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治具有文明的属性。从起源来看,法律是文明时代的产物和重要标志;从历史发展来看,法律与法治的历史是一部与人类文明共兴共衰的发展史;从内涵上看,文明是法治应有的内涵特别是现代法治的本质属性。此外,法治与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法治文明,还展现了现代社会文明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行法治的状态和程度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法治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社会文明关系密切。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法治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形成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最佳途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政治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包含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法治。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保障的民主政治社会;是法治保障的公平、正义的社会;是法治保障的诚信友爱的社会;是法治保障的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法治保障的安定有序的社会;是法治保障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必须借助于法治的践行。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低碳农业的发展,但就目前而言低碳农业还存在诸如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民的低碳意识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缓慢、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等问题,因此应从建立健全低碳农业发展的制度保障;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构建立体自循环的发展模式;建立和繁荣低碳农产品和碳交易市场;提高低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农民低碳生产和生活意识等五个方面把发展低碳农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法治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社会要实现和谐.必须以法治为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的恢弘大厦.公平正义、权利义务平衡、安定有序等和谐社会的特质都有赖于法治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要实现和谐,必须以法治为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的恢弘大厦。公平正义、权利义务平衡、安定有序等和谐社会的特质都有赖于法治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一起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离不开对社会成员的环境道德教育。目前高校存在着对环境道德教育重视不够、环境普及教育效果整体不佳以及忽视环境道德观念教育等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有序推进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妇女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是男女共同发展、男女和谐的社会。妇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妇女发展可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又为妇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妇女应该抓住机遇实现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高校"去行政色彩"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管理方法不断革新,转型期社会各类矛盾不断涌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化解矛盾的新路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明确了法律文化在高校解构、化解矛盾中的优越性,其具体运用亦应分别从人、事、物等方面进行探讨,以顺应当前高校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推进中国刑事法治进程,必须认真研究伦理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在认识其技术合理性的同时,对其消极负面影响应保持警醒,并以发展的眼光揭示两者互动的深层机理。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有着不同的建构方式或实现途径,探讨德治与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和谐社会的建设既离不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也离不开追求秩序井然、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的法治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政府的行政作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规范。但长期以来,行政不作为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与依法治国、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悖。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不作为呈现出多种新的表现形态。文章从行政权本位、政府机构职能交叉、部门利益驱动、权利救济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全面检视我国行政不作为的生成机制,并进一步展望了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规制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十七大开始,到不久前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生态文明”已连续多次被写入党的最高纲领和会议决定,人们对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净的美丽中国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期盼.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改革、否定发展的思潮,体现在生态文明观上,就是要回到原生态.这是对生态文明庸俗化、极端化和以偏概全的理解.对原生态和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和比较,对回到原生态的错误思潮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提出了生态文明不能以原生态为文明的观点,并对生态文明建设可从原生态中得到的启示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是我国当前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必须把握新媒体提供的有利机遇,积极应对其负面冲击.从环境维度、主体维度、话语维度和实践维度出发,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理念,推动大学生的法治认同,提升大学生法治主体自觉,塑造大学生法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创新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扬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分析扬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状与必要性,并提出基于产教融合视角下扬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路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从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分析了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从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思想政治课引领作用、培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体验式实景教学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为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极大的提高。但是传统的经济发展往往以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为代价,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中国积极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涵在充分借鉴一般生态文明理论的基础之上,应立足本国的现实国情,并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生态治理,提高生态意识,为生态文明构建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建设法治政府是实行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介绍了现代法治政府应有的特征,从建立行政立法体系、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素质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方面阐述了建设法治政府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明素质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以西方城市文明教育为借鉴,分析了以共情能力、纪律观念、参与意识与包容心态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文明素质结构,从生产方式和生活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对市民进行城市文明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包括通识类课程体系和实践养成通道在内的城市文明素质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