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桑葚为原材料,采用植物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对桑葚汁进行单菌株和混合菌株发酵,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探究发酵桑葚汁的最佳发酵工艺,并测定分析桑葚汁在发酵过程中的功能性成分(总黄酮、总花青素、总酚)和抗氧化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等。结果表明,发酵桑葚汁最佳发酵工艺为菌种添加量0.06%,初始pH6.1,发酵温度37℃,低聚果糖添加量0.09%。乳酸菌发酵提高了发酵桑葚汁的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单菌株和混合菌株相比,混合菌株发酵可显著提高(P<0.05)桑葚汁功能性化合物含量,且未发酵桑葚汁和混合菌株发酵48 h后含量分别为总黄酮4.18~6.36 mg/mL,总花青素0.67~1.95 mg/mL,总酚12.62~18.65 mg/mL;混合菌株发酵48 h桑葚汁的抗氧化活性得到明显提升,ABTS+自由基清除率61.81%~88.17%,DPPH自由基清除率52.78%~81.64%,羟自由基清除率37.38%~86.07%,总抗氧化能力17.85~29.49 mmol/L。...  相似文献   

2.
以风柜斗草(Sarcopyramis nepalensis)为原料,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发酵菌种制备风柜斗草发酵液。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法试验,优化风柜斗草发酵工艺;测定最佳工艺发酵所得发酵液总黄酮、总酚、多糖含量,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作用。结果表明,风柜斗草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0.5%、发酵时间14 h、发酵温度28℃。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总黄酮含量为7.28 mg/m L,总酚含量为3.54 mg/m L,多糖含量为4.78 mg/m L;该发酵液总抗氧化能力为(71.32±0.64)μmol/m L,3倍稀释液的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44.93±1.92)%,4倍稀释液的羟自由基清除率为(94.46±2.35)%,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9.71±0.33)%;发酵液加入量达50%时酪氨酸酶抑制率为(48.74±1.29)%,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和酪氨酸酶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实验探究乳酸菌与酵母菌结合发酵枸杞饮料时,不同发酵方式下枸杞饮料的主要成分、抗氧化活性及两者相关性。以枸杞汁为底物,在30℃接种2.5%乳酸菌(嗜热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乳糖杆菌质量比为1∶2∶1)和非酿酒酵母(绿茶培养的红茶菌中分离出的)制备发酵枸杞饮料。结果表明,与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相比,先乳酸菌发酵再酵母菌发酵枸杞饮料的还原糖含量(5.91 mg/L)下降更快,总酚(5.121 mg/L)和总黄酮(118.64 mg/L)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更强,生成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6种醇类、7种烷烃类和8种酯类;其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均呈现显著性正相关,与超氧自由基清除率呈现显著性负相关。发酵枸杞饮料有良好的抗氧能力,为不同发酵方式下枸杞饮料的探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乳杆菌对茯苓的发酵性能,特别是药材原有的抗氧化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发酵前后的变化。采用3株乳杆菌,即植物乳杆菌YS-1、植物乳杆菌YS-2和鼠李糖乳杆菌YS-3,对茯苓进行发酵,通过检测茯苓发酵前后的总黄酮、总酚、总三萜3类物质含量及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3种自由基清除率,揭示中药茯苓经过不同乳杆菌发酵后的成分和抗氧化性变化。茯苓经过植物乳杆菌YS-1、植物乳杆菌YS-2发酵后3类物质含量和3种自由基清除率均有升高。经鼠李糖乳杆菌YS-3发酵后总黄酮、总酚含量提高而总三萜含量下降,对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变化。经过植物乳杆菌YS-1发酵茯苓的物质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总体较高,总黄酮、总酚、总三萜含量分别达到4.2, 6.5和7.9 g/L,相对于发酵前分别提高75%, 55%和44%;羟自由基、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77%, 75%和88%。试验表明,不同乳杆菌发酵茯苓的性能差异较大,针对茯苓的发酵需要筛选合适的菌种。适宜的乳杆菌发酵茯苓可以显著提高其抗氧化成分含量,同时提高其对自由基清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羊奶为发酵原料,探究不同乳酸菌对发酵羊奶体外降血糖和抗氧化功能活性影响。方法:以3株实验室保存的具有降血糖、抗氧化功能的乳酸菌和酸奶商业发酵剂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ST)为发酵菌株,采用功能菌株单菌发酵和联合商业发酵剂混合发酵两种方式发酵羊奶,分析不同乳酸菌发酵羊酸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功能。结果:单菌发酵和混合发酵羊奶,其体外降血糖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GC215单菌发酵羊酸奶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活性最高,分别为87.35%和359.17μmol/L L-半胱氨酸还原当量;PTIO自由基清除率为11.25%;马里甘草乳杆菌(Liquorilactobacillus mali)L31发酵羊酸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比未发酵羊奶提高了44.08%,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PC-2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羊酸奶对α-淀粉酶活性抑制最高,为82.30%。结论:功能性乳酸菌发...  相似文献   

6.
从市售酸泡菜中分离纯化乳酸菌,以植物乳杆菌PL2、大肠杆菌As1.184等为指示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以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OH、O2-·清除率为指标,进一步筛选高抗氧化活性菌株。结果表明:从市售酸菜中分离筛选出8?株兼具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菌株,其中菌株b-2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最强,根据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植物乳杆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的无细胞提取物对·OH的清除率最高,为67.6%;其完整细胞对O2-·的清除活性最强,清除率为62.8%;其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达91.3%。植物乳杆菌b-2具有较好的抑菌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作为功能性乳酸菌发酵剂,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以沙棘、胡萝卜和黑枣为原料制备复合果蔬汁,分别接种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及其组合(1∶1,体积比)进行发酵,比较复合果蔬汁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总数、pH值、总酸、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有机酸、总黄酮、总多酚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及其组合发酵复合果蔬汁中还原糖含量无显著差异。相比直接接种植物乳杆菌或鼠李糖乳杆菌单一菌种发酵复合果蔬汁,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耦合发酵可显著增加乳酸菌的菌落总数(P<0.05),提高总酸、总黄酮、总多酚、乙酸和乳酸等物质的含量(P<0.05),增加体外抗氧化活性(P<0.05)。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乳杆菌对典型药食同源中药发酵的性能,特别是药材原有的特征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发酵前后的变化。以葛根为研究对象,采用三株乳杆菌,即植物乳杆菌YS-1、植物乳杆菌YS-2和鼠李糖乳杆菌YS-3,对葛根进行发酵,通过检测葛根发酵前后的总黄酮、总酚、总三萜三类物质含量以及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三种自由基清除率,揭示中药葛根经过不同乳杆菌发酵后的典型成分和抗氧化性变化。葛根经过植物乳杆菌YS-1、植物乳杆菌YS-2发酵后总黄酮、总酚、总三萜含量变化不同,且差异较大,但均有升高。经过植物乳杆菌YS-1发酵的葛根发酵液的特征性成分含量最高,总黄酮、总酚、总三萜含量均值分别达到3.2 g/L、5.5 g/L、5.1 g/L,相对于葛根原汁分别提高113.33%、96.43%、34.21%。葛根经过三株乳杆菌发酵后三种自由基清除率相对于发酵前都有明显提高。经植物乳杆菌YS-1发酵的提升最大,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值分别达到72%、96%、42%。研究表明,不同的乳杆菌发酵葛根的性能差异较大,针对不同的中药材原料需要筛选合适的菌种。适宜的乳杆菌发酵...  相似文献   

9.
以枸杞、南瓜为原料,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lantarum)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混菌(5∶1)发酵枸杞南瓜汁,以喷雾干燥法制备枸杞南瓜粉,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喷雾干燥工艺,并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试验及自由基清除试验研究枸杞南瓜粉的消化特性及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喷雾干燥工艺为进口热风温度160 ℃,进料流量7.5 mL/min,脱脂乳粉添加量2.5%。在此优化条件下,枸杞南瓜粉呈淡红色,集粉率40.3%、感官评分89.3分。体外消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消化结束后测得发酵组消化液中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上升了2.21%、6.35%,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8.26%、86.43%、70.9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肠消化阶段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胃消化阶段(P<0.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3种乳酸菌对黄浆水进行组合发酵,以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脱脂乳粉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和接种量对发酵液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制备高抗氧化活性黄浆水发酵液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参数为:接种量1%、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7.50 h、脱脂乳粉添加量8%、葡萄糖添加量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黄浆水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2.36%。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黄浆水发酵液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其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2.03 mg/mL、1.12 mg/mL和0.30 mg/mL。  相似文献   

11.
以鼠李糖乳杆菌L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菌株为对照,将几株乳杆菌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比较,以DPPH自由基、·OH及·O2-清除率为指标综合筛选出抗氧化能力较全面的鼠李糖乳杆菌B6,并比较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其代谢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然后通过建立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测定益生菌代谢产物处理后丙二醛、活性氧的含量,探究鼠李糖乳杆菌B6代谢产物对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B6发酵MRS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OH以及·O2-清除率分别达到63.23%、99.38%和26.35%,都显著高于LGG。B6发酵脱脂乳得到的代谢产物与发酵MRS得到的代谢产物相比较,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OH清除率都有显著升高,两者·O2-清除率相当。在PC12细胞氧化损伤实验中B6发酵脱脂乳的代谢产物降低了PC1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提高了氧化应激状态下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高抗氧化活性植物乳杆菌,从东北传统发酵食品辣椒酱、臭豆腐、粘面子中筛选出75株植物乳杆菌。将75株植物乳杆菌分为无细胞上清液、完整细胞、无细胞提取物三个组分,以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菌株进行筛选,分析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评价菌株耐酸、耐胆盐能力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3株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无细胞上清液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大于90%,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对这两种自由基清除率均大于30%。植物乳杆菌的三个组分在清除DPPH自由基中存在相关性,无细胞上清液在DPPH和ABTS+两种评价方法上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其中有5株植物乳杆菌(D2、H8、L20、L11和A2)在pH2.0环境中存活率均大于59%,在0.3%胆盐中的存活率均大于93%,对7种抗生素敏感性较强。因此,这5株植物乳杆菌对于开发抗氧化作用的功能食品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合适凤丹花瓣发酵的乳酸菌菌种,比较了8种乳酸菌(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凤丹花瓣后,其酚类物质、色差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后的凤丹花瓣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4.95%和12.51%(P0.05);色差值△E变化显著(P0.01);自由基清除活性最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了11.14%(P0.01),ABTS自由基清除率增加了6.58%(P0.05),还原力增加了16.19%(P0.05)。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后,凤丹花瓣的芦丁和槲皮素分别提高了3.16%和0.81%(P0.05)。  相似文献   

14.
采用提取精油后的生姜副产物蒸馏液为原料,对比分析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发酵生姜蒸馏液过程中发酵特性(pH、总酸)、总酚、总黄酮、姜辣素类化合物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乳杆菌在生姜蒸馏液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况,且Lp的发酵性能更佳,发酵24 h总酸含量达到2.89 g/kg。Lp和La发酵液中总酚、总黄酮、6-姜酚含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发酵结束时含量均显著低于初始含量,姜酮含量无显著性变化。发酵过程中,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降低外,Lp、La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亚硝基清除率、还原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与6-姜酚、8-姜酚、6-姜烯酚、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显著相关(P<0.05)。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乳杆菌发酵可以有效利用生姜蒸馏液中的营养物质并显著提高其抗氧化活性,其中植物乳杆菌发酵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功能性肉品发酵剂,对前期实验筛选出的源自中式传统发酵香肠、适于肉制品发酵的3株乳酸菌菌株(植物乳杆菌NJ107和KM119、发酵乳杆菌GZ114)的发酵上清液、菌体细胞和破碎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并通过菌株表面疏水性、耐模拟胃肠液消化能力和耐胆盐能力实验评价菌株的体外益生特性。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发酵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能力均显著高于菌体细胞和破碎提取物(P<0.05),其中GZ114最高;菌体细胞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2+螯合能力均显著高于发酵上清液和破碎提取物(P<0.05),最高活性依次为KM119、GZ114和NJ107;3株菌发酵上清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显著高于菌体细胞和破碎提取物(P<0.05),NJ107和GZ114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高于KM119(P<0.05);菌株表面疏水性由高到低依次为NJ107、GZ114和KM119;3株菌对模拟胃肠液、0.5%胆盐均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以巨峰葡萄为原料,选用4种不同的乳酸菌进行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选择的4种乳酸菌均能在发酵过程中较好的生长且均能产酸,产酸能力大小依次为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15 d后,干酪乳杆菌总酸含量最大,达8.40 g/L;不同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变化一致,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第7天时总酚含量最大,分别为3.53、3.49、3.59mg/mL,植物乳杆菌在发酵第9天时总酚含量最大,为3.62mg/mL;干酪乳杆菌在发酵第6天时SOD酶活最大,为284.57 U/mL,副干酪乳杆菌在发酵第7天最大,为274.26 U/mL,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第9天最大,分别为262.22 U/mL和272.33 U/mL;抗氧化性测定指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发酵过程中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变化趋势与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综合比较,这4种乳酸菌均能提高葡萄发酵液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选取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对黄浆水进行发酵,以酸度值、活菌数、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铁还原能力为指标,探究3种乳酸菌发酵黄浆水的可行性及对黄浆水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3种乳酸菌均可在黄浆水中生长产酸,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产酸能力与活菌数显著高于清酒乳杆菌,3种菌株组合发酵时黄浆水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且与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发酵后黄浆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3.51 mg/m L变为2.43 mg/m L,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3.58 mg/mL变为1.82 mg/mL,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0.90 mg/m L变为0.38 mg/m L,FRAP值由从1.24 mmol/L Fe SO4升高到1.62 mmol/L FeSO_4。  相似文献   

18.
以总抗氧化活性(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羟自由基清除率(OH~-·)、超氧阴离子清除率(O~-_2·)、还原活性为测定指标,对5株乳酸菌灭活前后发酵上清液、完整细胞悬液、胞内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并筛出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的3株乳酸菌进行复配。结果表明:5种乳酸菌灭活前后的发酵上清液、完整细胞悬液、胞内提取物具有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嗜酸乳杆菌灭活前和灭活后的发酵上清液的总抗氧化活性最好,分别为45.9、35.0 U/mL。菊糖芽孢乳杆菌未灭活的发酵上清液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较强为21.03%。嗜热链球菌的灭活胞内提取物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强为456.7 U/mL,其未灭活的胞内提取物的羟自由基清除率最强为79.26%。唾液乳杆菌的灭活发酵上清液的还原活性最强。复配结果表明,灭活完整细胞悬液的超氧阴离子清除率(O~-_2·)较单一菌株强;菊糖芽孢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复配后灭活完整细胞悬液的羟自由基清除率(OH~-·)最强,为82.40%;而菌株复配后的总抗氧化活性(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与单菌差异不显著。不同乳酸菌菌株的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且其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活性物质存在的部位也因菌株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分析5种益生菌发酵南瓜浆的品质和抗氧化活性, 为筛选发酵南瓜浆的优良菌株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戊糖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5种不同益生菌发酵南瓜浆, 比较分析发酵过程中活菌数、pH、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2,2-diphenyl-1-(2,4,6-trinitrophenyl)hydrazyl, DPPH]自由基清除率能力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 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杆菌适应南瓜浆发酵体系能力最强, 发酵结束后, 植物乳杆菌发酵南瓜浆活菌数含量最高, 达9.89 lgCFU/mL, 较发酵前提高了100倍; 5种益生菌均能产酸, 其中植物乳杆菌产酸能力最强, 对碳源的代谢能力也最强, 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发酵后南瓜浆多酚含量增加最显著(P<0.05)。抗氧化实验显示, 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结论 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更适合发酵南瓜浆。  相似文献   

20.
利用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混菌发酵制备黑米发酵乳,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发酵时间4 h、发酵温度37℃、黑米浆与牛奶的体积比1∶1.7时,黑米发酵乳的感官评分达到86.91±3.24,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