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熔盐-汽水换热器性能直接影响塔式太阳能热电站的发电效率,以太阳盐为工质,实验研究了熔盐横掠冲刷管内过冷沸腾水传热特性,工况参数为:熔盐质量流速504~594 kg/(m2·s),熔盐温度350~560℃;管侧质量流速135~226 kg/(m2·s),入口温度260℃,热流密度65~465 k W/m2。研究影响熔盐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关键参数与次要参数,其中熔盐温度及水侧压力对传热特性影响较大。最后,将实验数据与文献中的关联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搭建试验台研究高熔点熔盐在水平圆管的紊流传热特性,并分析圆管内局部传热规律。该试验雷诺数范围在(1.0~3.6)×104之间,普朗克数在4.75~8.00之间,根据实验数据并参考经典实验关联式,采用多元线性拟合熔盐平均传热努塞尔数实验关联式,其最大拟合误差为±10%;并将实验值与经典圆管紊流传热关联式以及低熔点熔盐传热实验关联式的计算值比较。结果表明:在工程允许范围内,部分经典对流传热关联式可描述熔盐管内传热特性;而低熔点熔盐传热实验关联式不适用于高熔点熔盐传热特性。  相似文献   

3.
汽液两相流喷射升压加热器供暖系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汽液两相流喷射升压加热器的供暖系统的水力特性 ,得到了供回水压力越高、循环水流量越大这一与常规水泵系统完全不同的特性。设计和建立了采用汽液两相流喷射升压加热器的供暖系统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可完全满足供暖需要  相似文献   

4.
以太阳盐(Solar Salt)为工质,实验研究熔盐与过热蒸汽/亚临界水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的流动传热特性,并开展管侧及壳侧流量、入口温度、压强等参数对熔盐流动传热的敏感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熔盐入口温度对其传热规律影响较大。根据传热相似原理,获得熔盐与单相汽、水传热的修正关联式,其与实验值的最大偏差分别为±10%,-15%。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熔盐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特性,以Solar Salt二元硝酸盐为工质,对熔盐与过冷沸腾水在蒸汽发生器中的传热规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熔盐传热系数随着水侧与熔盐的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水侧压力的升高而减小;当水侧在过冷水状态时,熔盐传热系数随着熔盐入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水侧在过冷沸腾状态时,熔盐传热系数随...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将预测管内平均截面含气率的理论模型经适当修正后,提出了预测带的流板的管壳式换热器壳侧气液两相流沿水平方向横掠水平管束截面含气率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壳侧顺排和叉排水平管束中不同物纱两相流体的平均截面含气率。  相似文献   

7.
换热器各流路对壳侧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工业中广泛应用的管壳式换热器,应用空气-水两相混合物实验研究了壳侧旁路,泄漏流对气液两相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以Ishihara两相流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以横掠管束的主流路为基础的错流区通用两相压降计算关联式,通过错流区,泄漏流的分相流动模型,分析计算了主流路,旁路,泄漏流中气液分布,也分析了泄漏流对壳侧单相,两相总流量在各个分流路的流量分配影响,研究表明,主流路和旁路中气液各自占相应总流量的比例在不同的流型下明显不同,且比例值的波动范围较大,气液流量的分布在壳侧是不均匀的,折流板/换热管之间的泄漏流对壳侧的两相流动特性影响较小,而折流板/壳体之间的泄漏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进水温度对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供热机组的工业抽汽;由蒸汽喷嘴,混合腔及相应的阀门和管道组成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装置,实验发现存在一个临界进水温度,当水温度大于该临界值后,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装置的升压特性将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9.
摩擦阻力计算是管内两相流动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在高压加热水回路中对水平直管内蒸汽-水两相摩擦阻力系数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是在试验段加热和不加热两种条件下进行的,对本文作者之一提出的现己作为我国电站锅炉水力计算方法的摩擦阻力计算式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论证。试验结果证明这种计算方法精度高,计算方法简便,优于现有的国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汽液两相流疏水器工作原理和过程,运行过程中由于低压加热器汽液两相流疏水器故障导致水位大幅波动,不能维持正常水位,阐述了低加水位大幅波动的现象和原因分析以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近临界压力大容量机组的两相流的沸腾传热特性的研究。通过试验研究,采用内螺纹管能使传热特性得到改善,并进行了预测计算,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哲树  姚寿广  明晓 《动力工程》2004,24(6):875-879
为了有效解决阵列行波管的多热源、高热流散热问题,研制了一种结构全新的热管冷板。建立了热管冷板内部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的两相流模型,并采用IPSA算法对间隔热源加热下热管冷板的内部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考察了该热管冷板的初步运行性能,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图8表1参9  相似文献   

13.
管壳式换热器壳侧气液两相流路分析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nker壳侧流动模型为基础,提出了适宜于单相和气液两相流路分析法的壳侧单元流动模型。以主流、旁路流和泄漏流等各分流路的气液流量分布在稳态下应使壳侧流动的能量损耗达到最小的原则为基础,建立了壳侧气液两相流路分析法,给出了各流路的气液流量比例及错流区、窗口区压降的预测步骤,也给出了壳侧总压降计算式。建立的两相流路分析法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开展两相流雾滴测量技术的研究工作,利用取样法与雾滴图象自动分析系统对两相流中的液滴尺寸及其分布进行了测定,提供了一组典型用例的分析结果,并与人工统计作了比较。图象分析系统以AppleⅡ计算机和普通NSX—20A摄象机为基础,从而避免了要求昂贵的,专门用途的设备。对自发凝结生成的小雾滴采用改进后的消光法测量装置来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其测量稳定性和测量精度均较前有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常压相变-液浴式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莉  齐进  姚秀平  郑莆燕  王启杰 《节能技术》2005,23(6):492-494,532
介绍了一种新型中间热媒式换热器——常压相变-液浴式换热器,并通过实验对该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翁锦萍  魏琪 《节能技术》1999,17(3):12-13,17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在不同热流密度下,两相闭式热虹吸管传热特性,并通过计算比较了三个较为常用的换热准则系统,同时提出了改进意见,为热管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两相流体的音速特点出发,研究两相超音速流动,分析超速流动导致的激波状况,并利用两相激波加速凝结和增压的特点,设计了增压换热器。两相流的音速受其压缩性的影响而呈现出与单相流不同的特点,其较小的音突起独两相超音速流动更易实现。两相流激波与前马赫数密切相关,波后汽相凝结、压力升高,利用该特点设计的汽水直接接触式热器,具有高效换热和增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多喷嘴汽-液两相喷射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多喷嘴结构的汽-液两相喷射器,该装置由7个蒸汽喷嘴、吸入室、7个混合室和扩散室组成.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蒸汽干度下多喷嘴汽-液两相喷射器的工作特性.结果表明:由于汽羽的特性和蒸汽喷嘴与混合室的距离对喷射性能的共同影响,喷射器存在一个最佳蒸汽压力,且其数值随低温水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蒸汽干度未明显影响低温水质量流量的分布规律;喷射系数随蒸汽干度的增大而增大,随低温水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液-汽引射器在工作过程中压力及液汽分布特性,采用混合多相流模型及标准k-ε湍流模型,建立了液-汽引射器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液-汽引射器内部的压力及液汽流动状态进行了分析模拟,得到了不同工作流体参数下引射器内部压力及汽液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沿引射器水平中轴线方向,压力及汽相体积分数随工作流体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随工作流体温度及流量的变化基本不变;沿引射入口轴线方向,吸入室的压力随工作流体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随工作流体温度及流量的变化几乎不变;沿引射入口轴线方向,汽相体积分数随工作流体压力及温度的变化较小,随工作流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研究将有助于掌握液汽引射器内部压力及汽相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引射器的科学设计和运行。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的方法,对垂直上升的气液两相流体在矩形管道内冲刷节距比为1.0、1.5和2.0三种旋转正方形排列的错列管束漩涡脱落特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在一个漩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对周围气泡进行卷吸并在柱后形成气核的全过程;通过对漩涡脱落周期的统计,得出了在本实验范围内随含气率的增大漩涡脱落频率逐渐增大,漩涡脱落,St逐渐减小的结论;当含气率α=0.147时周期性漩涡脱落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