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燕麦粒为原料,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响应面优化原味燕麦乳加工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加入耐高温淀粉酶和糖化酶的原味燕麦乳与不加酶原味燕麦乳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燕麦粒∶水=1 ∶20(g/mL),液化条件为耐高温淀粉酶添加量0.20‰,酶解时间90 min,酶解温度90 ℃,糖化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0.2‰,酶解时间60 min,酶解温度60 ℃,在此工艺下原味燕麦乳总固形物含量6.39%,蛋白质含量0.54%,还原糖含量3.23%,微生物指标符合要求(菌落总数<10 CFU/g,大肠杆菌未检出),且加入耐高温淀粉酶和糖化酶的原味燕麦乳稳定性比不加酶的原味燕麦乳稳定性好。在此工艺下得到的原味燕麦乳组织状态均匀、稳定性较好、具有燕麦的清香。  相似文献   

2.
以燕麦、荞麦粉同比例混合为原料,加入不同浓度的α-淀粉酶和糖化酶进行糊化、糖化,将原料中的多糖酶解为可用于直接发酵的还原糖,以此提高发酵酒精度,增加后期产品的产量.研究过程运用酶解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的工艺条件,其中糊化条件:α-淀粉酶用量30 U/g燕麦、荞麦粉,糊化温度70℃;糖化条件:糖化酶用量300...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究加酶挤压对小麦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分别设置浓度梯度为0%、0.1%、0.2%、0.5%、1%、2%的α-淀粉酶-小麦淀粉混合物样品,挤压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快速粘度仪(RVA)等分析淀粉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堆积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吸水指数与加酶量呈负相关,水合指数与加酶量呈正相关;挤压后淀粉糊化度均大幅度提高,接近完全糊化;挤压后淀粉的颗粒结构被完全破坏且加酶使得淀粉颗粒粒径更小;加酶挤压处理后相对结晶度降低,从原淀粉的17.52%降至10.29%(酶浓度2%);挤压处理后小麦淀粉的糊化焓均显著下降(P<0.05),挤压淀粉样品焓值最低,仅为0.24 J/g,加酶挤压淀粉的焓值高于挤压淀粉,随着加酶量的增加,淀粉的焓值上升至2.5 J/g左右;RVA曲线可明显看出处理组的粘度远低于原淀粉粘度,且加酶挤压样品粘度低于不加酶挤压粘度。本文探明了加酶挤压对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作用规律,可为加酶挤压技术在淀粉基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燕麦发芽过程中淀粉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国 《中国粮油学报》2012,27(4):25-27,49
研究了裸燕麦发芽过程中淀粉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发芽过程中,燕麦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及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力明显地先增加后降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含量均随着发芽的进行呈下降趋势,发芽72 h分别降低了25.86%、11.08%和17.31%。相关性分析表明,燕麦发芽期间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与α-淀粉酶、β-淀粉酶及总淀粉酶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均与淀粉酶活力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燕麦和菊花为原料,采用高温α-淀粉酶制备燕麦酶解液(燕麦∶水=1∶15),与高温浸提得到的菊花汁(菊花∶水=1∶50)进行调配,制得燕麦菊花复合饮料。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燕麦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80℃、加酶量220u/g、酶解时间50min。运用正交实验设计9个不同配方的燕麦菊花饮料,采用评分检验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优配方为:燕麦酶解液与菊花汁比例为1∶3,复合稳定剂(CMC∶黄原胶=1∶1)添加量0.15%,白砂糖添加量6%。   相似文献   

6.
燕麦米饭抗老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燕麦米饭低温贮藏过程中的老化现象,制备出具有良好抗老化性质的燕麦米饭,对其加工工艺中的加水量、浸泡条件和蒸煮环节中添加抗老化剂的种类和比例进行了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浸泡时控制燕麦米加水量在1.2~1.9倍,可得到口感较好,且抗老化性较好的米饭;单独采用0.8%的α-淀粉酶或0.4%的β-环状糊精浸泡,或者蒸煮时添加0.2%~0.6%的单甘酯均可有效提高燕麦米饭低温贮藏后的糊化度;正交试验表明:燕麦米饭抗老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0.8%α-淀粉酶浸泡,加水量为燕麦米质量的1.2倍,蒸煮时添加0.6%单甘酯.  相似文献   

7.
以燕麦麸皮为原料,研究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燕麦胶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最佳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0(质量比)、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燕麦胶提取得率为4.57%。采用耐热α-淀粉酶脱除提取液中的淀粉,最佳条件为耐热α-淀粉酶添加量为6 U,水解反应40 min;等电点沉淀法脱除提取液中的蛋白质,最佳提取液pH值为4.5。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燕麦胶样品中糖含量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麦胶样品中残留蛋白质含量的最佳提取液pH值是4.5,糖含量为60.518%,残留的蛋白质含量为3.584%。  相似文献   

8.
预糊化处理对高含量燕麦挂面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燕麦预糊化处理对高含量燕麦挂面品质的影响,本文采用蒸制、挤压膨化和滚筒干燥对燕麦进行预糊化处理,分析不同类型与添加量的预糊化燕麦粉对混合粉(燕麦粉总量为70%)糊化特性及挂面力学特性、蒸煮品质和煮后面条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糊化粉添加量升高,混合粉的室温粘度增大;混合粉的热粘度与蒸制燕麦粉(SOF)添加量成正相关,与挤压预糊化粉(EOF)和滚筒预糊化粉(DOF)添加量成负相关。SOF添加量为70%时,燕麦挂面品质最好;而EOF和DOF添加量为8.75%时,挂面品质最好。相比之下,前者的弹性模量、断裂应力、断裂位移、咀嚼性更大,黏附性、蒸煮损失率更小。综上,添加预糊化粉可以改善挂面品质,采用SOF制备的燕麦挂面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酶法制备燕麦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对α-淀粉酶酶解燕麦制备燕麦浆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加酶量为6u/g燕麦,温度为55℃,时间为45min,料液比为1:8(w:w)时得到的燕麦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到17.24g/100mL。然后又研究了淀粉水解程度对燕麦浆粘度、色泽和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当DE值达到50%时,燕麦浆的粘度、色泽、稳定性基本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10.
对多酶协同制备低聚异麦芽糖(IMOs)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建立了以玉米淀粉为底物,使用耐高温α-淀粉酶进行液化,以α-葡萄糖苷酶、普鲁兰酶和β-淀粉酶同时糖化转苷制备IMOs的基本工艺。通过优化液化程度、糖化转苷过程作用温度和p H、糖化阶段α-葡萄糖转苷酶、普鲁兰酶和β-淀粉酶的添加量,形成了快速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的工艺。最优工艺如下:以25%(w/v)玉米淀粉为底物,液化还原糖含量(DE值)为2030,糖化转苷温度为55℃,p H6.0,α-葡萄糖苷酶添加量为5001000 U/g、普鲁兰酶添加量为0.9 U/g、β-淀粉酶添加量为500 U/g。结果表明:反应15 h可得到异麦芽二糖、异麦芽三糖和潘糖之和为49.09%的低聚异麦芽糖浆。本研究所建新工艺可以淀粉为原料快速高效制备IMOs,其有效组分明显高于现有生产工艺,制备周期也较现有生产工艺缩短70%以上,研究结果对现有IMOs生产技术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对α-淀粉酶酶解燕麦制备燕麦浆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加酶量为6u/g燕麦,温度为55℃,时间为45min,料液比为1:8(w:w)时得到的燕麦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到17.24g/100mL。然后又研究了淀粉水解程度对燕麦浆粘度、色泽和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当DE值达到50%时,燕麦浆的粘度、色泽、稳定性基本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热烫、炒制和微波处理对燕麦全籽粒灭酶,比较不同灭酶方式对燕麦残余脂肪酶活、总酚含量、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灭酶方式对燕麦乳品质及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灭酶方式均可显著降低燕麦的残余脂肪酶活和总酚含量(p<0.05);但采用炒制和微波灭酶的燕麦籽粒所制作的燕麦乳体系中液滴聚集程度较高,体系发生严重失稳;通过对燕麦籽粒沸水充分热烫3 min处理可提高燕麦乳黏度,利于提高体系的稳定性,所制备的乳液平均粒径d43为5.23 μm,优于其余两种灭酶方式,且糖含量、蛋白含量等营养成分保留率较高。故采用燕麦为原料制作具有清洁标签特征的燕麦乳产品时,对原料进行热烫灭酶处理,相对于炒制和微波灭酶,更有利于保持燕麦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波预处理和两步酶解法生产燕麦乳,通过单因素和多指标正交试验优化了酶解工艺。得到的微波预处理条件是:料液比(质量比)1∶7、微波载物量33.3 W/g、时间3 min;液化条件为:中温淀粉酶用量0.1%、作用温度85℃、时间60 min;糖化条件为:复合糖化酶用量0.09%、作用时间70 min。该工艺下制得燕麦乳的总固形物含量达到10.03%,蛋白质含量1.37 g/100 mL,还原糖含量3.09 g/100 mL,相对黏度3.52,乳液颗粒中位径1.747μm,产品黏度与甜度适中、口感爽滑,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燕麦糊精脂肪替代品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燕麦淀粉制取低DE值燕麦糊精脂肪替代品的工艺条件,同时探讨了潭度、pH值对其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5000/g淀粉(干基)时,在酶解温度90℃、底物浓度30%、酶解15min条件下能得到DE值为5.71的燕麦糊精;pH值为4.0-6.0时该燕麦糊精乳化性能最好,温度对乳化性影响不大;表明该燕麦糊精能够作为脂肪替代品。  相似文献   

15.
对以苦荞、燕麦、杏鲍菇三者为原料的复合粉进行液化和糖化工艺研究。将三种原料进行不同比例的复配,根据氨基酸参考模式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各蛋白的营养价值进行比较,得出营养价值最高的复配比例。在此基础上,添加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进行酶解,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加酶量、酶解时间和温度对复配粉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最佳原料复配比为:燕麦∶杏鲍菇∶苦荞=2∶1∶11,此时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值为95.88,接近氨基酸参考模式。最佳液化条件为:α-淀粉酶加酶量6 U/g、时间40 min、温度60℃;最佳糖化条件为:β-淀粉酶加量1000 U/g、时间2.5 h、温度55℃,在此工艺条件下,还原糖含量达到了25.43%。通过氨基酸复配及液化、糖化工艺处理的复合粉,其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燕麦全麦发芽前后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燕麦全粉的乳化性从发芽前的3.32m2/g增加到发芽后的5.6m2/g;燕麦全粉的吸水性指数和水溶性指数分别由发芽前的4.38%、7.63%增加到发芽后的5.92%、58.19%。同未发芽燕麦全粉相比,发芽燕麦全粉的色度L值和a值显著减少(p<0.01),b显著增加(p<0.01)。发芽燕麦全粉的最适合糖化温度为50℃,糖化4h产生还原糖5.4mg/g,而未发芽燕麦全粉的最适合糖化温度为45℃,糖化6h产生还原糖1.49mg/g。燕麦总酚含量从发芽前的0.058mg/m L增加到发芽后的0.105mg/m L。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燕麦全麦发芽前后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燕麦全粉的乳化性从发芽前的3.32m2/g增加到发芽后的5.6m2/g;燕麦全粉的吸水性指数和水溶性指数分别由发芽前的4.38%、7.63%增加到发芽后的5.92%、58.19%。同未发芽燕麦全粉相比,发芽燕麦全粉的色度L值和a值显著减少(p0.01),b显著增加(p0.01)。发芽燕麦全粉的最适合糖化温度为50℃,糖化4h产生还原糖5.4mg/g,而未发芽燕麦全粉的最适合糖化温度为45℃,糖化6h产生还原糖1.49mg/g。燕麦总酚含量从发芽前的0.058mg/m L增加到发芽后的0.105mg/m L。  相似文献   

18.
燕麦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燕麦为主要原料,研制开发一种新型植物饮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燕麦淀粉的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料水比1:15,α—淀粉酶添加量0.2%,酶解温度70℃,酶解时间1.5h。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得出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燕麦汁80%,全脂奶粉1.49%,白砂糖2.94%,柠檬酸0.14%。在饮料加工中,添加0.25%黄原胶和0.1%果胶作为稳定剂,在均质温度50℃和均质压力40MPa条件下均质两次。研制出的饮料营养丰富、酸甜可口、组织细腻,并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符合市场消费需求,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液化法酿造燕麦黄酒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炒制后粉碎的裸燕麦为原料,葡萄糖当量值、还原糖含量与固形物含量作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液化法酿造燕麦黄酒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5 U/g、液化温度95℃、液化时间40 min;最佳糖化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100U/g、糖化温度65℃、糖化时间180 min;最佳主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5、发酵温度30℃、酵母添加量为0.25%、发酵时间5 d。在此条件下,16℃稳定25 d后得到燕麦黄酒,口味醇和爽口,品质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各项要求。本研究及结果可为燕麦黄酒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沙米复合粉进行双螺杆挤压处理,全面探讨了不同挤压条件对仪器性能及产品特性的影响,为挤压膨化生产营养早餐粉及沙米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扭矩利用率和模头压力随螺杆转速、挤压温度、α-淀粉酶添加量增大而减少,随喂料速度增大有增大的趋势。加酶预处理使挤压复合粉的膨胀率和水溶性指数升高,吸水性指数略有下降,单位机械能显著低于未加酶样品。挤压后沙米复合粉颜色明显变暗,黏度值显著下降。综合考虑挤压机系统参数、膨化产品特性及挤压沙米复合粉的理化及糊化特性,选择螺杆转速为130 r/min、挤压温度为130℃、喂料速度为16 r/min、α-淀粉酶添加量为0.5%作为生产沙米复合营养早餐粉的较适宜加工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