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的研究了在微波作用下的5种塑料食品包装膜中4种不同官能团的添加剂向食用橄榄油中的迁移情况,这些添加剂分别为抗氧剂BHT、抗氧剂168、HALS770和增塑剂DBP。通过不同试验条件下各种化合物的迁移速率研究食品包装材料的分子结构与迁移化合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塑料薄厚度、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对迁移速率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微波100、250、440、600W条件下二苯甲酮(BP)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HCH)从微波纸向脂肪类模拟物Tenax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将微波加热的迁移结果与常用恒温迁移实验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P在微波250W和440W时的最大迁移率几乎相同,而HCH在微波440W和600W时最大迁移率几乎相同,且微波条件下的最大迁移率小于常用恒温条件下的最大迁移率。除了功率的作用,温度和所做功对BP和HCH的迁移也有影响,且相比常用恒温加热的迁移实验,微波加热能加快BP和HCH在脂肪类物质中迁移行为的发生,但最大迁移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不同微波加热功率条件下PE膜内三种不同分子量不同分子结构的抗氧化剂(BHT、Irganox 1076和Irgafos 168)向6 种食用油的迁移,计算相应的扩散系数并给出其与微波加热功率的关系图。鉴于微波加热条件下迁移的特殊性,提出构建新的扩散系数预测模型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食品级PVC中4种增塑剂迁移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品包装材料聚氯乙烯(PVC)为研究对象,研究PVC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4种增塑剂在30℃~80℃条件下,水、乙酸、乙醇、正己烷4种模拟液中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此4种增塑剂都在正己烷的环境下迁移量最大,并且在各种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微波条件下纸包装油墨中增塑剂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纸张印刷油墨中4 种增塑剂(3 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和近年流行的环保增塑剂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向食品模拟物Tenax和奶粉的迁移,考察其在110、250、440、600、900 W微波功率下的迁移行为,探讨迁移影响因素,并与常规条件下的迁移行为做比较。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下微波功率越高,迁移量越大;且迁移行为受增塑剂的分子质量、极性等性质的影响;常规条件下的迁移影响因素也适用于微波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淋膜纸杯中Al和Mg向酸性食品中的迁移规律以及数学模拟软件模拟迁移的有效性,对8种淋膜纸杯样品采用湿法消解的方法消解,之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检测8种淋膜纸杯中Al和Mg的初始含量及其向酸性食品模拟物(3%乙酸溶液)中迁移的量。淋膜纸杯中Al和Mg的初始含量分别为841.6~3 482.0,179.1~19 720.1mg/kg。在迁移条件为40℃/12h,8种样品中Al和Mg向3%乙酸溶液中迁移量分别为0.077~0.212,0.065~0.862mg/kg,而在70℃/8h下8种样品中Al和Mg向3%乙酸溶液中迁移量分别为0.074~0.180,0.064~2.209mg/kg,淋膜层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厚度、迁移温度和时间以及纸的厚度和密度都能影响2种金属元素的迁移。使用迁移模拟软件AKTS-SML对8种淋膜纸杯样品进行迁移模拟,扩散系数采用Piringer模型,纸与LDPE之间的分配系数设置为1 000,LDPE与食品模拟物(3%乙酸)之间的分配系数设置为1,Al和Mg在40℃/12h下迁移模拟结果分别为0.760~3.075,0.162~17.750mg/kg;70℃/8h下迁移模拟结果分别为0.757~3.059,0.161~17.660mg/kg,软件模拟的迁移结果比试验所得到的都要高,迁移模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取代Al和Mg的迁移试验,确保消费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纺织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在人工汗液中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纺织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在人工汗液中的迁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用固相萃取浓缩富集人工汗液提取液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最佳条件,并对纺织品中的PAEs在酸性汗液中的溶出量随时间、温度、振动频率的变化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实验条件下DEP的溶出量皆远远大于DBP和DNOP,溶出量排序为DEP>>DBP>DNOP,而DEP、DBP和DNOP的溶出量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大,开始时随时间增大明显,后期增长缓慢;DEP、DBP和DNOP的溶出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振动频率对溶出量的影响不如时间、温度显著,总趋势是随着频率的升高溶出量增大。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了不同几种MA条件下3种PVC保鲜膜中增塑剂DOP在蒸馏水中的迁移规律(模拟果蔬MA保鲜的环境),以PE保鲜膜对照。结果表明,3种PVC保鲜膜包装的蒸馏水中增塑剂DOP有不同程度的迁移,而在PE膜包装的水中没有检测到DOP的迁移。PVC保鲜膜DOP的迁移量与温度、时间、保鲜膜DOP的含量、保鲜膜的厚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250W和600W微波加热功率条件下微波纸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向食品模拟物Tenax迁移的规律,并与常规高温迁移实验的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条件下的迁移受加热功率、加热时间、迁移物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极性等因素影响。与常规高温迁移相比,微波加热能加速物质迁移,说明迁移过程也受加热方式影响,微波加热可作为加速纸质包装中有害物质迁移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纸质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向Tenax和奶粉的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质谱联用对100、70与50℃条件下1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从微波纸和牛皮纸向脂肪类模拟物Tenax和奶粉中的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以温度、分子结构、纸张特性等为主要考虑因素,探究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迁移行为受温度、时间、纸张特性、分子量等因素影响,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纸张克重及厚度减小、分子量的降低,最大迁移率越高,但迁移率也受到分子结构及迁移底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锌/低密度聚乙烯膜(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film,LDPE)中锌(Zn)向食品的迁移行为,探究其迁移规律。方法选取2种食品模拟物(3%乙酸及超纯水)及真实食品(食用白醋及瓶装水),在3种不同实验温度下(70、40及20℃),研究锌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表征纳米ZnO/LDPE膜的表面形貌。结果锌向酸性模拟物中的迁移率远远大于水性模拟物中的迁移率,其中锌向酸性模拟物中的最大迁移率分别为22.7%,20.3%及18.6%(ZL-1,ZL-2及ZL-2#),向水性模拟物中的最大迁移率分别为9.9%,5.7%及4.9%(ZL-1,ZL-2及ZL-2#);锌向酸性食品的迁移量(1.59~5.03 mg/g)同样高于向水性食品的迁移量(2.98~24.60μg/g);随着纳米ZnO的初始含量变大迁移率变小;而偶联剂的加入对锌的迁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纳米ZnO浓度的增加,在薄膜中观察到纳米ZnO的不规则形貌。结论纳米ZnO/LDPE膜不适合在高温下包装食物,且其在酸性食品中的安全隐患高于水性食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当前市场中的PET、PP、PE 3种塑包材质包装的山茶油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PAEs)残留进行监测,了解市售山茶油中增塑剂残留状况与危害水平,为山茶油安全包装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模拟商品货架的摆放条件12个月,应用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茶油中的PAEs迁移水平进行定期监测。结果山茶油中存在着微量的PAEs,其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结论在山茶油品质保持期内,以上3种塑包材质包装的山茶油中的PAEs特定迁移量均低于国家卫生部的限量规定,正常生产条件下山茶油加工企业引用上述塑包材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结合蜜胺餐具的实际使用情况,选用合适的食品模拟物进行迁移实验,采用LC-MS/MS法测定三聚氰胺迁移量,研究蜜胺餐具中三聚氰胺单体的迁移规律。重点考察了食品模拟物种类、接触时间、接触温度、乙酸浓度、乙醇浓度、重复使用和微波加热等迁移条件下蜜胺餐具中三聚氰胺迁移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酸性食品和牛奶中的三聚氰胺迁移风险较高,且需控制蜜胺餐具的使用温度、盛放时间、重复使用次数及微波加热功率和时间以降低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迁移风险。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厚度聚氯乙烯(PVC)保鲜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厚度PVC保鲜膜,在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向鲜切蒜苔的迁移规律。DOP的提取与检测分别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膜厚度的增加,增塑剂DOP向鲜切蒜苔中的迁移量越大;且温度的升高也对迁移有明显的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Fick第二定律是否符合聚烯烃食品包装膜中纳米成分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规律,根据已有实验数据,基于Crank模型进行拟合,估算纳米金属/金属氧化物-聚烯烃食品包装膜中纳米成分的扩散系数,并分析温度、聚烯烃、纳米成分和食品模拟物对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成分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符合Fick第二定律。温度升高促进纳米成分的迁移,且温度与纳米成分扩散系数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不同聚烯烃结构对扩散系数的影响不同;聚丙烯3 种结构中,纳米铜和纳米氧化锌在均聚共聚聚丙烯中的扩散系数最大。不同纳米成分质量分数对其扩散系数的影响不同。纳米成分与食品模拟物、聚烯烃之间的溶解度差异也会影响其向食品模拟物迁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高温油炸油条经聚乙烯食品包装袋包装后, 包装材料中DBP和DnOP两种物质向油条迁移行为。方法 样品经甲醇-饱和正己烷提取, 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 用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进行分离, GC-MS进行检测。结果 油条与包装袋初始接触温度越高, DBP和DnOP的迁移量越大, 当油条初始温度为200 ℃时用PE袋进行包装, 放置60 min后, 油条中DBP和DnOP的迁移量分别为0.70、0.16 mg/kg; 包装后的油条随储藏时间的延长, DBP和DnOP迁移量逐渐增大, 25 ℃条件下贮藏48 h, 油条中DBP和DnOP迁移量分别为0.79、0.24 mg/kg, 4 ℃条件下储藏贮藏48 h的样品中DBP和DnOP迁移量分别为0.63、0.15 mg/kg。4 ℃条件下储藏的样品中DBP和DnOP迁移量均低于25 ℃下储藏样品。结论 DBP和DnOP在油条中最大的迁移量发生在与包装材料接触的表面, 逐渐向油条内部发生渗透迁移。DBP和DnOP的迁移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温油炸油条经聚乙烯食品包装袋包装后,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基酯(DnOP)两种物质向油条迁移行为。方法样品经甲醇-饱和正己烷提取,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进行分离,GC-MS进行检测。结果油条与包装袋初始接触温度越高,DBP和DnOP的迁移量越大,当油条初始温度为200℃时用PE袋进行包装,放置60min后,油条中DBP和DnOP的迁移量分别为0.70、0.16mg/kg;包装后的油条随储藏时间的延长,DBP和DnOP迁移量逐渐增大,25℃条件下贮藏48h,油条中DBP和DnOP迁移量分别为0.79、0.24mg/kg,4℃条件下储藏贮藏48h的样品中DBP和DnOP迁移量分别为0.63、0.15mg/kg。4℃条件下储藏的样品中DBP和DnOP迁移量均低于25℃下储藏样品。结论 DBP和DnOP在油条中最大的迁移量发生在与包装材料接触的表面,逐渐向油条内部发生渗透迁移。DBP和DnOP的迁移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8.
高梁红色素萃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索氏萃取法、微波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三种方法对比研究了影响提取高粱红色素的各种因素:即溶液的酸碱性、提取温度、时间、功率、液固比。实验结果表明:索氏萃取法的最佳条件为70%体积分数、pH3左右的酸性乙醇,萃取温度75℃,液固比100:1(ml/g),萃取时间240min:微波萃取法溶剂的最佳条件为体积分数70%乙醇,pH2,液固比45:1(ml/g),功率720W,萃取时间1.5min。超声波萃取法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65℃,功率80W,液固比45:1(ml/g),时间60min。索氏萃取法、微波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高粱红色素的产率分别为16.5%、15.03%和13.38%。虽索氏萃取法产率略高于微波萃取法,但综合考虑能耗、萃取时间及操作流程,微波法有省时、快速、节能和节省溶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鲜瑶  李洪军  贺稚非  张璇 《食品科学》2011,32(4):107-111
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建立辣椒酱微波杀菌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利用模型的响应面及其等高线对影响微波杀菌关键因素微波功率、温度、微波杀菌时间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辣椒酱微波杀菌效果的因素顺序为功率>温度>时间,优化出降低辣椒酱中3.75个数量级菌落总数的条件为微波功率960W、温度85℃、微波杀菌时间8.9min。在此杀菌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一致,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茶杯内膜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3种增塑剂向脂溶性模拟液(牛奶、植物油、异辛烷)中的迁移溶出量。结果表明,奶茶杯内膜材料经过脂溶性模拟液浸泡后有DEHP和DBP的检出,DOP未检出,DBP检出量在欧盟指令2007/19/EC的规定范围内,DEHP检出量远大于英国农渔食品部规定的的每日耐受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