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彬  贺银凤 《食品科学》2012,33(7):131-137
对内蒙古锡盟地区酸马奶中分离出的1株乳酸菌和1株酵母菌进行混合培养,初步确定双菌混合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双菌发酵计数乳酸菌活菌数的最佳发酵温度为30℃摇床培养12h再转到37℃静置培养,最佳发酵时间为20h,脱脂乳中添加的营养成分最优配方为蛋白胨1g/100mL、蔗糖0.5g/100mL、酵母浸粉0.5g/100mL;双菌发酵计数酵母菌活菌数的最佳发酵温度为37℃静置培养8h再转到30℃摇床培养,最佳发酵时间为32h,脱脂乳中添加的营养成分最优配方为蛋白胨0.5g/100mL、蔗糖0.5g/100mL、酵母浸粉0.5g/100mL;选用乳酸菌与酵母菌质量比1:1作为菌种配比。 同时在最佳生长条件下探讨乳酸菌与酵母菌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后发酵对二者共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乳酸菌生长的活性物质生成的时间为12h以前(即将酵母菌在5号配方中30℃摇床培养),促进酵母菌生长的活性物质生成的时间应为16h以前(即将乳酸菌在1号配方中37℃静置培养),在后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与酵母菌双菌培养的活菌数都极显著高于单菌培养(P<0.01)。  相似文献   

2.
以哈尔滨风干肠制作中常用香辛料花椒粉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添加量对风干肠加工过程中菌系的影响及其菌系对风味的影响,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风干肠中的菌群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风干肠中的花椒可以调节乳酸菌、葡萄球菌、微球菌、酵母菌菌群的生长关系,十四酸乙酯、十六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癸酸乙酯等酯类挥发性成分的改变源于香辛料对菌群的作用。花椒的添加有效抑制了菌落总数的增加,明显促进了乳酸菌的生长,对葡萄球菌、微球菌、酵母菌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混合香辛料对风干肠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的促进作用及有害菌的抑制作用均高于单一添加花椒的作用,对风干肠风味的影响也明显强于花椒组和空白组,相对于单一添加花椒,混合香辛料的使用更有利于风干肠优良风味的形成。花椒对哈尔滨风干肠菌系有明显的影响,菌系的变化进而改变了产品的风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小米混菌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对乳酸菌生长代谢的影响加以研究,并建立混菌发酵生长动力学模型.方法:以小米为生长基质,将乳酸菌和酵母菌分别纯培养和混菌培养,研究发酵液中细胞浓度、游离氨基氮(FAN)、还原糖、乳酸及乙醇含量的变化;在对Lotka-Voherra种间竞争模型改进的基础上构建混菌发酵生长模型,利用origin软件求解参数并对模型进行拟合验证.结果:加入辅助菌株酵母菌进行混菌发酵,酵母菌对乳酸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对其发酵产酸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乳酸菌的存在对酵母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酵母菌主要产物乙醇的产量却显著增加;混菌发酵生长模型求得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混菌培养过程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采用了一种不用外加碱或移除乳酸来达到控制发酵液中乳酸的新技术,即采用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混和发酵来控制pH值以促进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生产。其原理是乳酸菌在发酵生产nisin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可以被酵母菌利用,从而达到控制发酵液pH值的目的;同时,混菌培养选用的酵母菌不能利用乳清培养基中的乳糖,从而避免了2株菌之间对碳源的竞争,创造了一个互利共生的微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促进nisin生产的目的。实验表明,乳酸根的积累对nisin发酵生产具有抑制作用;混合发酵的酵母菌利用了发酵液中的乳酸,促进了乳酸菌生长和nisin生产;酵母菌较乳酸菌提前3h接入到发酵培养基中时,能更好地控制pH值;最佳的接种比例为乳酸菌3%,酵母菌5%。  相似文献   

5.
柠檬酸(citric acid,CA)是一种天然的有机酸,在成熟的柠檬、百香果、红树莓等柠檬酸型水果中含量高,导致此类水果酸感尖锐,加工产品的适口性、感官品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柠檬酸可以被乳酸菌利用生成双乙酰、乙偶姻和丁二醇等香气化合物,也可以在酵母菌内转化为醇、乙醛酸、琥珀酸等多种代谢产物。不同的柠檬酸降解途径赋予柠檬酸型水果加工产品的品质和风味有显著差异。该研究详细地阐述了乳酸菌、酵母菌生物降解柠檬酸的途径及主要代谢产物,分析了pH、碳源两种因素对生物降解柠檬酸的影响及生物降解柠檬酸在果汁、果酒等加工中的应用,指出了限制乳酸菌和酵母菌用于生物降解柠檬酸的条件,旨在为柠檬酸降解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糙米酵素发酵剂筛选分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发酵面团中分离乳酸菌和酵母菌,并对分离的菌种进行形态观察和产酸特性实验,对筛选出的单菌种进行复壮、扩大培养。将培养的单菌种乳酸菌和酵母菌分别加入糙米培养基中,测定各自的产酸效果,挑选出产酸量较高的乳酸菌和酵母菌。与直投式酵母菌发酵为对照,比较分离的酵母菌和乳酸菌在糙米发酵中的产酸效果。结果表明,从自然发酵面团中分离得到的菌种产酸效果优于直投式酵母菌,分离得到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最佳配比为1:2~1:3。  相似文献   

7.
采用酸碱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山楂汁中的有机酸 ,结果表明柠檬酸为其主要有机酸 ,占总酸的 83 5 %。分别以柠檬酸和山楂黄酮为唯一碳源筛选能出 6株降解柠檬酸而不利用山楂黄酮的酵母菌 ;再以山楂汁为培养基进行复筛 ,得到 1株酵母菌。通过 5L发酵罐试验 ,用该菌对山楂汁进行发酵 ,2 0℃培养 3d ,总酸含量下降到 3 5 2 g/L ,还原糖降至13g/L ,而对黄酮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应用分离自我国酒鬼酒曲中的融合魏斯氏菌和梅兰春酒醅中的异常威克汉姆酵母进行混菌发酵,通过测定菌株生长曲线探索两株菌的共生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和气相电子鼻技术,对比混菌发酵酸面团(MBF)和单菌发酵酸面团及其荞麦馒头风味化合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MBF中乳酸菌、酵母菌菌落数分别达到9.38 log CFU/g、8.51 log CFU/g,两株菌具有良好的共生关系。发酵后荞麦酸面团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为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乙偶姻和异戊醇。与酵母菌单菌发酵荞麦酸面团馒头相比,混菌发酵馒头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从5.27%提高到9.53%,结合ROAV分析,混菌发酵荞麦馒头的风味强度明显高于单一乳酸发酵和单一酵母发酵,赋予馒头更浓郁的酒香和果香,感官评定证实其整体可接受度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9.
以产香酵母菌、高产酸醋酸菌以及产多糖乳酸菌为研究对象,将3株功能菌应用于四川保宁醋中进行接种强化发酵。单菌强化发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强化组1(接种产香酵母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数及相对含量分别提高了17.39%、20.23%,达到27种、79.65%;强化组2(接种高产酸醋酸菌)与强化组3(接种产多糖乳酸菌)酸度分别上升了82.75%、155.75%,稳定在3.18%、4.45%,其中有机酸含量增幅在23.46%~389.21%之间;强化组3多糖质量浓度提高了68.43%,高达1 143.78 mg/L。采用混菌设计确定强化发酵最佳接种比例,其结果证明在总接种量1%,接种比例为酵母菌40%、醋酸菌16%、乳酸菌44%条件下,所得食醋的效果最佳,其酸度为5.28%,挥发性物质种数为30种,感官评分85.65。研究结果为改善保宁醋风味、提高出醋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利用课题组前期诱变选育的1株耐高温鼠李糖乳杆菌发酵豆腐酸浆,以豆腐黄浆水为培养基,以产酸量、pH值为考察指标,探讨不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乳酸菌接种量及预培养时间对乳酸菌纯种发酵黄浆水产酸情况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菌株的产酸特性,探讨其代谢通路。结果表明:耐高温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温度37 ℃,发酵时间16 h,接种量5%的条件下发酵黄浆水,其产酸量达43.11 g/L,比诱变前菌株在最佳条件下产酸量提高了9.7%。耐高温乳酸菌纯种发酵有机酸中乳酸、柠檬酸、琥珀酸、丙酮酸、苹果酸、α-酮戊二酸、富马酸含量分别较未诱变菌株纯种发酵的有机酸含量分别提高1.22,1.13,3.14,1.84,4.47,1.18,49.0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