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地处钱塘江河口,建闸面临闸下淤积、强涌潮、海水侵蚀,软土地基沉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从如何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旨在为强涌潮、多泥沙河口建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浙东沿海滩涂粉砂土地基上建出海闸,因地基、荷载、上下游水头差以及运行管理诸因素,易造成地基土料渗透变形,危及出海闸安全。针对慈溪市水云浦出海闸的闸底渗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曹娥江大闸下闸蓄水已运行7年。运行中,根据闸下防冲设施设计思路,对于易冲刷的砂质粉土地基采用了水平防冲与两道垂直防冲相结合的防冲体系,实践证明防冲设计安全可靠,工程运行情况良好。近几年,在钱塘江尖山河段主槽偏南大背景下,抛石防冲槽局部出现冲损,通过采取合金钢网石兜加固等措施,确保了工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盐官下河闸是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十大骨干工程之一,工程建在钱塘江强涌潮河段上,受钱塘江河口潮流引起的口门区回流影响,下河闸出水池口门区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在对盐官下河闸枢纽口门淤积及工程运行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口门淤积水力冲淤方案并论证水力冲淤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曹娥江大闸闸址地基为深厚软土,需要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解决承载力、变形量及变形协调等问题。介绍了大闸桩基的设计及其检测情况。  相似文献   

6.
马踏石闸自建设运行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建设完善,也没有完全具备预期的运用功能,经多年运行水闸破损严重,经安全鉴定后评价为四类闸,其中各部位地基力学性质已不符合运行需求,为充分发挥该闸的整体效益和该工程在防洪、排洪、蓄水灌溉的综合效益,考虑该闸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应及时进行地基处理。结合马踏石闸除险加固场地地质条件与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参数指标,采用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技术,从而保证马踏石闸除险加固工程水闸地基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裕溪闸地基处理工程,通过软件计算分析由PHC管桩组成的长短桩复合地基中,闸底板下桩土应力及变形情况。通过计算分析,得出闸底板沉降量小,闸底板与闸基土变形相协调,无桩端刺入破坏,不会产生"脱空"现象,不会导致闸基的渗流破坏。  相似文献   

8.
对某工程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座进口闸建筑物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沉降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的方式,分析此部位沉降变形量较大的原因和沉降变形对工程的影响,并结合其基础处理的施工方法,检验基础处理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潮澄控制闸工程存在严重隐患.在该水闸拆除重建设计过程中,提出了闸基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和灌注桩基础的2种设计方案.通过方案比较,选取搅拌桩复合地基作为该闸闸基处理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曹娥江大闸系我国已建的潮汐河口最大挡潮闸,闸下淤积对大闸运行安全非常重要。试运行期的闸下河床高程主要取决于口外钱塘江尖山河道主槽位置,此外还受水闸泄水及钱塘江径流、潮流等众多因素影响。闸下冲刷主要受大闸泄水直接影响,无下泄条件下,闸下滩地高程受尖山河段河势控制。试运行期主槽靠南岸,闸下滩地较低,大闸泄流冲刷效果不明显。在对闸下冲淤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闸下减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某挡潮闸为在深厚海淤土地基上建闸筑堤,需采取合理基础及地基处理措施解决承载力、变形量及地基变形协调问题。通过方案比较,确定闸室采用半封底沉井基础,岸翼墙采用灌注柱基础。通过现场桩基试验,研究了海淤土中采用粉喷桩复合地基对灌注桩水平承载能力的提高效果。结果表明,提出的基础方案成功解决了工程存在的地质问题,节约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2.
长丰闸加固建设中几个土工问题的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丰闸为武汉市长江干堤1级堤防中的重要穿堤建筑物,闸首段和涵洞段总长为87m。其加固工程包括老闸部拆除、新闸基坑开挖、基础处理、涵闸建设、交通桥、闸门及启闭机、堤身填筑等分部工程,勘测设计及建设工期十分紧张。长丰闸加固建设中闸基坑开挖的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方法、防渗及填土质量控制等几个土工问题,采取了正当的处理对策。经过两个汛期的运行,从结构变形和闸底板接触应力观测成果看:采用喷粉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是成功的,从填土质量检测成果看,填土质量控制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苏州河河口水闸(以下简称苏闸)运行至今出现了诸多病险问题,已严重影响安全运行。因苏闸工程的特殊性,难以使用常规的风险识别方法。为了保障水闸的安全运行,基于故障树风险分析方法,按照功能边界将苏闸划分为5个子系统;确定了各子系统存在的26项故障模式,建立了苏闸故障树(Fault Tree Analysis),通过下行法确定一阶、二阶、三阶、五阶最小割集,识别苏闸的风险源为“地基不均匀沉降”“底轴不均匀变形”以及“监测系统缺陷”。研究成果不仅为管理部门提供了水闸风险管理的建议,而且对同类工程的设计、维护、监测、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曹娥江大闸工程概况及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 1.1工程概况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钱塘江下游南岸主要支流曹娥江河口,是曹娥江流域综合规划和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段整治规划中的关键性工程,也是浙东引水工程的配水枢纽。  相似文献   

15.
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计算机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项目基本情况曹娥江大闸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钱塘江下游南岸主要支流曹娥江河口,工程以防洪(潮)、治涝为主,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和航运等综合利用。为了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提高枢纽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结合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在曹娥江大闸枢纽建设了一套基于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为治洪排涝、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斗节制闸工程是安徽省郎溪县郎川河防洪工程的枢纽。该闸共9孔,每孔净宽6米,梁格式平面混凝土闸门,设计泄洪流量800立方米每秒,相应闸上水位19.44米。工程总投资1100余万元。闸基坐落在中粗砂层上(下部为砂砾层),为提高中粗砂层地基的承载力,防止沉陷、渗透变形破坏以及振动液化,地基采用重夯法加固处理。本工程于1992年10月底开工,要求1993年4月底完成水下部分(基础工程),1994年4月底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17.
张旸 《治淮》2004,(11):20-22
针对进洪闸闸基成层地基的水文地质条件,论证了闸基渗流特性、渗控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工程将来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种工况条件下渗流行为,为工程施工渗控方案的选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上浦闸闸下淤积的预测与实测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娥江为钱塘江河口的支流,上浦闸是位于曹娥江潮流末端的挡潮闸。本文采用涨、落潮半潮平均模型预测了长历时(5年)闸下河道的冲淤变化,为减少闸下淤积,在运行上对关闸时间、连续最长关闸时间均作了限制。该闸已建成并按上述原则运行了17年,根据运行前后的实测水下地形所得的淤积量与预测值进行了对比,其结果基本吻合,说明预测方法正确。  相似文献   

19.
钱塘江自萧山市闻家堰至海盐县澉浦一段长101km 为河口段,该段两岸海涂资源丰富,围涂活动频繁,到1988年底止,已围海涂88万亩。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已围海涂、两岸杭嘉湖、萧绍平原挡潮、灌溉、排涝、航运的需要,河口沿岸陆续兴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水闸。在该段河口建闸面临许多不利因素:潮差大、动力强、地基为粉砂土,防渗和抗冲性能极差,基础易被淘刷。本文对这些水闸在结构设计、地基处理、基础型式的选择、防渗抗冲处理、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技术上的问题,作一些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双线船闸闸首错位布置是一种新型的闸首结构型式。为了揭示错位布置闸首的受力与变形机理和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船闸结构的设计理论,针对实际工程,采用黏弹性边界和动力接触模型,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错位布置闸首接触非线性对闸首结构应力及变形的影响,分析了设计地震作用下结构缝的张开情况及其对止水、中墩应力及变形影响。研究成果不仅为本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也为这种新型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