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序列化推荐试图利用用户与物品的历史交互序列,预测下次即将交互的物品。针对序列化推荐中推荐物品依赖于用户的长时间全局兴趣、中时间兴趣还是短时间局部兴趣的不确定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W-RNN的多时间尺度序列建模推荐算法。首先,该算法引入CW-RNN层,从用户与物品的历史交互序列中抽取多个时间尺度的用户兴趣特征。然后,通过尺度维卷积来建模对不同时间尺度的用户兴趣特征的依赖,生成多时间尺度用户兴趣特征的统一表示。最后,利用全连接层建模统一的多尺度用户兴趣特征和隐式物品特征的交互关系。在MovieLens-1M和Amazon Movies and TV两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最优的序列推荐算法,该文提出的算法在准确率上分别提升了3.80%和8.63%。  相似文献   

2.
何明  要凯升  杨芃  张久伶 《计算机科学》2018,45(Z6):415-422
标签推荐系统旨在利用标签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已有的基于标签的推荐方法往往忽视了用户和资源本身的特征,而且在相似性度量时仅针对项目相似性或用户相似性进行计算,并未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推荐结果的准确性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标签信息融入到结合用户相似性和项目相似性的协同过滤中,提出融合标签特征与相似性的协同过滤个性化推荐方法。该方法在充分考虑用户、项目以及标签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二维矩阵来定义用户-标签以及标签-项目之间的行为。构建用户和项目的标签特征表示,通过基于标签特征的相似性度量方法计算用户相似性和项目相似性。基于用户标签行为和用户与项目的相似性线性组合来预测用户对项目的偏好值,并根据预测偏好值排序,生成最终的推荐列表。在Last.fm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推荐的准确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隐式反馈具有数据获取成本小、形式广泛的特点,因此在现代推荐系统中被广泛使用.由于用户的隐式反馈通常是稀疏,不平衡,且含义不明确的.因此,想要准确学习用户和物品之间的复杂交互具有挑战性.传统的基于矩阵分解的推荐方法只能建模用户-物品之间的相似性.同时,矩阵分解使用点积运算作为相似度评估方式,而点积运算不满足三角不等式,即不能将用户-物品相似性传递到用户-用户以及物品-物品的相似性建模.因此,矩阵分解不足以在隐式反馈中充分建模用户和物品的关系.尽管现在有基于隐式反馈使用欧式距离来度量用户-物品相似度的度量学习方法,使得对应的推荐方法能够满足三角不等式.但是,现有的度量方法通常会将每个用户或者物品表示为度量空间中的单个点,进而在单个空间内通过用户-物品之间的距离来表征用户-物品之间的相似性.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下,用户对于同一种类型的物品的偏好也可能存在差异.基于单个空间的用户、物品嵌入向量有可能无法满足用户具有的多种偏好和物品具有的多种属性,进而限制了推荐系统的性能.为了充分刻画用户和物品,我们尝试从多个侧面对于用户和物品进行表示,并提出了一个基于多空间的度量学习(MML)框架.通过设计整合多个空间相似性的度量方式,我们将用户和物品投影到多个空间中进行细粒度的表示.另外,我们设计了一种经过校准的优化策略,包括经过校准的最大间隔损失函数和经过校准的采样方法.在保持多空间度量学习表示能力的同时,确保框架的有效性.最后,模型通过训练好的用户、物品向量,对于稀疏的用户-物品交互矩阵进行填补.在动态更新空间权重的同时,可以赋予模型新的训练视角,最终实现端到端的训练.通过四个真实世界推荐数据集上进行的大量实验表明,MML可以在Recall和nDCG衡量指标上将目前最优的对比算法提高40%以上.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基于模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未能有效利用用户与项目的属性信息以及用户之间与项目之间的关系结构信息,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注意力网络表示学习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该算法使用知识图谱表示节点的属性特征信息和节点间的关系结构信息, 并在用户和项目的同质网络上进行节点的图注意力网络表示学习, 得到用户和项目的网络嵌入特征表示, 最后构建融合网络嵌入信息的神经矩阵分解模型获得推荐结果. 本文在Movielens数据集上与相关算法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证明该算法能优化模型的推荐性能, 提高推荐的召回率HR@K和归一化折损累计增益NDCG@K.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社会化推荐算法仅考虑约束用户的特征向量并未限制物品的特征向量对推荐系统性能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物品信息的社会化推荐算法。该算法先通过用户与物品的交互图构建物品相似性网络,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游走和SkipGram的方法构造出隐性物品相似性网络,再通过图神经网络的方法学习物品隐性相似性网络、社交网络和用户物品交互图,得到用户和物品编码的特征向量,最后在矩阵分解的基础上同时对用户和物品的特征向量做进一步约束,采用迭代更新的方式获取用户和物体最终的特征向量。为验证推荐算法的性能,在FilmTrust、Ciao和Douban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ISGCF算法与经典的推荐算法相比,推荐效果更好,有效地缓解了冷启动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对时尚穿搭有了更高的美学追求。因此,个性化互补服装推荐,即为用户推荐与他/她已购买服装相匹配的互补服装,逐渐吸引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个性化互补服装推荐不同于一般的推荐任务(如电影推荐),它推荐的服装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与目标服装搭配;2)满足用户偏好。因此,相关的现有方法主要是基于时尚单品的多模态数据,着力于建模单品与单品之间的兼容性交互和用户与单品之间的偏好交互,以实现个性化互补服装的推荐。这些方法的缺点主要在于它们将每一个单品-单品交互或者用户-单品交互看作一个独立的数据实例,而忽略了单品的属性知识以及时尚实体(即,用户、单品及属性)之间的高阶交互关系。事实上,与一个单品(如,上衣)搭配的所有互补单品(如,下衣)可能会共享某些相同的属性(如,颜色);同时,具有类似品味的用户也可能倾向于选择具有类似属性特征的单品。显然,这些时尚实体之间的高阶关系蕴含了丰富的有关单品兼容性和用户偏好的协同信号,因而能够促进个性化互补服装推荐模型性能的提升。据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大规模协同时尚图谱,并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s,GNNs)来探索时尚实体之间的高阶关系,进而更好地实现个性化的互补服装推荐。具体地,本文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基于时尚图谱增强的个性化互补服装推荐模型(Fashion Graph-enhanced Personalized Complementary Clothing Recommendation),简称为FG-PCCR。FG-PCCR由两个关键的部分组成:独立的一阶交互建模和协同的高阶交互建模。一方面,独立的一阶交互建模模块基于视觉和文本模态数据,致力于通过神经网络和矩阵分解方法分别对单品-单品搭配交互和用户-单品偏好交互进行综合性建模。另一方面,协同的高阶交互模块基于构建的协同的时尚图谱,通过图神经网络利用信息传播机制来提取高阶的协同信号,进一步丰富用户和单品的向量表示。FG-PCCR模型能够有效整合时尚实体之间的复杂的高阶关系信息,用户和单品的表示学习,进而改进个性化互补推荐的效果。最后,对于给定的用户和目标上衣,我们能够得到推荐的下衣的个性化兼容性分数。另外,在真实的时尚数据集上做的大量实验,充分地验证了本文所提模型FG-PCCR相对于基准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现有基于多兴趣框架的序列推荐方法仅从用户近期交互序列中学习得到用户多兴趣表示,忽略了数据集中项目间的关联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关联项目增强的多兴趣序列推荐方法IAMIRec(item associations aware multi-interest sequential recommendation method)。首先通过数据集中用户交互序列计算得到项目关联集合和对应的项目关联矩阵,然后根据项目关联矩阵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建模用户的近期交互序列,最后使用多兴趣框架学习得到用户的多个兴趣向量并进行top-N推荐。在三个数据集上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与分析,IAMIRec在recall、NDCG(normalized discounted cumulative gain)和hit rate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相关方法。实验结果说明 IAMIRec可以实现更优的推荐性能,也表明引入项目关联信息可以有效增强用户的多兴趣表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项目聚类的全局最近邻的协同过滤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户评分数据极端稀疏的情况下,传统相似性度量方法存在弊端,导致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急剧下降。针对 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项目聚类的全局最近部的协同过滤算法。该算法根据项目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聚类,使得相似 性较高的项目聚成一类,在项目聚类集的基础上,计算用户的局部相似度,使用一种新的最近部用户全局相似度作为 衡量用户间相似性的标准;其次,给出了一种利用重叠度因子来调节局部相似度的方法,以更准确地刻画用户之间的 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提升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推荐质量,特别是在数据较为稀疏时,改善尤为明 显。  相似文献   

9.
周传华  于猜  鲁勇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4):1058-1061,1068
针对个性化推荐中用户评分矩阵数据集稀疏,用户和项目描述信息未充分利用的问题,提出融合评分矩阵和评论文本的深度神经网络推荐模型(deep neural network recommendation model,DeepRec)。首先将通过数据预处理得到的用户偏好特征和项目属性特征的文本集合分别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用户和项目的深层次非线性特征,同时将评分矩阵输入多层感知机得到用户偏好隐表示,并对两种模型提取的用户偏好隐表示进行融合;其次利用多层感知机建模用户和项目隐表示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最后基于三组数据集以均方根误差为评估指标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DeepRec的预测误差更低,有效提高了推荐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0.
周寅莹  章梦怡  余敦辉  朱明 《计算机应用》2022,42(12):3671-3678
针对现有的社会化推荐算法大都忽略了物品间的关联关系对推荐精度的影响,并且未能将用户评分与信任数据进行有效结合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信任隐含相似度与评分相似度的社会化推荐算法(SocialTS)。首先,将用户间的评分相似度与信任隐含相似度进行线性组合以得到用户间可靠的相似朋友;然后,将信任关系融入到项目的相关性分析中,从而得到修正后的相似项目;最后,将相似用户、项目作为正则项添加到矩阵分解(MF)模型下,从而获取用户、项目更准确的特征表示。实验结果表明,当潜在特征维度为10时,与主流的社会化推荐算法TrustSVD相比,SocialTS在FilmTrust和CiaoDVD数据集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4.23%和8.38%,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降低了4.66%和6.88%。SocialTS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用户冷启动问题,还能较为准确地预测不同评分数量下用户的实际评分,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is a popular recommendation technique, which suggests items to users by exploiting past user-item interactions involving affinities between pairs of users or items. In spite of their huge success they suffer from a range of problems, the most fundamental being that of data sparsity. When the rating matrix is sparse, local similarity measures yield a poor neighborhood set thus affecting the recommendation quality. In such cases global similarity measures can be used to enrich the neighborhood set by considering transi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users even in the absence of any common experiences. In this work we propose a recommender system framework utilizing both local and global similarities, taking into account not only the overall sparsity in the rating data, but also sparsity at the user-item level. Several schemes are proposed, based on various sparsity measures pertaining to the active user,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parameter α, that allows the variation of the importance given to the global user similarity with regards to local user similarity. Furthermore, we propose an automatic scheme for weighting the various sparsity measures, through 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obtain a unified measure of sparsity (UMS). In order to take maximum possible advantage of the various sparsity measures relating to an active user, a scheme based on the UMS is suggested for estimating α.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estimates of α, markedly, outperform the schemes for which α is kept constant across all predictions (fixed-α schemes), on accuracy of predicted ratings.  相似文献   

12.
汤文兵  任正云  韩芳 《自动化学报》2021,47(10):2438-2448
一直以来, 各种推荐系统关注于如何挖掘用户与物品特征间的潜在关联, 特征信息的充分利用有利于用户到物品的精准匹配. 基于矩阵分解和分解机的推荐算法是该领域的主流, 前者学习用户历史行为而后者分析对象特征关系, 但都难以兼顾用户行为与个体特征. 而近年来, 深度神经网络凭借其强大的特征学习能力和灵活可变的结构被应用到了推荐系统领域. 鉴于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协同卷积动态推荐网络(Attentionbased collaborative convolutional dynamic network, ACCDN), 它通过注意力机制实现用户历史行为、用户画像与物品属性的多重交互, 再通过卷积网络逐层捕捉更高阶的特征交互. 网络同时接受不同组块输出的低阶至高阶信息, 最后给出用户对指定物品青睐评分概率的预估. 而且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参时间衰减的用户兴趣标签来量化用户关注的变化. 通过比较若干先进模型在两个现实数据集的表现, 本文设计的动态推荐模型不但能够缓解推荐时滞性, 还能明显提高推荐质量, 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序列推荐算法时间信息和项目内容信息运用不充分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生成对抗模型的序列推荐算法。通过生成对抗模型将序列建模与时间、内容信息建模分离,充分挖掘用户项目交互的序列信息和项目内容信息。运用卷积神经网络作为生成对抗模型的生成器,捕获用户项目交互的序列模式。运用注意力机制作为生成对抗模型的判别器,捕获交互序列的时间信息和项目内容信息。针对传统序列推荐算法时间信息建模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时间嵌入方式,充分建模用户项目交互关于时间的周期性模式。利用生成对抗模型同时建模用户的稳定偏好和动态偏好,提升推荐系统的用户体验,并在公开数据集MovieLens-1M和Amazon-Beauty上与现有的优秀算法做比较。实验证明,该文所提出的算法在评价指标HR@N和NDCG@N上较基线方法均有一定提升。  相似文献   

14.
推荐系统是当前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海量数据的涌现促使多源信息融合的推荐方法得到极大的关注。但是,现有的基于异质信息融合的推荐方法在进行特征表示时往往忽略了用户和项目之间的交互信息以及元路径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考虑到属性节点嵌入和结构元路径的不同视角,提出了一种多层次图注意力的网络推荐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不同的元路径,将多源信息网络结构粒化为多个独立的粗粒度网络,然后基于图注意力机制结合局部节点属性嵌入,来分别学习用户和项目的潜在特征,最终给出融合后的细粒度网络推荐。在现实大规模数据集上进行横向和纵向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推荐性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利用社交信息来改进传统推荐算法的性能,然而现有的推荐算法大多忽略了用户兴趣的多样化,未考虑用户在不同社交维度中关心的层面不同,导致推荐质量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全局潜在因子和不同子集特定潜在因子的推荐方法LSFS,使得推荐过程既考虑了用户共享偏好又考虑了用户在不同子集中的特定偏好.考虑到参与到不同社交维度的用户对不同的项目感兴趣,首先根据用户的社交关系将用户划分到不同的子集中;其次通过截断奇异值分解技术建模用户对项目的评分,其中全局潜在因子捕获用户共享的层面,而不同用户子集的特定潜在因子捕获用户关心的特定层面;最后,结合全局与局部潜在因子预测用户对未评分项目的评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算法最初以用户和物品的ID信息作为输入,但是ID无法很好地表现用户与物品的特征。在原始数据中,用户对物品的评分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出用户和物品的特征,但是未考虑用户的评分偏好以及物品的热门程度。在评分任务中使用隐式反馈和ID信息作为用户与物品的特征,在消除用户主观性对特征造成的噪声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冷启动问题,利用单层神经网络对原始高维稀疏特征降维,使用特征交叉得到用户与物品的低阶交互,再利用神经网络捕获用户与物品的高阶交互,有效提取了特征间的高低阶交互。在四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推荐精度。  相似文献   

17.
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相似度量方法仅考虑用户间共同评分,忽略了用户间潜在共同评分项等信息量对推荐结果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正态分布函数相似度量模型,此模型考虑了用户间的共同评分、共同评分项目数、以及用户的评分值,据此提出了融合正态分布函数相似度的协同过滤算法,该算法通过综合多种评分因素利用正态分布函数和修正的余弦相似度共同度量用户间的相似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数据集上与几种不同的推荐算法相比,该算法的相似度量方法提高了目标用户查找邻近用户集合的准确率,提高了系统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先进的会话推荐算法主要通过图神经网络从全局和目标会话中挖掘项目的成对转换关系,并将目标会话压缩成固定的向量表示,忽略了项目间复杂的高阶信息和目标项目对用户偏好多样性的影响。为此提出了基于超图卷积网络和目标多意图感知的会话推荐算法HCN-TMP。通过学习会话表示来表达用户偏好,首先依据目标会话构建会话图,依据全局会话构建超图,通过意图解纠缠技术将原有反映用户耦合意图的项目嵌入表示转换为项目多因素嵌入表示,再经图注意力网络和超图卷积网络分别学习目标会话节点的会话级和全局级项目表示,并使用距离相关性损失函数增强多因素嵌入块间的独立性;然后嵌入目标会话中节点位置信息,加权每个节点的注意力权重,得到全局级和会话级会话表示;利用对比学习最大化两者互信息,经目标多意图感知,针对不同的目标项目自适应地学习目标会话中多意图的用户偏好,得到目标感知级会话表示,最后线性融合三个级别的会话表示得到最终的会话表示。在Tmall和Nowplaying两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大量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HCN-TMP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Yuan  Huanhuan  Yang  Jian  Huang  Jiajin 《Applied Intelligence》2022,52(9):10220-10233

Organizing user-item interaction data into a graph has brought many benefits to recommendation methods. Compared with the user-item bipartite graph structure, a hypergraph structure provides a natural way to directly model high-order correlations among users or items. Hyper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 (HGCN) has the capability of aggregating and propagating latent features of nodes in the hypergraph nonlinearly. Recently, recommendation models based on simplified HGCN have shown good performance. However, such models lose the powerful expression ability of feature crossing and suffer from limited labeled data. To tackle these two problems, a framework called HGCN-CC is proposed to improve HGCN with feature Crossing and Contrastive learning. Specifically, HGCN is combined with a feature cross network in a parallel manner to balance between feature crossing and over smoothing. By such a design, HGCN-CC not only utilizes simplified propagation operation in HGCN to capture high-order correlations among users or items, but also enjoys the powerful expressing ability of high-order feature interactions. Furthermore, HGCN-CC resorts to contrastive learning to help learn good representations. Under the HGCN-CC framework, two models called item-based HGCN-CC (I-HGCN-CC) and user-based HGCN-CC (U-HGCN-CC) are constructed to emphasize different aspects of data. Results of extensive experiments on four benchmark datasets demonstrate that proposed models have superiority in modelling hypergraph structure data for recommendations.

  相似文献   

20.
协同过滤是构造推荐系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基于图结构推荐方法成为近来协同过滤的研究热点.基于图结构的方法视用户和项为图的结点,并利用图理论去计算用户和项之间的相似度.尽管人们对图结构推荐系统开展了很多的研究和应用,然而这些研究都认为用户的兴趣是保持不变的,所以不能够根据用户兴趣的相关变化做出合理推荐.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可以检测用户兴趣漂移的图结构推荐系统.首先,设计了一个新的兴趣漂移检测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检测出用户兴趣在何时发生了哪种变化.其次,根据用户的兴趣序列,对评分项进行加权并构造用户特征向量.最后,整合二部投影与随机游走进行项推荐.在标准数据集MovieLens上的测试表明算法优于两个图结构推荐方法和一个评分时间加权的协同过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