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花寨水电站水库右岸为河湾地形,河湾形成的落差达160m,其间碳酸盐岩广布,喀斯特洞穴及其地下暗河发育,喀斯特渗漏问题突出,对水库的蓄水影响极大。通过对黄花寨水电站水库右岸渗漏带喀斯特渗漏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可靠、经济、可实施的防渗帷幕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沙坝河水库坝址区喀斯特发育,地下暗河、溶洞较多,通过分别对充填型溶洞、空洞型溶洞、地下暗河研究分析处理,成功地对坝址溢洪道左边渗漏通道进行了堵漏,确保了黔西火电厂发电.  相似文献   

3.
出水洞水库右岸为河湾地形,其间碳酸盐岩广布,喀斯特洞穴及地下暗河发育,喀斯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出水洞水库右岸喀斯特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对确定工程规模及水库右岸河湾渗漏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荔波三荔水库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境内的樟江河段上,库区可溶岩大面积分布,占80%左右。特别是右岸地表及地下岩溶形态十分发育,洼地、溶洞、落水洞随处可见,岩溶管道、地下暗河较多。由此带来的水库岩溶渗漏问题十分严重,需采取地表地质测绘、钻探、物探等综合手段查明库区右岸岩溶渗漏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可靠的防渗边界。  相似文献   

5.
善泥坡水电站位于北盘江中上游河段,枢纽区建筑物由碾压混凝土拱坝(最大坝高119.4m)、右岸引水隧洞与地下厂房组成。枢纽区内可溶岩地层与非可溶岩地层相间分布,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综合分析认为:坝区主要存在两岸绕坝肩岩溶渗漏、坝基抗滑稳定及近坝危岩体稳定问题;引水隧洞主要存在软岩洞段围岩稳定及可溶岩洞段岩溶涌水问题;地下厂房为C3m厚层灰岩,围岩总体稳定性好,由于断裂切割存在局部围岩稳定及岩溶涌水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耀 《陕西水利》2010,(1):107-108
本文通过对岩溶地区地下暗河建库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分析探讨了地下暗河的形成和发展史、库区岩溶发育特征,从而论证水库渗漏范围和渗漏通道及影响水库正常蓄水位的地质条件,并从水文地质角度提出了水库的限制水位及防渗方案。  相似文献   

7.
索风营水电站因工程区喀斯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松散堆积体、危岩体、滑坡等不良地质体分布广泛,断裂、褶皱极为发育,故岩体连续性及完整性差,从而带来水库渗漏、枢纽区边坡稳定、库首渗漏、地下洞室喀斯特涌水涌泥、围岩稳定、软弱地基等一系列的工程地质问题,在乌江流域水电开发建设过程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从勘测、分析评价及工程处理等方面对该电站各种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地下暗河会导致水库发生渗漏,影响水库的正常蓄水,需要有效封堵。以云南省屏边县云洞水库为例,在地下暗河具体位置、断面形状、断面尺寸、埋藏深度、水流特性等特征参数不明确的情况下,详细介绍了使用模袋灌浆成功封堵地下暗河的方法,具体包括三期模袋灌注、增设钢管桩、引流减压、打排水孔等9个阶段的措施。处理后实现了水库正常蓄水,对同类水库地下暗河的处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唐运刚 《人民长江》2018,49(8):67-71
涌突水是岩溶隧洞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突出性问题。以滇中引水工程玉溪红河段(新庄-蒙自)的小扑隧道为例,介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过程,提出分段运用解析法对其20个桩段进行涌水量预测。主要采用大气降雨入渗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预测正常涌水量,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预测最大涌水量。结合现场调查发现施工区内有溶洞、落水洞、暗河,隧洞施工过程中可能袭夺暗河地下水导致较大涌突水灾害发生。根据解析和现场调查结果,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和工程措施,以规避可能的重大地下水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贵州“西电东送”勘测设计及建设过程中,揭露了喀斯特渗漏、基坑及地下洞室涌水、高边坡稳定、大跨度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以地质雷达、CT、EH-4为代表的物探测试技术快速发展,针对不同工程地质问题的工程处理技术推广应用,为大型水电站成功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水布垭工程岩溶研究与帷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瑞春  柳景华 《人民长江》2005,36(12):26-30
水布垭水电站位于清江中游河段,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下式引水发电系统,装机1 840 MW,大坝正常蓄水位400 m,相应库容43.28亿m3,最大坝高233m,坝高居世界同类坝首位.该电站是一个石灰岩坝址,岩溶化程度很高,坝基及绕坝渗漏问题十分突出,计算表明,如果坝址不作防渗处理,其渗漏量可达7 m3/s,水量及电能损失严重,还将对坝基中的剪切带产生冲刷破坏,埋藏在坝基下的多条岩溶管道系统在洪水期将直接冲刷大坝的堆石体.为此需要设置一条总长2 588.3 m,面积达44.14万m2,钻灌总进尺达39.2万m的地下帷幕工程.防渗帷幕初期采用了全封闭方案,投资4.76亿元(与大坝投资相当).经大量的地质科学研究,包括岩溶发育规律、控制因素及岩体渗透特性等;提出了Ⅰ号岩溶管道具有独立的补、迳、排系统,邹家沟一带存在"弱岩溶化地块",该地块隔断Ⅰ号岩溶系统与库水的联系;对于帷幕线上的强岩溶发育区通过封堵岩溶洞穴可以实现"变岩溶化岩体为裂隙性岩体",同时提出了在复杂岩溶地区帷幕优化的原则和类型.水布垭工程按地质提出的帷幕优化图形实施后,钻灌进尺将小于30万m,初步估算可节省投资近亿元.  相似文献   

12.
岩溶地区洞穴堆积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洞穴堆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了通过对岩溶洞穴堆积物的研究来重建洞穴发育的气候和水动力背景环境及形成时代,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岩溶的发育规律,为评价岩溶对工程的影响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盖下坝水电站工程为高山峡谷型电站,坝址区及附近岩石为碳酸盐岩,属中等坚硬易溶岩.岩溶发育是影响本工程库水外渗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从施工开挖揭示的各种溶蚀现象中分析岩溶发育特征及其规律,为防渗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受构造展布及岩性特征的影响,光照水电站坝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具明显的东西向展布特征,岩溶发育与地下水动态亦与之相适应。坝址区主要岩溶工程地质问题为隧洞及大坝、厂房基坑岩溶涌水问题。通过对坝址岩溶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可达到预测预报的目的,对下一步地质工作及今后大坝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闸木水水利水电枢纽地处鄂西南岩溶发育地区。通过大面积地质调查和岩溶追踪测试,查清了两个比较坝址,即天仙桥坝址(下坝址)和鲁家坪坝址(上坝址)的岩溶渗漏情况。选定地质条件较优的鲁家坪为该枢纽的坝址。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四川省碳酸盐岩的分布、岩溶发育特征,针对在碳酸盐岩地区的建库问题,从水动力条件和通道条件两方面对水库渗漏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要充分发挥岩溶地区水库的效益,必须充分掌握水库工程区内岩溶的发育规模、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研究岩溶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以提高在岩溶地区建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地下工程建设段岩溶覆盖区土体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及适用性,以圆柱状盖层土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圆柱状岩溶塌陷模型,依据岩溶覆盖区盖层土体所处工程地质条件,将其稳定性计算工况分为4种,基于极限平衡法获得了每种工况下的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完善了岩溶覆盖区盖层土体的稳定性计算方法。以重庆市南岸区涂山湖岩溶塌陷为例,将岩溶塌陷分为岩溶水漏失型和降雨型两类,并将该区域岩溶塌陷的演化过程划分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及平稳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工况下随着降雨时间及降雨强度的增大,覆盖层土体稳定系数逐渐减小,且降雨初期下降较快,后期逐渐放缓;研究区土体的降雨入渗能力十分有限,20 h的强降雨,湿润锋深度最深70 cm,当发生长时间强降雨且真空负压大于30 kPa时,研究区土体发生塌陷,表明该阶段研究区岩溶塌陷的是长时间的强降雨及真空负压的双重作用所致,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实际符合良好,证明提出的岩溶塌陷稳定性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研究成果可用于岩溶覆盖区岩溶塌陷防治,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川东隔挡式褶皱带一直是四川、重庆东西向交通通道的天然屏障,隧道可快速穿越褶皱山区,但其在建设时却常常遭遇岩溶涌突水等地质灾害,威胁着施工人员安全与生态地质环境。通过分析川东明月峡背斜区各类排泄基准面控制的地下水循环模式,研究了明月山及所在的川东地区地下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发育深度。结果表明:川东及明月峡背斜区主要可分为贯穿河谷型、横向深切沟谷型、横向浅切沟谷型3类排泄基准面控制的地下水循环模式;在贯穿河谷控制的地区,岩溶向深发育;横向深切沟谷控制的地带,岩溶也具有一定向深发育的能力,岩溶发育深度一般在沟谷之下200~500 m;横向浅切沟谷密集发育的地带地下岩溶发育深度大致在200 m以内。研究结果对于预测与规避川东地区隧道建设时面临的岩溶涌突水灾害及减小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蒙江是贵州省中型水电站开发的重点流域,流域内岩溶发育且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于流上游格凸河流域与支流坝王河流域。如何利用参证水文站设计洪水成果合理地推算至梯级坝址断面,本文讨论了5种方法.并推荐最接近流域内岩溶发育实际的方法5,供设计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岩溶地段隧道工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地铁2号线虎泉站-光谷广场站区间隧道沿线灰岩分布广泛,岩溶发育,采取钻探、物探等综合勘探技术,查明了岩溶分布特性。在区间隧道施工前,进行了溶洞注浆加固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区间隧道矿山法、盾构法以及明挖法等工法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了适应本地层条件下的矿山法施工方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