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甲基丙烯酸酯吸油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甲基丙烯酸酯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低交联度的聚甲基丙烯酸酯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单体结构、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高吸油性树脂对不同油品的吸油能力和对水面浮油的回收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可溶性淀粉和甲基丙烯酸丁酯(MBA)为单体,硝酸铈(主要作用离子为Ce4+)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复合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复合交联剂,制备出吸水吸油双功能树脂.结果表明:当可溶性淀粉和MBA的质量配比为3:2,Ce4+与AIBN的质量配比为1:1,BIS和DVB的质量配比为1:1时,制备的双功能树脂的吸水吸油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 g/g和5.5 g/g.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表征显示单体进行了很好的交联,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石油的需求量呈现出加剧的趋势.石油开采、油品运输等过程产生的泄露和油类废弃物对海洋和淡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研究开发高效、清洁、循环使用的吸油材料实现油水分离成为近期研究热点.吸油材料可以分为无机吸油材料和有机吸油材料两大类.无机吸油材料因制备简单、成本低、吸油倍率高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疏水亲油的海绵状石墨烯吸油材料因对各种油品适用性好、吸附速率快、吸油效率高、循环能力强得到较好的发展.有机类吸油材料在循环利用率、吸附速率方面明显高于无机吸油材料.有机吸油材料的研究旨在提高其吸油倍率、循环利用率和吸附速率等性能指标.针对两种吸油材料的特点,结合不同改性方法的制备工艺,开发新型、绿色、高吸油率的吸油材料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石油的需求量呈现出加剧的趋势.石油开采、油品运输等过程产生的泄露和油类废弃物对海洋和淡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研究开发高效、清洁、循环使用的吸油材料实现油水分离成为近期研究热点.吸油材料可以分为无机吸油材料和有机吸油材料两大类.无机吸油材料因制备简单、成本低、吸油倍率高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疏水亲油的海绵状石墨烯吸油材料因对各种油品适用性好、吸附速率快、吸油效率高、循环能力强得到较好的发展.有机类吸油材料在循环利用率、吸附速率方面明显高于无机吸油材料.有机吸油材料的研究旨在提高其吸油倍率、循环利用率和吸附速率等性能指标.针对两种吸油材料的特点,结合不同改性方法的制备工艺,开发新型、绿色、高吸油率的吸油材料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以丁苯橡胶(SBR)和自制的高吸油树脂(OAR)为主要原料,以高耐磨炭黑(HAF)为补强剂,以石油树脂为软化剂,使用物理共混方法制备遇油膨胀橡胶(OSR).兼用数学方法对其吸油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吸油树脂用量的增加,OSR的吸油性能提高,力学性能降低;随着高耐磨炭黑用量的增加,OSR的吸油性能和断裂伸长率降低,硬度和拉伸强度提高.所建立的数学方程,为预测OSR的性能及优化配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异丙醇/水的混合溶液中,通过紫外辐照诱导接枝的方法将丙烯酸丁酯单体引入聚丙烯(PP)非织造布基体表面,对其表面进行亲油改性处理,对辐照时间、单体浓度、辐照距离等影响纤维接枝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枝改性前后聚丙烯非织造布基体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柴油为被吸附有机物考察了聚丙烯非织造布接枝前后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的吸油倍率主要取决于非织造布的接枝率,当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的接枝率为11.42%时,非织造布的吸油倍率达到最大值12.55g/g,是改性前聚丙烯非织造布吸油倍率的1.65倍.  相似文献   

7.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树脂.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产品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吸油树脂的粒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熔喷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为基材,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在PP非织造布表面上引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单体,制备了PP-g-BMA吸油材料。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功率、压强、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并考察了液相接枝制备聚丙烯吸油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材料表层化学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接枝率为7.2%,对甲苯的饱和吸附率为13.8g/g。  相似文献   

9.
采用吸附材料来吸附水中的油是近几年来处理水面溢油事故的较好方法.对吸油材料的分类和机理进行归纳,综述气凝胶、疏水海绵、分离膜等新型吸油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吸油材料应向高吸附量、环境友好、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饱和氨基甲酸酯、丙烯酸异辛酯和交联剂, 以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高吸油性树脂。考察了聚合温度、单体、交联剂和溶剂萃取树脂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新合成的树脂是一种吸油速度快、吸油容量大、热稳定性好的高吸油性树脂。  相似文献   

11.
以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MBPP)为基材,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单体复配,二苯甲酮(BP)为光敏剂,异丙醇和去离子水为溶剂,通过紫外辐射的方法将两种单体接枝到非织造布上,制备了可以吸附极性更为广泛的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吸油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接枝改性后的非织造布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路线:BMA、LMA质量比为4∶4,辐照时间90min,BP质量分数0.5%,溶剂异丙醇与去离子水体积比为1∶4。试验证明,接枝改性后的非织造布对原油的饱和吸附倍率及保油率都有提高,断裂强力和拒水接触角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十六酯、苯乙烯(St)为聚合单体、明胶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高吸油性树脂.测试树脂的吸油性能,并采用蒸馏水法对树脂的再生工艺进行研究.实验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当温度80℃、反应时间6h时,所得树脂的吸油性能最为理想,吸油率为19.6 g...  相似文献   

13.
甲基丙烯酸酯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甲基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研究了交联剂、引发剂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高吸油树脂对氯仿、甲苯、二甲苯和煤油的饱和吸收率分别为40g/g、26.5g/g、25.5g/g和5g/g,且具有良好的保油率及浮油回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改性纤维素合成高吸油树脂的工艺条件及吸油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以纤维素和癸二酸为原料、甲苯为溶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反应产物再与正丁醇进行二次酯化,最后得到纤维素改性高吸油树脂——纤维素交联癸二酸正丁酯的合成工艺。重点讨论了纤维素与癸二酸进行酯化反应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纤维素与癸二酸进行酯化反应的最佳投料比,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及溶剂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合适的催化剂和溶剂,并探讨了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该高吸油树脂可以吸收自重15倍的汽油。  相似文献   

15.
秸秆接枝丙烯酸丁酯制备吸油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为反应基材、丙烯酸丁酯为接枝单体、二甲基丙烯酸1,4-丁二醇酯(BDDMA)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吸油材料。考察了物料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对材料的化学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吸油材料的最佳合成条件为m(秸秆)∶m(丙烯酸丁酯)=1∶1、w(引发剂)=0.6%、w(交联剂)=0.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6h,在此条件合成的吸油材料对甲苯的吸油率为5.8g/g。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以纤维素和癸二酸为原料、甲苯为溶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反应产物再与正丁醇进行二次酯化,最后得到纤维素改性高吸油树脂———纤维素交联癸二酸正丁酯的合成工艺。重点讨论了纤维素与癸二酸进行酯化反应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纤维素与癸二酸进行酯化反应的最佳投料比,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及溶剂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合适的催化剂和溶剂,并探讨了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该高吸油树脂可以吸收自重15倍的汽油。  相似文献   

17.
非织造材料在油污染控制中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污染造成的危害叙述了控制油污染的方法,吸油材料的种类和要求,通过比较,从原料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非织造吸油材料的性能特点,对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吸油产品的作用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用制备好的亚硫酸化棉油加脂剂单体与软皮白油加脂剂等进行复配,制得结合型复合加脂剂,并对复配工艺、配方及其效果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用制备好的亚硫酸化棉油加脂剂单体与软皮白油加脂剂等进行复配,制得结合型复合加脂剂,并对复配工艺、配方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丁酯为单体,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为交联剂,用过氧化二苯甲酰(BP0)作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树脂。将吸油率作性能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A1B1C2D2,此时单体配比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3:2;引发剂为0.9%;交联剂为0.3%;分散剂为4%的明胶水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