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制备了羧甲基甲壳素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讨论了反映温度、时间、引发剂用量、溶剂用量、单体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羧甲基甲壳素0.4g,溶济水50mL,引发剂60mg,单体1.6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0h。  相似文献   

2.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乙酸乙烯酯接枝PVC的共聚物,考察了脱氯时间,引发剂、分散剂和单体的用量,反应温度,接枝时间对接枝共聚的影响,以及单体用量对接枝共聚物吸油性能和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与乙酸乙烯酯适合的接枝共聚工艺条件为:PVC脱氯时间1 h,分散剂用量0.8 g,引发剂用量0.9 g,反应温度90℃,单体用量7 g,接枝时间2 h。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丁酯改性C_9石油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丙烯酸丁酯改性C9石油树脂,以AIBN为引发剂,以正庚烷为溶剂,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C9石油树脂/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中单体的选择、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接枝率以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 h,引发剂用量为0.75 g,丙烯酸丁酯的用量为12%,在此条件下,产物的接枝率为27.03%。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接枝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胶粘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废旧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为主要原料,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改性,制得一种新型废旧聚苯乙烯改性胶粘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填料用量等因素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为废旧聚苯乙烯23%、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小时、填料用量为1.5g制得的胶粘剂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羧甲基甲壳素接枝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讨论了反应温度、时间、引发剂用量、溶剂用量、单体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羧甲基甲壳素0.3g,溶剂水30mL,引发剂50mg,单体1.2g,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5h。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接枝率的产物在10种常见溶剂中的溶解性,结果表明不同接枝率的接枝产物都有水溶性。  相似文献   

6.
接枝共聚丙烯酸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道了将丙烯酸单体接枝到合成橡胶上的接枝共聚方法。对接枝母体胶料和丙烯酸单体进行了选择。考查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和胶用量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比较了相同单体的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的性能差别。制得装饰性强、性能优的新型第二代丙烯酸酯涂料。  相似文献   

7.
CR/BMA二元接枝共聚氯丁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性坤  马小丽  杨鑫 《弹性体》2007,17(2):19-22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接枝单体,甲苯、乙酸乙酯为溶剂,过氧化苯甲(BPO)为引发剂,在氯丁橡胶(CR)上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出CR-g-BMA二元接枝共聚胶粘剂,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和引发剂用量等对接枝率和产物性能的影响,并用TG和DSC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h、引发剂用量为CR质量的0.9%~1.2%、CR与BMA的质量比为25:100时,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较高,产物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马来酸酐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接枝方法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探讨了接枝反应时间、接枝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产物接枝率的影响,通过IR表征了接枝改性产物的结构,并用DSC研究了其熔融和结晶行为。确定固相接枝的最佳反应条件如下:接枝反应时间为3.5 h、接枝反应温度为100℃、单体用量为8%、引发剂用量为8%。接枝改性聚丙烯的熔融峰温度Tm和结晶温度Tc明显下降,熔融热焓ΔHm和结晶度Xc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宋波  王晓立  李璐 《当代化工》2006,35(3):163-165
氯丁橡胶(CR)在有机过氧化物引发下,与低碳数烯类改性单体接枝聚合,采用改性丙酮与低碳芳烃、酯类为低毒混合溶剂制得具有对难粘材料良好粘接的性能且胶液毒性较低的改性低毒氯丁像胶胶粘剂。确定最佳合成的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引发剂的用量0.5%、改性单体的用量10%,投料的方式采用轮流滴加法。  相似文献   

10.
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为单体,采用溶液法对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进行接枝改性,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对接枝物(EBA—g—MAH)进行了表征。系统考察了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EBA接枝MAH的优化反应条件是:原料配比为m(EBA):m(MAH):m(BPO)=100:2:0.28,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90℃,接枝率可达0.78%。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接枝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急剧下降。不同的过氧化物引发剂对接枝反应的影响明显不同,与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相比,选择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接枝效果较好,同时所得接枝物的MFR值适中。  相似文献   

11.
采用接枝共聚法合成了一种具有螺噁嗪侧基的羧甲基甲壳素水溶性衍生物。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溶剂用量、单体用量对丙烯酰氧基螺噁嗪接枝羧甲基甲壳素反应的影响。接枝效率最高时反应条件为:羧甲基甲壳素0.4 g,溶剂水50.0 mL,引发剂0.35 mmol,单体3.0 mmo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0 h,接枝率为65.0%,接枝效率为25.2%。  相似文献   

12.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合成了天然橡胶(NR)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NR-g-HEMA)。研究了BPO和HEMA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NR塑炼时间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BPO用量为3%,HEMA用量为30%,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和NR塑炼时间分别为4h和30min时,NR-g-HEMA的接枝率达16%。  相似文献   

13.
刘宏  谢桂容 《电镀与涂饰》2021,40(6):442-446
以桐油酸、苯乙烯、丙烯酸酯等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桐油改性苯丙乳液。探讨了桐油酸、乳化剂与引发剂的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合成工艺为:m(桐油酸)∶m(苯乙烯)∶m(丙烯酸酯)=1.2∶22.0∶20.0,乳化剂质量分数5.0%,引发剂质量分数0.6%,反应温度85℃,滴加反应时间2 h,保温时间2 h,此条件下单体转化率可达98.3%。相比未加入桐油酸的涂料,桐油改性苯丙涂料的综合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4.
以十二醇马来酸单酯、十二醇正丁醇马来酸双酯为亲油单体、甲基丙烯酸为亲水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活泼单体滴加的方式制备了马来酸双酯聚合物复鞣加脂剂。通过FTI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单体摩尔比、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十二醇马来酸单酯)∶n(十二醇正丁醇马来酸双酯)=3∶2,n(亲水单体)∶n(亲油单体)=2.5∶1,过硫酸铵占单体总质量的7%,聚合温度80℃,甲基丙烯酸滴加时间1.5~2.0 h的条件下,所得产品具有较好的加脂性能和防水性能,产品质量分数为1%的水乳液在400 nm处,25℃乳液透光率为30.1%,处理的山羊兰湿革(削匀厚度0.5 mm)的动态透水次数为642。  相似文献   

15.
刘珍贤 《广东化工》2009,36(12):206-208
采用均匀设计法,对魔芋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剂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单体量(单体,魔芋粉)10.9、引发剂量(引发剂/魔芋粉)5.08%、反应温度66.2℃、单体中和度78.7%、交联剂量(交联剂/魔芋粉)1.43%、反应时间2.51h。产物吸水率为685.3g/g,吸盐水率306.5g/g(自来水)。  相似文献   

16.
SBS-g-MAH的合成表征及其对PC/PS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溶液法合成SBS-g-MAH。试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升高、MAH投入量增加、反应时间增长及BPO用量加大,MAH的接枝率增大。并用IR、NMR对接枝物进行表征。将SBS-g-MAH加到PC/PS共混体系中,PS相的Tg升高,PC相的Tg下降,二者相容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林华  李超  符新 《化学世界》2008,49(2):86-89
研究了以Fe2+-H2O2为引发剂的木薯淀粉与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反应,并对重要的反应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当单体与淀粉的质量配比为1.0~2.0,引发剂浓度为1.0 mmol/L,H2O2与Fe2+的摩尔比为2,反应温度为40°C,反应时间为3 h,采用Fe2+→单体→H2O2的加料顺序时,可以得到较高的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分别为86.47%、55.30%及31.98%,并探讨Fe2+-H2O2的引发机理。通过Srectrum One红外光谱及电镜对接枝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The surface of waste rubber powder (WRP) was graft-modified with styrene (St) by bulk polymeriza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styrene content, initiator mass, time of reaction, and temperature on the graft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aft efficiency (%) was highest when 89 wt% styrene and 0.11 g of initiator were added for reaction time of 25 h at 85 °C. The surface of graft-modified rubber powder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nergy dispersive X-ray (EDXS) analysis, and thermogravimetric (TG/DTG)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lystyrene (PS) was grafted onto waste rubber powder, which formed a WRP/PS core–shel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接枝聚合枝术,在聚丁二烯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合成了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乙烯在聚丁二烯橡胶粒子上的接枝效率和接枝度随聚丁二烯对苯乙烯质量比的增加而降低,随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接枝效率随单体滴加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接枝度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利用FTIR和1H-NMR对PB-g-PS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证明合成了目的产物。利用TEM对PB-g-PS乳胶粒子进行了形态观察,接枝物为球形粒子,且具有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为分散剂,K2S2O8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固体聚丙烯酸(PAA),详细探讨了搅拌速度、分散剂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对聚合产物颗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的工艺条件是:搅拌速度500r/min、分散剂质量分数4%~8%(相对于单体质量)、单体质量分数50%、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