industry has driven continued growth using third party MRO providers. This growing market attracted Defence organisations to explore th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of servicing in the commercial sector but they will face significant risks to overcome a large initial handicap before they can compete. This research compares the service requirements of MRO systems in defence sector and commercial sector to identify gaps between the two servicescapes.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defining the servicescapes between defence and commercial MRO service systems and enables the relevant service providers to be responsive to customer requests, but with scope to tailor the final design, and identify system efficiencies in the transition. A new support system is then designed for the defence organisations leverage off experience in the design and support of military aircraft to migrate to adjacent market.  相似文献   

19.
A plausible mechanistically based probability model for localized pitting corrosion and subsequent fatigue crack nucleation and growth is used to analyse tear-down inspection data from two retired B-707 aircraft that had been in commercial service for about 24 and 30 years. Sections of the left-hand lower wing skins from these aircraft had been previously disassembled and inspected optically at 20× magnification. The inspections were augmented by metallographic examinations for the lower time aircraft. The evolution of damage in the fastener holes is estimated by using reasonable values for the localized corrosion and fatigue crack growth rates, statistically estimated from laboratory data. The primary loading, assumed to be the mean design load, is considered to be from ground–air–ground wing bending cycles, augmented by 'average' gust loading, only. The encouraging agreement between the estimated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and the observed distribution of multiple hole–wall cracks attests to the efficacy of the approach and its relevancy to airworthiness assessment and fleet lif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20.
起落架是飞机重要的承载机构,其在飞机的起飞、降落和着陆过程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起落架着陆载荷是指在飞机着陆瞬间起落架所承受的地面载荷,根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轮胎接地点载荷、轮轴点载荷和交点载荷。飞机设计重量(包括空机重量、商载和燃油重量)的分布变化会对起落架着陆载荷产生影响。以典型民用飞机的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对起落架模型进行着陆分析。首先利用HyperMesh、MSC.Nastran软件对飞机起落架模型进行前处理和简化,然后根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相关条目要求,在MSC.ADAMS软件中设置相应的工况参数并进行起落架着陆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不同燃油密度下飞机的重量和重心变化对起落架轮轴点着陆载荷的影响。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可以发现:飞机的重量和重心变化对起落架轮轴点着陆载荷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燃油密度变化对起落架轮轴点着陆载荷的影响较弱。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起落架着陆载荷计算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