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了以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可行性。从5种不同原料中筛选出豆渣为产红曲色素的最适固态发酵基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法得出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基质初始含水量50%、甘油6%、NaNO_30. 04%、KH_2PO_40. 3%、MgSO_40. 2%、抗坏血酸2. 2%,最佳培养条件为湿度60%~65%、接种量8%、30℃培养12 d,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含量为(6. 03±0. 11) mg/g。研究认为,以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工艺可行,可实现豆渣的高值化发酵再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大米与玉米粒不同配比为基质,利用因素实验、正交设计和验证性实验研究了红曲霉固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发酵条件,得出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最适条件:大米∶玉米粒为1.5∶1(大米∶玉米粒为18∶12,g/g),氯化铵添加量为2g,水添加量为40mL,培养时间为14天,在此条件下,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色价可达到1005.42U/g。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稳定性研究发现红曲色素受光照和pH的影响比较大,而温度对其稳定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条件进行了探索,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利用红曲霉固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为: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50%、3%葡萄糖、0.1%甘油、3%酵母粉、0.1%硝酸铵、0.2%氯化铵、2%蛋白胨、0.4%硫酸镁、0.3%磷酸二氢钾。发酵所得红曲色素的色价可达到1302U/g。  相似文献   

4.
应用红曲霉Monascus anka As 3.782(CCTCC编号:AF93208)菌株,探索其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基质初始含水量,结果表明:含水量为约30%最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液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培养基,大米粉9%、NaNO33%、KH2PO40.3%、MgSO,0.1%,黄豆粉0.5%,pH4.0时的培养基配方产红曲色价最高,达77.3U/mL;在紫外诱变距离20cm诱导3min的条件下筛选优良菌株,其固态发酵产红曲色价可达1156.667U/mL,是原始出发株360.667U/mL的3倍多,其液态发酵产红曲色价比原始出发株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5.
葛根淀粉除含淀粉外,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红曲色素是红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诸多生理活性。若以葛根淀粉为基质发酵生产红曲色素,可将两者的保健功效有机结合。本文探索以葛根淀粉为基质,复配不同碳源、氮源、金属离子,采用红曲霉菌株FZU-MP1501进行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结果显示:以葛根淀粉或籼米粉为基质,两者的红曲色素产量无显著差异。单因素试验表明,以葛根淀粉为碳源时,添加麦芽糖、谷氨酸钠及硫酸亚铁有利于其产色。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表明,麦芽糖、谷氨酸钠、硫酸亚铁的最佳添加质量浓度为麦芽糖32.50 g/L、谷氨酸钠22.33 g/L、硫酸亚铁0.70 g/L。在此基础上得到最优醇溶性色价为3 591.43 U/g,比优化前提高66.42%,其中黄色价、橙色价、红色价分别提高了104.90%,44.31%和45.19%。葛根淀粉可作为基质,通过液态发酵红曲霉生产红曲色素,且经培养基优化可大幅提高色素产量。  相似文献   

6.
对红曲霉JR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米饭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培养基装量以及接种量等因素对红曲霉JR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色阶的影响,结果表明40%的初始含水量、25 g米饭/250 mL三角瓶的装量、5%的接种量最有利于红曲色素的合成;最后,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考察了米饭培养基中氮源(蛋白胨)和无机盐类(MgSO4、ZnSO4和MnSO4)的最佳添加浓度,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确定为(g/250 mL三角瓶):米饭25,蛋白胨0.5,MgSO40.0125,Mn-SO40.0025。该培养基配方下红曲色素色阶达到895 U/mL,比米饭培养基(米饭25 g/250 mL三角瓶)下的红曲色素色阶(508 U/mL)提高了将近76.18%。  相似文献   

7.
对米醋废渣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其中干燥质量损失为66.89%,酒精度为4.15%vol,干物质中粗蛋白、粗淀粉、粗纤维、粗脂肪含量分别为63.83%、7.55%、10.77%、9.02%。以米醋废渣为发酵培养基对8株红曲霉进行了筛选,得到一株红曲色素产量较高的红曲霉MS-5,其色素合成周期显著短于同条件下的大米培养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米醋废渣红曲色素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葡萄糖添加量5%,氯化铵添加量1.5%,初始水含量50%,初始pH值6.0,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发酵产量可达(1 252.5±47) U/g。  相似文献   

8.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生红曲色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以红曲霉为菌种,固体发酵法生产红曲色素的工艺。从产色素效果和原料的成本来考虑,选用大米做碳源。在发酵过程中添加氮源有利于色价的提高。红曲固态发酵最佳条件是接种量6%,米饭初始水分38%,发酵温度32-35℃,全过程发酵10d。  相似文献   

9.
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曲霉发酵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 g/L,硝酸钠15 g/L,硫酸锌0.05 g/L和硫酸锰0.05 g/L,培养基初始pH=3,装液量为30 mL/250 mL,培养时间为120 h.在此条件下,红曲霉发酵产红曲色素的色价达到16.91 U/mL.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廉价农产品玉米为原料,以色价为指标,对玉米发酵生产红曲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紫红曲霉CICC 3.438固态发酵生产红曲的工艺条件为接菌量9%,发酵温度30℃,培养时间11 d,在此条件下红色价为2 776.35 U/g。玉米固态发酵生产红曲发酵条件的研究和确定,可为玉米固态发酵生产红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一株色素产量稳定的紫色红曲菌为试验菌株,采用不同品种的大米(粳米、籼米、糯米)作为基质进行液态摇瓶发酵,通过测定生物量、葡萄糖含量、大米成分,分析红曲霉生长状况,借助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和色差仪对发酵所产红曲色素的颜色特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粳米发酵的胞外色价最高,于505 nm处最高可达19.07 U/mL,是籼米的2.28倍,糯米的2.53倍;发酵3~4 d籼米的红曲菌胞内色价可达947.46 U/g(505 nm),分别是糯米的1.24倍和粳米的1.33倍;发酵6~7 d粳米的胞内色价较高,于505 nm处可达1762.80 U/g,分别是籼米的1.41倍和糯米的1.86倍,粳米的后期发酵更利于M9的色素累积。HPLC分析六种主要红曲色素产量表明,籼米和糯米发酵显著促进了两种橙色素O1、O2在胞内积累,发酵第7 d的产量分别是粳米的5.00倍和6.31倍,粳米发酵更有利于红色素(R1、R2)及黄色素(Y1、Y2)产生;三种大米相比,粳米发酵所产桔霉素最低,安全性更高。总体而言,以粳米为基质发酵更利于M9产红、黄色素,而糯米和籼米更利于红曲菌M9产橙色素。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红曲色素提取效率,实验对红曲霉产胞内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索。以生物量和红曲色素色价为指标,测定红曲霉液态摇瓶发酵产色素历程曲线,确定胞内色素色价高峰值出现在第5d。以5d作为液态摇瓶发酵培养物收获期,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红曲霉胞内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得到较高效的提取工艺条件为A1B3C3D3与A1B1C3D3。经过验证试验得A1B1C3D3为最佳工艺参数,即乙醇浓度为60%vol、乙醇用量为10mL/g、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0min,提取率为65.94%。  相似文献   

13.
郑虹 《中国酿造》2014,(10):76-80
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对红曲霉固态发酵产洛伐他汀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培养时间、初始含水量和大米装量分别为17 d、25.4%、53.3 g/250 mL,在此条件下,洛伐他汀的产量可达15.35 mg/g,与预测值(14.73 mg/g)较为接近。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红曲霉固态发酵产洛伐他汀的条件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广西轻工业》2016,(3):23-24
用富硒武陵山区高山水稻及普通水稻作为原料,比较红曲霉Monascus anka As 3.782(CCTCC编号:AF93208)在不同p H条件下液态发酵与固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产量。结果表明:富硒武陵山区高山水稻液态发酵与固态发酵红曲色素产量均高于其他两种平原水稻,其中高山水稻固态发酵红曲色素产量高于液态发酵产量;当液态培养液p H为3.8时产红曲色价最高,其固态发酵色价可达1488.3 U/m L,液态发酵色价达148.2 U/m L。  相似文献   

15.
在前期分离纯化出的10株红曲霉基础上,以18种液体培养基对10株红曲霉进行发酵培养,通过分光光度计和质谱分析仪测 定各发酵液中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红曲霉的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代谢特性,筛选出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 红曲霉菌株。 结果表明,产红曲色素最适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蛋白胨1%,其中新疆地区红曲霉所产红曲色素量最高,为 6.81×10-2 mg/mL;新疆地区红曲霉仅在18种培养基中的面筋碱性蛋白酶水解液+葡萄糖发酵液中产生了桔霉素,而红曲霉ZBX天津 在所有培养基发酵液中均未产生桔霉素。  相似文献   

16.
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莫纳可林K(MK)和红曲色素(MPs)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次级代谢产物。为同时在红曲米固态发酵产物中获得一定量的MK和MPs,实验在大米基质基础上,分别添加豆粕、豆渣两种辅料,对红曲霉MPs-7进行固态发酵培养,分析两种代谢产物产量,并对辅料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发酵基质中添加两种辅料均促进了MK的产生,但同时抑制了MPs的产生。豆粕添加量为质量分数15%时,发酵产物MK产量最高,但几乎无MPs产生;豆渣添加量为质量分数15%时,提高MK产量的同时也保证了一定的MPs产量,且成本比豆粕低,更适合作为辅料添加到红曲霉固态发酵基质中。研究表明:基质含氮量会影响红曲霉固态发酵过程中菌丝体量的积累,从而影响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王振强  申森  樊欣 《食品工业》2012,(3):102-105
通过研究发酵培养条件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影响,确定了MC108红曲霉的致死温度为60℃;对红曲霉最终发酵液进行了全波长扫描,得到对比结果,试验用菌种MC108红曲霉与厂家产品波形相似,出峰位置相近;对MC108红曲霉进行了37℃下的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为大米粉6%,豆粉酶解液2%,硝酸钠0.10%,初始pH值用乳酸调至5,对发酵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豆粉酶解液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以分离自贵州某浓香型酒厂中温大曲的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FBKL3.0018为研究对象,以发酵液中红曲色素色价为考察指标,对紫色红曲霉FBKL3.0018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及初始pH值对红曲色素生产的影响,选取对红曲色素生产影响较显著的蛋白胨、FeSO4和初始pH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60 g/L、蛋白胨26 g/L、FeSO4 0.9 g/L、L-谷氨酸 2 g/L和初始pH 4.5。在此优化条件下,红曲色素色价为105.22 U/mL,比优化之前(33.62 U/mL)提高了3.13倍。同时,通过验证试验,实际值105.22 U/mL与预测值108.82 U/mL相对误差为0.97%,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19.
通过筛选高产色素的红曲霉菌株,探讨红曲霉菌株产色素能力以及红曲霉遗传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红曲霉更好的应用奠定基础。对41个红曲霉菌株进行固态发酵法研究其在发酵过程中产色素的能力,并结合ISSR分子标记对红曲霉以及高产色素的红曲霉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在产色素能力的研究比较中,41个红曲霉中的紫色红曲霉、橙色红曲霉和红色红曲霉相对于丛毛红曲霉、烟灰色红曲霉和白色红曲霉而言,具有更好的产色素能力,且紫色红曲霉相比较橙色红曲霉和红色红曲霉而言,高产红曲色素以及高产各个色素组分的能力更胜一筹,丛毛红曲霉在这6个种中产红曲色素能力最差,同种内的不同菌株产色素能力也差异显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红曲霉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种内聚类分析则显示高产色素的红曲霉菌株并不一定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紫甘薯淀粉产红曲色素的液态发酵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紫甘薯为原料,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红曲霉液态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以紫甘薯淀粉为碳源时,红曲霉发酵产红曲色素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具有显著性(p=0.0103),决定系数为0.947。由模型解逆矩阵得到:在紫甘薯淀粉、蛋白胨和L-谷氨酸钠浓度分别为12.63%、1.14%和0.35%时,红曲色素产量可达177.009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