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洁  刘晓虹  贾进  崔毅 《城市规划》2006,30(10):32-35,73
城乡统筹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本文侧重从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质——城乡空间布局方面进行探索。以济南市为例,探讨符合现代农业生产力布局理论并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的农业经济区域布局框架,重点确定与城市绿色空间关系最为密切的都市农业的布局,统筹协调都市农业与城市绿色空间之间的有机契合,尽可能赋予有限的土地资源以多种功能,兼顾城市与都市农业发展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2.
This research examines recent trends in the suburbanization of poor non‐Latino Whites, Blacks, and Asians, and Latinos of all ra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uthors find strong associations between a temporally lagged measure of suburban housing supply and poverty suburbanization during the period 2006–2010 for all groups, but these associations are largely attenuated by similarly lagged controls for suburban affordable housing and employment, as well as for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metropolitan area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oor non‐Latino Whites and Asians have higher suburbanization rates in metropolitan areas with higher levels of suburban employment, while the suburbanization of the Black and Latino poor is more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availability of affordable suburban housing. Increases in housing supply a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 in poverty suburbanization over time for Whites, Blacks, and Latinos. In addition, increases in affordable rental housing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s in the suburbanization of the Latino poor.  相似文献   

3.
光影在苏州园林空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影作为可持续景观资源,已逐渐成为园林空间营造中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本文通过对苏州园林的研究,简述光影的特性,分析苏州园林空间中光影的应用,从而提升苏州园林光影的艺术境界,对今后的园林设计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   总被引:49,自引:9,他引:49  
张伟 《城市规划》2003,27(6):47-50
以江苏省开展的三个都市圈规划为例 ,探讨了都市圈的概念和特征 ,分析了都市圈规划的背景、地位、类型 ,提出了都市圈规划的主要内容。指出都市圈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发达地区的重要城镇空间组织形式之一 ,是当前新城市区域规划的主要代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域空间结构、基础设施网络、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重点区域协调管治、协调措施和政策研究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世界大都市圈的人口发展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善余 《城市规划》2003,27(3):37-42
以美国和日本为重点 ,分析了世界大都市圈的人口发展及其规模、结构、分布等特征。探讨了美国大都市圈发展的基本态势、新特点及其产生的矛盾 ,并特别就纽约大都市区的人口发展提出 :(1 )人口总量的变动受到移民的强烈影响 ;(2 )在人口郊区化的大潮下 ,中心城市仍有所复兴 ;(3)由一个特大城市组合一批中小城市形成庞大的组团式城市群。同时探讨了日本大都市圈发展的基本态势和特点 ,并针对东京大都市圈的人口发展提出 :(1 )总人口增长显著超过全国平均增长率 ;(2 )人口迅速进入少子高龄化 ,但其程度明显低于日本其他地区 ;(3)人口大量由中心城市向近、远郊区的中小城镇扩散 ,形成世界最大的通勤圈 ;(4)人口的就业结构大幅度向第三产业倾斜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代以来西安城市居住空间重构与分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依据1990年代以来西安市523个住宅开发项目及相关信息资料,分3个时段8个区段5个档次5种类型,对西安市居住空间的重构、分异、隔离化动态与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危旧房拆迁改造、老城区内填充插补、新区开发建设等途径,在土地制度、房改政策、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作用下,西安城市居住空间正经历着分化与重构。而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住房需求多样化及住宅供给多样化等则是导致居住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其结果是产生基于收入差距的居住空间隔离化。  相似文献   

7.
Despite decades of effort, deficiencies in access and quality of infrastructure persist in cities of the developing world. One common response to the infrastructure problem is to reorganize the structure of metropolitan areas in the hopes that infrastructure provision, management, and quality will improve. What is not clear globally, however, is how the reorganization of metropolitan areas comes to be, and how infrastructure deficiencies function as a rationale for reform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dominant reasons or drivers of metropolitan reorganization. Building on the demand for increased cross‐regional comparison in urban studies generally,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d compa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rastructure quality and political and social pressures in four cities—two in India and two in East Africa. The comparison is intended to be exploratory; it shows how city and national government efforts to improve infrastructure quality are shaped by political and social pressures. The results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cross‐regional comparison and theory building.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区域化及区域城市化态势的日益显现,一些大城市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在都市区尺度上形成一种簇群状空间形态,武汉表现得较为典型。本文试图从权力关系变迁入手分析武汉簇群式空间的形成机理。地方各级政府间的博弈使外围区政府采用"双城"模式发展,加上在都市区空间各个方向发展较为均等的条件下,各区政府纷纷与资本结盟各自为政发展,使都市区外围空间均衡镶嵌,武汉都市区空间被"簇化"。若武汉内外环境没有较大的变动,武汉簇群式的空间态势仍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9.
During the 1970s, several researchers presented evidence that black suburbanization was increasing in many U.S. metropolitan areas. There was also evidence that black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ir housing quality through suburbaniz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1980 census data to determine whether black population movement in Atlanta is a suburbanization phenomenon leading to better quality housing. Several dozen census tracts are defined as composing Atlanta's black housing space. For each tract's black households, three measures of housing quality are treated as dependent variables. Regression analysis is used to show that a tract's change in black population during the 1970s is associated with all three dependent variables. The addition of suburbanism (population density) as a second independent variable further elabo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ack population change and two of the housing quality indicators. Thus, black suburbanization in the Atlanta area is leading to better quality housing for black residents.  相似文献   

10.
严慧 《工业建筑》1994,24(6):17-23
本文在分析网架结构对工业厂房适应性的基础上,概述了网架结构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对网架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对进一步提高网架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熊学玉  杨敬平 《工业建筑》2012,42(3):138-142
预应力拉索结构与预应力拉杆结构作为大跨度结构中两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在目前的大跨度结构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如何选取合理的结构形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如果结构形式选取不当,将可能引起施工过程中的上部结构应力与变形过大,甚至引发重大的工程事故。本研究结合某国际会展中心登录大厅的项目,在不同的张拉方案及不同的结构形式下(主要指拉索结构和拉杆结构)对拱脚支座的位移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并选取最优的张拉方案及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
都市碎化指数是衡量大都市地区间分散程度的一个指标。本文引入这一指数并在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通过对江苏沿江地区的实证研究检验了其在区域分析中的作用 ,希望对城市与区域分析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都市区的城镇化发展正处于强烈的"极化"过程中,"二元化"矛盾突出。应有机结合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模式"和"大都市模式"的优势,推进城镇化要素在中心城市和周边市县的"双向流动",将中心城市部分功能"外移",促进中心城市功能升级,重点加强外围市县中心城镇的发展,整合近郊工业园区等空间实体,逐步实现都市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罗震东  汪鑫  耿磊 《城市规划》2015,(2):44-49,64
分析1997年至2014年中国都市区层面的行政区划调整行为,可以看到行政区划调整的阶段与特征与都市区化进程密切相关。一方面,都市区化进程所内生的空间与治理需求,在现行体制中只能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有效地解决;另一方面,行政区划调整的负面作用所导致的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自上而下约束,促使了地方层面进行更为谨慎、理性和多样的行政区划调整。内生动力和外在约束的共同作用塑造了两个阶段的都市区行政区划调整过程。在1997年至2007年这一阶段,以撤县(市)设区为主,调整的核心目的是满足都市区空间扩容需求;在2008年至2014年,撤县(市)设区与区界重组并重,调整行为与都市区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两个阶段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都市区化的阶段特征,同时反映了行政区划调整作为都市区改善治理结构手段的适用性。作为一种干预都市区发展的行政手段,行政区划调整基本与都市区空间和治理的发展相适应,促进了大量都市区的快速发展。虽然其存在许多负面效应,而且进一步采用的阻力和成本不断加大,但它依然是当前政治经济体制中最为有效的处理空间不协调问题的手段。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研究更为合理的、负面影响最小的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吴启焰  崔功豪 《城市规划》1999,23(12):23-26,35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社会地理格局中, 分异不仅出现在社会实体的分化, 而且这一结果已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居住空间予以表征。通过对空间分异的机制研究表明,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的转变、城市及房地产发展组织方式和规划方法以及价值观的转化影响社会分化的空间化过程实现。在此基础上发现, 目前南京市已出现由6 个阶层聚居的居住空间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16.
2001年炎热的盛夏,受朋友之托,我们开始了悠仙美地茶社的新店设计。 案子并不很大,三层楼,六百多个平方,但空间较为复杂、琐碎,好在设计的是个茶社,正好可以利用母空间的这一特点,划分出一个个性格各异、表情不同的子空间来。设计强调以人为本,顾客光顾茶社,对于各个使用空间的物质需求与心理需求,也各有差异。有的要热闹,有的图清静,有的希望展示自我,有的却又追求私密……凡此种种,在我们所设计营造的空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经营空间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表达出某种“场所精神”,以表现一定的精神内容,正如…  相似文献   

17.
动感和光创造的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保罗·安德鲁对自己建筑创作思想发展的回顾与总结、建筑师对个性化和风格问题毫不关心,他所追求的是作品内在的连贯性,明晰性及其与外界的关系.他关注空间本身,关注自然光在空间中的演出,关注溶解在光线中的结构形式。他坚信通过与诗、文学、绘画和科学的交流能使建筑更丰富。只有当建筑以谦逊的姿态出现时,它才能获得艺术带来的意外的天赐之福,充满活力,充满无法预知的期待。  相似文献   

18.
方家  吴承照 《城市规划》2015,39(5):76-82
美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既有国家层面的规范指南要求,同时又有州、市层面自己的侧重点和特殊性要求。NPRA是美国最具权威性的非盈利性组织,1995年发布的《公园游憩开放空间和绿道规划指南》是全美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共同指南,包括规划内容、方法、类型和标准等。州级规划指南突出调查评估现有州级别游憩项目和活动需求,明确机构的角色和责任,并为所有游憩项目策划者、供给者提供发展建议。市级规划指南在公众参与和社区人口构成的基础上进行需求调查和评价,通过管理策略进行协调,满足居民、发展商、当地政府等多方的利益诉求。从波士顿规划案例可以看出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与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从本地居民游憩使用角度出发,以城市居民游憩需求调查的量化分析和预测为依据,整合空间资源、社会资源,结合项目策划和供给计划,注重从规划依据的采集、规划制定到实施运营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9.
工程名称:福州海景花园小区11#楼陈宅设 计:陈孝生摄 影:万 亿坐落地点:福州海景花园小区户 型:三室一厅设计时间:2001—11竣工时间:切0T肚建筑面积:1tim=主要建材:金属漆、防贝板、金刚地板、空心玻璃砖 整个空间线条简洁.流畅,百现代、前卫。通过多角度的光影变化,动线的折曲和延伸使得空间丰富有趣。重笔在于金属淳的客厅墙面以及富有个性的饰品、装饰画的点缀。整套居室追求一种未来主义风格,让居者和观者都能感受到视觉的雳撼力n4$ ︽︶一。$die4is︶?︶h22空间与色彩的表演@李红$福州大千环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0.
场所艺术与空间科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这个庞然巨物由于有了人的活动而变得生机盎然,城市实体和人的活动是如何联系的?俨然有序的城市是如何从人类生活的历史长河中突现的?城市物质形态又是如何与居民的经济、社会以及认知活动相关联的?在宏观的层面上,城市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动作的,而每一个个体又是在另一个层面上体验它的,这样我们就陷入了看似矛盾的两种视角。本文从空间句法出发,希望建立一种城市生长理论,以此来调和上述两极分化的观点。它的立足点就是把城市看成空间网络,并把空间看成物质性城市,体验的城市、社会经济的城市和认知的城市的共同媒介。因此,从空间的角度来看,作为物体的城市和作为体验的城市就合二为一了? 我们应该如何从空间角度来讨价城市?我将首先解释我研究空间的焦点,那就是空间句法,解释它是如何作为一种空间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在科研和设计实践中的。其次,我将阐述我们如何用空间句法来发现人类理解、体验以及利用空间的理论,我们可以勾画出两个阶段中城市生长的理论,一是人类聚集建筑物的过程是如何形成城市特色空间形态的。二是聚集的建筑物是如何通过影响人类的活动而成为赋有生气的城市的。 总之,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的产品。它们特有的形态和功能反映了人类是什么以及我们能如何生存。这也许就是城市是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