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煮茧机多路温度遥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文花  徐回祥  王建民 《丝绸》2001,1(7):17-19,25
将传感器,单片机和通信技术应用到煮茧温度的测量上,以改变煮茧生产严重依赖于经验管理的现状,传感与单片机的连接采用单线总线方式,并用无线传输方法,研制了煮茧机多路温度遥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江苏丝绸》2005,(3):i002-i002
将测试系统放在茧笼中跟随茧子同步运转及时准确连续地测量茧笼在经过煮茧机各部分时茧子的实际受热温度,用数字温度传感器连续采集煮茧机内各部分的温度变化数据,存入闪存中,然后再通过串行口和PC机进行数据通讯,通过计算机绘出温度数据得到煮茧机内部温度情况,从而有效地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3.
许逊  谢瑞娟 《丝绸》1991,(3):47-49
通过C-C热电偶对煮茧过程中茧腔内外温度变化规律测试,分析V型煮茧机和循环式煮茧机温度变化差异,并通过缫丝成绩对比,探讨了温度对缫丝成绩的影响,认为改进V型煮茧机可适应中国原料,提高煮茧质量。  相似文献   

4.
煮茧温度对煮茧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煮茧温度的掌控是煮茧工艺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煮茧通过手动调节蒸汽量,进行温度控制,无法做到温度的精准控制.减压自动煮茧机温度控制系统采用PLC模拟量控制,通过时序控制与模拟量温度控制相结合的方案,实现了煮茧温度精准控制,确保了煮茧工艺稳定,有效提高了煮茧质量.通过对减压自动煮茧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软硬件设计以及系统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于使用者更好的对煮茧温度进行精准调节,提高煮茧质量,进一步提高生丝质量、产量,降低茧耗.  相似文献   

5.
煮茧工艺温度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庆官  胡征宇 《丝绸》1998,(8):43-45
对“煮茧温度连续高精度测量装置”实地采集的多组煮茧温度曲线进行分析,把分析的结果与实际生产作对照得到以下结论:对于煮茧机各部所采用的温度以及时间的长短需视茧子、缫丝机型、煮茧机的不同而进行设计;同一煮茧机因进水管、进汽管的位置或出水量的不同,温度略有差异;采用煮茧温度连续高精度测量系统所测煮茧机内部温度更有助于了解煮茧工艺。  相似文献   

6.
王建民  许逊 《丝绸》1997,(11):14-18
煮茧中对茧腔内外温度和茧子熟度的连续检测,对优化煮茧工艺,煮茧机优化设计及煮茧研究都极有意义。为实现产机内茧子茧腔内外温度动态跟踪检测,研制成功了煮茧机无线温度传感检测系统,并对其原理及软,硬件设计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作者开发了一个用来连续测量循环式煮茧机和多段循环式烘茧机中茧子周围温度的测温系统。该测温系统包括温度测量装置和分析温度数据用的个人计算机。 测温装置放在循环式煮茧机的茧笼里或多段循环式烘茧机的入口处,在煮茧或烘茧的时候进行温度测量,并将数据存贮于测温装置中,茧子煮好或烘好之后,将装置取出并与一台个人计算机相连,然后对温度数据进行分析。 用该系统进行的温度测量试验表明,该测温系统能够自动地、连续地准确记录烘茧机和煮茧机的温度数据。 烘茧的情况下测量了全过程的茧子温度范围,准确测量了传送带左边、中间、右边的温度数据。 因此,作者认为,连续测温系统将在未来的煮茧和烘茧工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罗斯杰  陈庆官  林枫 《丝绸》2006,(12):21-23
对“煮茧茧腔内外温度测量装置”实地采集的多组煮茧茧腔内外温度曲线进行分析,把分析结果与实际生产作对照,得山茧腔内温度比处理室温度的变化幅度要小;比较茧腔内温度相对于处理室温度的反映特性,能掌握原料茧关于煮茧抵抗等品质情况;对于煮茧机各部位所采用的温度以及时间的长短需视茧子、煮茧机的不同而定;同一煮茧机因进水管、进气管的位置或出水量的不同,左右茧笼温度略有差异;通过比较、分忻茧腔内外温度曲线,便能掌握煮茧过程中与茧子的吸水、吐水等煮熟特性有关的煮茧温度特性,从而为确立生产中煮茧处理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生丝加工煮茧生产中,需通过蒸汽对煮茧温度实现调控,现在一些缫丝厂采用天然气蒸汽发生器供汽的方式进行生产。文章针对蒸汽发生器的工作特性和节能环保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节能型煮茧蒸汽发生器系统,上位机通过RS485总线连接蒸汽发生器和煮茧机,通过采集各个蒸汽点的温度和压力,实现天然气输入流量和蒸汽输出流量的智能控制和工作情况的远程实时监控。应用结果表明:节能型煮茧蒸汽发生器系统可以根据煮茧机工作状态,自动控制蒸汽流量,自动调节天然气输入流量,提高蒸汽利用效率,节约能耗。  相似文献   

10.
煮茧机温度自动测量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庆官  胡征宇 《丝绸》1997,(12):51-53
介绍了温度自动测量系统的组成,着重分析该系统的各项性能,并用它实际测量了煮茧机内各部分的温度情况。该系统通过串行通讯可使PC机取得数据、分析煮茧情况。  相似文献   

11.
赵梨铭 《轻工机械》2009,27(2):71-74
在传统制茶工艺中引入计算机智能自动控制技术,以单片机为控制单元,以温度、湿度作为主要的信息采集参数,通过对汽热杀青工艺的建模和分析,拟定了控制器的控制规则与参数,实现了绿茶杀青工艺中温度、湿度、速度(杀青时间)多因素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以新鲜骨头为原料,通过蒸煮后进行脂肪溶出率的测定,探讨蒸煮的温度、时间和料液比对脂肪溶出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对蒸煮温度、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蒸煮条件:蒸煮温度为120℃、时间为3.5h、料液比为1∶2,在此条件下,脂肪溶出率为43.07%。  相似文献   

13.
全棉秆蒸煮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全棉秆硫酸盐蒸煮方法和烧碱蒽醌蒸煮方法进行了优化.确定硫酸盐法最佳蒸煮条件是:用碱量24%,硫化度20%,最高温度1 65℃,保温时间1 20min.烧碱蒽醌法最佳蒸煮条件是:用碱量22%,蒽醌用量0.1%,最高温度1 65℃,保温时间90min.从实验结果看出全棉秆蒸煮硫酸盐法好于烧碱蒽醌法.  相似文献   

14.
置换蒸煮过程中蒸煮锅内温度控制是一个具有严重时滞性、时变性和非线性系统,且药液在蒸煮锅内循环时易产生温度梯度,为保证锅顶部和底部药液温度均匀一致,采用常规的温差-流量串级PID控制器难以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通过对蒸煮药液循环加热后回流至蒸煮锅顶部和底部过程机理的分析,依据串级控制、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特点,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模糊自整定PID串级控制系统,应用Matlab仿真比较表明,模糊自整定PID串级控制的动态响应曲线更好,超调量小,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15.
草浆置换蒸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聂勋载 《中华纸业》2001,22(10):23-25
为了解决我国草浆蒸煮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蒸煮不匀和过煮,如何从草料行性出发,将草浆蒸煮机理与我国草浆蒸煮的丰富经验和国外木浆RDH,冷喷放等新技术结合起来,并形成我国草浆蒸煮的新工艺-草浆置换蒸煮。本文对这一新技术的小试和中试研究结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张根宝  吕岑  黄敏 《中国造纸》2005,24(1):36-37
结合山东某厂纸板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介绍了对淀粉液温度控制系统的改进及整个DCS系统的组成.  相似文献   

17.
Waxy, low- and high-amylose rice were cook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50, 70, 90 °C) for different times (15, 30, 45 min). The microscopic, rheological and gel textural properties of resultant flours were investigated. There was a coarser and discontinuous honeycomb-like structure with formation of pores in rice flour with greater cooking degree. Tmax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ok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As cooking temperature increased, the values of pastes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hereas the opposite trend was observed for tan δ. Meanwhile, increased cooking temperature was responsible for increases in n values and caused drops in K and hysteresis area. As cooking time increased, the hardness and gumminess of gels from rice cooked were increased at lower temperature, but were decreased at higher temperature. Overall, cooking temperature was mo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processing properties of rice flours than cooking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