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实 《四川建筑》2014,(3):34-36,38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现代化机械作业的数量增加,势必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何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兼顾到生态效益,显然,城市绿地系统延缓了城市的环境污染,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环境而言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改善了人居生活环境质量,而且还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块状绿地和带状绿地是常见的两种不同模式的绿地系统,二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文章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二环线内的绿地为例,初步探讨了块状绿地与带状绿地植物环境比较,希望为今后的类似研究提供可行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刘维超  曹荣林  张峰 《华中建筑》2010,28(4):124-127
全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正在进行中,科学的划定城市规划区作为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现在却没有统一的划定标准。该文通过对城市规划区概念、内涵阐释及发展过程的回顾,对现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各地城市规划区划定做法进行梳理,然后以山东省邹城市为例,对其规划区划定内在要求及考量要素进行研究,进而划定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来寻找城市规划区划定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李燕华 《福建建筑》2013,(7):117-119
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与绿化景观营造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高景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植物配植方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福州火车南站山体修复的分析,总结了三种破损山体的植物配植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一璇  管众  朱江  邓木林 《规划师》2023,(4):52-57+65
中心城区作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空间层次,是承担城市核心功能的集中区域,其范围划定对规划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具有关键影响。文章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中心城区划定的实践经验出发,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中心城区的规划管理要求,提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中心城区划定的“五步法”,并解析划定流程中的核心技术要点,以期为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丽娟  杨培峰  陈炼 《中国园林》2020,36(1):108-112
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化背景下的公园绿地供给的公平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居住小区为研究单元,从可达性、数量、面积和质量4个维度衡量不同价格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的公平性。采用高德互联网地图分析步行、公共交通2种方式下研究范围内4 663个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的可达性、数量、面积和质量状况;非参数秩和检验判别不同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未发现明显的不公平现象,低级别居住小区在可达性、数量、总面积上占优势,人均公园面积低于高级别居住小区,各级别居住小区在高质量公园的使用机会上没有差异。本文所采用的公园绿地公平性定量评价方法,可为城市绿色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绩效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6.
任日斐  何嵩涛 《园林》2022,(7):136-145
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空间绩效评价对于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游憩服务能力—人口密度分布耦合协调模型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空间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总体成不均衡分布,局部高度聚集,主要分布于观山湖区、云岩区、南明区等开发程度较好的区域,边缘地区少有公园绿地分布。(2)人口主要分布在小车河街道—泉湖街道、高新路街道—溪北街道一线,人口密度较高的街道(乡镇)聚集在南明区、云岩区。(3)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总体不足,其空间分布呈递减格局。云岩—南明聚集区服务能力最强,观山湖聚集区服务能力次之,外围服务能力最弱。(4)公园绿地总体游憩服务能力滞后,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与人口密度分布耦合度高、协调度低。耦合度、协调类型在空间分布上无明显特征,协调度空间分布与游憩服务能力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基于研究结果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建设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邓勇  陈海勇 《四川建筑》2009,29(5):37-39
城市医院用地日趋紧张,如何规划医疗绿地,强化环境意识,改善医院就医环境。文章根据华西医院中心绿地规划的实践,论述医院绿地的规划,分析了华西医院中心绿地设计时的难点和设计过程中如何考虑绿地功能,立地条件,规划定位,植物选择,景点布置等要素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国内外城市规划界对城市禁建区的不同阐述和相关理论,归纳出从生态绿廊、城市增长边界、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基础设施等方面对空间管制进行的探索和研究现况,对禁建区的功能、意义和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出相关经验和方法在昆明划定禁建区的实践中加以应用,从用地适宜性、生态敏感性、城市安全、城市景观四类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结合分类管制引导,对城市禁建区的划定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邓勇 《四川建筑》2009,29(5):212-213
大型屋顶绿地施工,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都较之实地绿地严格,要求高。依据华西医院中心绿地工程施工的实践,论述了大型屋顶绿地施工管理中如何把握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6,(9)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屋顶绿地的发展,分析试点海绵城市白城市构建屋顶绿地的优势条件和相关问题,得出在白城市构建屋顶绿地是可行的结论,进一步结合城市的气候、经济、社会状况,确定构建原则,提出适合白城市的混合屋顶绿地构造系统,为寒地城市构建屋顶绿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绿地如同大量“肺泡”,以散点的方式分布于高密度城区,为高密度空间提供大量“自由呼吸”的渗透表面,提高城区绿地空间承载力的同时也完善了城市公园体系。微绿地对恢复并再生城市中心活力具有关键作用,必将成为未来高密度城市中心绿地发展的主导方向。文章提出微绿地在我国高密度城区发展的迫切性,以海绵城市、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为基础,梳理国内外微绿地设计的成功经验、方法和技术,提炼出以点带面、人性体验和文化载体的设计原则,并以上海城隍庙片区微绿地设计为实践案例,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化研究。上海城隍庙片区微绿地设计中,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明确场地条件和服务对象,结合上海老城厢文化确定“庇护伞”的设计主题,从而展开集约型微绿地设计构架。方案引入立体绿化、雨水花园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生态技术,设计一系列生态伞和生态廊架以提高景观的生态性和实用性,为身处高密度城区的居民提供一个绿色节能的生态庇护所,并为未来微绿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园绿地在空间上合理分布可促进城市公平与健康发展,可达性是衡量其空间布局合理性与服务效能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和多种开源网络数据,采用网络分析法对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③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距让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见园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③各行政辖...  相似文献   

13.
牛爽  汤晓敏 《中国园林》2021,37(10):100
城市的高密度化发展导致公园绿地资源紧张、人口 分布不均等问题,公园绿地配置的不公平性日益突出。在供需 视角的基础上,将连接因素引入公园绿地配置公平性测度中, 从地域均等与空间公平2个维度构建公园绿地配置公平性测度 框架。同时,将POI大数据与传统年鉴统计数据相结合进行人 口测算,提升了测度量化的精准性。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定 量测度步行、跑步和骑行3种慢行交通方式下公园绿地配置的 公平性。研究发现:黄浦区公园绿地配置公平性存在空间异化 特征,高密度城区公园绿地配置公平性由供给因子、需求因子 与连接因子共同决定。为实现高密度城市公园绿地的公平、高 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国土空间规划建立了全域分区分类用途管控体系,明确了7类一级规划分区、20类二级规划分区,但关于规划分区的具体划定方法和管控机制却并不明确,学术界也缺乏有针对性的相关研究,导致各地在当前规划实践中缺乏指导。根据各类分区的含义,在充分衔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类分区的划定尺度、划定步骤、边界衔接与冲突协调等技术要点,并以东莞水乡功能区为例进行实证验证。同时,基于国内外分区管控经验借鉴,提出传导管控、条件管控、结构性管控三种主要管控方式。  相似文献   

15.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和超大特大城市,面临更新改造的区域极为广泛,如何识别优先的更新区域并有计划地推进实施,是城市更新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按照更新单元分类划定和单元内项目分类制定的“双重分类”的推进更新,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提出以城市体检中反映中、差的空间落位指标为基础,构建评判“城市病”严重度的指标体系,并结合城市战略发展、人口密度、土地价值等修正因子综合判定城市更新区域优先级,从而分类划定更新单元;单元划定后对项目推进提出问题改善型、品质提升型、特色引导型的分类思路,优先实施问题改善型项目,通过双重分类的推进思路明确城市近期更新范围和时序。最后对阜阳市更新单元的分类划定与实施进行反思,以期对其他城市的更新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建筑是城市的景观主体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关键表征,深刻影响着公园绿地的空间形态和布局特征。以苏州中心城区为案例地、路网街区为研究单元,从建筑的层数、占地面积、总面积、容积率、密度5个方面,利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LS)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等方法,深入探究建筑空间对公园绿地分布的影响作用及空间规律。结果表明:(1)建筑空间特征对公园绿地分异具有显著的作用效应,呈现出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筑占地面积的趋势;(2)数量关系方面,反映建筑绝对数量的建筑占地面积、建筑总面积与公园绿地极显著正相关,而反映开发强度的容积率、密度则显著负相关;(3)空间层面,建筑层数整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建筑密度表现为挤压极化效应,占地面积则体现出较弱的正向拉动。结合作用差异规律,从政策设计、修复更新、借力专项规划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针对性、差异化解决建筑空间与公园绿地的局部失衡问题,促进灰色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协同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星宇  郑段雅 《规划师》2016,(4):120-124
山体是城市的一种不可再生的特色资源,对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景观和市民生活品质等方面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山体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科学划定各类山体的保护范围,但从目前部分地区的实践看,主要存在保护线的等级体系和管控尺度设置不统一、对生态环境的问题考虑较少及部分技术方法与阀值等设定缺乏科学依据等问题。在综合测绘学、景观生态学及城市规划等有关理论实践的基础上,文章对现有山体保护线划定的技术方法提出3条改进思路,并进一步提出新的山体保护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和浠水县为实验对象进行模拟,以检验技术方法是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公园绿地建设情况体现了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反映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指出仅用城市公园绿地的人均指标来评价城市绿地环境实效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某些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存在明显的分布不平衡现象,且由交通设施不完善亦导致了公园绿地出现了"服务盲区"。文章选择并提取多源网络数据,运用ArcGIS分析工具从宏观、中观两个层面对昆明主城范围内的主要公园绿地进行总体布局及可达性分析,以栅格叠加工具对城市公园绿地"服务盲区"进行识别,提出优化公园绿地布局和可达性,消除公园绿地"服务盲区"的适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芦爽  王雨  曾鹏 《室内设计》2022,(5):81-88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模式正处于由增转 存的深度调整过程中,厘清前期发展过程中的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演变特征规律将有助 于下阶段的公园绿地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本 文以济南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城市区域特征、公 园绿地可达性的内在构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解 读,并应用地理探测器工具分析了城市公园绿地 可达性覆盖率和时空演变轨迹。研究发现济南 存量和增量两种类型区域存在显著的城市公园 绿地可达性分异,并对两者的差异化驱动因素进 行了识别,具体表现为:存量地区公园绿地可达 性显著优于增量地区,可达性改善程度却显著低 于增量地区;存量地区可达性趋向空间平衡,而 增量地区可达性始终聚集在特定区域。在驱动因素上,存量地区与增量地区存在单因驱动和多因 交互驱动的显著差异。基于此提出创新公园绿地投入、探索多元化空间要素协同等下阶段城市公 园绿地规划建设管理的合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广场是城市景观中重要的枢纽和节点,现如今,许多广场设置的作用大多只为城市形象的展示,普遍呈现出尺度过大、空间比例不合理,绿色生态设计欠缺等问题。尝试把绿色设计概念引入到城市广场中,针对广州现有广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为我国城市绿地广场的发展提出初步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