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通河有长春市"母亲河"的称号,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对河流生态健康有重要影响。现对伊通河城区段3个典型断面进行划分,分析河流表层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除Cr外,Cu、Zn、Cd和Pb平均含量均超过省内土壤背景值;根据单一重金属潜在风险指数表明,重金属Cu、Zn、Cr和Pb生态风险因子评价为轻微,属于低污染状态,中游段重金属Cd相较上游段及下游段风险因子高。  相似文献   

2.
对合肥市南淝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采样调查,选取了8个采样点,测定了沉积物中Cr、Cd、Pb、Ni、Zn、Cu 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南淝河6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等级由强至弱依次为Cd、Zn、Cu、Ni、Pb、Cr;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在南淝河沉积物重金属中,Cd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Cr、Pb、Ni、Zn、Cu均处于轻微等级,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由强至弱依次为Cd、Cu、Ni、Pb、Zn、Cr,多数采样点的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处于轻微级,个别采样点达到了中等甚至强生态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3.
湘江长沙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祥  黄坚  马慧雪 《广州化工》2012,40(23):120-123
利用ICP技术测定了湘江长沙段沉积物中14种金属元素含量,通过聚类分析法确定了重金属的三个主要来源:自然来源(Cu,Ni和Pb),中上游冶炼工业污染(Cd,Zn)和长沙市原工业区污染(Cr)。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1)湘江长沙段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污染较为严重,其含量范围分别为2.7~20.9 mg/kg、209.3~662.4 mg/kg;(2)研究区域中RI均值为604.5,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属于很强生态危害,且主要风险污染物为Cd。  相似文献   

4.
张莹文 《清洗世界》2023,(2):110-112
为了解云南省文山州南北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2021年1月采集干流7个样点的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的Pb、Cd、As、Zn、Cu、Ni、Cr进行实验室检测。通过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南北河沉积物重金属主要污染因子为As、Cd、Zn、Pb、Cu,Ni和Cr为无污染;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南北河干流沉积物7种沉积物呈现不同生态风险,其中Cd为低生态风险—极强生态风险,As为低生态风险—中强生态风险,Pb、Zn、 Cu、 Ni、 Cr为低生态风险。As和Cd为南北河干流主要污染和生态风险来源。  相似文献   

5.
王何健 《清洗世界》2023,(10):160-162+165
近几年,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明显升高,极大程度上危害了海洋底栖生物的生命健康。因此,为评价海洋沉积物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指数,本文以广西防城港为例,对防城港近海区设置取样监测点(A1~A10),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测定海水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铜、Pb铅、Cd镉、Zn锌)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沉积物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第一,该海洋沉积物中Cu、Pb、Cd、Zn的年均含量分别为15.47、18.42、0.275、64.07mg/kg,沉积物综合污染指数大于10,说明海洋沉积物呈现较高污染状态。第二,该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对南海海域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中等水平,重金属危害大小顺序排列为Cd> Cu> Pb> Zn。  相似文献   

6.
对舟山长白岛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15、25、51、0.053、35、0.047、7.7 mg/kg,均不高于全国海岸带重金属的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各重金属平均污染指数大小排序为Cu=CrPbAsZnHgCd。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表明,长白岛邻近海域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级为"较低",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明晰引江济太沿程上小型过水湖泊漕湖中典型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通过对河湖系统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Cr、Co、Ni、Cu、Zn、Cd、Pb、Sb和Hg)的含量分析,研究和分析了重金属的富集程度、生态风险和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除Co、Cr和Pb外,其余6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江苏省土壤背景值,Cd约是背景值的12.38倍,污染最为严重;重金属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漕湖入湖口、圩区口、东西向中线附近以及支流口(CH11)处。地累积指数和潜在风险指数表明Cd为中污染,Zn、Sb和Hg表现为低污染水平;Cd作为主要的环境风险因子,表现为极高生态风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整体表现为高风险水平。漕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受周边工业和农业活动的影响较大,Cd的污染与工业生产、引水和农业面源等关联较大。  相似文献   

8.
胶州湾东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胶州湾东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成污染。不同区域污染程度依次为:海泊河口〉湖岛〉团岛≈娄山河口〉李村河口〉中沙礁;各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Zn〉Cu〉Pb〉Cd。其地积累指数Igeo值介于1~4,属中等污染到严重污染。胶州湾基本不存在As污染。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危害指数RI大多介于100-300间,属中等危害,海泊河口接近600危害很强。重金属潜在生态危险性顺序为Cd〉Pb〉Cu〉As〉Zn。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北部湾北部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采集了九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对Cu、Pb、Zn、Hg、Cr、Ni、Cd七种重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As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ZnCrNiPbCuAsCdHg。各元素的平均值均低于国家Ⅰ类海洋沉积物的标准,但Cu、Zn、Cr和Ni的平均值高于南海北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S1、S6和S7三站位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150,属于中度危害,而其余站位的总生态危害程度为低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淮南泥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潜在环境风险,测定了泥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Hg和Ni的含量,并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和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了这几种重金属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泥河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d、Hg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51 mg·kg-1、75.07 mg·kg-1、16.13 mg·kg-1、1.92 mg·kg-1、0.055 mg·kg-1和25.32 mg·kg-1。根据SQG标准,泥河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和Ni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可能会对水域生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鄱阳湖17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Cr、Ni、As、Hg、Co的含量,运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探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17处沉积物中Cu、Zn、Pb、Cr、Ni、Co、Mn、As、Cd均值的生态风险水平为低,沉积物中Hg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中等,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大小依次为HgCuCdPbAsCoNiCrZn,鄱阳湖沉积物的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水平属于中级。  相似文献   

12.
对自贡市河流表层沉积物中Cd、Hg、As、Pb、Ni、Cu、Cr和Zn 8种重金属含量及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含量平均值除Cr外均超过全国土壤背景值;重金属来源主要为交通行业污染,且主要集中在威远河; 8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为:Cd﹥Hg﹥As﹥Cu﹥Pb﹥Ni﹥Zn﹥Cr,且各元素的风险指数均值都属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仅1个样点为中等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其余样点为轻微综合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来宾市兴宾区蔗田土壤重金属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中国糖都"来宾市兴宾蔗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对来宾市兴宾蔗区蔗田15个表层土壤样品的重金属Cu、Pb、Ni、Cd、Cr的含量进行检测,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蔗区土壤中Cu、Pb、Ni、Cd、Cr等重金属含量均值分别为3.21、9.57、14.05、0.04、231.01 mg/kg,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所列土壤风险管制值。15个取样点中有9个土壤样本显示受到重金属Cr污染,有1个土壤样本显示受到重金属Cd污染。蔗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潜在危害程度为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州市新塘镇土壤中8种重金属As、Hg、Cu、Zn、Ni、Cd、Pb、Cr污染现状的监测调查,应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新塘、永宁、仙村三个片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显示,各片区8种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普遍较高,重金属含量差别明显。As、Cu、Zn、Ni、Cd、Pb、Cr之间相关性显著,表明其来源相似。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计算结果表明,Hg、Cd为新塘镇土壤的主要污染因子,新塘片区重金属污染状况相对较重,仙村片区次之,永宁片区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15.
扬州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为了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扬州古运河三湾段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Cd和Pb的风险水平,并对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扬州古运河六种重金属的含量均高于背景值,其中Cd含量为其背景值的13.15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累积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高达456.55,沉积物的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强。沉积物中Pb的主要赋存形态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存在,而Zn和Cd主要以酸可溶态形式存在,说明这三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22,(6):1529-1532
为研究大学校园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某高校内选取7个采样点,分别采集表层和下层土样,测定土壤中Cu、Zn、Pb、Cd、Cr五种重金属的含量。以天津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为标准,分别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重金属Zn、Pb和Cd含量呈现了不同程度的积累,且Cd的积累效应最大,但Cu、Pb、Cd元素均未超过国家建设用地第一类用地的标准(GB 36600—2018)。校园的土壤重金属Cd和Zn的平均污染分指数较高,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d>Zn>Pb>Cu>Cr。校园土壤中所有取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1,P1点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从重金属潜在风险评估指数来看,镉元素在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指数中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7.
以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对Cu、Pb、Zn、Cd、Cr、Fe、Ni等7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用单因子、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Zn、Cd、Ni含量普遍较高;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水田、旱地、撂荒地的综合污染程度达到重度污染级别,杂草地属于轻微污染程度;不同土壤利用类型中撂荒地和旱地的潜在生态风险级别达到强生态风险程度,杂草地和水田属于轻微生态风险程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综述湛江湾海水、沉积物及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梳理了湛江湾重金属的含量水平、赋存形态、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为湛江湾及国内其他海湾的污染防治提供借鉴。研究表明,湛江湾水体重金属浓度普遍较低,整体上低于Ⅲ类海水质量标准,湾内环境质量整体较好;海水中的重金属呈现出从内湾向湾口下降、岸边高于深海的规律;除Hg之外,湛江湾海水中重金属产生的生态系统风险均较小。湛江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浓度均低于其他海湾;除Cd、Hg及Cr存在中强或较强的生态风险外,湛江湾表层沉积物中其他重金属污染水平均较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岸边高于深海、从湾内向湾外降低的整体趋势;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赋存形态为氧化态和残渣态。湛江湾水生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平均水平呈现出Zn>Cu>Pb>Ni>Cd>Cr,湛江湾生物体中各重金属的含量整体上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综合以上研究,后期应对湛江湾污染较重及生态风险较高的重金属加强重点监测,同时加强重金属与其他污染物复合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南昌市县区蔬菜种植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在新建县、安义县和南昌县各选1个蔬菜种植基地作为采样地,共采集15个样品,测定了土壤中10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单项污染指数表明除新建县基地受到Ni轻微污染物,各基地的金属元素含量均是达标的;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南昌县和新建县的污染等级为尚清洁,安义县的污染等级为清洁;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新建县处于轻微生态危害水平,安义县和南昌县处于中等生态危害水平,3个蔬菜基地中,Hg和Cd均为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生态危害因子。  相似文献   

20.
选取珠三角地区电镀城为研究对象,采集电镀城企业周边土壤样品,分析样品中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电镀城重金属主要富集在土壤表层,总体表现为以Hg、Cd为主的重金属富集。在空间分布上,Hg的变异系数最大,属于强变异性;其次,Cd、Ni、Cu、Zn属于中等变异性,Cr、Pb、As属于弱变异性。根据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得出,研究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主要受制于Hg、Cd、Cu。总的来说,电镀城土壤重金属存在复合污染,污染状态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