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喷气燃料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喷气燃料生产精制工艺采用的方法,重点介绍了直馏一非加氢精制工艺和直馏一浅度加氢处理工艺.介绍了喷气燃料中抗氧添加剂、抗静电添加剂、防冰添加剂、抗磨添加剂和热安定性添加剂的应用.对纤维膜精制工艺和探索中的各种添加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柔性电池研究主要是以柔性锂离子电池为主,然而,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低,且充电时间长。柔性燃料电池可有效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综述了当下世界各国柔性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对当前柔性燃料电池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展望,未来应加强对柔性燃料电池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分析及研究,扩大其应用范围,这必将极大地推动电子设备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由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煤基高密度军用航空燃油制备技术课题顺利通过验收。该课题依托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和装置,针对煤直接液化油品一大三高四低(大比重、高热安定性、高体积热值、高体积比热容、低凝点、低硫、低氮、低芳烃)的特点开展研究工作,重点突破了煤基大比重喷气燃料关键性能指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由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煤基高密度军用航空燃油制备技术课题顺利通过验收。该课题依托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和装置,针对煤直接液化油品一大三高四低(大比重、高热安定性、高体积热值、高体积比热容、低凝点、低硫、低氮、低芳烃)的特点开展研究工作,重点突破了煤基大比重喷气燃料关键性能指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煤基费托燃料(FT)被认为是替代石油基航空煤油(RP-3)并可最早实现大规模应用的航空替代燃料,而氧化安定性是其能否应用于未来高性能发动机的一项重要指标。以RP-3为基准,研究了FT和50%质量掺混比的燃料(FT-RP-3 50%)在不同温度、时间下的热氧化安定性,并对氧化产物的色度进行了定量标定。采用层析方法分离并定性和定量了氧化产物中的有色组分。研究结果表明,燃料组成和反应温度是控制有色组分生成和转化沉积的主导因素。色谱分析结果表明,RP-3氧化产物中有色组分的成分主要为烷基萘(60.03%)和烷基苯酚(18.56%)类化合物,而FT氧化产物中有色组分的成分主要为含氧的脂肪族(81.06%)和脂环族(8.66%)类化合物。在RP-3中掺混FT,可使有色组分转化为沉积物的温度从175℃升高至250℃,明显改善了RP-3的热氧化安定性。  相似文献   

6.
王烨  王立 《当代化工》2018,(4):792-794,801
介绍了水在喷气燃料中的三种存在形式以及形成原因,讨论了湿度、温度以及燃料组分等因素对喷气燃料中水分溶解的影响,提出应加强对低温条件下喷气燃料中水分溶解行为的研究,这对提高飞机的飞行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喷气燃料的储存安定性进行了探讨,对喷气燃料的氧化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常用抗氧剂进行了对比,对喷气燃料的颜色安定性及蒸发损失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了煤基甲醇替代燃料的能源消耗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并对副产品的研究方法以及配套CCS技术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煤基甲醇车用燃料生命周期总能源消耗比传统汽/柴油高50%,但是可使石油的使用大大降低(石油消耗占比约为1%);常规甲醇生产路线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比传统汽/柴油高80%;CCS技术以及燃料/电联产,可显著降低煤基甲醇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发现,副产品处理方法对煤基燃料生命周期结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煤基车用燃料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明生 《煤化工》2005,33(1):13-16
车辆尾气排放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根据车辆尾气排放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车用燃料低污染、低硫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阐述了利用煤炭资源可以生产的多种煤基车用燃料如甲醇、二甲醚、煤液化油在机动车上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车用乙醇汽油是当今社会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下产生的新型能源,它环境友好且可再生,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理想汽油组分,在很多国家得到推广。纵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均可得到解决。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符合我国能源替代战略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Development of an advanced,thermally stable,coal-based jet fu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candidate coal-based jet fuel that would serve the dual purpose of providing propulsion energy and excellent heat-sink capabilities was produced at pilot-plant scale by hydrotreating a 1:1 mixture of coal-derived refined chemical oil and petroleum-derived light cycle oil. The fuel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current specification methods for JP-8 fuel. Oxidative and pyrolytic thermal stability tests were conducted. Combust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a model high-pressure gas turbine combustor and in a T-63 turboshaft engine. Low-temperature viscosity properties and O-ring swelling were also evaluated. The candidate coal-based fuel meets most JP-8 specifications, although a few results were outside the current specification limits. The major hydrocarbon class in the coal-based fuel is cycloalkanes (e.g. decalin and its derivatives), which accounts for this fuel being significantly more dense than JP-8. The higher density could be of importance for volume-limited applications in aircraft and missiles. The candidate coal-based fuel showed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better than a JP-8 containing the currently qualified JP-8+100 additive package. In the model combustor, soot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essentially identical to JP-8; in the T-63 engine, the overall emissions produced were only slightly greater than from a typical JP-8. The candidate coal-based fuel appears to remain a single-phase liquid down to − 70 °C, desirable behavior for long-duration, high-altitude flights. The coal-based fuel has the same swelling characteristics for nitrile O-rings as does JP-8.  相似文献   

12.
木质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可循环再生、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优点,但目前主要被当做工业废弃物排放。本文介绍了木质素的应用研究现状,特别是对其在表面活性剂、絮凝剂、树脂粘合剂、环氧树脂合成、土木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甲醇制烯烃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煤经合成气制甲醇工艺和烯烃生产聚烯烃及其它下游产品的工艺已经是成熟的技术,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是煤制烯烃路线的关键技术,也是瓶颈技术。介绍了国内外代表性的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MTO,MTP),并对MTO和MTP工艺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MTO和MTP工艺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认为MTO技术适合大型的煤制烯烃用户及要求丙烯、乙烯比例接近的用户选用;而MTP工艺更适合纯丙烯用户和不需要或需要少量乙烯的用户。  相似文献   

14.
世界翻胎行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清溪 《轮胎工业》2006,26(9):527-533
概述世界翻胎行业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展望翻胎行业发展前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的翻胎生产呈逐渐萎缩状态,中国和印度等国的翻胎生产发展较为迅速;世界废旧轮胎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供翻新的胎源有3亿~4亿条,废旧轮胎翻新率呈下滑趋势,翻新对象主要集中于载重/轻型载重轮胎、工程机械轮胎和航空轮胎;预硫化胎面翻新工艺发展迅速,与传统热硫化翻新法和无模翻新法并存。翻胎行业存在技术滞后、胎源质量下降、翻胎市场需求减小、翻胎企业设备利用率低和新胎质量不均等问题。预计可供翻新的胎源将增加,载重轮胎仍是翻新的重点对象;翻胎企业将逐渐走上多元化发展道路,翻胎生产将进一步向东方发展中国家转移。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窑具的用途、应用范围及性能要求,并概述了当前普遍使用和研究的几种窑具的优缺点和现状,展望了窑具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了我国窑具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国NBR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景芬 《橡胶工业》2000,47(9):555-564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NBR的生产和研究现状以及氢化丁腈橡胶、粉末丁腈橡胶、羧基丁腈橡胶、液体丁腈橡胶、丁腈酯橡胶、聚稳丁腈橡胶及其共混改性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分析了国内外NBR生产技术的主要差距和我国NBR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分子蒸馏设备的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志祥  林文  于颖 《化工进展》2006,25(3):292-296
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技术,现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分子蒸馏的原理及设备组成,并对静止式、降膜式、括膜式、离心式等国内外典型分子蒸馏设备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较详细的评述。在此基础上,对分子蒸馏设备的进料系统、蒸馏器、馏分收集系统和冷却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智能轮胎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智能轮胎技术的发展目标和现状,包括直接型和间接型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PMSs)的优缺点和其发展趋势、智能轮胎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目前主要研究成果。智能轮胎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轮胎气压、温度、受力、滑动摩擦因数、胎面磨耗、轮胎损坏等重要参数与信号进行监测,并实时发出警报。直接型TPMSs是未来TPMSs的发展趋势和主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轮胎工业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中国轮胎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我国轮胎企业众多,但生产子午线轮胎的企业比较集中。轮胎耗胶量约占全国总耗胶量的50%,轮胎耗胶中SR约占40%。目前,我国轮胎子午化率不到50%,随着轮胎工业的发展,我国轮胎子午化率将不断提高,SR的使用比例也将逐步增大。世界轮胎工业新一轮技术革命已经开始,中国要赶上世界轮胎工业的新发展,必须持续推进子午线轮胎发展、加强轮胎的研发工作和促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几种热塑性弹性体的产需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伯章 《橡胶工业》2005,52(6):371-378
介绍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包括TPO和TPV)、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SBC,包括SBS,SIS,SEBS和SEPS)和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TPU)的国内外产需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世界TPO的年消耗量为56万t,TPV的年需求量为15.89万t,预计2005年TPO的需求量为68万t,2010年TPV的需求量为45.4万t;我国TPO和TPV的产量小,品种少,生产和应用技术有待提高,预计2005年TPO需求量约为5.3万t。世界SBC的年总生产能力超过160万t,2004年SIS的年生产能力约为38万t;我国SBC的产量和品种不能满足需求,2003年SBS的产量为22.5万t,SIS的消耗量为1.5万t。世界TPU的年消耗量增长速度约为10%,我国TPU原料仍依靠进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