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索1井溶洞性堵漏技术探索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科索1井溶洞性漏失溶洞大、邻井段漏层有流动水等情况,在分析井漏原因和堵漏难点的基础上,确定了溶洞性漏失堵漏材料和堵漏工艺技术,成功解决了井下有流动水情况下的溶洞性井漏堵漏难题。现场应用表明,与同类情况相比,利用本文研究的溶洞性堵漏技术堵漏耗时短、成本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科索1井系典型的溶洞性漏失,其漏失速度快、漏失量大、堵漏困难,若发现不及时还会造成井壁垮塌甚至卡钻事故,且堵漏成本高,时间长,成功率不高.科索1井创新溶洞性漏失堵漏材料和堵漏措施,使用挤水泥堵漏、自下而上打堵漏浆堵漏、空井投入固体充填方式堵漏以及泡沫钻井液钻井等工艺和技术,在480~747m井段共进行12次堵漏作业,历时23 d,与同地质构造同类型堵漏对比,耗时短,成本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LXC-005井胶质复合堵漏材料水泥浆堵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XC-005井在钻井、固井过程中陆续发生井漏,主要漏层为处于断裂带的煤层和漏失压力很低的砂层,先后用复合堵漏材料配成的复合堵漏钻井液和水泥堵漏11次无效。针对砂层、煤层裂缝的严重漏失情况采用了混合法堵漏技术,先用复合堵漏钻井液堵漏架桥,然后应用复合堵漏钻井液与水泥混配而成的水泥浆即胶质复合堵漏材料水泥浆堵漏。该井应用胶质复合堵漏材料水泥浆堵漏技术堵漏2次,取得了堵漏作业成功,为下套管、固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井眼。下套管固井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复杂情况,固井质量全优。实践证明,胶质复合堵漏材料(大颗粒)水泥浆适合于孔隙大的砂层和裂缝性煤层的堵漏作业。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中部地区奥陶系油藏主要采用水平井开发模式实施长段地质目标穿越,钻井深度普遍在7 000 m左右。目的层奥陶系储层地质条件复杂、缝洞发育、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超窄,钻井过程中普遍发生恶性漏失,严重制约了该油藏的勘探开发进程。由于大型溶洞和裂缝的存在,传统堵漏材料结合常规堵漏技术治理塔中地区奥陶系恶性漏失成功率较低;为此,文章分析了塔中奥陶系储层漏失特征和堵漏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投球架桥变缝洞为孔,多种堵漏材料协同充填封堵”的树脂球堵漏工艺技术。树脂球堵漏技术在X井恶性井漏治理中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技术可有效解决塔中区块大型缝洞恶性漏失问题。文章研究成果为塔中区块奥陶系恶性井漏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思路,将有助于提高该区块的堵漏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5.
低密度膨胀型堵漏浆在湘页1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湘页1井在二开钻井过程中发生了裂缝性和溶洞型漏失,为提高漏失层承压能力,保证固井质量,采用低密度膨胀型堵漏浆技术对漏失层段进行了承压堵漏施工。由于该井具有漏失井段长、漏点多的特点,针对不同漏失类型,采用不同性能的低密度膨胀型堵漏浆分段进行了3次承压堵漏施工,将地层承压能力提高到1 MPa以上,后续钻进和下套管、固井作业时未发生漏失。湘页1井的应用表明,低密度膨胀型堵漏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及很强的封堵承压能力,在大型堵漏施工过程中,易于配制、调整,不需要特殊设备,施工工艺先进成熟,安全系数高,承压堵漏效果显著,为湘中坳陷石炭系地层承压堵漏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南鲁迈拉油田钻井漏失发生率近100%,且漏失层位多,漏失井段长,加之多种地层压力层系共存,含硫水层发育,漏失和溢流风险同时存在,钻井难度大。目前针对普通的孔洞、 裂缝性漏失, 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堵漏工艺,但面对大型溶洞性漏失时,常规的堵漏方法难以奏效。大庆钻探创新采用了盲钻穿过漏失层至技套完钻井深+带封隔器的双级固井工具(MSIPC) 固井的工艺技术,有效解决了该类型地层的钻井和固井施工问题。文章主要以Ru-398 井为例,对溶洞性漏失层的堵漏难度和多种堵漏工艺的尝试进行了简述,并详细阐述了采用封隔器双级固井工具处理恶性溶洞性漏失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沙88井四开井段钻井完井技术及复杂情况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沙88井在奥陶系下统鹰山组地层钻遇5.70m的大溶洞,钻井液有进无出,堵漏13次均无效,漏失钻井液及堵漏浆2748m^3。后采用欠平衡压力强行钻进技术钻完四开井段,Ф177.8mm尾管固井采用“穿鞋戴帽”固井技术,有效封固了漏失层上下井段及漏失层井段。详细介绍了沙88井四开井段复杂井况下的堵漏、强行钻进、固井等技术措施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深井长裸眼大尺度裂缝发育井段固井漏失难题,基于自主研制的温敏形状记忆材料,复配耐温刚性支撑颗粒及纤维类堵漏材料,以高抗挤玻璃微珠低密度体系为基础,构建了新型堵漏水泥浆体系。该体系耐温150℃,流变、流动度等综合性能良好。文章采用自主研制的多尺度裂缝动态堵漏实验评价装置,针对3 mm、6 mm裂缝开展了堵漏水泥浆封堵能力评价,6 mm裂缝承压能力可达8.5 MPa,堵漏性能优异。室内研究结果表明:针对3 mm窄裂缝,1~2 mm刚性颗粒架桥,结合温敏膨胀网即可形成封堵;针对6 mm大裂缝,以2~3 mm刚性大颗粒一次架桥,1~2 mm刚性球二次架桥填充,温敏膨胀网覆盖,纤维扦插增强形成较致密封堵墙可以实现有效封堵。研究成果可望为深井防漏堵漏固井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波纹管堵漏技术在黄龙004-X1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五段以上地层,压力系数普遍较低,井漏频繁,溶洞、裂缝性井漏时有发生,堵漏难度大、成本高,有的井因此报废。黄龙004-X1井钻至井深2 313~2 316 m发生溶洞、裂缝性井漏失返,先后多次采用桥浆、水泥堵漏,均未取得明显效果。在该井开展了波纹管堵漏研究,采用清水强钻至井深2 340.37 m进行波纹管堵漏获得成功,安全顺利钻达固井井深,下套管彻底封隔了该漏失层段。为碳酸盐岩溶洞、裂缝性井漏的有效治理探索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川南页岩气井区地质地貌复杂,缝洞发育明显,各层段恶性漏失频发,堵漏工作难度大,复杂处理周期长,钻井提速受到严重制约。针对上述工程地质难题,开展了川南地区页岩气钻井井漏特征分析和井漏防治技术现状评价,系统阐述了桥塞堵漏、水泥堵漏、多相混输堵漏、遇水快速凝固堵漏、油基钻井液堵漏等技术工艺的封堵效果。川南页岩气井区以裂缝性漏失为主,纵向上呈明显的“三段式”特征。表层地层井漏治理难度大,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中部地层采用随钻、桥堵、水泥堵漏和清水强钻工艺,井漏防治效果较好;下部地层存在承压堵漏无效、龙马溪组溢漏同存的难题。研究形成了复合桥塞堵漏、桥塞+高滤失堵漏、桥塞+水泥浆堵漏、凝胶+水泥浆堵漏等综合堵漏工艺技术,通过集成应用,整体堵漏成功率提高至56%,治漏成效显著。针对当前仍存在的表层漏失处理工艺受限、井漏治理时间长、缺乏精确的漏层诊断技术等问题,建议开展漏失层诊断等技术攻关,研发漏失通道适应能力强的堵漏新材料、新工具及配套工艺。  相似文献   

11.
海坨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该井区由于漏失严重.钻井施工困难,部分探井被迫中途完钻。对海坨井区漏失现状和发生井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出了适合该地区的防漏、堵漏钻井液工艺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该桥接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海坨地区井漏问题,既可在钻进过程中防止井漏,也可以在已发生漏失的井中进行有效堵漏;配制简单,施工方便,与井浆无明显的化学作用,对钻井液性能无破坏性影响,不污染油气层,对环境无毒、无污染,应用范围广.价格合理。  相似文献   

12.
川渝地区井漏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川渝地区钻井井漏发生频繁、类型多、损失大,而且随着重点勘探区域的转向,井漏复杂程度增加,治理难度加大。分析了川渝地区井漏的工程地质特点、井漏治理现状及治理的技术难点,提出了要解决川渝地区严重井漏问题,除常规的桥浆堵漏、水泥浆堵漏和清水强钻外,还必须发展气体钻井治漏技术(包括空气钻井、雾化钻井、泡沫钻井、充气流体钻井)、微泡沫钻井治漏技术、高浓度桥浆随钻治漏技术以及堵漏工具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苏里格东部气田钻井过程中井漏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因井漏造成钻井成本超额增加、施工周期延长。根据钻井完井资料统计,有部分井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漏失。如何解决井漏,快速、安全、按时完成钻井任务是长期困扰气田开发的难题。笔者就钻井过程中的井漏问题,在对比研究邻井井漏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堵漏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参考部分文献,分析了苏东井漏的工程地质原因,提出了解决本区块堵漏技术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井漏不仅是最严重的储层损害方式,而且是钻井工程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理论和技术难题。诊断并有效控制井漏,要从根本上认识并准确描述井漏三要素:位置、类型及强度。漏失机理及类型诊断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漏失控制技术的前提。综合利用钻前、随钻、钻后信息资料,描述和表征漏失层性质及参数,进行潜在漏失层预测。建立了钻井液漏失诊断技术系统框架,提出了漏失诊断具体方法,综合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开展裂缝、孔洞的应力敏感性和裂缝传播机制研究,预测漏失通道变形程度和漏失强度,为优选堵漏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钻时、岩屑、钻井液等工程参数对井漏的异常特征响应来识别井漏,利用实时录井参数来监测并描述井漏状态,提前预测井漏发展趋势;建立了基于漏失发生机理的漏失压力模型,从漏失压力的角度诊断了漏失类型。针对井漏演化过程的认识,初步建立了井漏诊断技术框架,为漏失控制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巴什二井是位于塔里木油田山前构造的一口探井,完钻井深3587m。巴什二井下第三系上部地层的复合膏盐层易发生蠕变,缩经,坍塌和软泥岩膨胀,下部地层的砂砾岩和白恶系地层的细砂岩,易发生渗透性漏失,针对漏失性质,采用了不同的堵漏方法,即:对漏速小于5m^3/h的井漏采用随钻堵漏;钻遇砂砾岩、砂酸盐岩地层发生漏速较大的井漏时,采取静止堵漏法;当随钻堵漏和静止堵漏失败后,说明地层存在裂缝,溶洞或压差过大,采用桥接堵漏法,采取的防漏措施有,当确定同裸眼井段内存在若干套压力系数时,要提前下套管封住上部高压地层,再降低钻井液密度钻开下部低压地层,专层专打;钻进易漏地层时,简化钻具结构,用小排量钻过漏层,再恢复正常钻进;下钻时分段循环钻井液,减小环空流动阻力;严禁在漏层附近开泵或划眼。巴什二井采用这套堵漏方法和堵漏措施后,顺利钻穿复杂地层,完钻施工顺利。  相似文献   

16.
顺北3井是位于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北缘构造的一口勘探井,该井二叠系火成岩裂缝发育,地层胶结差、易破碎,承压能力弱,钻井时发生6次井漏,先后使用桥浆、水泥浆等堵漏方式,堵漏效果不佳,一次堵漏成功率低。针对二叠系地层承压能力弱等问题,通过复配使用多种特殊纳米级堵漏材料,研制出一种化学凝胶堵剂HND-1。通过机理分析可知,HND-1具有"多元协同封堵"作用,能够大幅地提高地层的承压能力。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用HND-1配制的化学凝胶堵漏浆的稠化时间在4~20 h内可调,24 h的抗压强度可达12 MPa以上,密度在0.8~2.25 g/cm3内可调,与其他外加剂的配伍性能好。HND-1化学凝胶堵漏浆在顺北3井二叠系裂缝性漏层进行了现场试验,承压效果良好,现场试压5 MPa,30 min压降为0.2 MPa,二叠系当量密度达到1.55 g/cm3,满足了二叠系承压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ѹ��©�ز��©��©����̽�ּ��ֳ�Ӧ��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v文章对低压易漏地层钻井液漏失机理及堵漏机理进行了探讨。对于低压易漏地层,安全钻井的关键是建造高质量的人工井壁,提高井壁的承压能力。根据地层物性规律,要求堵漏材料的尺寸范围较宽,有利于不同的颗粒尺寸的堵漏材料进行有机组合,封堵不同喉径的孔隙和各种尺寸大小的裂缝,形成稳定的人工井壁。结合现场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低压易漏地层安全钻井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钻遇漏失层段加入堵漏材料后无法连续开启振动筛,岩屑难以连续捞取而失去取样连续性和准确性的难题,经多井探索,改进取样方法,制作了新的取样盒,试用后证实。既满足了漏失层段的岩屑录井取样要求,同时对在漏失层段钻井时及时排除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微泡沫钻井粗泡沫堵漏工艺在TBK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BK气田海拔1125m,表层主要是无压裂缝性碳酸盐岩地层,井眼直径914.4mm。钻井过程中的主要困难是严重漏失和大井眼清洁。用膨润土钻井液、正电胶钻井液和清水钻进时,有进无出,而盲钻常常砂卡钻具。微泡沫钻井液既可降低井筒液柱压力,又可在近井壁形成一个类似于"液体套管"的滞留层,因而在钻井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防漏作用。粗泡沫堵漏工艺,是在钻穿漏层后,将适量微泡沫钻井液配成密度略高、可循环、但不太稳定的泡沫钻井液,缩短泡沫稳定时间,故意让泡沫液进入裂缝。在低流速或静止状态下,微泡沫就会变成"蜂窝"状的结构强度很大的泡沫凝胶,对漏失通道产生"气锁"和凝胶封堵,防止固井水泥浆漏失。现场应用表明,微泡沫钻井液密度低,黏切高,可循环,成本低,不需增加任何设备,具有非常好的防漏作用和岩屑携带能力;粗泡沫堵漏工艺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堵漏效果好,注水泥固井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20.
喷漏共存的堵漏压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敬荣 《钻采工艺》2008,31(5):30-33
在川东地区碳酸盐裂缝地层的深井钻探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极为复杂,井漏特别严重。产层多,压力系数又不一致,在同一裸眼中共存又喷又漏,井下复杂情况时有发生。从井下复杂事故的原因分析,认为井漏是引起井下复杂情况的祸根,是影响钻井成本上升主要因素之一,多年的压井堵漏实践证实,单一的堵漏压井技术,难以对付该区块的长裸眼、多产层、多漏层、多压力系数发生的又喷又漏。在分析总结过去上百次堵漏压井实践中,结合堵漏压井工艺技术的发展,创新出“桥浆间歇关挤堵漏压井技术”。该技术不但在川东地区扎根,还在川中油气公司华西2井见到良好的效果,为治理喷漏共存的堵漏压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