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冠突散囊菌培养条件,以菌丝干重为指标,红茶浸提液为原料进行液态发酵.结果表明蔗糖浓度7%,发酵温度28℃,接种量5%,料液比1:50和发酵时间8 d为最佳培养条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  相似文献   

2.
以杜仲叶为主要材料,探索冠突散囊菌发酵杜仲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发酵天数、接种量、含水量、渥堆温度、渥堆时间为单因素进行试验,并选取主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以孢子数、绿原酸含量及发花情况为评价指标,确定冠突散囊菌发酵杜仲茶的最佳工艺。研究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20%、含水量35%、渥堆温度45 ℃、渥堆时间3 h、发酵时间为8 d,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冠突散囊菌发酵杜仲茶金花茂盛,颗粒饱满,孢子数为1.13×106 CFU/g干茶,绿原酸含量为0.478 mg/g,有金花独特香气且气味浓郁。  相似文献   

3.
冠突散囊菌发酵型茶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四川自然发酵砖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发酵粗老的绿毛茶茶汁的单个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用正交设计优化了条件组合。结果表明,茶水比为1:30、时间180~216 h、接种量0.8%~1.0%、温度28~30℃为较优的工艺参数;液体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氧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接种量>温度>时间>茶水比;试验中各因素水平的优化组合为:接种量1%(孢子悬液浓度为1.6×10~7~2.0×10~7个/mL)、温度为26℃、时间为216 h、茶水比1:30。  相似文献   

4.
以燕麦为基质,利用冠突散囊菌进行燕麦固态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阿魏酸提取工艺及燕麦发酵条件,采用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燕麦的阿魏酸含量。 结果表明,阿魏酸提取最佳工艺是采用固液比为1∶10(g∶mL)的体积分数60%的乙 醇在50 ℃条件下浸提发酵燕麦6 h; 燕麦发酵最佳条件为裸燕麦在pH 5的水溶液中浸泡12 h,121 ℃灭菌后接种1%的冠突散囊菌, 26 ℃恒温发酵;在此条件下发酵燕麦阿魏酸含量在发酵第4 d时达到最高835.89 μg/g,是未发酵燕麦的4.2倍。  相似文献   

5.
茯砖茶在加工过程中会"发花",产生金黄色颗粒,而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发花"的关键微生物,对茶的品质起关键作用.冠突散囊菌发酵可促进茶叶内含成分转化,改善产品香气滋味,且产生多种活性代谢物,具有抑菌、降血糖、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等功效,已经成为重要的资源微生物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冠突散囊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丰富的酶系...  相似文献   

6.
冠突散囊菌接种发酵茯砖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冠突散囊菌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并将纯培养冠突散囊菌菌悬液接种于黑茶进行茯砖茶发酵,与市售茯砖茶茶叶浸出液接种于黑茶发酵茯砖茶进行对比试验。实验表明,冠突散囊菌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NaCl 32g、NH4NO33g、蔗糖20g、MgSO40.5g、K2HPO41g、水1000mL;最佳培养条件为:pH5.8、温度30℃、转速180r/min。试验分别采用冠突散囊菌纯菌液及市售茯砖茶茶叶浸出液分别接种发酵茯砖茶,接种量为5mL、10mL、15mL。发酵中、末期用血球计数板对2组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孢子进行计数。经检测,在发酵结束时,接种茶叶浸出液的孢子数只有2.94×104—7.28×104个/g干茶,而接冠突散囊菌菌液的孢子数可达0.313×107—1.71×107个/g干茶。结果表明,使用纯菌液接种发酵茯砖茶可明显提高"金花"产量,可为改良传统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罗汉果渣,对罗汉果渣总皂苷、多酚、总黄酮及粗多糖的含量变化以及与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研究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罗汉果渣总皂苷、多酚、总黄酮及多糖的含量都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分别在第6、8、6和6天达到最大值11.36、3.08、10.42和8.34mg/g,,是未发酵组的1.42倍、2.37倍、2.53倍及1.90倍。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分别在第8、6、8和8天达到最大值57.91、153.06、69.42和85.30 U/g,总皂苷、总黄酮和粗多糖含量的变化与纤维素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多酚含量变化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发酵过程中,罗汉果渣的抗氧化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分别在第8、8和6天达到最大,且与未发酵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冠突散囊菌发酵罗汉果渣能有效提升其功能性成分含量,增强其抗氧化活性,对罗汉果渣资源利用的绿...  相似文献   

8.
冠突散囊菌液态发酵过程中黑茶活性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群  李彦坡  陈林杰  车科 《食品科学》2007,28(12):231-234
实验研究了冠突散囊菌液态深层发酵过程中黑茶活性成分变化及其与冠突散囊菌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发酵液颜色逐渐加深,后期菌丝自溶而导致浑浊;发酵液pH值先降后升;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蔗糖逐渐减少;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在不同发酵时期含量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冠突散囊菌在制作发酵桑叶茶中的应用,从茯砖茶“金花”中筛选冠突散囊菌,并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光学显微镜及电镜观察、18S rDNA测序、同源比对,鉴定得到一株冠突散囊菌,命名为GTSNJ001.利用该菌株,以桑叶为原料,制作冠突散囊菌发酵桑叶茶和桑叶绿茶,以多糖、黄酮、多酚、水浸出率、1-脱氧野尻霉素(DNJ)...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irstatum)固态发酵苦荞,探讨发酵时间、物料厚度、发酵温度、固液比对苦荞蛋白含量、蛋白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酵时间为4 d、物料厚度为1.0 cm、温度在24 ℃、固液比为1∶0.6(g∶mL)时,苦荞总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其中苦荞清蛋白含量在发酵时间4 d、物料厚度1.0 cm、发酵温度32 ℃、固液比1∶0.4(g∶mL)时比未发酵高;苦荞球蛋白含量在发酵时间6 d、物料厚度2.0 cm、发酵温度28 ℃、固液比1∶0.6(g∶mL)时比未发酵高;苦荞醇蛋白在发酵时间8 d、物料厚度2.5 cm、发酵温度30 ℃、固液比1∶0.8(g∶mL)时比未发酵高;苦荞谷蛋白在发酵期间没有明显变化,蛋白酶活性影响着苦荞总蛋白的含量。苦荞经发酵后其体外抗氧化能力高于未发酵苦荞。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3):121-125
以荔枝草(Salvia plebeia)鲜叶为原料,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作为发酵剂进行发酵,研究荔枝草茶在不同发酵阶段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变化,并使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分析发酵前后的风味差异。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减少,分别降低了31. 9%、36. 3%、25. 2%;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逐渐增加,分别增长了3. 02倍、1. 73倍、1. 29倍;发酵后的荔枝草茶和发酵前相比风味有明显差异,苦味和涩味都呈下降趋势。该研究首次将荔枝草和冠突散囊菌结合制备功能性发酵茶,为荔枝草茶的商品化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燕麦为原料,采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燕麦制备燕麦面酱。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感官分析的方法分析冠突散囊菌发酵时间、盐水腌制浓度、腌制温度、腌制时间对燕麦面酱品质的影响来确定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燕麦制备燕麦面酱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在28 ℃条件下,冠突散囊菌发酵燕麦时间5 d,采用浓度8%盐水与发酵燕麦坯混合,在温度45 ℃保温25 d,经细磨制得燕麦面酱。该优化条件下,所得燕麦面酱中还原糖含量为22.14%,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38 g/100 g,多酚含量为4.154 mg/g,并且多酚含量约为原料燕麦的6倍,感官评分为92.9分。  相似文献   

13.
研究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对葛根(Pueraria lobata)部分活性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对发酵前后葛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对,并简单研究了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以葛根为培养基质进行双向固体发酵,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发酵前后总黄酮含量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图谱叠加比对分析发酵前后葛根活性成分的变化,并对葛根的主要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3种异黄酮成分含量进行测定;DPPH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前后的样品总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5.08 mg/g和5.29 mg/g,表明发酵后葛根总黄酮含量有所提高;经HPLC检测计算,葛根中3种异黄酮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元的含量分别是发酵前的1.6、4.9,而大豆苷的含量则降低了近1/2;而发酵前后葛根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2.2177±0.0484)和(0.8359±0.0047) mg/mL,差异显著,说明葛根经发酵后得到的发酵产物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经冠突散囊菌发酵后葛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显著,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也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冠突散囊菌的分离及其液态发酵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茯砖茶中分离冠突散囊菌并研究其液态发酵特性。通过分析不同培养基组分对冠突散囊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得出液态培养基最佳组成:蔗糖6%、黑茶浸提液0.8%。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为5.5,培养温度为30℃,孢子接种量为1.5%(孢子浓度5.0~6.0×10~8个/mL),摇瓶转数为120 r/min。在最佳培养基和最优发酵条件下摇瓶培养96 h,菌丝体干重可达0.3998 g/L。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冠突散囊菌菌丝提取物的抑菌性能,本文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并探讨抑菌物质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和不同时长紫外光照射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碳源为蔗糖,额外氮源为蛋白胨且培养7 d时菌丝抑菌效果最好。菌丝提取物在pH 2.0~6.5、20~30℃和紫外光照射0~3 h条件下均能发挥稳定的抑菌活性,说明金花菌菌丝提取物有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提示,利用金花菌菌丝开发天然防腐剂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俗称“金花”菌,是茯砖茶后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其对茯砖茶特殊品质和功能活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发酵过程中冠突散囊菌能分泌丰富的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等,对茶叶中的酚类物质如儿茶素等具有代谢及转化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冠突散囊菌能作用于其他植物基质,如中草药、豆类、谷物等,对其中的酚类物质进行生物转化并引起结构改变,从而使其功能活性发生显著变化。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冠突散囊菌对植物酚类成分的转化及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冠突散囊菌在食品及健康保健行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以燕麦为原料,采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燕麦,探讨燕麦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及发酵条件对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提取工艺条件为燕麦料液比1∶16(g∶mL),乙醇体积分数60%,浸提温度45 ℃,浸提时间60 min。在此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多酚含量可达1.48 mg/g。冠突散囊菌发酵燕麦的发酵条件为燕麦料液比1∶1.0(g∶mL),接种量2%,28 ℃发酵4 d。在此最佳发酵条件及提取工艺条件下,多酚含量最高可达2.28 mg/g。经发酵后的燕麦多酚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对冠突散囊菌FS-1菌丝体中抑菌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和鉴定,并以恶臭假单胞菌LP-3为抑菌模型,利用冠突散囊菌FS-1菌丝体提取物对其进行处理,通过抑菌活性测定、微观结构观察、恶臭假单胞菌LP-3细胞内容物分析以及代谢组学分析,研究冠突散囊菌FS-1胞内提取物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FS-1菌丝体的乙酸乙酯提取物(FS-1 ethyl acetate extract,FSEAE)对1×104 CFU/mL恶臭假单胞菌LP-3的半抑制浓度为8 mg/mL。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FSEAE破坏了LP-3的细胞膜;对LP-3上清液中钾(K+)含量、细胞代谢途径中的氧化应激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测定结果显示,FSEAE的抑菌作用主要发生在LP-3的对数生长期(8~16 h)。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FSEAE处理组和对照组(二甲基亚砜处理)样本,得到124种代谢产物,其中30种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产物,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得出FSEAE主要通过干扰三羧酸循环影响恶臭假单胞菌LP...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探究冠突散囊菌发酵枸杞的工艺及枸杞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以枸杞为原料,多酚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冠突散囊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参数.在最佳接种量、发酵温度工艺条件下,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物中黄酮、蛋白质、多糖和氨基酸4种活性成分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判断枸杞发酵前...  相似文献   

20.
冠突散囊菌医药价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是茯砖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真菌,作为一种通过发酵工艺长成的益生菌,其能有效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并有较强的降脂、降压、调节糖类代谢的功效,被认为是在医学领域具有应用潜力的微生物,逐步得到科研的重视。本文从药理学研究、生物活性两方面对冠突散囊菌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冠突散囊菌具有对培养条件要求低,其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简便,并安全无毒等优点,同时具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与降血脂等生物活性,可在临床抗肿瘤,治疗腹泻以及减肥等领域发挥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