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改善菌种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该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为原始菌株,以纤维素酶酶活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诱变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复合诱变条件为紫外(UV)处理150 s、0.25 mol/L亚硝酸钠(NaNO2)在诱变温度23 ℃下诱变处理23 min。在此优化复合诱变条件下,突变株UN-5纤维素酶酶活为101.48 U/mL,比原始菌株的酶活提高了205.8%。经10代传代,纤维素酶酶活仍有100.5 U/mL,说明该突变株产纤维素酶能力强且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旨在通过复合诱变技术提高真菌产纤维素酶能力。以实验室前期菌株枝孢菌(Cladosporium)B03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诱变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处理,通过刚果红染色初筛和酶活复筛,最终得到产酶能力提高的突变菌株AY-42。较原始菌株相比,羟甲基纤维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CMC)酶活提高36. 14%,为(582. 14±2. 32) U/mL,滤纸酶(filter paper activity,FPA)酶活提高97. 03%,为(92. 27±0. 23) U/mL。并且产酶能力能稳定遗传。该研究通过诱变技术提高枝孢菌B03的产酶能力,为菌株B03应用于纤维素酶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地衣芽孢杆菌(Baclicus lincheniformis)E-417为出发菌株,采用氯化锂(LiCl)-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法对其进行诱变,通过酪蛋白平板初筛、摇瓶复筛、遗传稳定性验证筛选高产碱性蛋白酶的优良菌株,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氯化锂添加量为1.5%、ARTP照射时间为45 s的最适复合诱变条件下筛选得到1株高产碱性蛋白酶的优良菌株F-3,酶活达到12 147 U/mL,且该菌株传代8次后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其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为玉米粉41 g/L、豆饼粉40 g/L、碳酸钠2.1 g/L、磷酸氢二钠2.0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 ℃、初始pH值7.0、接种量8%。在此优化条件下,碱性蛋白酶酶活达到16 156 U/mL,较原始菌株提高75%。  相似文献   

4.
以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为出发菌株,用混合酶制取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形成条件进行探讨,并进行紫外诱变选育。采用50h菌龄的菌丝体,使用蜗牛酶(0.6%)+溶菌酶(0.4%)+纤维素酶(0.6%)的复合酶液,30℃酶解2h,在该条件下原生质体浓度可达7.8×106个/mL,再生率为7.3%。在最佳紫外照射时间80s下,突变株经筛选,得到一株酯化酶活显著提高、遗传性能稳定的诱变株HN215-6,其酶活达468.4mg/100mL,比出发菌株HN215提高了1.66倍。  相似文献   

5.
以产酸性α-淀粉酶的黑曲霉0-2-1为出发菌,选用180s的紫外线照射剂量对其孢子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利用固体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和发酵液酶活测定复筛;筛选到3株酶活有较大提高的突变株UV9、UV17、UV31,其酸性α-淀粉酶活力分别为184.66、162.73、167.31U/mL,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54.9%、38.1%和42.0%,遗传稳定性实验证明3株突变株传代过程中均保持相对稳定的较高酸性α-淀粉酶活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蜡状芽孢杆菌,筛选获得酶活提升的菌株。结果表明,蜡状芽孢杆菌在种子液中培养6 h可达到对数期中后期,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时间为60 s时,蜡状芽孢杆菌的致死率达到85%,筛选得到一株壳聚糖酶活性提高13.19%的突变株,然后进行酶活稳定性验证,经六代培养的平均酶活为9.643367 U/mL,波动在5%之内,表明其产酶量高,稳定性强,可用于后续出发菌株。诱变后菌株经电镜观察,发现菌落形态无明显变化,但是菌株的个体形态发生了变化,比原始菌株细长,证明酶活提高是ARTP诱变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产酶能力,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与紫外(UV)复合诱变技术对酿酒酵母G13、G21菌株进行递推式复合诱变,经过一轮ARTP诱变两轮UV诱变,摇瓶培养筛选到两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Dea-G13D1Z2、Dma-G21D1Z2,经连续5代发酵生产试验,产酶水平可分别稳定在240.93和173.38 U/mL,是出发菌株G13、G21酶活的4.61倍和3.59倍。递推式ARTP-UV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突变育种的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微生物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产气气杆菌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复合诱变,从大量突变株中筛选出一株产酶稳定且酶活较高的菌株UV2-10-6,酶活由最初的2.9592U/mL提高为14.82U/mL,提高了4倍.并探讨了一种高效的异淀粉酶产生菌的选育方法,为下一步培养基优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线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技术对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Nz 3.602进行诱变选育。对诱变致死率进行测定,确定最佳诱变条件为:15 W紫外灯照射12 min,ARTP处理40 s。对突变菌株进行透明圈法初筛、糖化力测定法复筛,最终得到产酶能力较高的突变菌株B5。其糖化酶酶活为1 050.32 U/g,较出发菌株糖化酶酶活提高85.53%,并且遗传稳定性较好。以菌株B5为研究对象,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其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佳固态发酵条件为:糠壳添加量15%,原料含水量70%,接种量12%,培养时间5 d,培养温度30 ℃。该条件下糖化酶酶活为(1 254.17±6.14) U/g,比优化前提高了19.41%。  相似文献   

10.
氯化锂诱变黑曲霉原生质体选育高产植酸酶菌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氯化锂诱变黑曲霉原生质体,筛选高产植酸酶菌株。获得制备黑曲霉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纤维素酶1.0%,蜗牛酶0.5%,菌龄24 h,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 h,渗透压稳定剂0.7 mol/L NaCl。采用氯化锂对制得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结果表明:经0.15%LiCl诱变后,原生质体存活率为23.37%,此时,获得一株植酸酶活最高的突变株,为19.24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54.41%,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主要通过紫外(UV)和甲基磺酸乙酯(EMS)的交替诱变的方法提高绿色木霉的产酶能力,并成功筛选到了一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其在平板筛选培养基中的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达到2.1,传代稳定后在产酶培养基中纤维素酶活(CMCase)和滤纸酶活(FDAase)分别达到21.05U/mL和2.4U/mL。之后经培养基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其酶活,最终诱变菌株在最佳产酶培养基中CMCase达到22.5U/mL,FDAase达到2.52U/mL。  相似文献   

12.
探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筛选高乳糖酶活力乳酸克鲁维酵母的条件。以ARTP诱变育种方法为诱变手段,对乳酸克鲁维酵母进行不同时长(10 s依次增加到300 s)的诱变处理,并结合高通量筛选方法快速筛选出33株乳糖酶活力提高50%以上的突变菌株。通过复筛最终得到4株高乳糖酶活力的突变菌株,采用三角瓶摇床培养,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突变菌株的乳糖酶活力均大于原始菌株,其中最大乳糖酶活力提高到0.257 U/mL,是原始菌株(0.090 U/mL)的2.8倍;4株突变菌株生长速度比原始菌株显著提高。ARTP诱变育种技术结合高通量筛选方法是1种快速、有效的新型微生物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具有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活力的镰孢霉菌(酶活力为1.42 U/mL)为出发菌株,先后利用常温室压等离子(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和紫外-氯化锂(UV-LiCl)技术,对其进行了4轮递进诱变选育,以筛选得到高活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菌株。实验得到ARTP诱变的最佳处理时间为80 s, UV-LiCl诱变的最佳处理时间为80 s(6 g/L LiCl)。通过变色圈大小初筛和摇瓶复筛,最终筛选得到一株酶活力达3.46 U/mL的菌株4-80-6,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43.66%,并且通过8次传代培养,该菌株遗传性较为稳定。以20%的底物浓度催化反应时,突变株4-80-6水解率由原始菌11.6%提高到17.1%,光学纯度由93.5%提高到98.3%。对突变株4-80-6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25℃,培养基初始pH 8.5,接种量10.5%,培养时间48 h,该条件下酶活力为4.33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5.14%。研究结果为DL-泛解酸内酯酶法拆分的工业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  相似文献   

14.
以蛾微杆菌(Microbacterium imperiale)Mebl-012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和紫外复合诱变,筛选麦芽三糖生成酶高酶活菌株。将不同ARTP致死率下的菌悬液进行了混合,均匀涂布筛选平板进行初筛,之后用摇瓶发酵进行复筛,最终筛选出了一株麦芽三糖生成酶高产突变菌株Microbacterium imperiale Metp-57,酶活达到241.32 U/m L,较出发菌株Mebl-012(产量为116.43 U/m L)提高了107.26%。以ARTP诱变过程中筛选出的高产菌株Metp-57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得到高产突变株Metu-24,其麦芽三糖生成酶酶活可达到408.41 U/m L,较原始菌株Mebl-012提高了250.77%,且遗传性状稳定。突变株Metu-24较原始菌株Mebl-012的生长速率有明显提高。以本实验麦芽三糖生成酶水解淀粉,制备的麦芽三糖糖浆中麦芽三糖占主要成分,含量达到46.7%。  相似文献   

15.
以核酸酶P1产生菌桔青霉(Penicillum citrinum)为出发菌株,通过微波诱变,得到1株产核酸酶较高的生产菌SL5。在适宜条件下(004250MHz、800W、150s),其产生的核酸酶P1酶活由667.50U/mL提高到1228.20U/mL,提高了84.00%。传代试验表明,该突变株SL5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对产脂肪酶的解脂耶氏酵母菌株YL1进行诱变;通过三丁酸甘油酯平板法、p-NPP法以及酸碱滴定法等筛选得到高产脂肪酶的目标菌株C4,并研究其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解脂耶氏酵母菌株YL1的最佳诱变时间为60 s,菌株致死率达97.45%;突变株C4的脂肪酶酶活为13.4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82.6%,多代培养后遗传稳定;与出发菌株相比,突变株脂肪酶可使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合成转化率提高36.9%。  相似文献   

17.
以米曲霉y18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UV)和硫酸二乙酯(DES)2次诱变,获得产生淀粉酶活力酶较高的菌株y18-U-36-D-40,酶活达到434.5U/mL,比出发菌株提高153.35%,菌株经过7次传代,酶活稳定。  相似文献   

18.
以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HAS-8为出发菌株,利用氦—氖激光进行诱变育种。通过透明圈筛选和酶活力测定,筛选得到1株细菌HAS-8D,其纤维素酶活力提高68.2%。遗传稳定性试验证明它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经过正交试验优化,最终得到菌株HAS-8D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麸皮2.0%、玉米粉1.0%,培养时间24h,起始pH为7.0,发酵后活菌数达到1.1×109CFU/mL,酶活力为684.35 U/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紫外(UV)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技术筛选甲萘醌-7(MK-7)高产菌株。方法以产MK-7的纳豆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利用UV+ARTP复合诱变筛选MK-7高产菌株,并对突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从初筛的77株突变株中获得一株MK-7高产菌株UA31#,其产量由出发菌株的7.8 mg/L提高到20.5 mg/L,经12代传代培养性能稳定。结论通过UV+ARTP复合诱变可获得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MK-7菌株。  相似文献   

20.
高菊粉酶活酿酒酵母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安琪酿酒酵母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与微波2种物理诱变方法进行复合诱变.经过初筛与复筛,选育出了高菊粉酶活突变菌株Y05,其酶活达到90.97U/mL,约为出发菌株的8倍.经多次传代证明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当培养基中菊粉浓度200g/L时,经30℃72h发酵突变菌株Y05发酵液乙醇浓度为71.78g/L,乙醇得率为0.43g/g,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2.5%和1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