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酱油种曲生产工艺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油生产过程中,目前一个严重影响食品卫生的因素就是细菌数超标,细菌数超标有多种原因,其中主要关键是二级种子(即种曲,也称扩大曲)敞口培养所引起。我们曾采用菌丝接种法,减少了二级种子中细菌污染,发表于《上海调味品》一九九一年第二期上,供同行参考应用,以冀在酱油生产中减少细 相似文献
5.
海带精粉浓缩了海带的全部精华,是制备富含生物有机碘的高档调味品的理想辅料,本试验在传统酱油的生产过程中添加了一定量的海带精粉或其浸提液,得到了味鲜,香醇,稳定性好的富碘酱油。 相似文献
6.
7.
海带酱油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缺碘,粮食、蔬菜只能满足人体正常需要的1/3。但因在加工、分装和销售中挥发,实际效果更不尽人意。酱油与盐是人民生活必须品,从烹调习惯上看,盐和酱油都有增成助鲜的作用,若多用酱油势必能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可减少食盐对人体的副作用。目前我国酱油人均消费量只有3kg。因此开发含碘的海带酱油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效益。1海带着油的特点海带酱油是以海带精粉为辅料而制成的风味酱油。海带精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纤维素、氨基酸、多糖类物质和碘、锌、铁。钙等微量无素,营养十分丰富。特别是含有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能明显提高酱油的鲜度;其糖类物质和藻胶的综合作用,不仅能提高品质、改善成品的色香味,而且能起抗氧化功效。 相似文献
8.
赤豆酱油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态低盐发酵技术生产赤豆酱油,以氨基酸态氮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当赤豆与大豆比为3∶5(g/g)、食盐水浓度为12°Bé、酱醅含水量60%、发酵温度50℃时,可获得营养丰富、酱香浓郁、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的新型酱油——赤豆酱油。该条件下氨基酸态氮得率为0.7275g/100mL。 相似文献
9.
以杏鲍菇、面粉为主要原料,采用高盐稀醪发酵技术生产杏鲍菇酱油,以氨基酸态氮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筛选出最优生产条件。结果得出杏鲍菇酱油的生产条件为杏鲍菇∶面粉为5∶3(g/g),食盐水浓度为18°Bé,酱醪含水量为65%,发酵温度为45℃。所制得的酱油色泽鲜亮,具有浓郁的杏鲍菇香气,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介绍了活性炭对半成品酱油进行脱色制备白酱油的生产工艺,探讨了白酱油贮存过程中色泽加深的原因和抑制沉淀产生的方法。试验表明,制备白酱油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3.5g/100ml,pH4.7~4.8,温度60℃,脱色时间40min;氧气与光照对贮存中白酱油色泽的加深都有影响,其中氧气的影响非常显著;只要控制原料酱油的pH在4.7~4.8范围,就可有效地抑制成品白酱油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研制淡色酱油,介绍了活性炭对半成品酱油进行脱色制备白酱油的生产工艺,探讨了白酱油贮存过程中色泽加深的原因和抑制沉淀产生的方法。试验表明,制备白酱油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3.5g/dL,pH值为4.7~4.8,温度为60℃,脱色时间40min。同时,氧气与光照对贮存过程中的白酱油色泽的加深都有影响,其中氧气的影响非常显著;只要控制原料酱油的pH值在4.7~4.8之间,就可有效地抑制成品白酱油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该研究将海带进行处理后添加到面包中,通过对生产工艺进行研究,以期得到功能性的海带面包。以面包感官评价得分为考察指标,考察高压蒸煮温度、蒸煮时间、海带粒径3个因素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确定海带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高压蒸煮温度125℃、蒸煮时间20 min、海带粉碎粒度40目<φ<60目;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确定海带面包的最佳生产配方为:食盐添加量为1.5%、海带粉添加量为8%、酵母添加量为2.0%、改良剂添加量为0.8%。此条件下,海带面包的体积膨松,组织气孔细密,口感柔软,具有海带清香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