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伯家的苔丝》之张谷若中译本与中国民族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丹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4):106-108
在文学翻译作品被公认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的今天.从翻译文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德伯家的苔丝》之张谷若中译本具有其现实意义。通过分析《苔丝》张译本中所体现的张谷若先生在译介他国文化、研究原文作者以及传承本国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翻译主张,探讨其译作在丰富和发展中国民族文学中所起到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代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对国内的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译者风格的研究成为译学研究的新方向.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下,应当加强对翻译主体的研究,对译者的生活阅历,译文产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考察成为翻译研究的必然.以张谷若译《苔丝》为例,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张谷若先生的翻译风格,即:四字格与译者的译学追求,文中注释与译者的科学精神,方言特色与译者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3.
沈文怡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3,(2)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随着网络的普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本文从奈达所提出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出发,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特点,探讨了这类语言的相关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燕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37-39
文化负载词是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复合体,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衡量翻译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奈达的"动态-功能对等"来看文化负载词的可译性,从而达到文化翻译的目的,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张卓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21-123
法律术语类义词翻译是法律翻译中的难点,译者面临语言功能上的对等和法律功能的对等及部分对等的情况。通过例证,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探讨对等与部分对等、部分对等与法律类义词的关系以及功能对等理论在法律术语类义词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季明旸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68-72
分析了科技英语的语言结构,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结合英汉的语言特征,总结出一些科技英语的翻译策略,通过实例证明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罗雪林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147-148
运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能理论,结合文学翻译的文体特征,对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文学作品《呼啸山庄》的两种中文翻译进行了相关的实例分析,提出了文学翻译应遵循功能对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陈娟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3,(1):57-62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具有超越语义特征之外的文化内涵。作为大众在网络交际中使用的通俗用语,其翻译研究成为时下的网络热潮。为了更好地传播我国的网络文化,展现汉语文化的魅力,必须寻求最为有效且等值的翻译效果。将功能对等理论引入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试用举例法和对比论证法探析汉译英时的翻译方法,总结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贾莉琴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4):66-69
基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根据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需求,从直译、意译和变译三种翻译方法分析电影《姜子牙》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文翻译。为了进一步实现对译文的有效理解,应优先注重内容对等,并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文化负载词内容的再现优于形式的再现;第二,译文必须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感受,便于译文读者理解;第三,针对字幕翻译要求快速传递信息的特点,要将原文文化负载词的隐含意义在译文中直接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本文探讨涉外经贸合同进行英汉两种语码的相互转换,并从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对等四个方面应用大量例证分析经贸合同的翻译方法,从而得出功能对等理论能够保持严肃法律文本中源语与译语间的平衡性,达到"形意双重对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以2012年发布的《十八大报告》为例,结合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翻译理论探索政治文本的英译技巧。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2000)鉴于此,本文从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层面分析了《报告》英译本如何再现原文意义。研究发现,在词汇方面,译者可采用注释、重创、词性转化、增译、减译等翻译技巧;在句法方面,政治文本翻译时经常要增补主语、再现源语逻辑关系、实现句子再平衡;修辞上,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政治文本中较常出现的重复和排比两种手法,此时,为达到文体对等,译文中应保留其形式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原文的口吻。应当指出的是,不论采用何种翻译技巧,译者必须首先对政治文本有透彻的理解才能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3.
杨冬青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88-89
依据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结合外交口译的特点,提出在口译中译者应采用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四个原则,用译入语准确地译出相应的外交内容,从而达到最佳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4.
王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1):89-90,105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和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在英汉翻译中 ,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信息增补 ,补入原语的背景信息和原语省略的内容。结合张谷若先生翻译的《苔丝》 ,讨论信息增补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希利斯·米勒的重复模式理论,通过哈代小说《苔丝》中出现频率较高且贯穿始终的“红色”意象分析文中的三个生—死—生循环。指出所有这些红色的东西都是哈代称为“无所不在的意志”(某种具有创造性和毁灭性的能量)所留下的循环痕迹。对一些学者认为哈代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认为人是无助的可怜生命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阐明哈代是一位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2001)认为英语中四分之三的语言是隐喻性的;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对林译《浮生六记》第二卷《闲情记趣》进行认知隐喻探析,发现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隐喻翻译策略主要有原文为隐喻表达的翻译(译文为非隐喻或直接省译)、原文和译文都为隐喻、原文非隐喻而译文为隐喻。 相似文献
17.
李田心 《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8-42
受西方误读和误译的影响,中国译论家将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误译成“功能对等”;后来“功能对等”进一步被错误地推演为“等效翻译”。“等效翻译”原则是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在西方译’÷论家误读误译Equivalence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翻译原则;它的理论基础违背了翻译的本质,没有实质理论内容和体系。FunctionalEquivalence被译成“功能对等”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功能对等”被推演为“等效翻译”进一步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8.
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语义对等、风格对等和读者反映三方面通过举例来逐一对许渊冲的《离骚》英译本和霍克斯的《离骚》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各个译本的得失,领略两位译者不同的汉英翻译技巧,许译本更加注重形式对等,而霍译本更加注重语意对等和读者反映。对于《离骚》这样的典籍,两位译者的翻译都有不完美之处,只有肯定功能对等对汉英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注重功能对等的同时更加注重形式对等,才能使译本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比较和分析了《骆驼祥子》的施晓菁译本和葛浩文译本,并指出功能对等理论可以用来指导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20.
张婷婷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5,27(2):45-50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倡导译文要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本文依据此理论从语义和语体两方面对《天净沙·秋思》的四个英译本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诗英译过程中具有重要指导地位,译者翻译时应该充分考虑原文诗歌的韵律、修辞、语义、文章体现的主旨等因素,从语义和语体上做到最大程度的对等,这样才更有利于原文诗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