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该方法标准操作关键点的解读,收集实际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并说明了该方法各影响因素及影响大小,以提高数据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汽油中芳烃、烯烃含量的测定,是目前出入库检验中的必检项目,也是汽油产品标准中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芳烃是至少含有一个苯环的烃类,是汽油辛烷值的重要贡献者,但燃烧后生成的沉积物多很难降解,且对一些有机物的溶解力很强易溶解密封橡胶部件;烯烃也是具有较高辛烷值的汽油调和组分,也是一种比较活泼的烃类,其对热的不稳定性极易氧化生胶,另外烯烃有很强的大气反应活性,易与空气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加速臭氧的形成,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因此虽然芳烃和烯烃可以有效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但基于它们对车辆和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汽油标准指标要求控制其含量。  相似文献   

3.
应用液体石油产品(汽、煤油)中的芳烃标准分析试验方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测量柴油馏分烃类族组成,考察了硅胶,洗脱剂以及空气压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分析条件进行优化,确保分析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国家车用汽油标准对汽油中烯烃、芳烃和苯含量提出明确限值要求,有些地方例如北京对汽油的烃类组成要求更加严格。目前使用的汽油烃类组成的测定方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虽然经典,但存在一些问题。而多维气相色谱法的出现,在分析准确性、精密度、经济效益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本文根据多维气相色谱法在试验中的应用,对这种方法进行了详细评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GB/T 11132-2008《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组成的测定荧光指示剂吸附法》的研读并做了大量的单一变量试验。从操作因素和非操作因素两方面进一步探讨实验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意见,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液体石油产品烃组成的测定过程,对影响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评估.通过计算重复性、各区域长度、含氧化合物等不确定因素,评定了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组成测定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烃类组成测定不确定度主要影响因素为重复性,其次是区域长度的测定.如果油品中存在含氧化合物时需要评估含氧化物和密度测定方法引入的不确定度.通过对该方法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汽油烃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如何选择最佳分析条件,以提高分忻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综述了物理吸附脱硫、反应吸附脱硫以及选择性吸附脱硫技术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常见的吸附脱硫工艺,认为S-Zorb流化床吸附脱硫技术最有可能实现低硫汽油的深度脱硫.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物理吸附脱硫、反应吸附脱硫以及选择性吸附脱硫技术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常见的吸附脱硫工艺,认为S-Zorb流化床吸附脱硫技术最有可能实现低硫汽油的深度脱硫。  相似文献   

11.
陈旺轩 《广东化工》2009,36(2):81-82
文章对用荧光指示剂吸附法来测定加氢裂化柴油族组成进行了改进与探讨,用乙酸和异丙醇按2:3的体积比例的混合溶液做洗脱剂替代原来的异丙醇,加强洗脱剂的洗脱能力,从而实现缩短测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分析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曹薇 《化工时刊》2014,(7):11-14
对ZWK-2001型微机硫氯分析仪的电解池、偏压、采样电阻、气体流量、炉温、进样速度、搅拌速度等多个实验条件进行了大量实验分析和对比,同时考察了汽油中锰元素和硫元素对氯含量测定的影响,并提出了最适宜的实验条件,有利于提高微库仑法测定氯含量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3.
马宏园 《广东化工》2011,38(1):182-184,163
文章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确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汽油中锰含量的最佳操作条件,考察了汽油中的烯烃、甲基叔丁基醚、乙醇、其它金属元素以及光照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考察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成品汽油中的烯烃、甲基叔丁基醚、乙醇及其它共存金属元素对锰含量测定结果并无影响,但是光照对锰含量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在对含锰汽油进行取样及储存时一定要注意避光。  相似文献   

14.
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机理及其影响因子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药的土壤吸附性能既是评价农药在环境中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又是新农药筛选、开发和使用登记时的重要参数。评述了土壤对农药的几种吸附机理,讨论了影响农药吸附的各种因素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卓  徐瑛  王燕  何娇  丁亚平  韩苗 《广州化工》2010,38(6):67-69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纳米管,借助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溶液为体系,考察了TiO2纳米管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TiO2纳米管为锐钛矿相,管径小、管形均匀。黑暗条件下TiO2纳米管对亚甲基蓝具有优异的吸附活性,30 min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达38.3mg/g,最佳吸附质量比为w(MB):w(TiO2)≈0.075。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介绍了固定床富氧造气法与变压吸附法制备CO的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从装置投资、生产操作、运行成本等方面对比了2种制备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黏度法测量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过程中搅拌方式、粒径、清洗和数据处理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力搅拌和摇晃都可以加速溶解;相对分子质量高或粒径大都会导致溶解时间延长,其中粒径的影响更加明显;乌氏黏度计的清洗和维护是保证试验准确的必要条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样品的数据的重复性变差,建议取3组相对较小的数值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多次试验,确定了荧光增白荆中三嗪杂质的测定方法。本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红外光谱对标准样品进行了定性;使用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用263nm波长进行检测,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给出了定量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回收率90%~110%,最小检测限0.005%。  相似文献   

19.
孙静娴  卢宁 《净水技术》2012,31(3):20-22,43
采用瓶点法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对长江原水中MC-RR和MC-LR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pH、PAC投加量及预氯化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平衡时,10 mg/L的PAC对MC-RR和MC-L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和71%以上,对MC-RR有更快更强的去除效果。增加PAC投加量对MCs去除效果影响较小,但pH降低更有利于PAC对MCs的去除,不同加氯方式对去除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