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选用坦洋菜茶、福安大白、金牡丹、金观音、梅占、白芽奇兰6种茶树鲜叶,以传统型工艺和花香型工艺分别制成不同风格的坦洋工夫红茶,以此为实验材料,通过生化成分分析、茶汤色差值及感官审评,探讨不同工艺不同品种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工艺方面,传统型坦洋工夫滋味浓醇,茶汤橙红明亮,对应的理化特征表现为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茶红素含量均高于花香型,且差异显著,其中水浸出物相差0.84%,茶多酚相差0.71%,茶红素差值达1.24%;花香型坦洋工夫滋味醇爽,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持久,茶黄素和茶褐素含量均高于传统型,差值分别为0.03%与0.29%。在品种方面,福安大白茶与坦洋菜茶为坦洋地区传统品种,两种工艺制成的坦洋工夫均表现出茶汤滋味较醇厚,甜香持久的品质特征,而高香品种(金牡丹、金观音等)加工成的坦洋工夫花果香馥郁悠长,滋味甜醇但茶汤浓度略低。实验结果证明工艺与品种对坦洋工夫品质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4.
为了解晒干红茶的生化成分与品质特点,分别收集10份晒干红茶样品和10份烘干红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测定。感官审评发现晒干红茶具有外形色泽乌褐较润、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鲜甜爽口、花香馥郁、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符合GB/T 13738.2—2017《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其中,晒干红茶的苦味与涩味分数显著低于烘干红茶(P<0.05)。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晒干红茶的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芦丁含量高于烘干红茶[变异权重参数(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P<0.05,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1.5];而脯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花旗松素含量低于烘干红茶(VIP>1,P<0.05,FC<0.67)。综上发现晒干与烘干红茶成分与品质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建立晒干红茶的标准,以促进该类茶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浦城丹桂红茶与红茶坯的品质差异,以黄棪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红茶坯,将红茶坯进一步窨制成浦城丹桂红茶,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与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浦城丹桂红茶香气呈甜爽桂花香;红茶坯香气呈甜花香。共鉴定出72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14种、含氮类9种、醛类7种、烃类21种、酮类9种、酯类9种、杂氧类1种、内酯类2种。浦城丹桂红茶含氮类、酮类、杂氧类、内酯类香气成分峰面积显著高于红茶坯;红茶坯烃类、酯类峰面积显著高于浦城丹桂红茶;浦城丹桂红茶与红茶坯醇类、醛类峰面积差异不显著。浦城丹桂红茶与红茶坯香气成分共存在46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浦城丹桂红茶28个香气成分显著高于红茶坯。 相似文献
6.
不同区域祁门红茶品质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区域的祁门红茶,测定香气成分及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茶色素等主要物质的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祁红的品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祁红的主要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甲醇、植醇、苯乙醛、2-己烯醛、十六酸等。这些主要香气成分的协调融合作用,赋予祁红的特征香型。祁红毛峰的香气以鲜、嫩甜为主体,而传统祁门工夫红茶则以高爽、馥郁的甜香为主体,代表了祁红不同产品种类的品质风格。不同级别(特茗、特级、一级)祁门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组成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级别越高香气品质越好,香气的浓度与鲜爽度增加。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平均含量特级茶最高,特茗次之,一级茶最低。茶多酚、氨基酸含量随茶叶级别的降低呈下降趋势,茶汤滋味的浓度和鲜爽度也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总体来说,不同区域的祁门红茶,尽管其香精油总量、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以及生化成分含量高低不同,但其表现出的品质均符合祁门红茶的典型特征:具有祁门红茶香高味浓的品质特点,尤其是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使得各级别祁门工夫红茶的滋味均呈现出甜醇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8.
茶树品种对筠连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对筠连红茶品质的影响。选择当地主栽的福选9号、乌牛早、早白尖5号和四川群体品种四个茶树品种的原叶,按四川工夫红茶工艺制成红茶成品,检测主要生化成分、挥发性物质、感官指标。结果显示:4个品种所制红茶的茶多酚含量在16.12%~17.22%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在4.50%~9.11%之间,总黄酮含量在2.29%~2.70%之间,其中四川群体品种的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P<0.05)高于早白尖5号,乌牛早可溶性糖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它3种红茶,早白尖5号的总黄酮显著(P<0.05)低于乌牛早和福选9号;4种红茶氨基酸总量在27.42~39.04 mg/g之间,其中呈味氨基酸占64.08%~69.38%,具有较好的滋味物质基础,四川群体品种、乌牛早及早白尖5号鲜味氨基酸分别占53.15%、52.05%和55.13%,具有开发高鲜红茶潜质;福选9号、乌牛早、早白尖5号和四川群体品种共检测出醇、醛、酯、酮、碳氢化合物和其它化合物等6类61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22种,其中醇类物质是4个品种红茶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且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含量丰富;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四川群体品种、乌牛早和早白尖5号所制红茶鲜爽醇厚,优于福选9号。因此,四川群体品种、乌牛早及早白尖5号更适宜生产优质筠连红茶。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品种茭白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是我国南方的特色水生蔬菜,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然而茭白品种众多,品质差异较大。本文分析测定了12个茭白品种的形态质构、营养物质组分等21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综合品质较佳的品种。结果表明,不同茭白品种在木质素、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糖类物质等综合品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各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3.865%,基本反映了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综合得分较高的品种为"浙茭6号"、"金茭1号"、"十月茭"、"龙茭2号"和"浙茭3号"。本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品种茭白的品质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茶树品种对祁门红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种植于祁门产区的‘凫早2号’、‘舒茶早’2个茶树品种鲜叶,采用传统祁门红茶加工方法制成红茶样,并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红茶整体都表现出汤色红亮、甜香浓郁的祁门红茶特征品质,但2个品种红茶香气、滋味品质有明显差异。香气化合物分析表明,芳樟醇、顺-己酸-3-己烯酯、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2-己烯醛等香气化合物在2个红茶样中差异较大,可能是导致2个品种红茶香气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舒茶早’红茶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低于‘凫早2号’红茶(P<0.05),而咖啡碱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显著高于‘凫早2号’红茶(P<0.05),使其滋味醇厚度、鲜爽度高于‘凫早2号’红茶。综上,同产区内不同茶树品种加工的红茶,因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差异使得红茶风味不同。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究红茶在日光萎凋、揉捻、发酵等加工工序中纤维素酶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凫早2号(C.sinensis cv.Fuzao2)为原料,测定红茶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内切葡聚糖酶及外切葡聚糖酶的活性,同时分析了可溶性糖、儿茶素、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儿茶素总量、氨基酸总量在日光萎凋阶段结束后达到最高值,分别是0.091 U(10 min)-1·mL-1、97.6 mg/g、38.9315 mg/g,揉捻阶段迅速下降后趋于稳定;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在日光萎凋开始至发酵结束呈持续上升趋势,从0.19 U(10 min)-1·mL-1增加至0.51 U(10 min)-1·mL-1;可溶性糖含量在揉捻、发酵期间下降迅速,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和咖啡碱含量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梨枣叶茶感官、滋味、色泽及营养品质随采收时期的变化规律。方法:采收五月至八月间五个时段的梨枣嫩叶,利用炒青工艺制茶,对枣叶茶进行感官评定,测定其水浸出物、可溶性糖、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矿质元素、总抗坏血酸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不同时期制成的枣叶茶水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及抗坏血酸含量都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由于咖啡碱含量极低,可视为未检出。此外梨枣叶茶具有高矿质元素Zn和Fe以及高VC含量的特点。最终五月份的梨枣叶茶条索紧细、色泽嫩绿,汤色明亮、滋味鲜醇,整体品质最好,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和VC含量分别为41.82%、8.99%、5.64%、114.72mg/g和136.5mg/100g;六月份叶茶干茶色泽和茶汤滋味次之,七月和八月份叶茶干茶色泽和茶汤滋味最差。结论:五月份是梨枣叶茶收获制茶的的最佳时期,枣叶茶作为一种矿物质、维生素营养丰富,且无咖啡碱的新型茶叶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掌握不同烤烟品种中部叶主要品质性状的特征差异,运用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法对我国7个烤烟品种(红大、翠碧1号、KRK26、秦烟96、云烟85、NC55、龙江911)的160个中部叶原烟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7个烤烟品种中部叶外观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各品种外观质量总体变异较小,但所有品种中部叶色度以及红大和KRK26烟叶油分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2)7个烤烟品种常规化学成分和烟气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所有品种的常规化学成分以及云烟85、秦烟96和龙江911烟气品质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红大、NC55、翠碧1号和KRK26烟气品质变异较小;(3)云烟85外观质量综合得分最高81.99分、翠碧1号烟气品质综合得分最高64.64分,翠碧1号、云烟85、红大和KRK26中部叶主要品质性状优于龙江911、秦烟96和NC55。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传统滇红工夫红茶与野生滇红工夫红茶品质特点的差异,本文收集了5个传统滇红工夫红茶和5个野生滇红工夫红茶,对其感官品质和生化品质成分进行了分析。感官审评表明,供试样品的外形、汤色、叶底均符合滇红工夫红茶的特征,即干茶色泽乌黑油润,茶汤红艳或橙红明亮,叶底嫩匀,但传统滇红滋味浓强,而野生滇红滋味醇和鲜爽。传统滇红工夫红茶的水浸出物、总儿茶素、咖啡碱含量分别为41.07%、18.53和14.60 mg/g,明显高于野生滇红的38.42%、10.58和9.54 mg/g;而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3.92%)低于野生滇红(5.01%);二者茶多酚平均含量分别为16.61%、16.56%,无明显差异;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4%、6.75%、10.93%和0.61%、2.70%、11.80%,其中茶红素含量差异明显;槲皮素、芦丁、山柰酚、杨梅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9、0.67、0.01、0.07 mg/g和0.14、0.27、0.16、0.15 mg/g,差异明显。以19个生化成分含量为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CA),均能将传统滇红工夫红茶和野生滇红工夫红茶明显地分为两类,说明二者的生化成分含量具有明显差异。综合来看,传统滇红的水浸出物、儿茶素类、咖啡碱及黄酮醇类含量高,导致其滋味浓强;而野生滇红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高,是其滋味鲜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工夫红茶主要内含成分与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1种工夫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的测定,并作了感官审评,比较了这些对品质影响较大的内含成分含量与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工夫红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与工夫红茶香气得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汤色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得分呈极显著正相关;茶褐素含量与茶汤色得分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滋味呈显著性负相关,与茶汤总得分呈显著性负相关;茶红素与茶黄素的比值和茶汤汤色得分呈二次曲线关系;氨基酸的含量与茶汤滋味品质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香气得分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针对长江中下游不同产茶区的红茶进行感官品质评价,结合理化成分和香气成分分析,提取滋味和香气品质相关特征信息。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区域红茶在感官品质上呈现甜香、薯甜香、甜醇等香气、滋味等特征。品质成分中水浸出物、咖啡碱、萜烯醇含量均较高,大部分产区茶红素与茶黄素的比例为1:10~1:13之间,是长江中下游区域红茶汤色红亮、滋味醇厚、甜香持久的物质基础。其中湖北茶区红茶的可溶性糖、茶红素等含量较高,是茶汤红亮、滋味甜醇的物质基础,湖南茶区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黄酮、儿茶素总量、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较高,是其茶汤深红、滋味浓厚的物质基础;浙江、安徽茶区红茶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是其茶汤甜醇的物质基础。醇类和醛类是主要的香气化合物,芳樟醇、氧化芳樟醇、香叶醇、苯甲醛、苯乙醛、2-甲基丁醛、2-己烯醛、β-环柠檬醛、水杨酸甲酯和β-紫罗酮等共同构成了红茶甜香、糖香及花香的物质基础,另外2-正戊基呋喃、2-乙基呋喃和1-乙基-2-甲酰吡咯呈现坚果、焦香等风味,对红茶的焦糖香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晒红茶的香气成分及探讨较为合适制作晒红茶的茶树品种,采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10个茶树品种的香气成分,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各品种所制晒红茶的主体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所制的晒红茶呈香物质组成、相对含量及ROAV值存在巨大差异。10个品种所制的晒红茶均以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高,且在醇类物质中均以芳樟醇的相对含量最高。ROAV贡献值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10个品种晒红茶中均以芳樟醇相对含量最高,但芳樟醇仅作为关键呈香物质之一,并非贡献最大的物质。清水3号、73-11、群体种、云抗10号、云茶普蕊、云抗37号及73-8均为β-紫罗酮对呈香贡献度最高,长叶白毫及云抗14以β-紫罗兰酮对呈香贡献度最高,云抗43号则以1-甲基萘对呈香贡献度最高。本研究从香气成分的角度明确了清水3号、73-11及群体种更适合制作晒红茶,为云南红茶品质提升及晒红茶筛选适制性茶树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