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ad hoc网络中,节点存在拓扑结构动态变化以及存储和计算能力相对低下等特点。提出了基于STR树状结构的组密钥管理方案,利用对称密码学原理以及对多项式赋值的运算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每个节点所需存贮的空间以及运算量,使该类型的树状结构适用于ad hoc网络。同时,该密钥管理方案也考虑到了当成员发生变化时的各种情况,使其在安全性与高效性上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2.
李刚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13(2):90-91
ad hoc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内部节点相互合作信任,没有中心控制节点,节点计算能力有限。针对如何在这种自组织群体中进行密钥管理,保证安全的通信,本文提出建立可信第三方CA(certificate authority),发放CA证书,并进行证书更新和证书撤消的操作,从而实现安全而有效的分布式密钥管理。 相似文献
3.
4.
战地网络极易受到各种攻击和破坏,要实现其安全通信,密钥管理是关键技术。多层移动adhoc网络是比较适合战地环境的一种网络组织结构,该网络中一种基于PKI的密钥管理方案已被提出。这个方案基本实现了战地环境下的安全性能,但它加重了网络负载并对普通节点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用户标识符和门限加密技术相结合的密钥管理方案,与前者相比它在保证安全性能的同时明显地降低了网络负载,并且对普通节点的计算和储存能力没有特殊要求,另外还简化了密钥管理过程,从而更好地适应战地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5.
借鉴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密钥矩阵密钥对预配置方案,设计出一个应用于传感器网络的高效密钥对预配置方案:应用矩阵池的密钥预配置方案。该方案提出了矩阵池的概念,将密钥的预配置建立在多个密钥矩阵之上,节省了节点的存储空间,增强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将加密传输机制应用到密钥的传输过程中,增强了密钥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方案有一些优良的特性,包括两节点间能以很高的概率成功建立密钥对、对入侵有较强的鲁棒性、低通讯量。 相似文献
6.
无线ad hoe网络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详细介绍了无线ad hoc网络的定义及发展,对其体系结构、主要特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网络防火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移动节点组成移动自组网(MANETs),MANETs没有固定的网络基础设施,也不存在中心信任机构,密钥管理是移动自组网安全最核心、最困难和最薄弱的环节,为了降低PKG密钥管理方案的通信开销,论文将ElGamal方案与预分配密钥管理方案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预分配非对称密钥管理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移动ad hoc网络非对称密钥管理中的通信开销[1~2],提高了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8.
9.
Ad hoc网络的移动性、高度动态拓扑使得实时多媒体传输受到严重影响,为了解决多媒体通信中的传输不稳定和丢包问题,应用Markov过程提出了基于概率度的分簇算法(PD)。该算法首先在当前时刻预测下一时刻任意两点间链路的连通性,然后选取链路的连通概率较高的节点作为簇头。仿真结果表明,PD算法成簇数目少于最高连通度算法(HD),而且簇内节点无重叠,从而有效降低了分簇结构的维护开销。由于簇成员数量并不明显多于HD,因此说明PD算法效率较高,而且没因分簇数目减少给簇首增加负担。最后在此分簇基础上,结合UDP协议,给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度分簇的ad hoc网络实时多媒体通信方案,不仅使得传输稳定,而且解决了数据包失序和丢包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Ad hoc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簇的分布式密钥管理方案。该方案在簇内采用贡献份额的思想,由部署信息直接派生节点间的端端密钥;在簇间,由节点协商产生共享密钥。经分析表明,该方案避免了单点失效,对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网络适应性强,比传统方案更高效、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
密钥预分配方案关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问协同的安全问题.现有的密钥预分配方案大多存在连通率低,抗捕获性差,灵活性差等缺点.该文在分析现有密钥预分配方案的基础之上,对TD(k,n)模型作出了适当的改进,设计出一种均匀分布TTD(k,n)模型,引入Blundo二元对称多项式加密方法,并结合提出的均匀分配TD(k,n)模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组密钥预分配方案IGDKPS(improved key-predistribution scheme based on group deployment).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IGDKPS方案在安全连通率、抗捕获性、灵活性等方面均有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12.
AdHoc网络可以不依赖于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快速搭建起一个移动通信网络。然而它的灵活特性又使其安全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AdHoc网络的安全性,然后回顾了AdHoc网络安全性关键技术———密钥管理的研究现状,接着基于签密方案和门限密码方案给出一种新的AdHoc网络密钥管理方案。方案中不需要公钥证书的存在,用户以自己的身份标识作为公钥,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终端计算、存储能力的需求和系统密钥管理的通信开销,而且可以实现用户的身份认证和私钥的周期性更新。 相似文献
13.
移动Ad Hoc网络中带路由机制的密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无中心自组织的多跳无线网络,有效的密钥管理是网络安全的关键。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能够快速响应的密钥管理框架。这个框架通过应用可验证的秘密共享方案来建立PKI,并通过引入路由机制构造了一个快速响应的服务器组。服务器组可以对组内结点的私钥分量更新和所有结点的证书更新提供快速响应。为了验证框架的
的性能,本文通过仿真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的性能,本文通过仿真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15.
Ad Hoc网络是一种多跳自适应网络,特点是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移动终端具有局限性、无线信道容易受到攻击等。基于Ad Hoc网络的特点,在Ad Hoc网络多播技术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基于安全锁的密钥管理方案,这两种方案分别利用了拉格朗日插值法和B-样条函数插值法。在Ad Hoc网络多播中使用安全锁技术进行密钥管理,有下列优势:①进行多播的发送方发送一个信息包时只需发送一次;②解密算法效率较高;③每个节点只需保存少量的密钥。 相似文献
16.
移动自组网中泛播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无线移动自组网络中有限的带宽和能量资源,泛播技术可以带来更好的通信健壮性和可靠性。本文阐述了移动自组网络和泛播技术基本概念,分析和总结了移动自组网络中泛播技术在网络层,媒体访问层,应用层中的研究现状,并且讨论了泛播技术的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17.
18.
《Information Security Journal: A Global Perspective》2013,22(4-5):250-260
ABSTRACT In cluster-based key management techniques, the details of the mobile nodes are gathered always before joining or starting the clustering process,which produces congestion and additional overhead. In this paper, to reduce overhead and congestion of a cluster head, we propose a predictive clustering technique for effective key management. The predictive technique predicts the node movement and proactively sends information in cases of cluster movement. The combined metric for prediction is estimated based on route expiration time and node velocity. In key management technique, each cluster head retains the public key of its member nodes only and act as a router when dealing with nodes of other cluster members. Using this technique, the overhead on centralized key management schemes is reduced. Moreover, the need of each node storing all public keys is diminished, thus minimizing the storage overhead on each node. By simulation results, we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is more efficient for minimizing overhead and congestion. 相似文献
19.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无需固定通信基础设施、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无线网络,所以传统的密钥管理机制不能应用于Ad Hoc网络。本文在分析文献[1]中所提出的无线网络随机密钥分发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基于环形通信的密钥分发协议,并对该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和性能上的分析。在建立结点之间的安全信道时,该协议引入环状的合作结点集,不仅能够保证安全性和鲁棒性,而且大大降低了通信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