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涂层纳米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测试双涂层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将实现结果与一些理论分析相比较,指出纳米材料的吸收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关系的综合结果。合理地调配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2.
吸收材料涂层俘获和吸收微波信号的匹配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电磁场的基本理论,详细地研究了微波信号投射到吸收材料涂层上被完全俘获和吸收的匹配条件,导出解析匹配条件诸参量间对应关系的理论公式,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微波吸收材料涂层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一步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磷掺杂石墨烯/Ni纳米复合材料(P-GN/Ni),并系统研究了其微纳结构和微波吸收性能。透射电镜(TEM)结果显示Ni纳米颗粒呈海胆状,并均匀地负载在半透明褶皱的磷掺杂石墨烯(P-GN)上。相比单独的海胆状Ni纳米颗粒,P-GN/Ni纳米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微波吸收能力。在厚度仅为1.5 mm时,复合材料在17.3 GHz下反射损耗值(RL)达到了-34.8 dB且有效吸收带宽(RL<-10 dB)为3.7 GHz。复合材料的厚度为1.5-5.0 mm时,其有效吸收带宽为14.9 GHz(3.1-18 GHz),覆盖S波段到X波段,在微波吸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微波吸收机制研究表明P-GN的引入,一方面利用磁损材料与电损材料的协同效应优化了阻抗匹配,另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材料的电导率和界面极化能力,提高了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衰减能力。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溶胶凝胶和氢气还原的方法合成出Fe/SnO2纳米颗粒。通过催化裂解乙炔的方法,可在该纳米颗粒表面合成出高产率、高选择性的碳纳米纤维。研究表明温度对所合成碳纳米纤维的产率、尺寸和微结构有着很大的影响。获得了超高的碳纳米纤维的产率(278和445),并且所合成的碳纳米纤维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在15.29 GHz处,样品的反射损耗达到最小,其数值约为-7.28 dB,且可在3.90~18 GHz内获得低于-5 dB的反射损耗值。因此,提出了一个简单、环境友好的碳纳米纤维超高产合成路径,该路径有利于该材料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厚度的Parylene C型涂层对微波印制线路的幅度和相位影响,涂覆后对幅度的影响比较小,相位的影响稍大;研究了C型涂层在10 GHz以下对微带线路的影响,10 μm 涂层在5 GHz以下损耗基本没有变化;研究了C型涂层对10 GHz以下功分器的驻波、隔离、相位、损耗影响,涂覆后相位一致性变化小于3°,损耗增加小于0.1 dB,对驻波、隔离影响也较小;研究了C型涂层对子阵延迟线T/R组件在8 GHz~12 GHz电性能影响,在11 GHz以后明显下降。研究结果表明:10 μm C型涂层对5 GHz以下微带线路的微波性能几乎无影响,对10 GHz左右微带线路影响略大,可以用于5 GHz以下微波组件中的微带线路防护。 相似文献
8.
烧结Ni—Zn铁氧体的微波吸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烧结Ni-Zn铁氧体研究发现,磁场导磁率与电介质常数及其之间关系随着微波吸收性能的变化而发生系统性改变。传统陶瓷工艺常将尖晶石(Ni1-xZnxO)作成圆型压模,通过对尖晶石点阵中Zn的含量改变观察磁场导磁率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10.
微波吸收是实现装备隐身、抗电磁干扰的重要手段,厚度薄、密度低、频带宽、吸收强的微波吸收材料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文章阐述了二维层状结构材料的吸波研究进展、微波吸收机理,介绍了金属基、半导体基、MXene基、碳基二维层状吸波材料以及新兴二维吸波材料黑磷的制作方法、实现的最大反射率损失,并分析了影响电磁屏蔽性能的因素。研究表明,二维层状材料相比于传统的吸波材料,重量更轻、设计加工性更强、吸波机制更丰富、性能也更优。二维层状材料在微波吸收及电磁干扰屏蔽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红粘土/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超声技术制备了红粘土/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热氧老化性能,用TEM研究了红粘土的结构及基体中的分散状态,并与普通陶土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红粘土具有六角形和不规则形状,粒径为10-150nm。经过超声波处理,红粘土在橡胶中形成均匀分散并与橡胶相界面结合良好,材料的性能提高。在红粘土填充量为3%时,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9MPa。填充量增大,红粘土的分散性并没有下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氧老化性能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微波吸收是实现装备隐身、抗电磁干扰的重要手段,厚度薄、密度低、频带宽、吸收强的微波吸收材料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文章阐述了二维层状结构材料的吸波研究进展、微波吸收机理,介绍了金属基、半导体基、MXene基、碳基二维层状吸波材料以及新兴二维吸波材料黑磷的制作方法、实现的最大反射率损失,并分析了影响电磁屏蔽性能的因素。研究表明,二维层状材料相比于传统的吸波材料,重量更轻、设计加工性更强、吸波机制更丰富、性能也更优。二维层状材料在微波吸收及电磁干扰屏蔽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15.
对微波弱吸收物质的辅助性加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5种对微波弱吸收物质的辅助性加热方法,认为通过辅助性加热方法,微波弱吸收物质仍能微波加热,从而可以开辟微波能应用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以羰基铁粉(CIP)和二氧化锰为吸收剂,石蜡为基体制备了羰基铁粉/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在2~18 GHz的微波频段,测量了所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在吸收剂质量分数为80%的基础上,讨论了二氧化锰与羰基铁粉的比例对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锰与羰基铁粉质量比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磁导率实部和虚部及介电常数实部均逐渐减小,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当?(MnO2:CIP)为2:3时,所制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最好,当涂层厚度为1.5 mm时,其反射损耗(RL)小于-10 dB的带宽达6.7 GHz(10.0~16.7 GHz)。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纳米TiO2含量的PANI/T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I-IR、TG、XRD、TEM、SEM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研究表明:PANI包覆在TiO2表面,形成分散均匀的纳米复合粒子,直径约20~30nm; PANI/TiO2纳米复合材料有一定程度的晶化;在复合材料中,TiO2和聚苯胺分子链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并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起促进作用:通过UV-Vis、荧光光谱探讨了掺杂纳米TiO2粒子对PANI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I/TiO2纳米复合材料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均有较强吸收,并在348nm处激发产生荧光,荧光强度随着TiO2的掺杂出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粉末形貌对FeSiAl 微波衰减涂层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四种粉碎方法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FeSiAl 粉末,并对FeSiAl 烧结涂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FeSiAl 颗粒呈片状或棱角状并伴有脆性解理面形貌时,烧结涂层具有良好的微波衰减性能。分析认为,FeSiAl 粉末具备片状或棱角状并伴有脆性解理面形貌特征,可使烧结涂层获得相对较高的磁导率损耗角正切值和较高的衰减常数。 相似文献
20.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改变材料吸收光谱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增强超高温金属纳米结构的吸收特性,设计了超高温金属-金属以及膜层-金属-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周期纳米结构,仿真分析其在波长200~4 000 nm光谱范围内,不同参数对材料吸收谱特性的影响。仿真分析表明,不同参数的吸收光谱中均会出现吸收峰,且吸收率达93%以上。而介电材料、金属纳米结构的周期、尺寸和深度是影响吸收率的主要因素。同时,介电材料和周期还会对吸收峰出现的位置产生影响。该仿真结果为超高温表面等离子体材料的吸收特性应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