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糙米为对象,围绕其体外消化过程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变化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粳型糙米中总酚含量显著高于籼型糙米(约1.5?倍)。胃和小肠消化显著促进粳型和籼型糙米中酚类物质释放(P<0.05),其释放量(以没食子酸当量计)最高值为460.9?mg/100?g和401.1?mg/100?g,粳型糙米中酚类物质释放量显著高于籼型糙米;两者酚类物质释放量随消化时间变化趋势均符合幂函数模型。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实验表明糙米体外消化过程中释放的酚类物质具有良好抗氧化能力,粳型和籼型糙米消化液FRAP值(以Trolox当量计)最大为10.76、8.44?μmol/g,ORAC值(以Trolox当量计)最大为6.82?μmol/g和6.23?μmol/g。  相似文献   

2.
对3种品系藜麦(黑藜麦、红藜麦和黄藜麦)进行体外模拟消化,研究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多酚含量为黑藜麦>红藜麦>黄藜麦(P<0.05),总黄酮含量为红藜麦>黑藜麦>黄藜麦(P<0.05).经体外模拟消化后,口腔、胃和小肠能显著促进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的释放(P<0.05).FRAP抗...  相似文献   

3.
从21 种果皮中筛选出总酚、总黄酮含量较高的果皮,并选择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对筛选出酚类物质含量高且抗氧化活性强的果皮进行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研究不同消化时间对总酚、总黄酮释放量的影响,并通过透析袋模拟肠道的吸收作用,考察其生物利用率,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electrospray ionization-time of fight-mass spectrometry,UPLC-DAD/ESI-TOF-MS)研究模拟胃肠液消化前后酚类物质变化。结果表明:21 种果皮中石榴皮(总酚含量为(58.09±0.46)mg/g、总黄酮含量为(47.50±0.39)mg/g)和山竹皮(总酚含量为(52.09±1.52)mg/g、总黄酮含量为(36.07±0.46)mg/g)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石榴皮的抗氧化能力强于山竹皮;模拟胃液消化阶段,石榴皮中总酚和总黄酮释放量均增加,模拟肠液消化阶段总酚和总黄酮的释放量先增加后减少;与胃液消化阶段相比,肠液消化阶段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明显降低;生物利用率测定结果表明总酚的生物利用率在每个时间点均强于总黄酮;通过UPLC-DAD/ESI-TOF-MS从石榴皮提取物中共检测出的5 种酚类化合物(分别为α-安石榴苷、β-安石榴苷、鞣花酸己糖苷、鞣花酸脱氧己糖苷、鞣花酸),其在胃液消化过程中损失率小于肠液消化,说明石榴皮中酚类物质在酸性环境中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外模拟消化的方法对小麦不同部位(全麦、麸皮和精面)进行模拟胃肠消化实验,测定在模拟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物质(以多酚表示)和黄酮释放量及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模拟胃消化过程中,与胃消化0 h相比,全麦、麸皮和精面的最大多酚释放量分别为其2.157、1.653和3.092倍,最大黄酮释放量分别为其1.825、1.574和3.179倍,最大ORAC值分别为其2.601、1.658和6.197倍。模拟肠消化过程中,与肠消化0 h和胃消化0 h相比,全麦、麸皮和精面的最大多酚释放量分别为其1.541、1.042、1.578和3.429、1.697、4.975倍,最大黄酮释放量分别为其1.428、1.026、1.688和2.421、1.570、4.913倍,最大ORAC值分别为其1.464、1.039、1.514和3.694、1.690、9.017倍。表明谷物结合多酚(如黄酮)在胃肠消化过程中,由于胃酸水解和胃肠蛋白酶酶解等消化作用由结合态转变成游离态多酚(黄酮),因而谷物结合多酚可以在胃肠道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法对糙米、米糠和精米进行模拟胃肠消化实验,采用Folin-ciocalteu法、氯化铝-亚硝酸钠法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法(ORAC)分别测定模拟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物质(以多酚表示)、黄酮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与模拟胃消化0 h相比,模拟胃消化和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糙米、米糠和精米的最大多酚释放量分别为其3.499、1.753和6.595倍和4.704、1.828、9.113倍,最大黄酮释放量分别为其的1.522、5.961和1.653倍和3.359、5.958、3.242倍,最大ORAC值分别为其3.459、4.849和12.93倍和5.659、5.112、19.65倍。表明谷物结合多酚在胃肠消化过程中,由于胃酸水解和胃肠蛋白酶酶解等消化作用使多酚由结合态转变为游离态,因而谷物结合多酚可以在胃肠道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油茶蒲提取物在消化过程中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本研究以油茶蒲为原料,研究模拟人体体外消化过程中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模拟体外消化的前后油茶蒲提取物总酚含量稍有下降,而HPLC分析中多数酚类物质出现增长,其中鞣花酸增长了4.56倍。体外抗氧化体系中,DPPH?和ABTS?与总酚含量变化一致,呈下降趋势,而?OH的清除能力出现明显增长。综上,研究发现经体外消化油茶蒲提取物总酚含量会降低,而小分子酚酸增长,有利于后续的吸收,同时也,使其对?OH的清除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7.
李娜  陆俊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8):374-382
目的:为探究五种食用花卉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五种可食用花卉(桂花、万寿菊、栀子花、紫玉兰花、木槿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消化前、体外模拟胃消化、体外模拟肠消化五种食用花卉多酚、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结果:五种可食用花卉的黄酮、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模拟胃消化阶段增长不大,而在模拟肠消化阶段呈现出较大的增长趋势。通过整个模拟胃肠消化,多酚增长了127.55%(桂花)~461.70%(万寿菊),黄酮增长幅度为46.50%(玉兰)~218.46%(万寿菊),其中以万寿菊的多酚和黄酮的含量最多,分别达到了(8.95±0.03) mg没食子酸当量(GAE)/g和(83.01±0.01) mg儿茶素当量(CE)/g。三种抗氧化活性中,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上升了77.0%(木槿)~158.05%(栀子花),铁离子还原能力上升幅度为15.30%(桂花)~163.92%(桅子花),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增长幅度为142.35%(玉兰花)~274.18%(桅子花)。结论:五种可食用花卉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潜力,有望作为天然抗氧化...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蓝莓酸奶在贮藏及消化时酸奶中多酚类物质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以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为 多酚类物质稳定性指标,以总抗氧化活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 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o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 除能力为抗氧化指标,测定其在4 ℃贮藏21 d和体外消化时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贮藏初期,蓝莓酸奶中 总酚、总黄酮、花色苷含量分别为46.14、41.63、9.01 mg/100 g提取样,总抗氧化活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ABTS+?清除能力分别为44.51、59.49、61.39 mg/100 g提取样,贮藏期结束时各酚类物质含量分别降低了10.20%、 9.86%、15.54%,各抗氧化指标分别降低了6.52%、7.23%、6.03%,降幅均高于蓝莓果料(1.93%、3.46%、0.03%和 3.58%、4.17%、4.91%),说明酸奶体系降低了多酚类物质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消化前,蓝莓酸奶的各指标均低于 蓝莓果料,体外消化后,蓝莓酸奶除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低于蓝莓果料外,总酚、花色苷含量、总抗氧 化活力及ABTS+?清除能力均高于蓝莓果料,说明蓝莓酸奶经胃肠消化后其多酚类物质被释放,抗氧化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模拟梨(鸭梨、蜜梨和香梨)在胃肠道的消化过程,测定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物质(以多酚表示)和黄酮的释放量及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模拟胃环境消化过程中,与消化0 h相比,鸭梨、蜜梨和香梨的多酚最大释放量是其2.11、1.51、2.24倍,黄酮最大释放量是其1.51、1.92、2.67倍,最大抗氧化活性是其1.79、1.79、3.12倍;模拟肠环境消化过程中,与胃消化0 h和肠消化0 h相比,鸭梨、蜜梨和香梨的多酚最大释放量分别为其1.83、1.99、2.58倍和0.92、1.17、1.18倍,黄酮的最大释放量分别为其0.90、1.21、1.79倍和0.49、0.63、0.63倍,最大抗氧化活性分别为其2.78、2.15、3.42倍和1.34、1.42、1.12倍。这表明,梨在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胃蛋白酶、胰酶及胃酸均可以促进抗氧化活性物质释放,释放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可能来自多酚与蛋白质、多糖、脂质等形成的复合物的水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充分利用核桃副产物资源。方法: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核桃壳和分心木抗氧化成分,探究其提取物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成分(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羟自由基清除活性,FRAP和Fe2+螯合力)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分心木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始终高于核桃壳的(P<0.05);经体外模拟消化后,分心木和核桃壳中总酮、总酚含量逐渐降低(P<0.05),DPPH自由基清除力、ABTS自由基清除力和FRAP抗氧化能力为口腔>胃>肠(P<0.05),与总酚、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除Fe2+螯合外,核桃壳和分心木提取物消化液的抗氧化性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核桃壳和分心木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且分心木的抗氧化活性优于核桃壳,有望作为天然抗氧化功能食品或抗氧化剂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1.
采用酒石酸铁法测定金丝小枣枣皮、枣核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首次利用化学发光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金丝小枣枣皮、枣核中间苯三酚和邻苯二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清除自由基保护DNA等能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间苯三酚和邻苯二酚对·OH、NO2-、DPPH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由·OH引起的DNA损伤也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当间苯三酚和邻苯二酚质量浓度为60μg/mL时,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清除自由基保护DNA作用最佳。本研究可为开发枣副产品的保健功能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猕猴桃果浆和果汁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多酚黄酮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铁还原力,以及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性。结果显示,消化后多酚和黄酮物质释放量增加。果浆消化后最大释放量分别为消化前的1.62倍和2.40倍;果汁消化后多酚、黄酮的最大释放量分别是消化前的1.63倍和2.90倍。果汁、果浆的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铁还原力均在模拟胃消化1 h和肠消化1 h后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果浆和果汁的抗氧化能力虽不同,但变化规律类似。研究表明,模拟胃肠消化能促进猕猴桃多酚、黄酮的释放,提高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杂粮中富含具有生理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本实验研究了4种常见杂粮(薏米、荞麦、青稞、红豆)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以及其降脂活性。结果表明,经模拟体外消化后荞麦具有最高的总酚含量(27.78±0.14)mg GAE/100 g及黄酮增长率57.9%。并利用油酸诱导HepG2细胞建立高脂模型,测定以2.5 mg/mL为上样浓度的4种杂粮多酚提取物干预前后细胞内TG及LDL-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荞麦多酚表现出了最佳的生物利用度及降脂活性,其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甘油三酯浓度下降了1/3,达到(0.156±0.032) mmol/g prot,低密度脂蛋白降至(0.025±0.005) mmol/g prot,表现出最佳的降脂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以及降脂相关的功能食品及保健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模拟柑橘在胃肠道的消化过程,测定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总多酚、总黄酮的释放量及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柑橘多酚主要是游离酚,有机化学提取法释放的多酚高于模拟胃肠消化法。模拟胃消化3 h后,与消化0 h相比,宽皮柑、脐橙和金橘的多酚最大释放量是其1.02、0.93、1.21 倍,黄酮最大释放量是其1.46、2.37、2.16 倍,最大抗氧化活性是其1.10、1.23、1.62 倍。体外模拟肠消化4 h后,与胃消化0 h和肠消化0 h相比,宽皮柑、脐橙和金橘的多酚释放量分别为其0.99、0.80、1.29 倍和91%、81%、90%,黄酮的最大释放量分别为其73%、39%、64%和51%、17%、39%,最大抗氧化活性分别为其1.67、1.09、1.76 倍和1.31、0.88、1.22 倍。这表明柑橘在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胃蛋白酶、胰酶、胆汁及胃酸均可以促进抗氧化活性物质释放。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了山楂多酚、黄酮及抗氧化活性在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下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胃肠消化对山楂中5 种主要单体酚类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楂多酚在模拟胃液消化中稳定性较好,总多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在模拟肠液消化中山楂多酚易发生降解,总多酚、黄酮含量在0.5 h内分别降低16.26%和7.46%,抗氧化能力也随之降低10.25%。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显示,5 种单体酚类化合物含量在胃液消化中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在肠液消化中变化情况不相一致,其中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表儿茶素在0.5 h内完全降解,绿原酸和原花青素B2在0.5 h内分别显著下降40.78%和28.99%(P<0.05)。  相似文献   

16.
利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研究胃肠消化对苹果多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总酚及主要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来评价胃肠消化对苹果多酚的影响,以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为指标,评价苹果多酚提取物在胃肠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在胃消化过程中总酚含量随着消化时间延长而增加,在肠消化过程中总酚含量随着消化时间延长先增加后减少,但均低于消化前样品中的含量;在胃消化液中可检测到的主要酚类物质按照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绿原酸、表儿茶素、咖啡酸、儿茶素;在肠消化液中可检测到的主要酚类物质仅有绿原酸;胃肠消化使主要酚类物质发生降解或转化;胃肠消化显著提高苹果多酚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胃肠消化过程中总酚含量与以DPPH、ABTS、ORAC法测定的抗氧化活性高度相关,与FRAP法测定的抗氧化活性相关性不高。胃肠消化导致酚类物质降解或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抗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4 种软枣猕猴桃为原料,探讨了其整果、游离型酚类提取物和果渣样品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样品每个消化阶段总酚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质谱联用对软枣猕猴桃中酚类单体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过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来探究胃肠消化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通过细胞抗氧化活性进一步探究体外模拟消化后样品的抗氧化水平。结果表明: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软枣猕猴桃整果和游离型酚类提取物中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未消化>口腔>胃>肠;果渣中总酚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肠>胃>未消化>口腔。不同的消化阶段环境条件不同,胃(低pH值环境)和肠(高pH值环境)对酚类化合物稳定性影响不同,使酚类物质发生降解或转化;同时,酚类化合物结构也影响其自身的降解和转化。由于酚类是软枣猕猴桃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在体外消化过程中,过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对应的酚类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结果为软枣猕猴桃天然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核桃花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对核桃花提取物依次进行模拟口腔消化、胃消化和小肠消化,分别采用福林酚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法测定核桃花提取物在不同消化阶段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为指标,考察核桃花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口腔消化、胃消化和小肠消化过程中,核桃花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总酚含量从消化前的3.30 mg/mL降至消化后的0.62 mg/mL,降低了81.21%;总黄酮含量从2.88 mg/mL降至0.02 mg/mL,降低了99.31%;核桃花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从211.02 μg/mL上升到424.45 μ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值从220.63 μg/mL上升至421.82 μg/mL,铁还原能力从106.13 μg/mL下降为40.47 μg/mL。在模拟胃消化和小肠消化阶段,酸碱环境和消化酶的作用破坏了核桃花提取物中的抗氧化成分,使其抗氧化活性发生了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探究利用超高静压不同压力处理芝麻后经模拟体外消化,芝麻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流变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芝麻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压力处理后芝麻木脂素、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明显高于未处理.200 MPa处理芝麻样品总木脂素、总酚和抗氧化活性综合指数(ACI)分别为(30.20±1.20)...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富含3类代表性酚类化合物(黄烷醇、黄烷酮和异黄酮)的3种食物(绿茶、橘皮、大豆)作为原料,模拟其在人体口胃肠中的体外消化过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检测器(HPLC-DAD/ESI-Q-TOF-MS)检测体外消化前后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变化,同时测定不同消化阶段总酚含量(TPC)、总黄酮含量(TFC)以及抗氧化活性(DPPH、ABTS、FRAP、ORAC)的变化。结果表明,绿茶提取物中检测出4种酚类化合物(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大豆提取物中检测出4种酚类化合物(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橘皮提取物中检测出2种酚类化合物(柚皮苷和橙皮苷);三种食物提取物中,经过体外消化后,绿茶提取物中的酚类化合物最不稳定,除(+)-儿茶素外,其余3种酚类物质几乎降解完全,损失率均达95%以上。绿茶、橘皮、大豆提取物的TPC在胃消化阶段显著升高(P<0.05),在肠消化阶段显著降低(P<0.05)。绿茶提取物TFC在口腔和胃消化阶段显著升高(P<0.05),在肠消化阶段显著降低(P<0.05)。橘皮、大豆提取物TFC与TPC变化趋势一致。绿茶提取物的四种抗氧化活性经胃肠消化后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大豆提取液体外消化前后ABTS、FRAP抗氧化活性在口腔阶段显著降低(P<0.05),DPPH、ORAC抗氧化活性在口腔、胃消化阶段显著升高(P<0.05),在肠消化阶段显著降低(P<0.05)。橘皮提取液ORAC抗氧化活性在肠消化阶段显著升高(P<0.05),ABTS、FRAP抗氧化活性在体外消化阶段均表现出和总酚含量变化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