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文化资源,不仅要在文化旅游中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而且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随着时代的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再是以保守、封闭的形式进行保护,而是努力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文化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活态传承体系。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为例,通过分析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古歌在文化旅游中的传承现状和问题,从苗族古歌文化认同、保护性开发、完善活态传承体系三个方面,对苗族古歌在文化旅游中的活态传承进行了思考,最终达到苗族古歌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效机制,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和活态传承,2010年5月25日,安徽省文化厅决定命名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等32个单位为首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州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多民族和谐共居的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绚丽多彩、各类非物质文化丰富多样,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同级地州市前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交通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进,传统非物质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生存状况发生巨大变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主动的保护,活态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扎染技艺在非遗活态传承中的表现,从白族扎染历史、生活环境和现代服装再设计等方面探寻如何更好地传承赋新非遗染缬技艺。分析认为:现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代生活相结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赋新落实进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活态传承,拥有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发展苗绣技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综述苗绣数字化保护现状,揭示出适用于苗绣数字化传承发展的新路径。分析表明,现有的数字化保护方式有采集与保存、处理与转化、展示与传播;鉴于目前苗绣的三维展示较少、批量化产品较多、经济赋能较弱与地域性较强等现状,指出苗绣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活态的、智能的、振兴乡村的与面向世界的;苗绣传承应带着中国意识,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将民族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相似文献   

6.
《广西轻工业》2019,(5):75-76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增多,运用多种手段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保护与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数字采集技术、存储技术、遥感技术和空间建模技术的发展,为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相应的现实基础与平台。本文主要探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构建起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空间,并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经济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迎来了新的方式。文章在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推广现状的分析,总结出非遗品牌塑造与合作、非遗人才的培养与服务、非遗数字化推广平台建设三条发展路径,打破了传统的传播媒介与传播模式,构建了非遗数字化销售与推广平台,借助数字化的力量,创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孕育了灿烂的满族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满族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面临着传承乏人的存续危机。数字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方法与路径。文章针对长白山满族剪纸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数字化保护传承策略,以求激发长白山满族剪纸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正>多年来,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等多项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性法规及政策,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环境。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持续推进,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初显成效,人们对饮食文化的了解欲望日渐上涨,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张爽 《西部皮革》2024,(1):70-72
黑龙江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数字形式保存下来,避免因时间流逝而损坏。黑龙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具备了专业的数字化保护技能和知识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开展数字化保护工作。只有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字化保护的目标;只有通过数字化保护,才能让传统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遗产,它所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经验和技艺。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这一概念的提出,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一步要求,重点在于保持其的真实性、整体性及传承性,借助某些合理手段,将非遗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一种保护方式。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挑花"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做出具体的解析。  相似文献   

12.
实例分析总结IP动漫化的设计方法,对非遗24节气设计提供可行性方案,促进24节气文化活态传承,更好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而鲜活的传统文化,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丰富,做好非遗文化传承显得至关重要.以江苏省民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主体,剖析民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明确具体问题,从文化冲击、人才支撑、法律体系以及原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保护性开发"、"活态性"保护以及...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科学技术不断被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领域,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是一种必然趋势.文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绣为例,探讨在数字化技术保护的背景下,夏布绣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发展,以构建夏布绣非遗全新保护与传承范式,进一步明确夏布绣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浙江为例,分析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时代背景,阐述了以标准化推动纺织非遗活态传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根据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思考提出了构建纺织非遗标准体系、研制3个方面的纺织非遗重点标准、探索3个维度的纺织非遗标准推广模式等工作重点,以期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引领纺织非物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求新发展成为了文化建设者新思考的方向,而近年来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建设在各方面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机遇。文章以青海省塔尔寺酥油花艺术为例,通过对青海省塔尔寺酥油花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境进行了思考,提出了酥油花艺术数字化建设的构想,并阐述了酥油花艺术数字化建设对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广西轻工业》2016,(9):146-147
苏州丝绸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传承有家族式传承、师徒传承、企业传承、学院传承四种方式。针对非遗人才缺失,高职学院具有非遗传承的必要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播和科技服务具有优势,促进非遗的活态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8.
活态传承是区别于“博物馆”式保护的一种常态化的动态传承方式。瑶族盘王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瑶族最庄重的节日之一,是集瑶族传统文化大成的人文盛典。从广西金秀瑶族盘王节文化活态传承现状出发,在此基础上结合金秀盘王节活动中的非遗瑰宝“八仙舞”进行文创设计,以期实现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蜀绣“衣锦纹针”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别于其他绣种的稀有针法,而“拉花锦”针法又是“衣锦纹针”中最具特色的一种针法。通过深入挖掘蜀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华,分析“拉花锦”刺绣纹样的美学特征,解析针法规律,实现“拉花锦”针法在刺绣图谱、技法操作等文化资源上的数字化再现。探索“拉花锦”针法在皮革制品设计中的应用途径,以期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活态传承,为皮革制品设计的发展提供创新性参考。  相似文献   

20.
鄢嫦 《纺织报告》2023,(7):114-1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制度体系建设相对完善,数字技术运用充分,非遗保护与传承成效明显,但在传承队伍、传播形式、融入教育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文章从关注传承人才培养、加强数字化传承、推动非遗融入教育3个方面着手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