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密云水库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O3/BAC)对密云水库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处理效果优于单独活性炭工艺(GAC),在最佳臭氧投加量(2.0mg/L)下,03/BAC对CODMn、UV254、BDOC的去除率分别比GAC工艺的高9.9%、30.5%、12.9%;同时,活性炭的结构特征对于生物降解作用有重要影响,破碎炭对BDOC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柱状炭的。  相似文献   

2.
压缩活性炭与超滤深度处理饮用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压缩活性炭净化饮用水的性能,并与超滤法去除有机污染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压缩活性炭—超滤工艺制备优质饮用水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流动状态下压缩活性炭去除有机污染的效率高于超滤,对CODMn、TOC、UV254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5%、74.1%、97.6%和50%以上,可用作超滤的预处理;压缩活性炭一超滤工艺可用于制备优质饮用水。  相似文献   

3.
"三氮"在深度处理中的去除与转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简称“三氮”)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给水深度处理系统中的去除与转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炭滤池对NH3-N的单元去除率接近30%,但是整个系统对NH3-N的总去除率仅约10%;系统对NO2^-—N有着优异的去除能力,主臭氧接触塔和炭滤池出水中均未检测出NO2^-—N;炭滤池中的生物硝化作用明显;系统进、出水的“三氮”总浓度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臭氧系统的组成、工作条件、设备技术参数。生产运行结果表明,采用预O3可节省矾耗20%,O3/BAC深度处理技术对浊度、色度、CODMn、NH4^+-N、NO2^--N的去除效果好,出水平均浊度为0.121~0.161NTU,去除率〉99.25%;出水CODMn值为0.48~1.57mg/L,去除率为57%~77%;出水NH4^+-N平均值为0.02~0.237mg/L,去除率为61%~99.7%;出水NO2^--N值为0.001~0.053mg/L,去除率最高达99.74%.  相似文献   

5.
BAC滤池对浊度和颗粒数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简称“两虫”)检测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为此选用浊度和颗粒数作为“两虫”的替代指标,以对浊度和颗粒物的去除率来衡量生物活性炭(BAC)滤池对“两虫”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颗粒数表征滤后水水质比采用浊度更适宜。过滤初期颗粒数从峰值降到50个/mL以下所需的时间比浊度降到0.1NTU所需的时间多1h左右。正常过滤期间BAC滤池进水浊度一般在0.1NTU以下,经过BAC滤池处理后,浊度得到进一步降低,平均去除率为52.7%。炭层对浊度的去除率为56.4%,其出水浊度基本上都低于0.05NTU,而砂层对浊度不但没有去除能力,反而使出水浊度平均上升了约3.7%。炭层对颗粒物的平均去除率为33.3%,砂层对颗粒物的平均去除率为8.5%。  相似文献   

6.
对Z市B水厂和S水厂的活性炭滤池运行状况开展了长期运行监测。结果显示,中原地区黄河原水的活性炭吸附周期为3个月,BAC对氨氮和COD_(Mn)的去除率与季节性温度变化呈正相关;重力流活性炭滤池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氨氮和COD_(Mn)的能力优于上向流活性炭滤池,更适用于有机物浓度较低的原水深度处理。另外,还发现活性炭的生物量、微生物数量和微型动物种类可以作为活性炭生物降解去除氨氮和COD_(Mn)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O_3/H_2O_2—生物活性炭(BAC)组合工艺进行中试,分析该组合工艺控制溴酸盐生成的能力,同时考察组合工艺去除目标污染物硝基苯、UV_(254)、COD_(Mn)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O_3/H_2O_2—BAC组合工艺控制和去除溴酸盐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O_3—BAC联用工艺。在相同臭氧投加量条件下,投加少量的H_2O_2即可明显控制及去除溴酸盐。在去除目标污染物硝基苯方面,与仅投加O_3相比,加投H_2O_2能够明显提高硝基苯去除率,当臭氧投加量为2.0 mg/L、H_2O_2投加量为0.2 mg/L时,O_3/H_2O_2单元对硝基苯的去除率仍然略高于单独投加2.5 mg/L臭氧的,降低了给水厂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8.
臭氧生物炭深度处理低温黄河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冬季的黄河水温较低(3.6~5.6℃),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采用常规工艺处理很难提高出水水质,故进行了深度净化试验。在低臭氧投量(约0.5mg/L)、低水力停留时间(臭氧柱和活性炭柱分别为17.3min和6.9min)条件下,臭氧活性炭工艺对低温黄河水的CODMn、DDC、UV254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9.0%、16.6%、42.0%和23.7%。该工艺对三卤甲烷前体物(THMFP)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此外,臭氧氧化过程中氨氮浓度有所升高且发生了氮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针对石化废水难降解的问题,采用活性炭作为臭氧氧化单元的催化剂,并串联生物活性炭(BAC)单元,从水质变化、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和有机物结构等角度解析催化臭氧氧化对石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特性,以及对后续BAC单元出水水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催化对臭氧氧化去除COD和UV254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对后续BAC单元去除COD和UV254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其中,对UV254的去除效果影响更大,当臭氧投加量为15和20 mg/L时,催化臭氧氧化对UV254的去除率比臭氧氧化分别提升9.4%和11.5%,后续BAC单元对UV254的去除率比无催化条件时分别提升17.0%和15.4%;催化条件对进水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的改变在O3投加量为15 mg/L时更明显,相比臭氧氧化,催化臭氧氧化对进水中不可吹扫有机碳(NPOC)的去除率提升5.4%,出水中分子质量<1 ku的NPOC比例增加6%;进水经催化臭氧氧化后,有机物结构显著改变,酚类、链烷烃类及不饱和...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苄基季铵盐(BAC)对活性污泥系统去除COD以及污泥产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活性污泥对BA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BAC对活性污泥产率及其降解底物的能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BAC浓度由零升至10mg/L时,6h后对COD的去除率由51.4%降至1.28%,活性污泥表观产率由0.76gVSS/gCOD降至0.09gVSS/gCOD;而当BAC浓度为20mg/L时,活性污泥对底物的降解以及自身的增殖基本停止。活性污泥主要通过吸附作用快速去除废水中的BAC,在BAC初始浓度分别为5、10和20mg/L时,对BA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5.6%、93.1%和90.8%。BAC能够被活性污泥降解,但所需时间较长,降解半衰期为(10.33±0.66)h,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强化饮用水深度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比较固定化生物炭工艺与普通活性炭工艺的净水效果,以南方某水厂的滤后水为原水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生物炭工艺对TOC的去除率稳定在40% ~50%,可以提高氨氮去除率30%;对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的去除率比普通活性炭工艺提高了11% ~39%;对臭氧氧化副产物(甲醛)具有长期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南方地区微污染水源水为对象,研究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综合指标UV(254)、COD(Mn)、TOC的去除效果以及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效果,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与常规处理工艺相比,增加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后,对UV(254)、COD(Mn)、TOC、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7.05%、20.24%、31.11%、37.70%。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微污染水源水主要由芳香性蛋白质类物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和富里酸类物质组成,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荧光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预处理强化生物活性炭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水处理组合工艺的除污染效能,包括化学预处理、常规处理、生物活性炭或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联用。试验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均能强化生物活性炭或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各项指标的去除,可提高对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PPC预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可强化AOC、BDOC的去除效果,达到生物稳定性的控制要求,是适合我国水厂改造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以人工配制的含藻原水为处理对象,比较了UF工艺、生物粉末活性炭+UF组合工艺的除藻效能。结果表明,在膜生物反应器启动阶段,生物粉末活性炭+UF组合工艺对藻类、叶绿素a、藻毒素的去除效果高于UF工艺;生物粉末活性炭形成后,组合工艺对MC-RR、MC-LR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6.0%和85.2%,能去除全部的藻类和叶绿素a,是较为理想的除藻工艺。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温、高藻期原水较难处理的特点,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73.76%,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86.38%。高温条件下,大量生长的细菌随出水流出反应器,在投氯量为1 mg/L时可杀灭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中的大部分细菌,剩余细菌数〈10 CFU/mL,对细菌的杀灭率为99%,能够保证出水的微生物安全性。同时为避免细菌在活性炭表面大量繁殖而堵塞活性炭微孔,应适当缩短反冲洗周期,以3~4 d为宜。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藻类的平均去除率为75%,且在其出水中未检测出藻毒素。  相似文献   

16.
滦河源水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滦河源水水质,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生物活性炭和臭氧生物活性炭两种深度处理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普通生物活性炭和臭氧生物活性炭两种深度处理工艺均能有效改善常规工艺的出水水质,经过色质联机检验,水中各类微量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有了显著降低。相比较而言,臭氧生物活性炭对有机物具有更高的去除率,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8.3%,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58%,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62.3%,对TOC的平均去除率为51.6%,对分子质量为1~5ku有机物的去除率〉60%,对分子质量〈1ku和分子质量〉5ku的有机物去除率〉30%。  相似文献   

17.
A contribution of self-bioregeneration of a sorbent in the course of removing from water of 2-chlorophenol by a stationary bed of biologically activated carbon (BAC) is assessed. The process of regenerating activated carbon is of a sporadic nature; the value, rate and efficiency of spontaneous bioregeneration were established. The total contribution of self-regeneration to the removal of 2-chlorophenol by the BAC b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constituted 3.8–6.8%. In a stationary phase of biofiltration the losses of the volume of adsorption pores of activated carbon from vial activities of microorganisms exceed the total effect of the process of spontaneous re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