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互联和云计算时代催生了企业BYOD移动办公和云服务的需求,博通基于StrataXGS和Strata Connect架构的交换机解决方案可协助构建高速、安全网络,以帮助企业适应这一趋势。随着移动互联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在企业中使用自带移动设备办公即BYOD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断增加的连接设备和云应用数量、不断提升的内容/服务和数据量对企业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风头正盛,智能终端、网络和应用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3个要素,如何将其有力结合成为企业争夺移动互联网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智能终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基于云计算的应用服务的表现形式,为智能终端用户提供了大量网上云服务,因此智能终端与云应用相结合成为移动互联网云服务提供商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目前主流的智能终端云计算应用模式的基础上,具体落脚于一种基于SaaS云计算架构的应用虚拟化技术,在智能终端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下,分析对应用虚拟化云应用平台的新需求,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应用虚拟化适配智能终端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云服务的发展推动了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作为云应用的关键技术,云网络技术将会有更多的要求。以业务应用服务为中心的网络概念需要强大的网络能力支撑。那么云计算的底层基础设备可以进行针对基础网络的优化升级,这样可以使整个云架构网络可以更加灵活,增加健壮性,易维能力提高,可实现整体检查监控,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包含不同需求的网络服务能力,以便为用户提供更能满足需求的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移动云计算是移动计算和云计算的结合体,它将云计算集成到移动环境中,支持用户以按需的方式使用资源。移动云计算通过在移动设备之外和在云中执行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来为移动应用和服务提供简单的基础设施。文章分析移动云计算背后的动机,给出移动计算的若干限制条件,研究由移动网络、互联网服务和云服务组成的面向服务的架构特点,描述基于毫微微小区和微云等的代理-客户端架构原理,讨论基于移动设备和智能手机云的协作架构优势。  相似文献   

5.
杨铭民  徐元凯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39(11):30-30,32-35
网络视频作为一种技术成熟、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服务,有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分析了云网络视频服务平台的特征和技术需求,提出了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一个灵活、可靠、节能、安全服务平台的基础架构。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技术作为新型的网络模式,在网络中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它是由网格计算、分布式技术、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计算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商业计算模型.目前的网络环境下,无论是云服务客户,还云服务商关心的最重要问题都是服务提供的安全性.本文结合云计算的概念及网络技术的架构,对云计算网络需求服务的扩张及同时并存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云计算网络虚拟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云计算极大扩展了IT服务能够提供的种类和范围,网络作为云计算基础架构和服务提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满足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给出网络的重要性,之后从数据中心网络、跨数据中心网络以及泛在的云接入网络三个层面分别分析了最新的技术进展和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8.
融传感器、移动设备和云于一体的传感器移动云计算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可提升从传感器到移动设备以及从移动设备到云的性能,并降低数据通信开销,在救援服务、保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剖析传感器移动云计算的产生背景,研究传感器云的架构、优势和扩展方案,提出传感器移动云计算的架构、生命周期模型,描述救援服务模型的系统架构,分析救援服务模型的性能,并讨论传感器移动云计算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王宇鹏 《有线电视技术》2012,(7):132-134,142
云计算由于极大扩展了IT服务能够提供的种类和范围,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进行企业云的建设。笔者通过对单位企业云的建设中的一些学习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体会,总结出网络虚拟技术在企业云数据中心网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信息通信技术》2017,(3):66-71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云计算技术实现了IT资源的虚拟化管理,用户可以按需灵活地申请资源。底层承载网络如何应对这种新变化,为用户按需灵活地创建网络连接并满足特定需求的承载服务已经成为运营商云资源池解决方案关注的焦点。文章主要介绍在云资源池的网络建设中引入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解决方案以简化网络配置、实现灵活组网、满足个性化服务质量,并考虑到SDN南向接口技术不是很成熟,引入软件定义的Overlay层,来屏蔽底层物理设备的差异性,实现云计算网络的智能化,更好的支撑运营商云计算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移动云计算中,由于数据访问和存储是在移动设备外部完成的,且由远程云服务器进行处理,因而用户无法对其进行控制。因此,安全和隐私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恶意威胁也随之增加。这些威胁大多是移动设备威胁、通信威胁和云环境威胁的组合体。文章从移动设备/终端、无线通信信道和云基础设施3个级别分析移动云计算的安全需求,讨论移动云计算应用面临的安全威胁,最后给出移动云计算应用安全的几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5G、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办公等业务不断发展,面向企业的云专线业务和云数据中心服务近年来高速增长,更多的企业开始将业务应用转向云服务。在企业上云的背景下,需要一个云网融合,网随云动,云网融合的组网方案,SDWAN是网络功能实现虚拟化、网络功能云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业务的高速增长,一方面促使传统的IDC向云计算数据中心转变,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数据集中到云端,使得云数据中心的规模急剧增长,传统网络架构和技术已经难以适应云数据中心的发展,如多租户网络隔离、地址复用、VPC(虚拟专有云)、东西向流量控制、QoS和安全控制、自动化网络配置以及大二层网络需求等。SDN作为近期兴起的一种新型网络技术,被认为是解决云数据中心诸多网络问题的重要手段。首先分析云计算引入对数据中心网络带来的主要挑战和问题,然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在比较几种业界主流SDN技术方案后,提出了基于overlay SDN的云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并深入分析了其实现原理;最后探讨了云数据中心网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讲述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搭建面向三网融合的互动云服务平台.互动云服务平台由云媒资系统和云前端业务系统组成.云媒资系统对SP/CP提供媒体的制作、存储和管理,并对运营商提供编码、内容分发的整体服务.云前端业务系统与云媒资系统对接,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应用需求,为机顶盒、PC、移动智能终端等提供视频服务.  相似文献   

15.
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网络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用户访问应用的效率不再取决于单个网络设备的性能,管理员们能更关注于整个网络所能提供的性能。虚拟化技术所带来的设备、业务的灵活迁移和变更.使网络部署、变更的自动化需求日趋明显。同时.云计算网络的大量部署.网络规模越来越大.网络管理和运维难度也越来越大。要应对这些变化.IT业者需要重新考虑网络设计思路.从传统的面向连接的网络设计.向面向应用、业务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6.
at&t在今年初正式表示将依据新一代标准HTML5来提供多屏联动服务,采用HTML5技术推出移动云计算服务,是其中最重要一环。日前,IDC对全球活跃的2700家开发商进行调查后得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中,有84%的开发商和企业表示目前正在打造与云计算相关的应用,而云计算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移动通信。近来,NTT将重点放在面向企业用户的移动终端提供云计算技术服务之上;at&t的重点则是通过HTML5技术,为自己网络中的用户终端打造统一管理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余艳英  朱江 《数字通信》2010,37(5):37-40
0引言 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自主计算网络、云计算网络、泛在无线网络、物联网等复杂的异构通信网络逐步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日益紧密结合,从而满足人类对更高层次通信业务的需求。据估计,到2017年,全球大约有7万亿无线设备为70亿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逐步得到认可。本文以现有的网络技术为基础,尝试性地从云计算环境下新的网络需求,云计算环境下新的网络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云计算网络发展的建议,以期为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了云计算技术的内涵和在计算机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包括保障数据安全、为数据处理提供平台,同时,提出了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策略,包括研发混合云计算、积极发展移动云服务.通过说明以上方法,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云计算正式出现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凭借自身公开标准和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服务。现有网络教学平台缺乏互动性、评价缺乏真实性等,使得网络教学积极作用效果不尽人意,无法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教学服务。而将云架构引入到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中,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网络教学管理需求。文章对云架构应用优势进行梳理,坚持科学、合理原则,深入探讨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旨在为我国网络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