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深入开展立井井壁破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10年来,我国华东地区一些矿区相继发生的立井井壁破坏是建井界自建国以来遇到的最大的、影响最深远的技术难题之一。为了推动立井井壁破坏研究工作继续深入进行,本刊特约煤炭部基建司张胜利副司长撰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引起有关单位的领导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同时,我们热切希望建井界从事科研、设计、教学的有关专家、学者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撰写文章,踊跃投稿,参加立井井壁破坏问题研讨。来稿在本刊“问题探讨”栏目中尽量予以发表。研讨时间拟定为1年。每篇文章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来稿直接寄《建井技术》编辑部,并请在信封上注明“井壁破坏问题研讨来稿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立井井壁厚度计算公式的理论分析研究,指出了井壁厚度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花家湖立井井壁结构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花家湖立井井壁结构进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素混凝土井壁和钢筋混凝土井壁的变形、位移、破坏形态和承载能力的性质基本相同,论证了采用素混凝土井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张双楼矿采用地面注浆的方法来治理破坏井壁的实践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立井井壁负摩擦力的反演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已破裂井筒的井壁竖向极限承和和井壁结构情况,按弹性理论和统计分析法,提出了黄淮地区负摩擦务系数的统计值。  相似文献   

8.
立井井壁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桦  李焕成 《中国煤炭》1997,23(6):30-33
在评述我国立井井壁结构设计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以纵向附加力为控制荷载现行井壁结构设计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千米立井井壁应力分析及设计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渭明 《煤炭学报》1993,18(5):63-72
从新汶矿务局孙村煤矿千米立井的地压监测结果中,选择地压最大的井筒危险截面,将所测到的地压最终值拟合成切向坐标的函数,并按富氏级数展开,作为该截面井壁外边界上的径向正应力,外边界上的剪应力的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出。然后,通过井壁应力分析求出危险点的应力,将此应力代入安全条件,求得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的井壁安全厚度。为了便于应用又提出了直接由实测地压值计算井壁厚度的简便公式,并讨论和修正了由于简化引起的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塌陷活动区岩层地压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复合井壁结构形式,阐明了其支护特点,分析了外壁及内壁的受力情况,给出了其内应力计算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12.
杨平 《矿业科学技术》1995,23(2):26-28,37
立井井壁负摩擦力的大小是当今新井建设设计和破裂井壁治理中急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根据已破裂井筒的井壁竖向极限承载力和井壁结构情况,按弹性理论求得作用于黄淮地区破裂井筒上的负摩擦力值,通过统计分析和综合比较,提出了黄淮地区负摩擦力的安全值。  相似文献   

13.
大屯矿区立井井壁断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两淮矿区冻结立井井壁结构的评述,着重分析了考虑纵向附加力井壁结构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和建议,并就界沟矿井井壁结构设计优化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5.
立井井壁破坏采用开卸压槽方法处理,论述卸压槽位置的选择,介绍卸压槽施工特点和分析卸压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任楼煤矿主井井筒在含水冲积层部位发生断裂的情况及综合治理措施,分析了井筒破裂形成机理发生断裂原因并提出了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采空塌陷区的特点,谢一矿辅助提升立井井壁设计成可缩性复合井壁结构,该新型复合井壁适用于仍在活动中的地层。文中介绍了谢一矿辅助立井新型可缩性复合井壁的设计与施工、测试、地面沉降观测及变形分析,最后对工程的技术经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庄立井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没有坐等完整的地质资料,而是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已有资料,采用工程类比法为主,辅以理论计算,在204.4m表土层条件下,大胆选用单层钢筋混凝土井壁结构;在关键部位施工时,坚持派驻施工代表,及时修改完善设计;在上级机关及科研单位的支持下,多方通力合作,井筒工程质量全部合格,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国家节约了300万元投资,并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井筒确定施工方法和井壁结构开创了  相似文献   

20.
根据徐淮地区18个井筒井壁破坏的特点,对造成井壁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论是生产因素、施工因素和技术因素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对井壁所受纵向应力(井塔深基础集中荷载、地表下沉引起的荷载)进行了估算,还对如何防止井壁的破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