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昔日,人们对"大漆之美"的认识是肤浅与直观的。近日,笔者初读《现代漆艺美学》,赞成作者"我漆故我在"的学术主张,并认为:漆艺之真乃是漆艺的灵魂,漆艺美学乃是一部大漆的生命美学。该著革命性地提出了许多漆艺新命题或新范畴,为当代漆艺文化的发展提供许多新观点与新思想,特别是作者很有韵味地提出"漆,啸国家之忧",很有社会价值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漆艺研究中心潘天波博士撰写的《现代漆艺美学》一书,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本著开创国内一门新学科———漆艺美学,它以现代漆艺为研究对象,以美学为理论武器,旨在探明漆艺的基本美学规律、原理与思想,进而为复兴传统文化提供一种学术范式和理论参照。在 相似文献
3.
<正>在这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日,我们相约中国古都西安,齐聚大唐西市,聆听《原乡的守望》,欣赏晓东的大漆艺术,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这是中国西北地区大型漆艺术作品展的一次"破天荒"。是的,晓东翻开了中国陕西艺术史崭新的一页,这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喜事。后人一定会记住这一天 相似文献
4.
<正>时间:2014年10月28日十年来,我相继到景德镇、龙泉以及辽阳江官屯、内蒙古赤峰,学艺玩陶,艺海荡舟,其乐无穷,收获丰硕。流年余墨又留下拙作《辽彩新韵》,当然这也是《玩陶集》的辽瓷续篇。我与辽瓷之缘,起始于接触辽代东京(今辽阳)江官屯辽瓷遗址。十年前,国家陶瓷艺术大师关宝琮先生在沈阳召开一次辽阳江官屯辽瓷遗址研讨会。与会 相似文献
5.
由北京化工大学朱复华教授著的《挤出理论及应用》 ,终于在这世纪之交问世了。这 5 0多万字的著作 ,是以朱教授为首的科研群体 2 0几年心血的结晶 !2 0几年来 ,朱教授创办的塑料机械及工程研究所 ,完成了 2 9项以挤出工程及挤出理论研究为核心的科研项目 ,其中包括了 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如“挤出工程原理及其应用”、“可视化双螺杆挤出机及挤出理论的研究”等 ,还有原轻工部科研项目“挤出工程基础数据、基础理论、科研设备及CAD的研究”、原化工部科研项目“挤出热塑性塑料流变性能的研究”、博士点基金项目“微观可视化技术的… 相似文献
6.
《佛山陶瓷》1994,(2)
三年前的金秋季节,佛陶集团继创办《陶城报》之后又创一刊——《佛山陶瓷》(内部发行),在陶城开拓一片新绿,这是佛陶人重视科学技术,倡导科学研究,科技兴陶的新举措。创刊消息传出,就受到各方关怀,佛山市市长钟光超、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棣华、副总经理卢敦穆为创刊号挥毫题词,为我刊指明办刊方向,省内外陶瓷行业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为本刊撰稿、审稿。此后,作者、读者以各种方式对本刊提出宝贵意见,热情地培育她,使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如期出版。三年来已出版了8期,发表文章130多篇,共50多万字,对传播陶瓷先进科学技术,为促进陶瓷科研与生产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回顾三年来走过的路,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领导、作者、读者的关心与支持,是办好 相似文献
7.
正一年很短,短得像一场梦,梦醒,已是一岁生日。一年来,我们收获了掌声和赞美,但更多的是批评和建议。每时每刻,我们都诚惶诚恐,生怕一个小小的疏忽,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我们也曾想弄潮,但当我们真正站在潮头,试图与澎湃而来的巨浪博击时,才忽然感觉到,原来我们只是个初学游泳的小学生,很多困难是我们不曾想到的。但时代推着我们,拥着我们,让我们不得不一边呛水一边前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我国的经济基础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人们也逐渐改变了消费观念 ,越来越关注美容与健康 ,从而为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培育了十分巨大的社会市场空间 ,也为化妆品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使我国化妆品行业不断蓬勃发展。资料显示 ,15年来我国化妆品销售额平均以23 8 %的速度递增 ,最高年份达到41 %。今后10年将以10 %~12 %的速度递增。但是 ,中国化妆品工业要持续、稳定地发展 ,还存在许多不足。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用于化妆品工业的原料品种少 ,质量不稳定。国外发达国家化妆品工业有9000多种化… 相似文献
9.
10.
11.
1927年,朱启钤(1872~1964)从日本索得失传已久的《髹饰录》刊行于国内。而在此之前,朱氏对中国漆艺已十分关注,并着手收集历代资料,编撰一本漆艺专书——《漆书》。此书因《髹饰录》的复归而并未及时出版,直至1957年由王世襄编辑油印才开始传播。《漆书》以历代文本记载及20世纪初发现的古物为资源,所囊括资料丰富而庞杂,甚或是20世纪上半叶研究古代中国漆艺最为重要的文本。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髹饰录》是晚明时代一份中文文本,这个文本描述了豪华奢侈的中国漆艺制品相关的各类制作工艺。文中讨论了所涉及的宇宙学思想,这些观念主导着其时各种知识的生产。本文所讨论的要点便依据各种文献材料的佐证,探究这部文本是否真的是本技术操作的指导书籍,在对比研究这些文本的基础上,解读明代中国关于"商品的知识"是如何进行传播表达的。 相似文献
16.
当新世纪的帷幕刚刚拉开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就隆重推出精细化学品丛书的新作———《工业及公共设施洗涤剂》 ,这无疑是奉献给洗涤用品行业广大读者的一份礼物。由于工作的关系 ,笔者最近拜访了该书作者章永年先生。章先生年近六旬 ,慈眉善目。他虽然公务繁忙 ,生产和经营诸事应接不暇 ,仍笔耕不辍。地处化工区的办公室如同世外桃源———无名的秋草随意簇拥 ,苍老的葫芦和丝瓜攀沿四壁 ,偌大的文案上散见名家墨篇 ,足见先生淡泊宁静的心境。章先生继《液体洗涤剂》出版之后 ,在世纪之交又推出这部近70万字的新作。书把我们带入一个洗涤的… 相似文献
17.
羊年匆匆离去,猴年跃然而至。在充满盎然生机的二00四年伊始,由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主办的《世界橡胶工业》杂志(月刊版)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是世博之年,我们有幸迎来了《世界橡胶工业》杂志创刊50周年纪念。对《世界橡胶工业》杂志及其众多读者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回味、令人暇想的温馨时刻,在橡胶行业也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世界橡胶工业》杂志于1960年与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同步诞生,当时年轻的共和国正面临着国际生存环境的压力,国民经济迫切需要橡胶工业的发展和支持。刊物创办之初名为《橡胶译 相似文献
19.
20.
我家三代人与<四川水泥>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第一次认识<四川水泥>的雏形小水泥网讯,那是1979年,当时我尚在高中读书.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我父亲(邹俊甫,已故)手中看到一份油印本的小水泥网讯,便接过来随手翻阅,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川内水泥企业的信息与技术交流等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